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用  邢玉龙  史云桃  刘秀玲  王文彬 《安徽医药》2019,40(11):1219-1222
目的 评价血小板聚集率(PA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支架术后在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6例ACS患者,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31)与非MACE组(n=175),分析MPV、PAR与MACE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评价二者作为MACE预测指标的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S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MACE组患者MPV为(13.14±1.73)fl,PAR为(55.49±7.21)%,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和PAR可作为预测ACS支架术后在院期间MACE的指标,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3(0.814~0.953)和0.842(0.761~0.932),其最佳诊断界值为11.53 fl和50.67%,并且MPV、PAR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 MPV与PAR可作为预测ACS患者支架术后在院期间发生MACE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抵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日—2016年12月1日廊坊市广阳区管道局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科收治的PCI术后冠心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加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2 h、1 d、1周,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0%(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用于氯吡格雷抵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术后血小板的聚集率,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CYP2C19基因指导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利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2 836例,从中选取符合标准的CYP2C19 IM和PM基因型患者480例,根据患者是否根据基因型改变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组(常规治疗组)、氯吡格雷剂量加倍组和替格瑞洛组,观察各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和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最终入选468例患者,替格瑞洛组和剂量加倍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且替格瑞洛组又明显高于剂量加倍组(P<0.05)。MACE事件发生率方面,各组患者均是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且替格瑞洛组及剂量加倍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7),其余MACE各事件及出血发生率各组之间无差异性(P>0.017)。结论 CYP2C19基因指导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临床应根据患者基因特点进行个体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供血和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收治的60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根据PCI术前是否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分为观察组(术前应用替罗非班,n=32)和对照组(n=28);比较两组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及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梗死区径向应变(RS)与纵向应变(LS),并统计两组对象随访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血清cTnI、CK-MB峰值均降低(P<0.05),术后血流TIMI分级更优(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LVEF及梗死区RS、LS绝对值增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内,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12.50%,相较于对照组(35.71%)降低(P<0.05)。观察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均无重度出血,且中度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心肌供血,增强心肌收缩功能,减少MACE,但其出血隐患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服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3月—2018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PCI术后服用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的ACS患者100例,采用VerifyNow-P2Y12系统检测患者血小板反应性并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发生相关不良反应分为对照组和不良反应组,收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和呼吸困难的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研究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的40例纳入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60例纳入不良反应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60.0%,84例(84.0%)患者存在低血小板反应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血小板反应性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组吸烟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51.7%vs27.5%,P=0.016)。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和轻中度呼吸困难,用药后1个月内出血和呼吸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用药后2~6个月(出血发生率:38.0%vs1.0%,P<0.001;呼吸困难发生率:32.0%vs8.0%,P<0.001)。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女性和贫血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关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吸烟和出血事件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关呼吸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早期出血和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但程度较轻,对于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前评估、加强监测,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林杨闯  余祖善 《中国药师》2016,(12):2335-2338
摘 要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ACS患者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按ACS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200 mg, ivd,qd,均连用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变化,观察两组心脏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及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中分别脱落2例和1例,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 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心脏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ACS 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佳,能降低心脏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水平,从而抑制血小板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之比(WM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首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的短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急诊或择期PCI治疗患者104例。观察入院时的WMR和NLR与行介入术后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结果 WMR、NLR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呈正相关(r=0.623,P<0.05;r=0.575,P<0.05);发生MACE事件组患者WMR、NLR、hs-CRP均高于未发生MACE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WMR(≥0.487)、高NLR(≥3.136))、高hs-CRP(≥7.515)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WMR(≥0.487),NLR(≥3.136)、hs-CRP(≥7.515)均为MACE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OR=4.392,95% CI(1.338~14.423),P=0.015;OR=5.082,95% CI(1.276~16.241),P=0.021;OR=3.289,95% CI(1.067~10.134),P=0.038]。结论 WMR联合NLR对行首次介入治疗的ACS患者6个月内MACE事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高WMR、NLR、hs-CRP均为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5例及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者术前每日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强化他汀治疗:术前6 h顿服80 mg阿托伐他汀,术后30 d内维持40 mg/d,30 d后剂量恢复至20 mg/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心肌酶谱差异;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结果 术后30 d,观察组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 (cTn I)水平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P选择素(Ps)、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观察组MACE总发生率(2.67%)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 强化他汀治疗能显著改善PCI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心肌酶谱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MI并行PCI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实施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住院时间、患者舒适度和血管并发症情况,以及出院后3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干预前后LVEF和ADL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7.83±2.09)天]比观察组[(9.13±3.20)天]明显缩短(P<0.05)。两组PCI术后患者舒适度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穿刺点出血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8,P<0.05)。结论 早期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脉血流及并发症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关于STEMI患者急诊行PCI并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对照研究(RCT),检索年限均为建库起至2020年4月30日。试验组为PCI术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为PCI术中或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项RCT,共计2 2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替罗非班组较术中或术后用药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为3级(RR=1.10,95%CI=1.06~1.15,P<0.01)和(RR=1.10,95%CI=1.03~1.17,P<0.01)、ST段下落幅度(SMD=0.44,95%CI=0.17~0.70,P=0.001)和(SMD=1.85,95%CI=1.53~2.17,P<0.01)、ST段回落率(RR=1.51,95%CI=1.20~1.89,P<0.01)和(RR=1.20,95%CI=1.05~1.39,P=0.01)均显著优于术中或术后用药;术前应用组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MD=0.46,95%CI=0.13~0.79,P=0.007)和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RR=0.53,95%CI=0.39~0.73,P<0.01)均优于术中用药组。