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目的对从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的1株深海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04777进行鉴定并对其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来鉴定菌株,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正相和反相硅胶层析等分离手段对海洋放线菌SCSIO 04777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并参阅文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该放线菌被鉴定为Streptomyces sp.SCSIO04777,并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芳香聚酮类化合物-肠道菌素。结论首次筛选得到了1株产生肠道菌素的深海链霉菌,为肠道菌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对从我国三亚鹿回头海水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海洋放线菌SCSIO 01681进行鉴定并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来鉴定菌株,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正相和反相硅胶层析等分离手段对海洋放线菌SCSIO 01681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较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并进行了卤虫致死及抗菌活性评价。结果 该放线菌被鉴定为Streptomyces sp. SCSIO 01681,并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苯乙酸(1),亚油酸甘油酯(2),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3);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嗜水气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粪链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SCSIO 01681能够产生3个医药、工业重要中间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从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到的一株深海来源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SCSIO 03032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分析及其活性研究。方法 对深海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SCSIO 03032的发酵产物进行有机溶剂萃取,利用正、反向硅胶层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薄层层析等分离手段进行纯化,通过ESI-MS、1H NMR、13C NMR分析及文献查阅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抗菌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 从深海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SCSIO 03032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3个芳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4-甲基苯-1, 3-二氨基甲酸甲酯(1)、2-甲基苯-1, 3-二氨基甲酸甲酯(2)、羰基亚氨基4-甲基-3, 1-亚苯基双[氨基甲酸]甲酯(3);活性结果显示三个化合物均无明显的抑菌活性或抗氧化活性。结论 得到了一株能够产生3个不同芳酰胺类化合物的深海链霉菌SCSIO 03032。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对一株来源于南海沉积物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SCSIO BEMM34进行菌种鉴定及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方法 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来鉴定菌株,利用硅胶、凝胶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分离等手段对海洋放线菌SCSIO BEMM34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对的方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 从一株海洋来源放线菌中分离得到2个戊二酰亚胺类化合物1和2,以及一个酚酸类化合物3。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3都没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黄海和渤海的海泥样品进行海洋放线菌分离,并选出1株次级代谢产物较丰富的菌株Streptomyces sp.LXF-80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海洋放线菌的分离,应用溶剂萃取,TLC分析,柱色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菌株LXF-80的发酵产物进行研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手段并参阅文献进行化学结构鉴定,采用SRB法及MTT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海泥样品中分离到海洋放线菌142株,从菌株LXF-80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到化合物5个,其中聚酮类化合物1个,环二肽类化合物4个,经结构鉴定分别为Enterocin(1)、Cyclo(L-Trp-L-Lue)(2)、Cyclo-...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一株海洋来源的菌株SCSIO 1682进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发酵产物中的抑菌活性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对抑菌活性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构建基于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来进行菌株鉴定;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正相和反相硅胶层析等化学分离手段对菌株SCSIO 1682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纯化;运用HR-ESI-MS,1H和13C NMR等波谱手段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通过对菌株SCSIO 1682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测序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结果 该菌株被鉴定为Streptomyces sp. SCSIO 1682,所得抑菌活性化合物为那西肽,鉴定了那西肽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论 从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CSIO 1682中分离鉴定了那西肽,那西肽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为利用组合生物合成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对那西肽进行结构改造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深海冷泉来源微生物产生丰富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挖掘具有抗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 MDR)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为新型海洋药物研发提供先导化合物。方法 采用大规模发酵积累粗提物,利用有机溶剂萃取、C18反相硅胶开放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分离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MS、NMR数据以及文献比对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进而对化合物进行抗MDR菌活性测试。结果 从深海冷泉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OUCLQ19-3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2个xiamycin类化合物,分别为xiamycin B(1)和xiamycin A(2);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2均无抗MDR菌活性。结论 深海冷泉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OUCLQ19-3能够产生一系列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其活性化合物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药物》2011,30(2):25-28
