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颅内给Aβ1-42和thiorphan后是否可以在恒河猴大脑内诱发类似AD患者的炎症反应.探讨该法建立猕猴AD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开颅后先注射thiorphan到猕猴的大脑皮质和基底核消耗已存在的Neprilysin,然后再缓慢的注射孵育好的纤丝状Aβ1-42,后植入含有thiorphan的微渗透泵到基底核。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大脑的炎症反应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侧脑室室管膜的单层上皮结构消失.大量小胶质细胞浸润,形成多细胞层,小胶质细胞增生聚集成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恒河猴海马、基底核及皮质等部位出现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结论:Aβ1-42和thiorphan联合颅内给药后可以在恒河猴大脑内诱发广泛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淀粉样β蛋白1-42(Aβ1-42)和thiorphan对恒河猴大脑海马神经元淀粉样蛋白、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为注射thior-phan和Aβ1-42建立恒河猴AD模型提供数据准备。方法开颅后先注射thiorphan到猕猴的大脑皮质和基底核,消耗已存在的Neprilysin,然后再缓慢的注射孵育好的纤丝状Aβ1-42,后植入含有thiorphan的微渗透泵到基底核。HE染色观察海马结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猴子海马Aβ1-42、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海马CA1、CA2等区神经元萎缩,海马齿状回局部颗粒细胞丢失被胶质细胞取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海马各区Aβ1-42、ChAT、GFAP阳性细胞吸光度(OD值)分别为0.59±0.05、0.21±0.04、0.19±0.04,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β1-42和thiorphan联合颅内给药导致恒河猴海马产生类似AD患者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注射淀粉样β蛋白片段1-42(Aβ1-42)和thiorphan对恒河猴脑内A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恒河猴随机分为模型组(n=3)和正常对照组(n=1),模型组开颅后于大脑皮质和基底神经节先注射thiorphan以消耗已存在的脑啡肽酶,然后缓慢注射纤丝状Aβ1-42,再植入含有thiorphan的微渗透泵到基底神经节,持续28d;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至50d时处死恒河猴,开颅取大脑,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基底神经节和大脑皮质等部位Aβ1-42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恒河猴海马、基底神经节和大脑皮质Aβ1-42免疫反应阳性,30个高倍视野(×400)的积分吸光度(IA)分别为0.22±0.06,0.20±0.04和0.19±0.07。模型组3只恒河猴海马、基底神经节和大脑皮质Aβ1-42免疫反应均明显增强,海马IA分别为0.57±0.05,0.60±0.05和0.61±0.05;基底神经节IA分别为0.62±0.06,0.63±0.05和0.65±0.05;大脑皮质IA分别为0.67±0.06,0.68±0.05和0.65±0.07。结论颅内联合注射Aβ1-42和thiorphan可增加脑内Aβ1-42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巴戟天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 of MorindaOfficinali,OMO)对Aβ25-35致拟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SD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25-35各10μg制备拟痴呆模型,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安理申(0.125 mg.kg-1.d-1)组、OMO高剂量(60 mg.kg.d-1)组和OMO低剂量(20 mg.kg.d-1)组。连续灌胃给药25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HPLC-ECD法检测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采用HE染色后检测脑组织中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和神经元数量,以及大脑皮质和前脑基底核神经元数量等指标。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Aβ25-35模型组定位航行潜伏期明显长于空白组,其定位航行总路程明显高于空白组,而各给药组潜伏期明显缩短。