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加功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6):1015-1016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6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对照组31例仅用拉米夫定,疗程6~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LT、HBeAg及HBV-DNA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ALT复常率,HBeAg以及HBV-DNA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HBV-DNA阴转后复阳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  相似文献   

2.
阿德福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联合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73例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用阿德福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36例单用阿德福韦治疗。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间ALT复常率分别为81.08%和55.56%(P〈0.05),HBeAg转换率分别为51.35%和25.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1.89%和88.8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结论:阿德福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的提高HBeAg转换率和ALT复常率,且有望缩短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程。  相似文献   

3.
王振民  林卫利 《药品评价》2006,3(5):366-367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苦参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与单用苦参素和单用于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肝:叻复常率达94.4%,单用苦参素组达80.6%,单用干扰素组达83.3%,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用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达58.3%,HBV—DNA阴转率达61%;单用苦参素组HBeAg阴转率达38.9%,HBV—DNA阴转率达41.7%;单用干扰素组HBeAg阴转率达41.7%.HBV—DNA阴转率达44%.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用对照组(P〈0.01)。应用干扰素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结论苦参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单用好.达到药物协同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刺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针刺与α-干扰素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对针刺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组(观察组),另一组为单用α-干扰素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于治疗后不同时段均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刺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提高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并大大降低由单用α-干扰素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扩大了干扰素的适用范围,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开创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08-150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结果:治疗组HBeAg阴转率在治疗6个月、18个月和随访6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BV DNA转阴率、乙肝病毒变异率和ALT复常率在治疗期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6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10 mg/d(治疗组),62例口服苦参素胶囊0.6 g/d(对照组),观察48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血清HBA DNA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时,治疗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3.2%比7.8%;36.0%比8.7%;13.6%比3.1%;6.2%比0(χ2=56.32、23.18,均P<0.01).治疗48周时,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则分别为78.0%比9.6%;56.8%比28.7%;32.1%比11.7%;18.7%比6.3%(x2=76.78、21.72、20.61、21.32,均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明显优于苦参素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对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对照组)和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组(联合组),比较两组患者ALT复常率、AS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率、HBVDNA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ALT复常率、AS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率、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在ALT复常率、AST复常率和HBVDNA转阴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头痛、疲劳、眩晕、恶心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腺肽α1可增强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对不良反应物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周建芳 《医药导报》2004,23(1):0036-0036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和甘草酸二铵(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乙型肝炎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用苦参素400 mg,im,qd,同时联用甘草酸二铵150 mg,tid;对照组单用甘草酸二铵胶囊或加用一般护肝药物,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各检测肝功能,HBsAg、HBeAg及HBV DNA。结果:HBeAg、HBV DNA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38.5%(20/52),42.3%(22/52),对照组两者皆为15.9%(7/44),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ALT、AST复常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甘草酸二铵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型)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前2个月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以后改用苦参素胶囊口服,同时服用拉米夫定。对照组用大黄蜇虫丸口服。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复常率100%,HBeAg阴转率61%,HBV-DNA阴转率9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9%、10%和8%)(P<0.0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前胶原Ⅲ肽(PCⅢ)、Ⅳ型胶原(Ⅳ-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促进肝功能恢复正常、HBV-DNA阴转和肝纤维化指标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10.
拉米夫定苦参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苦参碱(博尔泰力)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6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接受拉米夫定与苦参碱联合治疗(LM组),另一组单纯接受拉米夫定治疗(L组)。结果LM组与L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0.6%和86.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LM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L组(46.9%对16.7%,P〈0.01和78.1%对5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拉米夫定与苦参碱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地提高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并且可以缩短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程。  相似文献   

