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改进的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在原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按重睑术切口切开皮肤、皮下,于眼轮匝肌和眶隔之间向上分离至眶上缘,横断额肌筋膜止点约1cm,先将之与眉皮下浅层分离,再自骨膜上欣起眉部额肌及筋膜,达眉上1-1.2cm。结果:用该法治疗54例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疗效满意,结论:本法减少额肌筋膜瓣的分离范围,仅用重睑切口即可完成上睑下垂矫正术,省去重睑切口上缘眼轮匝肌与浅层皮下的分离,操作简单,操作小,出血少,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黎 《吉林医学》2011,(3):547-547
目的:探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重睑切口,取额肌筋膜瓣固定于上睑睑板中上缘,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对55例先天性上睑行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53例患者满意。结论:额肌筋膜瓣悬吊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齐美华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2):1449-1450
目的:观察改良额肌瓣悬吊矫正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20例31眼,施行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重睑切口,切开皮肌及眼轮匝肌,于眼轮匝肌深面与眶隔之间潜行向上分离,然后再于眶缘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进入额肌浅层分离皮肤与额肌之间联系达眉上1.5 cm左右。结果:20例31眼治疗效果均满意。结论:本方法减少了额肌瓣血管神经损伤,将额肌瓣直接与睑板缝合,增强了额肌瓣收缩力,术后提睑作用可靠、持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30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施行改良额肌瓣悬吊术进行矫正:按重睑切口切开皮肤去除睑板前一条约2mm的眼轮匝肌,于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潜行分离,达眶缘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在眉缘下做1.5cm的辅助切口,分离额肌与皮肤,达眉上1.5cm左右,形成改良额肌瓣膜。观察并分析术后上睑的高度、睑裂的宽度、上睑缘的弧度、重睑形态及上睑的功能。结果:本组20例(30眼)随访3~24个月,19例矫正效果满意,上睑缘弧度及重睑形态良好,无暴露性角膜炎;其中1例术后矫正不足,于术后6个月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改良的额肌瓣矫正重度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效果良好,作用持久,损伤小,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比较理想的可行术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讨额肌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的疗效。研究设计用额肌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71例103只眼,观察其疗效。研究单位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新乡铁路医院研究对象上睑下垂71例,103只眼;双眼29例,单眼4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2岁;其他手术失败者9例,其中4例为第三次手术;103只眼中,92只眼为重度,11只眼为中度。处理方法术前测量额肌肌力,提上睑肌肌力,下垂量,眉睫间距离,上睑皮肤伸展度。按重睑术设计切口,沿皮下向上分离至眉上1.5~2cm,在眶上缘眼轮匝肌与额肌交界处横行剪开约2~2.5cm,在额肌下分离范围同上,游离额肌,通过睑部轮匝肌下,将额肌固定在1/2睑板上,皮肤按重睑术缝合。结果用此术式治疗后,睑裂闭合不全较其他术式恢复快,睁闭眼自如,无疤痕,随访3年多,受术者均达到双眼重睑一致。结论额肌悬吊术是治疗上睑下垂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李君妮 《安徽医学》2013,34(9):1326-1328
目的探讨改进传统的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单一重睑线切口制作倒梯形额肌筋膜瓣,并经眶囊隧道悬吊睑板。结果本组病例共7例10只眼,(单侧4例、双侧3例),术后随访3~18个月,效果满意,无复发。结论改良单一切口额肌筋膜瓣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疗效确切,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改进额肌筋膜瓣悬吊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利用额肌作为动力,将额肌筋膜瓣固定位置,改进为与睑板上缘提上睑肌腱膜缝合固定,以提上睑。结果;本术式具有固定坑、上睑不臃肿、重睑外形佳、效果肯定、不易发生睑球分离等优点。本组26例,效果均较满意。结论该术式简便,效果佳,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改进的额肌筋膜瓣 ,改善上睑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 :重睑术切口 ,在眼轮匝肌深面分离至眶骨缘 ,分别在眶骨膜浅面及皮下分离至眉上 1.5cm ,并剪开 1.5cm宽的肌瓣两侧 ,一般内侧约 1cm ,外侧 0 .6cm。结果 :113例 134只眼术后除 4例 (3.5 3% ) 6只眼合并上睑内翻倒睫或暴露性角膜炎外 ,其余 10 9例 12 8只眼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本法采用重睑切口即可完成 ,额肌瓣提升上睑力量强于提上睑肌 ,适用于中、重度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9.
额肌筋膜瓣悬吊治疗上睑下垂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了避免术中损伤眶上神经、血管和面神经颞支的危险,以及在调整额肌筋膜瓣张力时反复拆除并重新缝合与睑板的固定线之弊端。方法 对126例上睑下垂患者采用了技术改进后的额肌筋膜瓣悬吊法,在术中仅将额肌筋膜与皮下组织充分游离,在眶上缘下方切断额肌筋膜后,由骨膜面上直接向下推进与睑板上缘缝合固定,然后在其切口两端向上剪开3~5mm,调整其张力适度为止。结果 126例患者,经6个月~10年的随访,无1例  相似文献   

10.
