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5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00—2009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清开灵注射液所致ADR性别与年龄分布、既往过敏史、ADR出现时间、原患疾病、用药情况、主要临床表现、抢救措施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5例ADR中,男、女患者分别占58.18%和41.82%,儿童和青壮年发生比例相对较高(63.63%),ADR大多发生在用药30min内,主要以全身性损害(61.82%)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36%)为主。过敏性休克发生例次较多。结论:临床应当严格对清开灵注射液的使用,重视过敏性休克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分析发生ADR的原因及机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上报到哈尔滨市ADR监测中心的清开灵注射液34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药患者青壮年居多。在静脉滴注30min内发生的ADR占总例数55.88%;以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的报告最多,为30.09%;医疗卫生机构上报的ADR占总例数97.06%。结论:清开灵注射液ADR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因素、药物因素等有关。临床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时需加强观察。  相似文献   

3.
陈梅莉 《中国药房》2013,(48):4531-453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年4月-2011年9月使用参麦注射液的4896例住院病例中发生ADR/ADE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96例患者中发生63例ADR/ADE,发生率为1.29%;首次用药即出现ADR/ADE的有39例(61.9%),且大部分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发生;ADR/ADE累及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和心血管系统;无联合用药与联合用药的ADR/AD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UADE病例中有4例属于超适应证用药;输液配制后放置时间超过1h的ADR/ADE发生率显著高于放置1h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参麦注射液时应注意把握药物适应证和配制时间等,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2008年我院输液室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0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维忠 《中国药业》2010,19(1):39-40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涉及药物种类、发生时间、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对医院2008年输液室抗菌药物ADR报告106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ADR报告中10岁以下儿童发生率最高,共35例(33.02%),61岁以上患者有14例(13.21%);引起ADR的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其中加替沙星20例,阿奇霉素19例,头孢曲松钠17例;ADR发生时间在1h以内的76例(71.70%);ADR损害以皮肤黏膜系统损害为主,共51例(48.11%);新的、严重的ADR23例(21.70%)。结论加强医院输液室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分析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李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312-313
目的了解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上报的81例清开灵注射液致ADR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的ADR有皮肤及黏膜反应(62.96%)、胃肠道反应(19.75%)、精神症状(7.41%)、呼吸系统反应(4.94%)、其他(4.94%)等。ADR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剂量、联合用药等有关。结论临床应重视清开灵注射液的合理安全用药,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飞  匡丽萍 《中国医药》2013,8(2):257-258
目的分析使用香丹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ADR)的相关文献以寻找减少ADR发生的方法。方法对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与维普医药数据库1998年至2010年报道使用香丹注射液出现的172例ADR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剔除香丹注射液直接与药物配伍6例,有效病例166例。结果ADR主要发生在41~70岁[71.1%(118/166)],以51~60岁及61~70岁年龄段为多,构成比分别为28.9%(48/166)、29.5%(49/166),不同年龄段发生ADR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R主要发生在用药中,以用药2~10min和11~30rain时发生最多,构成比分别为26.5%(44/166)、27.7%(46/166);166例患者中,132例(79.5%)香丹注射液≤20ml,溶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ADR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占31.3%(52/166),其次为皮肤反应,占15.7%(26/166)。结论严格把握香丹注射液的适应证、用法用量及用药过程全程监护有助于降低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全文数据库中2000-2006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有关红花注射液致ADR的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关红花注射液致ADR的报道共涉及患者39例,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50岁以上发生率较高;ADR主要为过敏反应,且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较高;ADR在30min内发生者22例(56.41%),首次用药发生者有30例(76.92%),提示红花注射液致ADR以首用即发型和速发型为主。结论临床应重视红花注射液的ADR,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孙立恩 《中国药房》2012,(24):2276-2277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绍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04例清开灵注射液致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多数ADR出现在用药后30min内,以0~10岁年龄组发生率最高。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清开灵注射液的适应证,警惕儿童用药,避免联合用药,严格控制滴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红举 《北方药学》2014,(11):160-161
目的:了解4种抗感染中药注射剂在儿科应用引起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3年儿科住院患者应用4种抗感染中药注射剂发生的67例ADR,并进行统计归纳分析。结果:4种抗感染中药注射剂引发的67例ADR中,痰热清注射液26例(38.81%)、喜炎平注射液19例(28.36%)、炎虎宁注射液13例(19.40%)清开灵注射液9例(13.43%);男性略高于女性(37/30),3岁以下发生率明显偏高,有药物过敏史者易发生ADR。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儿科应用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并加强对ADR报告和监测工作,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加强监护并及时处理,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服务。方法回顾本科2010年7月~2011年12月的80例老年患者ADR报告资料,分析ADR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的器官与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资料。结果61~70岁人群ADR发生率最多,为45例(56.25%);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为66例(82.50%);抗菌药物ADR发生比例最高,为37例(46.25%),其次为中药制剂16例(20.00%);ADR涉及系统和器官中穿刺所造成的局部损害最多,为32例(40.00%),皮肤及附件22例(27.50%)和消化系统9例(11.25%)。结论临床药师应加强ADR的临床监测,提高临床监控水准,严格掌握和实施合理用药原则,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特点,提示I临床医师关注ADR,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5月-2012年6月我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86例ADR报告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ADR报告中,一般的ADR共81例,占94.19%,远高于严重的ADR;男性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4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为81.40%(70/86),远高于年轻患者;静脉给药致ADR发生率为60.46%(52/86),高于肌内给药和口服给药;单一用药ADR发生率为77.91%(67/86),高于联合用药;引起ADR的相关药物以病毒性肝炎治疗药物为主,共47例(占54.65%),药品种类数为34种,占所有药品种类数的64.15%。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朱定春  莫陵  范平平 《中国药业》2007,16(21):36-37
目的分析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6年1~12月收集的22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224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 159例(占70.98%),中成药制剂26例(占11.61%);ADR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最为常见,占总数的58.93%(132例),其次是消化系统损伤;较严重的ADR有4例,占1.79%;女性ADR高于男性,≥60岁患者ADR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9.46%(178例)。结论ADR的发生原因诸多,表现多样,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4例分析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率及合理应用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8年8月我院及广东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上报的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表74份,并按照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所涉药品、ADR临床表现及转归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例ADR患者中男性33例(44,59%),女性1l例(55.41%);有家族史、过敏史12例(16.22%);〉60岁老年人ADR发生率占39.19%(29/74),〈10岁年龄段人群占1.35%(1/74);双黄连注射液发生ADR比例为17.57%(13/74),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14.86%(11/74)和参麦注射液13.51%(10/74);本组涉及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41.89%(31/74),其次为消化系统13.51%(10/74)和心血管系统10.81%(8/74);74例患者发生ADR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因素众多,临床医师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用药原则,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我院常用10种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统计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对发生ADR的年龄段、涉及的系统及临床表现和10种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构成比进行统计。1069例中药注射剂应用患者中,96例(8.98%)发生不良反应,年龄〉60岁者发生ADR最高(40.62%)。ADR涉及的系统或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所占比例最高(36.36%),其次为免疫系统(21.88%)、心血管系统(14.58%)。10种中药注射剂中位于前3位的为茵栀黄注射液(18.75%)、黄芪注射液(16.67%)、丹参注射液(14.58%);96例发生ADR患者中活血化瘀类最多52(54.17%)。  相似文献   

