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盐酸维拉帕米口服渗透泵制剂释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盐酸维拉帕米为模型药物,制备了口服渗透泵片,通过考察渗透泵片体外释药各过程的速率,研究口服渗透泵制剂释药的基本过程及其特性,结果表明盐酸维拉帕米口服渗透泵制剂的释药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其中体外释药速率与由水渗透过膜过程所控制的药物释放速率接近,从而说明水渗透过膜是控速步骤。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格列齐特渗透泵控释片,并评价了体外药物释放度.采用单剂量交叉试验考察Beagle犬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参比制剂)和本品的药动学行为.结果表明,本品的体外释放曲线与参比制剂一致,犬体内药动学行为一致,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4±14.9)%.  相似文献   

3.
计方  王柏 《海峡药学》2011,23(9):5-7
随着制剂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中药渗透泵制剂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中药渗透泵制剂的制备技术和释放机制是国内研究的主要方面。本文综述了国内中药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发展,并归纳了中药渗透泵制剂研究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中药渗透泵制剂的工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盐酸特拉唑嗪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及其释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盐酸特拉唑嗪口服渗透泵控释片,考察其释药影响因素及释药机理。方法通过考察渗透泵片体外释药速率,并根据不同时间累积释放度考察药物的释放情况来研究口服渗透泵制剂的释药特性。结果制备得到了盐酸特拉唑嗪口服渗透泵控释片,其体外释药速率较平稳。结论盐酸特拉唑嗪口服渗透泵控释片遵从以渗透压差为释药动力的释药模式,在15h内呈现良好的零级释药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进行综合论述,为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全面收集掌握近十年以来世界范围内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资料与结果,从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类型、体内释放评价、体外释放评价以及体内外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主要侧重点在于制剂加工生产工艺和体外释药性等方面,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体内释药特性和药动学过程等生物药剂学方面的研究涉及比较少,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原理和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没有起步。因此,需要全面扩充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内容,加大研究力度,持续拓展研究空间,以提升我国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盐酸青藤碱口服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及释药影响因素考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制备了盐酸青藤碱口服渗透泵控释片 ,考察该制剂的释药影响因素及释药机理。方法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 ,根据不同时间累积释放度考察药物的释放情况。结果制备了盐酸青藤碱口服渗透泵控释片 ,体外释药速度较市售缓释片缓慢、平稳。结论本制剂遵从以渗透压差为释药动力的释药模式 ,16h内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 ,此后 ,随渗透泵内药量的减少 ,释放速度略下降  相似文献   

7.
硫酸沙丁胺醇口服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通过均匀设计优化出硫酸沙丁胺醇口服渗透泵控释片的处方,并且考察了该制剂的释药机理.结果表明:该制剂遵从以渗透压差为释药动力的渗透泵式释药模式,体外释药速度平稳,在8h内呈现良好的零级释放特征.  相似文献   

8.
口服渗透泵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  欧阳净 《中国药业》2006,15(15):67-68
目的 介绍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报道,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口服渗透泵制剂有了巨大的进步,并可在一定时间内达到零级恒速释放。结论 应进一步开发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渗透泵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反卷积分法评价长春西汀渗透泵控释片的体外释放与Beagle犬体内吸收相关性。方法:以0.5%SDS水溶液为溶出介质,测定长春西汀的体外释放度;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犬体内血药浓度,选择长春西汀普通片为参比制剂,应用反卷积分法评价长春西汀推拉式渗透泵体内体外相关性。结果:体外累计释放度(Y)与输入函数(R)回归方程为iY=237.99R-13.544(r=0.9763),表明长春西汀推拉式渗透泵体内体外相关性良好。结论:反卷积分法适合自制长春西汀推拉式渗透泵控释片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卡托普利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药影响因素。方法以比色法为分析方法 ,采用综合评分法评价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卡托普利渗透泵控释片的体外释药符合零级释放规律 ,释药速率受HPMCK1 5含量、渗透压促进剂用量影响较大 ,在一定范围内 ,释药孔大小和片芯硬度对其影响较小 ,与溶出方法、介质 pH值、桨转速无关。 结论体外释放规律符合控释制剂要求 ,可进一步进行体内释药行为考察  相似文献   