术前应用组与术后应用组的LVEF%和MACE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应用组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与术中及术后应用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PCI术中及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相比,术前应用更能显著改善STEMI患者微循环障碍、增加心肌组织有效的再灌注、减少心肌梗死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对抗肿瘤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T淋巴细胞亚群、出血风险、血小板生成素(TPO)、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月徐州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及宿迁市钟吾医院肿瘤科收治的47例抗肿瘤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和试验组(n=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干预,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sc治疗,给药剂量为300 U·kg-1,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口服治疗,推荐初始剂量为每次2.5 mg,每日1次,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情况进行剂量调整,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7.5 mg,连续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免疫功能指标、出血风险分级及血清TPO、STAT3、MAPK水平、安全性等观察指标进行评估对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出血分级评估中0级、1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级、3级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TPO、STAT3、MAP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83%、17.39%,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对抗肿瘤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增加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治疗安全性较好,该药发挥作用可能与升高TPO、STAT3、MAPK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青岛市市立医院(集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15 000 U/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温水冲服槐杞黄颗粒,1袋/次,2次/d。两组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小板相关抗体、血小板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81%、9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A(PAIgA)、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M(PAIgM)水平明显降低,而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而CD8+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杞黄颗粒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血小板相关抗体,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晓琳  吴彦 《安徽医药》2018,39(7):881-88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年龄≥65岁且通过临床表现、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80例,根据PCI围术期治疗药物选择不同分为两组,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的为替格瑞洛组(40例),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为氯吡格雷组(40例),PCI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替格瑞洛组PCI术后TIMI血流改善程度较氯吡格雷组好(替格瑞洛组术后TIMI血流3级增加22例,氯吡格雷组术后TIMI血流3级仅增加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4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12例,肌酐值升高发生1例少于氯吡格雷组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风险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在老年ACS患者PCI围手术期中抗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9年3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PCI手术的STEM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替格瑞洛片,180 mg/次为初始剂量,之后90 mg/次,2次/d。共治疗2个月,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血流灌注指标,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率、TIMI血流分级3级以及TMPG3级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TFC值比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E/A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K-MB水平明显降低,血清VEGF、vWF及cTnI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VEGF、vWF和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及术后随访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可以更好改善PCI术后STEMI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和心肌血流灌注,保护心功能,减少预后MACE事件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氯吡格雷对其血小板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应用氯呲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术前使用3~5 d,术后均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用药后血清D-二聚体(DD)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炎症因子P-选择素水平以及再狭窄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术前,两组DD及FIB水平无显著差异;术后24 h,对照组及观察组DD及FI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1个月,两组DD及FIB水平均明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DD及FIB水平和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DD及FIB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后24 h、1个月、3个月,观察组DD及FI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P-选择素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再狭窄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抑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再狭窄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可抑制炎症因子P-选择素的表达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吉法酯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西电集团医院行PCI的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吉法酯片,100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 mg/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心血管不良事件、消化道不良反应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吉法酯片对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且显著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国良  马光  滕伟  翟小菊  惠学志 《安徽医药》2018,39(10):1181-1184
目的 探讨血运重建优化策略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多支病变(MV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95例老年T2DM合并ACS的MVD患者分为完全血运重建(CR)组与部分血运重建(IR)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冠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情况、术后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药物使用情况、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置入支架数多于IR组(P<0.05);术后1年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心绞痛复发率低于IR组(P<0.05);CR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差值(术后1年数值-术前数值)均高于IR组(P<0.05)。结论 IR和CR对老年T2DM合并ACS的MVD患者预后相当,但CR对改善心绞痛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优。  相似文献   

18.
杨光耀  燕威 《安徽医药》2018,39(10):1228-1232
目的 比较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行PCI术治疗的184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TSH水平分为A组(TSH为0.45~1.49 mIU/L,n=71)、B组(TSH为1.50~2.49 mIU/L,n=59)、C组(TSH为2.50~3.49 mIU/L,n=36)、D组(TSH为3.50~4.49 mIU/L,n=18),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调查,记录其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TSH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PCI术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4组对象性别、年龄、基础疾病、ACS类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血压、冠脉病变数目、置入支架数目、服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及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浓度及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所占比例高于A、B、C组(P<0.05)。②4组对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入院、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D组最高。③正常范围内TSH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发生呈线性相关,经多因素校正后,TSH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率仍呈正相关(P<0.05)。结论 TSH水平与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正常范围内TSH水平上调,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9.
刘淼  管文娟  李琚平 《安徽医药》2019,40(6):670-672
目的 探究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耐受阿司匹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安全性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阿司匹林耐受情况分为观察组(阿司匹林不耐受)88例和对照组(阿司匹林耐受)32例。观察组患者PCI术后予以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患者PCI术后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磷酸二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COL)三种诱导剂作用下血小板聚集程度;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死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ADP诱导剂诱导下的血小板聚集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AA和COL诱导剂诱导下的血小板聚集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心率失常的发生率为1.14%,低于对照组的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出血率为2.27%,低于对照组的2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洛他唑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耐受阿司匹林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好,且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王维超  徐斌  涂俊 《安徽医药》2019,40(4):361-365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及术后应用富血小板血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创伤与关节镜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患者70例,按住院号末位奇偶数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试验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PRP)浸泡移植肌腱及关节腔注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泡肌腱及关节腔注射。试验组术后第3周开始,连续3周每周在关节腔内注射PRP,对照组术后不作特殊处理。测量两组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3天大、小腿周径,术后3、6、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疼痛;术后6、12个月行膝关节MRI检查。结果 术后随访12~17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第3天,试验组大、小腿周径与术前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IKDC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术后3、6个月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IKD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IKDC评分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MR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MR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膝关节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及膝关节僵硬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PRP能够改善ACL重建术后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缓解膝关节肿胀,促进移植韧带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