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导引下注射rAd-p53治疗兔脑VX2瘤的可行性研究。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治疗组(B组)两组,A、B组各为6只,全麻下通过颅骨钻孔种植瘤块的方法建立VX2移植性脑瘤模型。脑瘤生长至直径平均约0.5cm时,在磁共振导引下穿刺肿瘤并分别靶向注射0.5ml无菌生理盐水(A组)和0.5ml rAd-p53(B组),随后各组分别在术后1天、3天、5天行MRI扫描后每组处死2只,行病理学及免疫荧光检查。结果:12只兔全部有脑瘤生长,且肿瘤大小较一致,形态规则,MR扫描呈T1WI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钆喷替酸葡甲胺0.1mmol/kg体重)呈明显较均匀强化,肿瘤最大直径0.5~0.7cm,和病理学表现相一致,能够满足介入治疗的需要。所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和rAd-p53的介入操作均成功进行,术后1、3、5天病理学及MRI均未观察到明显差异,但在免疫荧光上,B组P53蛋白表达及凋亡均明显强于A组。结论:MRI导引下脑瘤注射rAd-p53治疗方法可行,能提高P53蛋白表达率及肿瘤凋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作兔子宫内膜VX2肿瘤模型并探讨其在介入放射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采用宫腔内瘤块置入法建立肿瘤模型,分为实验A 组(n=10)、B 组(n=10)及C 组(n=10),经右侧颈动脉用3F导管选择插至子宫动脉内分别注入顺铂(0.5 mg/kg)、聚乙烯醇(PVA)颗粒及生理盐水(1 ml/kg),分别于种植后2周和介入治疗后1周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生长及坏死情况,处死观察其肿瘤大体外观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30只大白兔种植2周后经过MRI检测证实子宫均有肿瘤生长,种植成瘤率100%.在行介入治疗时有2只死于出血,1只死于术后感染.MRI平扫表现为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呈类圆形或分叶状等信号肿块,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或呈边缘强化;血管造影示动脉期子宫动脉增粗,实质期肿瘤染色明显.A组和B组肿瘤治疗前后大小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及C组与A、B组治疗后大小与坏死百分比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兔子宫病理切片HE染色示兔子宫内膜腺体下鳞癌组织浸润.结论 兔子宫内膜VX2肿瘤模型建立容易,成功率高,适合介入治疗,是一种较好的研究兔子宫内膜肿瘤的介入治疗模型.MRI能对兔子宫内膜VX2肿瘤进行动态观察,其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西兰兔VX2肝癌MRI征象的病理学基础。方法移植法建立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20只共32个瘤灶。模型建立后2~4周,全部兔肝癌模型行肝脏MRI平扫,10只兔肝癌模型(包括15个瘤灶)加做MRI增强扫描。MRI检查完成后,留取肿瘤最大横截面标本,行VX2肝癌MRI征象与病理学对照研究。结果种植瘤成活率为100%。T2WI 6个瘤灶呈均匀稍高信号,其余26个瘤灶显示特征性瘤内异常信号,其中"结中结征"5个瘤灶、"靶环征"7个瘤灶、"点彩征"14个瘤灶。对照研究证实此种瘤内异常信号病理基础为不同结构类型的坏死肿瘤组织。增强后肿瘤环形强化,轻微强化6个瘤灶,中等程度强化7个瘤灶,明显强化2个瘤灶,光镜下轻微强化者强化肿瘤组织有大量点状坏死区,明显强化者瘤内血窦明显扩张。结论MRT2WI可评价坏死肿瘤组织结构类型,兔VX2肝癌肿瘤强化程度与肿瘤内血窦扩张程度及瘤内点状坏死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兔VX2骨肿瘤模型及综合影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兔VX2骨肿瘤模型,并研究其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VX2瘤块组织接种于12只新西兰白兔胫骨近端骨髓腔,7-21d后观察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取标本做病理检查。结果:11只(92%)接种成功,X线平片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溶骨性破坏区;CT平扫表现为正常骨髓腔大部分为肿瘤组织代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MRISE序列T1WI病变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10只明显强化,另外1只表现为环行或结节样强化。