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在第一象限(即平台原所在区域)游泳时间(27.36±3.38 s)长于其他象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第一象限游泳时间(20.77±5.63 s)明显缩短,OMO高剂量组(31.93±3.39 s)比空白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在第一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延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海马CA1区椎体细胞和神经元数量增加,以及大脑皮质和前脑基底核神经元计数增多。结论实验结果显示OMO可以明显提高Aβ25-35致拟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和抑制大脑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神经调节因子(Neuregulin-1,Nrgl)是类表皮样生长因子家族重要成员,本研究观察比较恒河猴大脑皮质、白质及小脑皮、白质Nrgl及其受体ErbB2、ErbB4表达及分布。方法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恒河猴大脑及小脑皮质、白质基本结构形态。使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恒河猴大脑及小脑皮质、白质中Nrgl及其受体ErbB2和ErbB4表达与分布。结果免疫荧光显示Nrgl可与其受体ErbB2或ErbB4共定位表达于恒河猴大脑皮质部分细胞中;而在大脑白质,仅Nrgl与ErbB4存在明显定位。在小脑皮质细胞以及白质中均可见Nrgl与ErbB2明显定位,而ErbB4荧光信号则不明显,且Nrgl与ErbB4无明显共定位。结论本研究提示Nrgl及其受体ErbB2、ErbB4在恒河猴大脑小脑皮质及白质中存在着差异性表达和共定位.以Nrgl/ErbB为基础的旁分泌或自分泌机制有可能参与高等动物脑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树鼩模型大脑神经病理改变,探索优化的AD树鼩模型。方法 50只树鼩随机分为5组:D-半乳糖复合鹅膏蕈氨酸(IBO)高、低剂量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合双侧大脑基底注射IBO),Aβ_(25-35)复合IBO高、低剂量组(双侧基底前脑注射)及对照组,10只/组。HE染色法观察各组树鼩大脑神经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树鼩大脑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 AT)和突触素(SYP)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造模树鼩大脑神经细胞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形态损伤改变,以D-半乳糖复合IBO高剂量组和Aβ_(25-35)复合IBO高剂量组改变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造模组的Ch AT和SYP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其中以Aβ_(25-35)复合IBO高剂量组下降明显。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造模组的Aβ_(1-42)、APP和p-tau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中以Aβ_(25-35)复合IBO高剂量组升高明显。结论 Aβ_(25-35)合并IBO注射Meynert核损毁造模方法更适合构建AD树鼩模型。  相似文献   

7.
应用喹啉酸(每侧150 nmol,2 μL,给受试药后d 3注射)损毁老年大鼠双侧Meynert基底核制备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放射化学法测定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活性,一次性训练被动回避跳台实验和水迷宫空间分辨能力测试,观察人参茎叶皂甙(GSL)和胆碱合用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 GSL (400 mg·kg-1·d-1)和胆碱(200 mg·kg-1·d-1)合用ig给药,大鼠在跳台中出现的错误反应次数(给药13 d)和学会迷宫训练次数(给药16 d)显著减少,大脑皮层ChAT活性明显升高(给药19 d),且均比两药单用效应明显,呈协同作用.表明 GSL和胆碱合用有协同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其机理与协同提高ChAT活性,增强中枢胆碱能神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由基对基底前脑-海马/大脑皮质胆碱能系统的损害及人参皂苷(GS)的保护作用。方法W 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青年组、老龄组、给药组(第17mon龄始饲以GS至27mon龄)。采用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对3组大鼠基底前脑、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进行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含量测试;同时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老龄组基底前脑、海马结构和大脑皮质NO及MDA含量均较青年组增高(P<0.01);给药组均较老龄组降低(P<0.01);相反,老龄组上述3个脑区SOD活性均比青年组降低(P<0.01),给药组均比老龄组增高(P<0.01)。