目的对分离自海洋链霉菌211726(Streptomyces sp.211726)次级代谢产物中的2-甘油酯进行鉴定。方法从菌株211726的发酵产物中分得一个白色结晶性粉末,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特性,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分得的2-甘油酯含有3个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甲基棕榈酸2-甘油酯(1),棕榈酸2-甘油酯(2)和12-甲基肉豆蔻酸2-甘油酯(3),其比例约为6∶3∶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单株菌多次级代谢产物(OSMAC)策略对一株南海深海沉积环境来源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方法 通过改变培养基组成并筛选合适的发酵条件,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ODS柱层析、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学方法对真菌Aspergillus sp. SCSIO F063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分离,利用NMR, MS等波谱学技术并结合文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并对化合物进行初步的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 从菌株SCSIO F063中新增分离鉴定5个单体化合物: 6-O-methyl-averythrin(1), (2,4-dichlorophenyl)-2,4-dichlorobenzoate(2),dibutyl phthalate(3),folipastatin(4),di-(2-ethylhexyl)-phthalate(5)。结论 改变培养基组成可以刺激该菌株产生不同类型的化合物,化合物1-5为首次从真菌SCSIO F063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从南极潮间带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两株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方法 通过形态学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菌株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价;利用硅胶、凝胶柱层析、semi-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对两株菌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集所得化合物的质谱、NMR等数据并分析后鉴定其结构。结果 两株菌分别鉴定为Streptomyces sp. SCSIO 40061和Nocardiopsis sp. SCSIO KS107;从相应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两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3Z,6E)-1-N-甲基-3-苯亚甲基-6-(2-甲基-3-羟基丙烷)-2,5-二酮哌嗪 (1) 以及(3Z,6Z)-3-(4-对甲氧苯亚甲基)-6-(2-甲基丙烷)-2,5-二酮哌嗪 (2) 。结论 发现了两株能产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南极来源放线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海洋放线菌进行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筛选,并对一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海洋放线菌AH17-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柱色谱层析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菌株AH17-3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学方法并参阅文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以SRB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从海洋样品中分离放线菌174株,从菌株AH17-3中分离得到了4个聚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其结构分别为germicidin A(1)、germicidin B(2)、daidzein(3)、genistein(4)。其中化合物1具有弱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为3.5×10-7 M。结论海洋放线菌是重要的药用微生物资源,化合物1,2均为首次从海洋放线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南海海洋沉积物中分离的海洋放线菌进行体外抗肿瘤细胞和抗菌模型筛选,选取生物活性强的海洋链霉菌菌株Streptomyces sp.SCSIO1666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和活性产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用针对6种NCI肿瘤细胞株A549、DU145、H1299、HCT15、HEP3B和SF268的体外抗肿瘤模型及其抑菌模型对提取物进行筛选,进一步优化发酵条件,采用HPLC-UV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抑菌活性追踪,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正相硅胶和反相硅胶等各种色谱层析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从一株海洋链霉菌菌株Streptomyces sp.SCSIO 1666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替达霉素A和B(TirandamycinsA and B),替达霉素A和B的生产对海盐的依赖程度较高,在不加盐的条件下产量极低,加3%粗海盐时,其发酵产量提高250倍以上,说明盐胁迫是海洋链霉菌菌株SCSIO1666产生活性物质的重要条件。替达霉素B是终产物,加入2%大孔吸附树脂发酵时,替达霉素A的产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从采自中国黄海的威海海域的柄海鞘来源放线菌Streptomyces coelicoflavus(HQA809) 和史氏菊海鞘来源放线菌Nocardiopsis dassonvillei(HQA404) 中分离、鉴定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化合物,运用核磁、质谱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化合物进行抗菌、卤虫致死、α-糖苷酶抑制活性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 从 Streptomyces coelicoflavus(HQA809) 中分离鉴定了2个吡喃酮类化合物 (1,2),从 Nocardiopsis dassonvillei(HQA404) 中分离鉴定了1个吩嗪类化合物 (3) 和1个苯酚类化合物 (4);化合物3对鳗弧菌 (Vibrio anguillarum) 和副溶血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显示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MIC值分别为50 μmol/L和25 μmol/L。结论 海鞘来源放线菌可以作为发现新颖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在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固体发酵提取物的抗菌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柱色谱、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通过ESI-MS、NMR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比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10L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缬氨霉素(1)、二活菌素(2)、亚油酸(3)、亚油酸甲酯(4)和油酸(5)。结论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能代谢产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1对MRSA 28300和白念珠菌(ATCC10231)的MIC为1μg/mL,化合物2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细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的MIC为0.125μg/mL,尤其具有显著的抗MRSA的活性,对MRSA 28300的MIC<0.125μg/mL。化合物1和2均为首次从该种放线菌中分离得到,且本文首次报道其对MRSA均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洋药物》2011,30(4):29-33