11.
苦碟子注射液与5种中西药注射液配伍的体外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碟子注射液与常同用的5种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法莫替丁注射液、培他啶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测定苦碟子注射液配伍前后pH、微粒数及紫外吸收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苦碟子氯化钠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体外配伍时均无沉淀产生;与丹红注射液配伍时溶液pH下降,与其余4种注射液配伍时pH均升高,但60min内pH均呈下降趋势,且与法莫替丁注射液、培他啶注射液配伍时溶液的pH下降略快于其余3种;5种配伍液中腺苷的吸光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均匀下降趋势,与时间成负相关性;在配伍15min时测定微粒,5种配伍液全部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可与这5种注射液配伍,但宜在15~30min内给药完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控制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我院干预前后(2012、2013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百分比由2012年的31.3%下降至21.9%,重点中药注射剂品种2013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2012年,部分科室使用中药注射剂比例下降。结论:我院制定的对中药注射剂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上注射剂应用的评价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简要介绍国际注射剂使用指南和用药原则、评价标准和工具以及监管措施.为我国注射剂应用的评价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列举国际上现有注射剂使用指南、评价标准和工具.以及欧美等国注射剂的管理.阐述不同国家有关注射剂的相关政策。结果: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公共健康问题以及经济损失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很多国家地区都制定了多方面的政策.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促进注射剂的安全合理使用。结论: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关注射剂使用情况的评价指标不统一.对于注射剂的使用行为的干预还未大范围的实施.各医疗机构对于注射剂合理使用的监管还不够全面.中国仍需参考和借鉴国际上注射剂应用的评价和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促进注射剂的使用更加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诱发因素,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2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种中药注射剂50例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既往史、所用药品名称、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5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男19例(38%)、女31(62%),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较多(19例,38%),累及系统最多的为皮肤及附件(27例,54%),主要表现为皮疹,其次是过敏样反应。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诱发因素较多,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同步放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两组患者均行放射治疗,对照组在放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25 mg/m2,1~3 d;静脉滴注氟尿嘧啶注射液500 mg/m2,1~5 d。治疗组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注射液20 mg/m2,1~3 d;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25 mg/m2,1~3 d。两种方案均自放疗第1天开始,连续治疗21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近期临床疗效,同时随访24~48个月,计算患者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07%、80.3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3、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Ⅲ~Ⅳ度恶心、呕吐、放射性食管炎、口腔炎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同步放疗中晚期食管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远期生存率也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肝癌的成本-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150例晚期肝癌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5组,即艾迪注射液组、康莱特注射液组、榄香烯注射液组、消癌平注射液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丝裂霉素、吡柔比星、顺铂的介入治疗。除对照组外,其他4组患者分别辅以上述4种不同中药注射剂予以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评价5组的成本-效果。结果:艾迪注射液组、康莱特注射液组、榄香烯注射液组与消癌平注射液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3.05、185.14、183.83、184.95,对照组为125.84,艾迪注射液组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其他3组中药注射剂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迪注射液组、康莱特注射液组、榄香烯注射液组与消癌平注射液组治疗3个月后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9.64%、84.62%、89.64%、80.77%,均高于对照组的57.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肝癌均优于对照组,艾迪注射液组经济学成本优于其他3组中药注射剂组。晚期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基础上辅以艾迪注射液是较为经济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就诊于武汉市第三医院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10 BU/次,隔天1次,共使用5次;治疗组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d,其他同对照组。两组均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TT、APTT较治疗前延长,治疗后两组F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和局部微循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3种中药注射液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33例,随机分为肿节风治疗组(A组)163例、新鱼腥草素钠治疗组(B组)158例、穿琥宁治疗组(C组)156例及病毒唑对照组(D组)156例,疗程均为3do结果A组、B组、C组及D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70%,95.57%,92.95%和80.77%,3个治疗组与对照组(D组)比较疗效均有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组同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种中药注射液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病毒唑。  相似文献   

19.
生脉方类注射剂是根据经典古方“生脉散”制成的中药注射剂,主要包括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等。生脉方类注射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在改善心脏功能、保护心肌细胞、调节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从药理研究以及临床应用两方面,综述了生脉方类注射剂在肺癌、肝癌、脑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鼻咽癌等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类注射剂抗肿瘤作用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Street-involved youth are at high risk for experimenting with injection drug use;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identifying the factors that predict progression to on-going injecting.

Method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on to injecting weekly on a regular basis among a Canadian cohort of street-involved youth.

Results

Among our sample of 405 youth who had initiated injecting at baseline or during study observation, the median age was 22 years (interquartile range [IQR] = 21–24), and 72% (293) reported becoming a regular injector at some point after their first injection experience. Of these, the majority (n = 186, 63%) reported doing so within a month of initiating injection drug use.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drug used at the first injection initiation event (opiates vs. cocaine vs. methamphetamine vs. other; all p > 0.05)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on; however, younger age at first injection (adjusted odds ratio [AOR] = 1.13), a history of childhood physical abuse (AOR = 1.81), prior regular use of the drug first injected (AOR = 1.77), and having a sexual partner present at the first injection event (AOR = 2.65) independently predicted progression to regular injecting.

Conclusion

These data highlight how quickly youth progress to become regular injectors after experimentation.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ddressing childhood trauma and interventions such as evidence-based youth focused addiction treatment that could prevent or delay regular non-injection drug use, may reduce progression to regular injection drug use among this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