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目的 研究西太平洋海域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 20220129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 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菌株Aspergillus sp. 20220129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 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微量梯度稀释法对化合物开展抑菌活性评价。结果 共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terretonin(1)、terretonin A(2)、methyl dichloroasterrate(3)、methyl asterrate(4)、methyl 6-acetyl-5,7,8-trihydroxy-4-methoxy-2-naphthalenecarboxylate(5)、 territrem B(6)、alantrypinone(7)、butyrolactone I(8)和versicolactone B(9)。化合物5、8和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化合物5和8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0 μg/mL,化合物9为50 μg/mL。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海南龙血树内生真菌A12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化合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胞嘧啶核苷(1),尿嘧啶核苷(2),对羟基苯乙酸(3),对羟基苯乙醇(4),尿嘧啶(5),desacetylaustin(6)和thiomethisosildenafil(7)。结论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4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A的活性,首次发现化合物7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来源于海鞘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pratensis SCSIO LCY05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制备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其发酵产物分离纯化,经HR-ESI-MS、NMR以及X-ray单晶衍射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评价。 结果 从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anthracimycin C(1)、anthracimycin(2)和anthracimycin B(3),结构得到X-ray单晶衍射的确证,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经抗菌活性测定,化合物2和3对6株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在0.0675-0.25 μg/mL之间,并首次发现化合物2和3对藤黄微球菌和模仿葡萄球菌生长抑制活性良好。 结论 海洋共附生微生物是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从海鞘来源的S. pratensis SCSIO LCY05中分离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anthracimycin类化合物可作为良好的抗菌药物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离、鉴定哥斯达黎加链霉菌(Stretomyces costaricanus)发酵液中的抗菌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活性跟踪,采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对哥斯达黎加链霉菌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光谱分析对活性成分进行结构解析。结果 哥斯达黎加链霉菌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为放线菌素D。结论 首次发现放线菌素D对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Face 4,Focr4),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 1 株分离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桑根际土壤的真菌Talaromyces sp. HK1-18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以及参考文献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IC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评价。结果 从该真菌中分离获得 8个化合物 (1~8),结构分别鉴定为 penicillide(1)、purpactin A(2)、vermistatin(3)、deoxyfunicone(4)、dankasterone A(5)、fortisterol(6)、过氧化麦角甾醇(7)、radiclonic acid(8)。结论 化合物6为首次从Talaromyces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8对多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ATCC 43300)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MIC值均为0.78 μg/mL。化合物6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ATCC 33591)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MIC值为0.78 μg/mL。  相似文献   

6.
泰山白首乌根际土壤真菌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从泰山白首乌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优良真菌菌株,并从中分离鉴定具有抗菌活性的活性化合物。方法 采用梯度 稀释平板划线法,从泰山白首乌根际泥样中分离真菌;以活性为导向,采用正/反相硅胶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次级代谢产物进 行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确证活性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采集的3个样品中共分离得到83株真菌,其 中筛选获得具有抑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活性的菌株7株,并从黑曲霉SDFMU-45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两个萘并吡喃 酮类化合物 rubrofusarin B(1)和fonsecin B(2)。结论 对化合物1和2进行了抑菌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 菌株的MIC值分别为250和187μg/mL,对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的MIC值分别为2.89和620μg/mL。  相似文献   

7.
从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枝孢霉属Cladosporium sp. JS1-2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5个异香豆素类化合物(1~5),1个苯并呋喃衍生物(6),1个异色满衍生物(7),以及5个其他类化合物(8~12),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所有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6~8和1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MIC值均为12.5μg/mL,阳性对照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的MIC值为3.12μg/mL。同时对所有化合物进行棉铃虫幼虫生长抑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5、8、9和11对棉铃虫幼虫的IC50值均为100μg/mL,阳性对照印楝素(azadirachtin)的IC50值为50μ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植物药复方MYD-20及其软膏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及初步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复方MYD-2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MRSA)临床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测定药物处理后菌液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胞外大分子浓度变化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确定复方MYD-20的抑菌作用机制;建立小鼠烫伤感染模型,探究MYD-20软膏剂的药效作用。结果 MYD-2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A表现出强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MIC和MBC均分别为1.0%、2.0%。经MYD-20处理后,菌液中AKP的活性、胞外大分子的含量均显著上升,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发现细菌的表面结构受到破坏。MYD-20软膏剂对皮肤深Ⅱ度烫伤感染的模型小鼠显示出显著的创口愈合作用;并降低了创口处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 复方MYD-2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A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破坏细菌细胞膜、细胞壁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 ε-P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及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USA300为试验菌株,常量肉汤稀释法(试管)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酶标仪检测吸光度法观察各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各株菌生物膜的形成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结果 ε-PL对ATCC25923和USA300的MIC均为31.25mg/mL。ε-PL浓度升高时对两株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随之增强。1/2MIC ε-PL能显著降低ATCC25923和USA300生物膜的形成能力。 结论 ε-PL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天然防腐剂,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的生长及生物膜的形成,为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开展1株北部湾来源珊瑚共附生真菌Talaromyces verruculosus GXIMD 02504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研 究。方法 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和文献数据对比解析化合物的化学 结构,并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改良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 从其液体发酵产物中共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 别为chrodrimanins A-B, E-F, H(1~5)、芝麻素(6)、樱黄素(7)、5,7,4-三羟基异黄酮(8)、N-acetyl-tryptamine(9)。化合物8显示出对 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的弱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78 μg/mL。结 论 从菌株T. verruculosus GXIMD 02504中分离得到以chrodrimanin类混源萜为主的化合物9个,其中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属中 分离得到,且化合物8具有一定的抗表皮葡萄球菌活性。本研究丰富了该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7):655-659
从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枝孢霉属Cladosporium sp. JS1-2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5个异香豆素类化合物(1~5),1个苯并呋喃衍生物(6),1个异色满衍生物(7),以及5个其他类化合物(8~12),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所有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其中化合物6~8和1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固体发酵提取物的抗菌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柱色谱、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通过ESI-MS、NMR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比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10L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缬氨霉素(1)、二活菌素(2)、亚油酸(3)、亚油酸甲酯(4)和油酸(5)。结论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能代谢产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1对MRSA 28300和白念珠菌(ATCC10231)的MIC为1μg/mL,化合物2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细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的MIC为0.125μg/mL,尤其具有显著的抗MRSA的活性,对MRSA 28300的MIC<0.125μg/mL。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该种放线菌中分离得到,且本文首次报道其对MRSA均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6):560-566
目的 对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固体发酵提取物的抗菌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柱色谱、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通过ESI-MS、NMR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比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10L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缬氨霉素(1)、二活菌素(2)、亚油酸(3)、亚油酸甲酯(4)和油酸(5)。结论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能代谢产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1对MRSA 28300和白念珠菌(ATCC10231)的MIC为1μg/mL,化合物2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细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的MIC为0.125μg/mL,尤其具有显著的抗MRSA的活性,对MRSA  相似文献   