结论:成功建立了兔VX2骨肿瘤模型,为进一步探讨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的生物学特点,评价各种超声、CT、MR在肝癌检测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45只新西兰大白兔在无菌条件下,接种VX2瘤组织块和生理盐水混悬液,超声、CT、MR检测肿瘤的生长和成瘤情况.结果:制模成功率为88.8%,VX2肝癌超声表现为低回声肿块,无包膜,CDFI显示肿瘤血供为高频低阻型动脉型血流频谱,CT平扫为低密度或等密度不规则性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呈高密度,门脉期肿瘤呈低密度,肿瘤边缘及正常肝实质强化明显,MRI T1WI表现为低信号肿块,T2WI肿瘤呈不均匀稍高信号, PD序列与T1WI相比肿瘤信号增高,肿瘤呈等信号.结论:开腹直视注入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成功率高,超声、CT为准确、方便的检测手段,可以动态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MRI有利于观察肿瘤的内部成分.  相似文献   

6.
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制作的完善及综合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的制作,比较种植肿瘤的CT、MRI及DSA影像表现,评价各影像检查对瘤体显示的优越性.方法 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前期实验12只,后期实验24只),采用动物后肢皮下注射接种传代保存瘤种.模型前期制作采用包埋法接种,后期采用针头注入法接种于兔肝左叶,并于术前1 d及术后1、3 d、1、2周检查肝肾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接种2周后行CT、MR成像,随后行经股动脉肝动脉超选择DSA及纳米磁性粒子介入治疗.结果 前期实验肿瘤种植成功率66.7%,后期实验种植成功率100%.术后ALT、AST有一过性增高,无统计学意义;BUN、Cr无明显变化.术后CT平扫肿瘤为略低密度病灶,强化不明显,境界清晰;MR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EPI序列T2WI呈略高信号影;DWI成像见高亮信号影,显示清晰;介入术中DSA造影可见肝左叶孤立的丰富血管肿瘤,供血动脉增粗,经超选择注入纳米磁性粒子,肿瘤内密度明显增高.结论 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是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VX2瘤粒针头注入法较包埋法成功率更高,其建立过程对兔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CT平扫增强,MR平扫,EPI序列及DWI成像对于肿瘤的影像评价互有优势,EPI及DWI成像可更灵敏地显示肿瘤,DSA可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供血及肝内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0 T MR DWI评价兔肝VX2瘤射频消融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2只.20只用于建立VX2瘤模型,2只健康正常兔用于行正常肝射频消融术对照.于VX2瘤种植后14~21 d(平均17 d),对符合实验条件瘤兔(病灶位于肝实质内,最大直径≤3 cm,坏死病灶直径≤整个病灶直径的1/2)行3.0 T常规MRI和功能DWI.对瘤兔及对照组正常兔行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术后7~10 d(平均8 d)行3.0 T常规MRI及DWI.所有射频消融治疗兔行MR检查后均行病理检查.测量兔肝VX2瘤、正常兔肝射频消融治疗前后ADC值,分析兔肝VX2瘤射频消融治疗前后3.0 T MR常规成像、ADC值特征,并与病理对照.同一b值射频消融治疗后不同组织间ADC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 20只实验组兔肝VX2瘤模型均建立成功,1例肿瘤突出于肝表面、1例肿瘤病灶出现明显坏死未纳入实验.所有18个瘤灶及2例正常兔肝射频消融均成功.兔VX2瘤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肝VX2瘤兔射频消融治疗后7~10 d,射频消融病灶T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稍高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T2WI序列周边环形稍高信号为肉芽组织,增强扫描明显强化,T2WI序列低、中等信号为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在DWI图上为低信号,活性肿瘤组织位于病灶周边,呈结节状,在T2WI、DWI图上为等或稍高信号.