15.
郑敏 《海峡药学》2010,22(1):174-175
对我院2007年-2008年23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4例ADR中,男性147例,女性87例,老年人群(〉60岁)发生率占74.36%;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61.54%;各类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发生率最高,占39.74%。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占15.38%)和神经系统用药(占14.10%);在用药后30min内发生ADR占39.74%。30min~5h发生的占29.49%: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21.99%。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17.02%)和全身性损害(13.48%)。严重ADR8例,占10.26%。ADR患者转归良好,治愈率与好转率共计100%,无死亡和有后遗症病例。目前ADR以药师报告为主,占67.95%。  相似文献   

16.
1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青  李俊  吕雄文  刘丽萍 《安徽医药》2013,17(11):1993-1995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情况、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某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集上报的109例ADR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09例ADR报告中,女性(61.47%)多于男性(38.53%),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23.85%;以口服给药方式引起的ADR居多,占57.8%;抗感染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以及中药制剂分别位列前三位;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积极改进措施,减少不良反应漏报,促进临床规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张静 《黑龙江医药》2009,22(2):197-198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6年3月——2008年10月收集的42例中药制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汇总,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42例ADR报告中几乎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发生率最高的是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66.67%):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率最大(61.91%)。结论:及时报告中药制剂ADR,加强其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研究,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中药制剂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 提取2010-2014年重庆市689例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严重ADR/ADE报告,利用Excel表及人工筛查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689例中药注射剂所致严重ADR/ADE报告中,“新的”严重ADR/ADE有290例(42.09%);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较高(43.54%);涉及药品前3位分别为香丹注射液64例(9.29%)、注射用血塞通(冻干)59例(8.56%)、清开灵注射液57例(8.27%);81.39%的患者在用药30 min内发生ADR/ADE;超适应证用药和超剂量用药导致ADE共221例(32.07%);严重ADR/ADE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皮疹、心悸等。结论: 中药注射剂新的严重ADR/ADE较多,相关生产企业应及时完善说明书。临床需注重对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测,同时加强中药注射剂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的集中监测,规范超说明书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报告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57例ADR进行分析。结果 57例ADR中,〉60岁患者26例(45.61%),最为常见的是损害皮肤及其附件21例(36.84%),参麦注射液等前3位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 44例(77.19%);严重不良反应2例(3.51%)。结论中药注射液ADR预防尤为重要,临床医师要辩证施治,正确选用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王冬青 《河北医药》2016,(13):2066-206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保障用药安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1~12月上报的256例ADR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及分布、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56例病例中,男120例(占46.88%),女136例(占53.12%),男少于女;41~60岁和>60岁的中老年人占比例为66.01%,中老年人ADR比例最高;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给药发生ADR比例最高(208例,占81.25%);药物类别方面由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居首位(105例,占41.01%),其次为中药制剂(63例,占24.6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94例,占36.72%)。结论加强ADR监测,根据药物特点及临床具体应用情况合理、规范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