结论GS具有增强基底前脑-皮质胆碱能系统抗氧化的能力,并能够提高SOD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对痴呆大鼠胆碱能功能的修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通过观察褪黑素对淀粉样 β多肽 2 5~ 35片段(Aβ2 5~ 3 5)所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大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胆碱酯酶 (AChE)活性的影响 ,从而探讨Aβ和胆碱能系统在阿尔采末病 (AD)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以期为AD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双侧海马内注射Aβ2 5~ 3 5诱导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模型 ;用Moriss水迷宫法检测学习记忆功能 ;分别使用免疫组化和比色法检测ChAT和AChE的变化。结果 大鼠双侧海马内注射Aβ2 5~ 3 5(2 0 μg)可引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 ,且着色变淡 ;而脑组织中胆碱酯酶的活性改变不显著。褪黑素 (0 1、1、10mg·kg-1)连续给予 (ig) 10d ,对上述改变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结论 褪黑素改善Aβ2 5~ 3 5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可能与其改善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蒜皮中的肉桂酰胺类化合物N-trans-feruloyloctopamine(FO)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Meynert基底核注射Aβ1-40建立老年痴呆大鼠模型,再给予FO进行灌胃后,测定大鼠脑内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等指标,HE染色后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酪氨酸酶抑制剂FO组的Ach,ChAT和AchE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病理结果显示FO对Aβ引起的大鼠海马皮层神经元变性坏死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FO对大鼠AD模型具有较好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重组抗肿瘤融合蛋白疫苗热激蛋白65-黏蛋白1(HSP65-MUC1)在恒河猴和荷瘤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放射性125I标记HSP65-MUC1, 6只恒河猴随机分为iv与sc 40μg.kg-1组,sc 40μg.kg-1组同时设为重复给药组,每2周给药1次,共3次。sc组恒河猴sc给予[125I]HSP65-MUC1 40μg.kg-1后,于每次给药后0, 1, 2, 4, 8, 12, 24, 36, 48和72 h采集血样, iv组恒河猴iv给予[125I]HSP65-MUC1 40μg.kg-1后,于0, 1, 5, 15, 30, 45 min和1, 2, 3, 4, 8, 12, 24 h时采集血样,应用分子排阻色谱法测定[125I]HSP65-MUC1血清中的浓度。25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0.5,1.5,4,8和24 h给药组,小鼠在sc给予[125I]HSP65-MUC1 550μg.kg-1后,分别于设定时间取得各组织血清和尿液;采用三氯乙酸沉淀法测定[125I]HSP65-MUC1肝、肾和肺等组织中的含量。结果恒河猴sc给予HSP65-MUC1后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8.33%。恒河猴重复给药3次后血药谷浓度未见增高,蓄积因子(AUC3/AUC1) =1.17±0.25,与第一次给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荷瘤小鼠sc给予HSP65-MUC1后组织分布有明显特点,浓度最高部位在局部引流淋巴结。在其他免疫组织如胸腺和脾中浓度虽不高,但达峰后下降趋势较缓慢。而在血液和其他血容量大的组织如心,肝,肺中浓度并不高,且达峰浓度后浓度下降很快。在肿瘤组织中浓度也较低。该疫苗主要经肾排泄。结论恒河猴sc给予HSP65-MUC1后生物利用度为38.33%,重复给药后疫苗在体内无蓄积。荷瘤小鼠sc后疫苗在局部引流淋巴结含量最高,在肿瘤组织中含量不高。该疫苗在免疫学组织如胸腺、脾中达峰浓度后的下降趋势较缓慢。  相似文献   

12.
梓醇上调GAP-43表达伴随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13  
目的观察滋阴中药地黄的主要活性成分梓醇对局灶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缺血周围区大脑皮质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梓醇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剂量分别为1、5、10mg.kg-1)和胞二磷胆碱(剂量为0.4g.kg-1)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开颅电凝右侧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局灶脑缺血模型。造模后6h,经腹腔注射首次给予梓醇进行干预,每天1次,连续7d。