肿瘤标本为灰白色,部分肿瘤组织间夹杂增生血管、少许肉芽组织.b值为600 s/mm2时,射频消融治疗后活性肿瘤组织(9只)、坏死组织(18只)、肉芽组织(18只)、正常组织(18只)ADC值分别为:(1.227±0.140)×10-3、(0.702±0.050)×10-3、(1.918±0.124)×10-3、(1.739±0.044)×10-3mm2/s,各组间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值分别为200、400、600、800、1000 s/mm2时治疗后坏死组织、活性残留或复发肿瘤组织、肉芽组织、正常肝组织间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兔VX2瘤模型适合3.0 T MR评价射频消融治疗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对射频消融治疗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兔VX2肿瘤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用MRI方法研究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兔VX2 肿瘤的效果。材料和方法 :2 0只VX2 肿瘤荷瘤兔随机平均分两组。一组行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 ,一组仅以单纯骨水泥注入作为对照。动物处理后作MRI及病理检查。结果 :表阿霉素骨水泥治疗后早期 ,肿瘤T2信号减低 ,瘤周水肿基本消失 ,肿瘤生长明显减缓。病理检查显示表阿霉素骨水泥周围肿瘤组织明显坏死。结论 :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抗肿瘤效果。本研究为表阿霉素骨水泥介入治疗椎体转移瘤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兔VX2肝癌TAE实验方法改良及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改进兔VX2肝癌模型介入治疗的实验方法,分析兔VX2肝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 开腹种植VX2瘤块于兔肝左叶,建立VX2肝肿瘤模型兔15只。2周后CT及彩超证实接种成功。应用显微外科手术临时阻断肝总动脉血流,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留置导管行术中介入治疗,术后导管埋置于皮下。用多层螺旋CT、彩超和DSA进行兔VX2肝肿瘤的影像学评价。结果 行胃十二指肠动脉留置导管成功11只,麻醉过量及术中死亡各1只,另2只因解剖变异未做插管。多层螺旋CT平扫兔VX2肝肿瘤表现为低密度结节灶;彩超上瘤灶为低回声光团,肿瘤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DSA动脉期呈结节状肿瘤染色,以周边染色为主。结论 经胃十二指肠动脉留置导管对兔VX2肝癌行术中介入治疗,可进行超选择化疗栓塞,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便于术后观察,实验人员完全避免辐射,但对实验条件和实验技术有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兔肝VX2移植癌模型的病理学和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目的 采用三种不同植瘤方式建立稳定的介入实验研究兔VX2 移植性肝癌模型。方法  6 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 3组 ,每组 2 0只。第一组 ,将VX2 瘤细胞 (约 5× 10 7个 )经肝动脉灌注入兔的肝脏 ;第二组 ,将VX2 瘤细胞 (约 5× 10 7个 )经剖腹途径接种于兔的肝左叶 ;第 3组 ,将瘤组织块 (约含 10 6~ 10 8个瘤细胞 )经剖腹途径植入兔肝左叶。对三组进行比较观察 :①不同方式植瘤的成活率 ;②肝内肿瘤体积变化和肿瘤生长率 ;③大体及镜下 (光镜和电镜 )瘤组织形态特征 ;④成熟模型的DSA表现。结果 ①三组植瘤成活率分别为 7/ 2 0、10 / 2 0、19/ 2 0 ,第三组植瘤成活率最高 (Ρ <0 .0 5 ) ,其瘤体呈指数性生长 ;②病理学及CT表明该瘤在肝组织中呈浸润式生长 ,其性状与移植于兔其它部位的VX2 鳞状细胞癌特征相似 ;③DSA影像示移植性肝肿瘤具有丰富的血供。结论 成功建立了兔VX2 移植性肝癌模型 ,瘤组织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 ,为肝癌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大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导引与实时监控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兔VX:脑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22只新西兰兔,全麻下通过颅骨钻孔种植瘤块的方法建立VX2脑肿瘤模型.脑肿瘤生长到最大径0.8 em,在MR实时导引和监控下对肿瘤进行消融治疗.制模成功并符合实验条件的兔20只.取4只进行预实验,以了解最佳冷冻时间.预实验兔2只肿瘤冷冻5 min,2只冷冻10 min,均为2个循环.治疗后牺牲动物进行病理检查,显示冷冻10 min治疗效果好.另16只实验兔分为对照组与冷冻消融治疗组,每组8只.