11.
周红  胡容峰  桂赟  金栋 《安徽医药》2017,21(6):983-986
渗透泵制剂作为目前应用最广和前景较好的缓控释制剂,具有长时间恒速释药、不受胃肠道因素影响、体内外相关性良好等优点,主要包括片剂、胶囊剂等.与渗透泵片剂相比,渗透泵胶囊具有诸多优势,因而受到药物制剂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专利,分类综述了胶囊型渗透泵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现状及研发思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起步较晚,发展也较慢,处在初级阶段,但近年来,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加,研究广度和深度显著加强,已成为当前中药制剂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现就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情况、制剂的类型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思路,为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概况。缓控释制剂有三种释药类型:定时、定速、定位释药。有多种剂型:包括骨架缓控释制剂、薄膜包衣缓控释制剂、渗透泵型缓控释制剂、胃内漂浮缓控释制剂、缓控释微丸、缓控释液体制剂等。口服缓控释释放系统的迅猛发展,为新药物的研制、老药新用途的开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卡维地洛微孔渗透泵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卡维地洛微孔渗透泵颗粒,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方法:以卡维地洛作为模型药物,以氯化钠为渗透压活性物质,酒石酸为溶解度调节剂,醋酸纤维素为包衣膜材,PEG400为水溶性致孔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L9(34)优选卡维地洛微孔渗透泵颗粒制备工艺。结果:卡维地洛微孔渗透泵颗粒在模拟胃肠环境中按零级动力学方式释放药物,具有明显的渗透泵特征和控释效果,且基本不受胃肠pH环境的影响,12 h内累积释放度可达71.90%。结论:卡维地洛微孔渗透泵颗粒处方组成合理、制备工艺可行,可望成为一种新的卡维地洛控释剂型。  相似文献   

15.
渗透泵型控释片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渗透泵型控释制剂作为缓控释制剂的典型代表,是以渗透压作为释药动力,以零级释放动力学为特征的一种制剂技术,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本文就口服渗透泵型控释片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酮基布洛芬单室型渗透泵片制备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酮基布洛芬单室渗透泵型控释片的制备工艺。方法:以酮基布洛芬24h内的累积释放度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氯化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以及PEG6000的浓度对酮基布洛芬单室渗透泵型渗透泵片累积释放度的影响。结果:找到原料药与两种辅料的最佳配比,确定制剂的制备工艺。24h内的累积释放度为93.51%,在2~20h内,以累积释放度对时间回归,得到的线性方程中相关系数为0.998 8。结论:采用适当的制备方法和包衣工艺,可制得酮基布洛芬单室渗透泵型控释片。  相似文献   

17.
岩白菜素包合物渗透泵片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β-环糊精(β-CD)包合技术改善微溶性药物岩白菜素的体外溶出行为,进而考察片芯及包衣处方对岩白菜素包合物渗透泵片体外释药性质的影响,并优选最佳片芯及包衣处方。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岩白菜素β-CD包合物,并测定其溶出速率和溶解度;根据不同时间的累积释放度,考察药物的释放情况,通过单因素考察及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片芯及包衣处方。结果聚氧乙烯的分子量和用量及甘露醇的用量,对岩白菜素包合物渗透泵片体外释药行为有影响。最后所得处方可在12h内稳定释药且累积释放度可达到90%以上。结论以岩白菜素β-CD包合物为中间体,可以制成零级释药特征显著的单室单层渗透泵片。  相似文献   

18.
缓释制剂是目前被医药领域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新型制剂。与普通制剂相比,缓释制剂具有提高病人顺应性,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以及减少用药总剂量等优点,使得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根据制备技术的不同,缓释制剂可分为骨架型、膜控型、渗透泵型以及双重缓释型制剂。本文阅读参考相关文献,整理与总结了由不同工艺所制备的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体外条件对不同类型灯盏花素缓控释制剂释放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  曾祥腾  潘卫三 《药学学报》2008,43(11):1161-1164
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活性成分,包括灯盏乙素和灯盏甲素.灯盏乙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脑血管栓塞等症及心血管疾病等[1].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兴起,将服用次数多、生物利用度低的灯盏花素普通制剂开发成新制剂已成为热点.以渗透泵和凝胶骨架技术为代表的缓控释制剂以其安全、顺应性好等优点发展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