给药前及术后1、4、7及15d分别评定各组大鼠姿势反射及肌力变化,并在术后15d断头取脑,制备脑片和脑组织匀浆,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周围区大脑皮质GAP-43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梓醇高、中剂量治疗组姿势反射及肌力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胞二磷胆碱组,且梓醇各剂量治疗组缺血周围区GAP-43蛋白表达比其它实验组明显上调(P<0.05)。结论梓醇可上调脑缺血大鼠缺血周围区皮质GAP-43表达,促进轴突再生,加速其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钠素(rhBNP)对恒河猴的长期毒性.方法:健康恒河猴分别按体重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0.03,0.09和0.3mg·kg-1.连续30d静滴给药.末次给药后处死一半动物做病理解剖,另一半停药后继续观察15d.观察症状和检测指标包括:①血压、尿量等一般症状.②心电图.③红细胞、白细胞等血液学指标.④血钾、钠、氯、醛固酮等血液生化指标.⑤尿液检查.⑥抗体测定.⑦骨髓检查.⑧注射部位、心脏等病理检查.结果:动物连续给药后,高剂量组猴静滴后血压明显下降,中剂量组给药后血压有下降趋势但无明显差异.血压变化在3h内恢复正常.高、中剂量组给药后2h内尿量明显增加,但24h总尿量无明显改变.低剂量组血压及尿量无明显变化.d30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高剂量组少数动物出现肝细胞坏死,d45未发现有上述病理变化.肾组织也发现有病理变化,但存在于各个组,可能非药物所致.结论:rhBNP对猴心血管、泌尿系统有一定的药理毒理作用,主要表现为降血压、利尿,对肝脏可能有轻度毒性作用,其作用均是可逆的.rhBNP对恒河猴的安全剂量为0.03mg·kg-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知母皂苷元(ZMS)对拟痴呆大鼠模型脑内β-淀粉样肽沉积及胆碱能系统功能的作用.方法单侧基底核内联合注射β-淀粉样肽25-35片段(β-AP25-35)和兴奋性氨基酸建立大鼠拟痴呆模型,然后将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37、模型组和ZMS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法测定β-AP25-35 沉积斑块的面积.用避暗法及跳台法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分别测定脑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和M受体密度.结果一次性脑内联合注射β-AP+IBO后,模型大鼠脑内有明显的β-AP斑块沉积,而模型大鼠喂服ZMS 60 d后,能有效地减少β-AP沉积的面积,同时ZMS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并提高模型动物脑内ChAT活性和 M受体密度.结论 ZMS可能对脑内β-AP的沉积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并对AD低下的胆碱能系统功能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抗老年痴呆症药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永成  陈永顺  杜士明  黄良永 《中国药房》2006,17(15):1185-1187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化性失调症,其主要表现为记忆功能衰减及识别能力障碍,同时伴有各种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研究发现,65a老年痴呆症发病率约为1%,而85a以上约达3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症患将日益增多,因而老年痴呆症将成为本世纪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因此,寻找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有效药物,已成为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研究认为,痴呆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神经细胞的退化有关,准确的病因学尚无结论。病理生理学研究发现,老年痴呆症患大脑的新皮质、海马区、基底核和蓝斑核等部位的神经元大量丢失,同时伴有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抑素释放因子等多种神经递质在脑内浓度减小,特别是乙酰胆碱的减少,从而导致一系列认知和记忆等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症大致可分为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和混合型痴呆等,以AD常见。现治疗和正在研发的抗老年痴呆症药物主要有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M,受体激动药、防止β-淀粉蛋白(βA4)沉积药、抑制β-、γ-分泌酶药、自由基清除药等。笔拟就该类药物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 芫花酯乙(yuanhuadine,下简称乙素)是从瑞香科植物芫花的花蕾中分离出的一种中期妊娠引产药,属二萜原酸酯类。其分子式为C_(32)H_(42)O_(10)。,结构式为: 1.药理作用 经动物实验证明,乙素具有较好的引产作用。我们选用妊娠3-5月,体重4-10kg恒河猴9只,其中7只猴子羊膜腔内分别注入0.025-5.0mg乙素醇制剂,2只猴子羊膜腔内注入等容积的溶剂作对照。结果表明,乙素给孕猴的羊膜腔内一次注射最低有效流产量为30μg/只,其对孕猴的最佳剂量在50-100μg之间,给药至流产相隔时间为  相似文献   

17.