14.
A new rearranged nor-secoiridoid, anthocleistenolide ( 1), along with the known 1-hydroxy-3,7-dimethoxyxanthone ( 2), 1-hydroxy-3,7,8-trimethoxyxanthone ( 3), 7 alpha-hydroxysitosterol ( 4) and sitosterol 3- O-beta- D-glucopyranoside ( 5),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tem back of Anthocleista vogelii.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studies and comparison with published data. Compounds 1 - 3 and 5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Relatively low anti-staphylococcal (MIC = 200 microg/mL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anti-enterococcal (MIC = 100 microg/mL against Enterococcus faecalis)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for 1, while compounds 2 and 3 were active against Candida parapsilosis (MIC = 200 microg/mL for 2 and 25 microg/mL for 3). Compound 5 was inactive against all the bacterial and fungal species used.  相似文献   

15.
The strain SCSIO 01127, isolated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sediment, was identified as a member of Streptomyces by the 16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Two new spirotetronate antibiotics lobophorins E (1) and F (2), along with two known analogs lobophorins A (3) and B (4), were isolated from Streptomyces sp. SCSIO 01127.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IR, NMR and MS spectroscopic analyses. The new compound lobophorin F (2) showe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9213 and Enterococcus faecalis ATCC 29212 with MIC values of 8?μg?ml(-1) for both the strains, better than that of lobophorin B (4). Lobophorin F (2) also displayed better cytotoxic activities than lobophorin B (4), with IC(50) of 6.82, 2.93 and 3.16?μM against SF-268, MCF-7 and NCI-H460,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苯甲酸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一系列N-取代苯基-5-取代苯基-3H-1,2,4-三氮唑-3-硫酮化合物并研究其抗菌活性。方法 基于课题组前期对新型潜在三唑类抗菌化合物6h的作用机制研究,筛选多个侧链基团,使用乙醇和碳酸钠作溶剂改善最后一步反应条件,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目标化合物,合成一系列1,2,4-三唑类化合物并采用质谱(MS)和1H NMR、13C NMR进行结构表征。通过琼脂扩散法初步筛选所有化合物对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3种常见菌株的抗菌活性,并通过微量稀释法进一步测定它们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 合成17个含有卤代苯基和其他侧链基团的目标化合物,其MS以及核磁共振谱图数据表明所有化合物结构正确。抗菌活性初步筛选可知化合物6a、6b、6d、6f、6g、6h、6k、6m和6p等9个化合物具有不错的抑菌能力,其MIC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所测菌株的MIC值在25~100μg/mL范围内。尤其是化合物6h和6k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值达到25μg/mL,抑菌活性与对照药物氨苄西林相当。结论 在前期作用机制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构效关系的阐述,发现一些侧链片段如间位卤代苯基或对位卤代苯基、三氟甲基苯基等具有吸电子基团的苯基、吡啶基等对1,2,4-三唑类衍生物的抗菌活性有明显增强作用,证实侧链基团与受体蛋白形成特异性协调作用和氢键作用从而发挥衍生物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于慧杰  周伟澄 《药学学报》2006,41(10):990-999
目的寻找新型的噁唑烷酮-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方法设计合成了7-{4-[2-[2-取代-4-((5S)-5-乙酰胺甲基-2-氧代-噁唑烷-3-基)苯基]乙基]哌嗪-1-基}-氟喹诺酮类化合物,测定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共合成20个目标化合物,经1H NMR和MS确证结构。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化合物22,对屎肠球菌的抑制活性分别是吗啉噁酮和诺氟沙星的16倍和64倍,对金葡菌的抑制活性为吗啉噁酮的4倍。结论某些带有氟喹诺酮结构片段的噁唑烷酮类化合物抗菌活性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采集自南海中部1781 m沉积环境的1株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flavus SCSIO F025进行次生代谢产物及活性研究。方法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对菌株进行规模发酵,发酵产物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学方法进行化学分离,利用NMR、MS等波谱学技术并结合文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应用纸片扩散法及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化合物进行初步抗氧化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 从菌株SCSIO F025中分离鉴定5个单体化合物:penicillivinacine(1),arthrographol(2),dehydroxypaxilline(3),ditryptophenaline(4),kojic acid(5)。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黄曲霉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溶藻弧菌和藤黄微球菌有弱的抑制活性,化合物2表现出显著抗氧化及溶藻弧菌和藤黄微球菌抑制活性,化合物3对溶藻弧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