目的对海洋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M2DG17)中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在活性追踪分离思路的指导下,综合利用硅胶开放柱色谱、ODS中低压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利用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其进行活性评价。结果从海洋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M2DG17)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甲基-β-卡巴林(3-hydroxymethyl-β-carboline,1)、3-甲基-β-卡巴林(3-methyl-β-carbo-line,2)、β-卡巴林(β-carboline,3)、环(L-脯-L-苯丙)二肽[Cyclo-(L-Pro-L-Phe),4]、环(L-脯-L-缬)二肽[Cyclo-(L-Pro-L-Val),5]、环(L-脯-L-亮)二肽[Cyclo-(L-Pro-L-Leu),6]以及环(L-脯-L-异亮)二肽[Cyclo-(L-Pro-L-Ile),7],并对单体化合物进行了HCT116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测试。结论化合物1~4、6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显示出弱的HCT116细胞生长抑制活性(IC50为65.0μmol.L-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从中国南海沉积物样品中分离的放线菌SCSIO 07745中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并对相应产物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分析。方法:提取菌株SCSIO 07745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Hiseq和PacBio SMRT技术进行基因组测序;通过对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以鉴定菌种;以有机溶剂萃取得到发酵产物并利用正相反相柱层析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基因组进行注释并对合成该化合物的基因簇进行定位分析,推导其生物合成途径。结果:该放线菌被鉴定为糖多孢红霉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2个大环内酯类化合物sporeamicin A(1)和erythromycin A enol ether(2)。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发现该菌株基因组DNA为线状,含有31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其中基因簇3可能负责红霉素衍生物的生物合成,并对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推导。结论:筛选得到了1株产生红霉素类化合物的海洋糖多孢红霉菌S. erythraea SCSIO 07745,为红霉素类抗生素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菌株资源。同时,该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为其蕴藏的次级代谢产物的挖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来源于海鞘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pratensis SCSIO LCY05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制备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其发酵产物分离纯化,经HR-ESI-MS、NMR以及X-ray单晶衍射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评价。 结果 从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anthracimycin C(1)、anthracimycin(2)和anthracimycin B(3),结构得到X-ray单晶衍射的确证,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经抗菌活性测定,化合物2和3对6株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在0.0675-0.25 μg/mL之间,并首次发现化合物2和3对藤黄微球菌和模仿葡萄球菌生长抑制活性良好。 结论 海洋共附生微生物是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从海鞘来源的S. pratensis SCSIO LCY05中分离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anthracimycin类化合物可作为良好的抗菌药物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采集自烟台逛荡河入海口沉积物的1株放线菌Streptomyces sp.223进行次级代谢产物及活性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薄层层析以及HPLC等方法对放线菌Streptomyces sp.223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较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MTT法初步评价其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该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到了7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1,4)-二甲基-3-异丙基-(2,5)二酮哌嗪(1),环-(L-脯-L-苯丙)二肽(2),环(L-脯-L-酪)二肽(3),环(L-4-OH-脯-L-亮)二肽(4),环(L-苯丙-甘)二肽(5),环(L-4-OH-脯-L-苯丙)二肽(6)和环-(L-脯-L-缬)二肽(7)。结论化合物1作为1种天然产物为首次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得到,且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对Hela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18.7μmol·L-1。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45(6):560-566
目的 对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固体发酵提取物的抗菌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反相柱色谱、硅胶柱层析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分离纯化该菌株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通过ESI-MS、NMR等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比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10L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缬氨霉素(1)、二活菌素(2)、亚油酸(3)、亚油酸甲酯(4)和油酸(5)。结论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S598能代谢产生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1对MRSA 28300和白念珠菌(ATCC10231)的MIC为1μg/mL,化合物2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细菌活性,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的MIC为0.125μg/mL,尤其具有显著的抗MRSA的活性,对MRSA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1株南海沉积物来源的PPtase高表达放线菌Streptomyces sp. SCSIO 40060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手段对PPtase高表达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波谱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PPtase高表达菌株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包括5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1个萘醌衍生物和1个萘甲酸衍生物,分别为methoxyneihumicin (1)、XR334 (2)、(S,Z)-3-benzylidene-6-isopropylpiperazine-2,5-dione (3)、(S,Z)-3-benzylidene-6-methylpiperazine-2,5-dione (4)、(3Z,6Z-3-(4-methoxybenzylidene)-6-(2-methylpropylidene)-piperazine-2,5-dione (5)、2-methoxy-1,4-naphthoquinone (6)、1-hydroxy-4-methoxy-2-naphthoic acid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