Aβ_(25-35)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神经甾体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Aβ25-35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合成神经甾体的影响。方法采用Aβ25-35(1μmol·L-1)处理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神经甾体的浓度,四甲基偶氮唑(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β25-35处理后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约50%(P<0.01),胆固醇处理组神经元存活率未见改变(P>0.05),但Aβ+胆固醇组的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高于Aβ处理组(P<0.01)。与胆固醇组相比,Aβ25-35处理后神经甾体PREG水平略有降低(P>0.05),PROG水平明显下降(P<0.01),AP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神经甾体PREG-PROG-AP代谢通路在Aβ25-35引起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时发生明显改变,并能部分地对抗Aβ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的二醋吗啡(海洛因)戒断时间对于环境线索(CC)或条件性线索(CS)诱导的大鼠复吸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伏隔核胆碱能神经元可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进行海洛因自身给药训练,每天4 h, 连续14 d,建立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随后置饲养笼自然戒断,随机分为第1天CC(d 1CC)组、d 14 CC组、d 1 CC+CS组和d 14 CC+CS组。测定有效鼻触次数,免疫组化双标法检测伏隔核(NAc)壳部和NAc核部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c-Fos共表达的水平。结果 海洛因自身给药大鼠随着戒断时间延长,CC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即d 14 CC组与d 1 CC组比较,有效鼻触数明显增加(P<0.05);海洛因自身给药大鼠相同时间戒断后,不同线索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即d 1 CC+CS组与d 1 CC组比较,以及d 14 CC+CS组与d 14 CC组比较,有效鼻触数均明显增加(P<0.05)。同时,在NAc壳部,与d 1 CC组比较,d 14 CC组大鼠的ChAT, c-Fos, ChAT+c-Fos免疫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4±9,15±6,(13±5)个,ChAT+c-Fos占ChAT百分比为(11±4)%,明显增加(P<0.05);在NAc壳部和NAc核部,与d 1 CC组比较,d 1 CC+CS组大鼠的上述表达没有差异;在NAc壳部和NAc核部,与d 14 CC组比较,d 14 CC+CS组的ChAT, ChAT+c-Fos免疫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随着戒断时间的延长,CC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增加,可能与NAc壳部胆碱能神经元的激活增多有关;而CS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增加,可能与NAc壳部和核部胆碱能神经元的激活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对恒河猴的长期毒性.方法:健康恒河猴分别按体质量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组(3,10和30mg·kg-1)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iv给药,qd,连续14d,末次给药后处死一半动物做病理解剖,另一半停药后继续观察7d.观察症状和检测指标包括:①一般症状.②心电图.③凝血时间(CT)等血液学指标.④凝血酶时间(TT)等血液生化指标.⑤尿液检查.⑥抗体测定.⑦骨髓检查.⑧病理检查.结果:d14给药后采集的血样中,与d0或空白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的CT、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g)明显降低,且存在量效关系.d21采集的血样中,上述指标恢复正常.d14及d21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每组均有部分动物出现肝、肾淤血,轻度细胞水肿,可能系动物的隐性感染而非药物所致.d14高、中剂量组可见部分动物肺泡大片或灶性出血,注射部位静脉内膜增生或坏死、软组织出血、静脉炎及血管周围炎,d21给药组肺组织基本正常,注射部位皮肤的出血和炎症反应基本消失.结论:rhpro-UK对猴血液系统有一定的药理毒理作用,主要表现为使猴CT,TT,aPTT,PT时间延长,Fig含量降低,但这些毒性作用均是可逆的.rhpro-UK对猴的安全剂量为3mg·kg-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恒河猴肝细胞色素P450s同工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恒河猴口服rh-EGF 16,32,160μ*kg-1*d-1,qd,连续给药26周,于停药时及停药8周后,各解剖一半动物,制备肝微粒体,进行肝细胞色素P450s总量、肝微粒体蛋白含量测定,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进行肝细胞色素P450s同工酶中7-乙氧基试卤灵脱乙基酶(CYP1A1)、香豆素7-羟化酶(CYP2A6)、甲苯磺丁脲羟化酶(CYP2C8/9)、S-(+)-美芬妥英羟化酶(CYP2C19)、丁呋洛尔1-羟化酶(CYP2D6)、氯唑沙宗羟化酶(CYP2E1)比活性测定.结果给药26周和停药8周后,rh-EGF对恒河猴肝细胞色素P450s总量、微粒体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肝细胞色素P450s同工酶(CYP1A1,CYP2A6,CYP2C8/9,CYP2C19,CYP2D6,CYP2E1)活性无显著变化.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恒河猴肝细胞色素P450s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可广泛用于药物开发早期以及预测药物间相互作用和药物毒性的研究等.rh-EGF对恒河猴肝P450s部分同工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