对治疗组兔脑肿瘤进行冷冻消融治疗10 min,给予20%甘露醇静脉注射及地塞米松皮下注射,进行脱水及预防脑水肿处理;对照组兔不进行任何处理.分别于手术后瞬间、7、14及60 d对2组兔行脑MR扫描,观察肿瘤体积及生存期.治疗组兔,分别在消融后瞬间、7、14 d MR扫描后牺牲1只,剩余的在冷冻治疗后60 d MR检测后全部牺牲,观察肿瘤组织冷冻消融后的病理变化.结果 22只兔2只术中感染死亡(其中1只成瘤),制模成功并存活的20只.MR扫描T1WI 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较均匀强化,肿瘤最大径线0.7~1.0 cm;同期检查显示肿瘤大小较一致,形态规则.冷冻消融后肿瘤病理检查显示术后瞬间、7、14 d消融区呈凝固性坏死表现,60 d时呈液化性坏死表现.MRI显示的T1WI低或等信号、T2wI低信号区与病理检查的凝固性坏死区相对应;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与病理检查液化性坏死灶或周围水肿性改变相对应.大体病理标本可清晰显示冷冻消融区最大径线为1.0~1.5 cm,而术中MRI显示的冰球最大径线范围为1.5~2.0 cm.结论 脑肿瘤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 H-MRS)来评价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的疗效。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重2.5-3.0 kg,在其右侧大腿内侧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浮液各约0.2 mL,制备成荷瘤兔,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14天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氢质子波谱成像扫描,采用单体素(SVS)点分辨表面定位序列(PRESS)扫描,TR 1500 ms,TE 144 ms,激励次数8。扫描后第2天在磁共振导引及监视下行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治疗。消融治疗后分别于第7、10天再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 MRS扫描,扫描参数与术前一致。观察磁共振常规扫描术前与术后肿瘤信号特点的变化;术前与术后 MRS波谱扫描谱线的质量、特点分析;比较术前与术后Cho/Lipid峰高值和峰下面积的比值,将扫描所得的数据利用机器自带的functool功能软件在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分析,利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肿瘤组织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1 WI)和明显的高信号(T2 WI),术前肿瘤组织Cho 峰为第一高峰,Lipid 峰为第二高峰,Cr峰为最小峰;而术后消融坏死的肿瘤组织Lipid峰变为第一高峰,Cho 峰较术前明显下降而成为第二高峰,Cr 峰还是最小峰;术前Cho/Lipid峰高值的比值为1.2539±0.3537,峰下面积的比值为1.1357±0.2684;术后7天和10天Cho/Lipid峰高值的比值分别为0.3027±0.1132,0.3125±0.1087;峰下面积的比值分别为0.2589±0.1086,0.2673±0.1145。术后Cho/Lipid峰高值和峰下面积的比值较术前均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氢质子波谱用来评价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兔软组织VX2肿瘤的疗效有意义,治疗早期肿瘤实质的Cho峰较术前明显下降,Cho/Lipid峰高值和峰下面积的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兔VX2肝癌模型制作及综合影像评价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目的 介绍应用VX2 细胞株制作兔移植性肝癌模型 ,并用CT、MR等影像学检测手段筛选实验动物 ,评价瘤灶生长情况变化。方法 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 (60只 ) ,瘤株采用动物自身接种传代。VX2 瘤块组织接种于肝左叶 ,40只于接种后 3~ 4周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动态双期扫描、MR扫描 ,并行DSA造影。 2 0只于接种后 5周行上述检查。结果  5 1只 (85 % )接种成功。CT平扫瘤体为低 /等密度灶 ,动脉期明显增强 ,门脉期呈低密度。MR平扫呈稍长T1、稍长T2 信号。肝动脉造影瘤体富血供 ,由肝动脉供血。注入碘油后可见瘤区碘油沉积。种植后 5周瘤体均有不同程度坏死。结论 移植性兔VX2 肝癌类似人类原发性肝癌 ,是介入治疗实验研究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综合影像评价有利于实验动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14.
血源性脑及脑膜转移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MRI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介绍建立血源性脑及脑膜转移瘤动物模型的方法,成瘤率的影响因素,讨论对脑膜及脑内转移瘤的检出效果及其表现基础。方法 3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从颈总动脉行血脑屏障开放接种VX2癌细胞,单纯接种VX2癌细胞及单纯注射生理盐水。术后1周开始在不同时间行MRI检查。病理取材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15.
兔肢体VX2软组织肿瘤MR扩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培安  周正荣  张国福   《放射学实践》2012,27(3):337-341
目的:建立兔肢体软组织肿瘤模型,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及适用于软组织肿瘤成像的合适的b值。方法:25只新西兰大白兔(月龄2~3个月,体重1.5~2.0kg,雌雄不限),将肿瘤瘤株种植在左前上肢内侧。在种植瘤株后2~3周使用1.5T磁共振仪行常规MRI及DWI检查,b值取200、400、600、800和1000s/mm2。在MRI检查后3~4周分批处死荷瘤兔,取出肿瘤组织,观察肿瘤的大体形态及病理学表现。结果:肿瘤成瘤率96%(24/25)。种瘤后14、21和28天,肿瘤直径分别约为2.0、4.0和5.5cm。肿瘤直径比较小(14天)时,质地硬,肿瘤坏死、瘤周水肿很少见。在常规T1WI上肿瘤实质多呈等信号,瘤内出血少见;T2WI上肿瘤实质为不均匀高信号,肿瘤中央和瘤周可见信号更高的坏死、水肿区;增强后肿瘤实质明显强化,肿瘤边缘强化更显著。DWI图像上,当b值较小时(200s/mm2)受T2透过效应影响明显,b值比较大时(1000s/mm2)图像信噪比下降明显,b值为600和800s/mm2时,图像质量比较好;b值为200、400、600、800和1000s/mm2时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56±0.11)、(1.32±0.12)、(1.25±0.10)、(1.19±0.08)和(1.14±0.07)mm2/s;b值为600和800s/mm2时,肿瘤实质的ADC值明显小于坏死区及周围肌肉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DWI可以用于兔肢体VX2软组织肿瘤的观察,b值为600和800s/mm2时可以获得比较好的DWI图像。肿瘤组织、肌肉组织及坏死组织的ADC值明显不同,DWI在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谢安  刘建滨  范立新  刘鹏  刘晓云  黄锋  刘宇   《放射学实践》2012,27(9):990-993
目的:总结腱鞘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例为术后复发。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例行增强扫描,分析所有病例的MRI信号特征及发病部位。结果:14例中局限性12例,弥漫性2例,肿瘤信号与正常骨骼肌对比,11例T1WI上以等信号为主,3例以稍低信号为主;T2WI信号呈多样性,8例以稍高信号为主,2例呈稍低信号,2例呈等信号,2例呈混杂信号。14例可见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病灶。结论:腱鞘巨细胞瘤多发生于手、足等肢体远端,且以局限型多见。MRI信号呈多样性,但T1WI及T2WI双向低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且其对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