皮练鸿  向代理  胡康  肖军  刘勍 《重庆医学》2003,32(5):519-520
目的 观察额肌瓣悬吊术矫正1—3岁幼儿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重睑成形术原则设计重睑线,在眉弓下缘眶上切迹外例0.5cm作长1.0—1.5cm之辅助切口。在眶上缘额肌附着处制一宽约2.0—2.5cm的似扇形额肌瓣,固定在睑板上。结果 治疗20例(30眼),除1例(1眼)轻度欠矫外,余29眼均取得满意效果,双重睑形成自然美观,无畸形。结论 此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满意,对额肌损伤小,似扇形额肌瓣更接近提上睑肌走向,符合生理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距上睑缘3-4mm皮肤切口,向上潜行剥离至眉弓上1cm,在上睑眉弓皮肤下与骨膜之间制作2cm向下滑动的额肌瓣,将额肌瓣和上睑睑板缝合固定。结果:46例(57只眼),54只眼1次手术成功;2只眼欠矫,1只眼倒睫,经2次手术调整缝线眼睑位置及睫毛位置正常。随访6个月-2年,眼睑位置正常,无并发症。结论: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理想方法。方法对60例(78只眼)行提上睑肌折叠联合上横韧带悬吊并固定于睑板上治疗上睑下垂的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 矫正满意;56只眼(71.8%);基本矫正(平视时上睑缘遮盖角膜3 ̄4mm);22只眼(28.2%)。结论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手术成功率高,疗效满意。适合于所有衔天性上睑下垂的病人,是一种可行的、合乎生理及美容要求的矫正上睑下  相似文献   

13.
联合筋膜鞘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筋膜鞘(CFS)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行CFS悬吊手术治疗的43例(68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CFS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角膜中央反射光点至上睑缘中心距离(MRD1)及改善值、睑缘弧度,重睑线成形及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结果 术后3个月,术眼的MRD1平均改善值为(3.84±0.55)mm,上睑下垂程度较术前改善(P<0.01)。依据MRD1改善程度判断,满意66眼(97.06%,66/68),改善2眼(2.94%,2/68),术眼睑缘对称、弧度自然。术后1周患者上睑即可恢复部分活动范围,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上睑均可完全闭合。术后并发症少,早期有2例患者发生暴露性角膜炎,局部药物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睑内外翻、倒睫、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CFS悬吊可有效矫正重度上睑下垂,同时具有外观好、活动自然、创伤小、易重复、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度高等优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改良单切口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单切口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方法重度上睑下垂患者31例58只眼行改良单切13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以上,观察远期疗效。结果31例58只眼获矫正,术后欠矫2例,过矫1例,内翻倒睫1例,眼裂闭合不全大多在4周内消失,无暴露性角结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单切口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术式设计有理论基础,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Zhong YS  Zhou PH  Xu MD  Zhang YQ  Chen WF  Ma LL  Yao L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1452-1456
目的评价套扎器法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SMRL)治疗直肠类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45例直径≤2cm直肠类癌患者,均行ESMRL,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58±18)岁。分析本组患者切除根治性、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占同期内镜中心肠镜检查患者的1.8%(45/24600),病灶距离肛缘从2~15cm,直径从0.3~2.0cm,平均(1.4±0.3)cm。超声内镜提示本组中24例(53%)患者的病灶为仅位于黏膜下层(第3层)的无回声占位,后方不伴有声影,肌层完整,平均病灶直径(0.8±0.2)cm,另21例(47%)患者的病灶同时位于黏膜层(第2层)和黏膜下层(第3层),平均病灶直径(1.5±0.2)cm,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ESMRL术,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25±4)min,有34例(75.6%)患者切除后切缘有动脉性出血,予止血夹夹闭止血或硬化剂注射止血。有7例(15.6%)患者于术后2~7d出现迟发性出血,其中3例(43%)为创面底部肌层渗血,另4例(57%)为切缘渗血或动脉性出血,需再次内镜检查进行止血处理。无穿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病理检查切除标本直径从1~3cm,平均(2.2±0.6)cm,厚度从0.3~1.5cm,平均(0.5±0.3)cm。切缘阴性率86.7%(39/45),另有6例患者镜检下肿瘤周边无法见到正常黏膜下层结构,无法判断切缘有无受累,但肿瘤包膜完整,边界清晰,重新活检无肿瘤依据,选择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6~52)个月,随访率100%,无转移、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ESMRL是治疗直肠类癌的一种安全、疗效肯定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李杰  刘亚丽  钟健 《中外医疗》2011,30(22):70-71
目的介绍一种创伤小、效果确切的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距腋毛分布范围外1.5~2.0cm标记手术范围,采用局部肿胀麻醉,视腋毛区的大小选择1~2个沿腋部横皱襞手术切口先后进行皮下修剪与腋窝浅筋膜的剪除,术区加压包扎。结果对33例(66侧)采用此方法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有效率100%,治愈率93.10%,无局部肤坏死、腋下明显瘢痕及上肢活动受限等情况发生。结论采用本方法治疗腋臭症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小、效果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提上睑肌折叠术联合额肌力悬吊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40例(68眼)中、重度上睑下垂进行上述方法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1~3年,68眼上睑下垂完全矫正60眼(88.23%),基本矫正8眼(12.77%);双睑裂对称度:平视时对称62眼(91.18%);双睑缘弧度满意68眼(100%);睑裂闭合度恢复好,上睑迟落现象轻度或消失;无一例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结论 提上睑肌折叠术联合额肌悬吊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胸部小切口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改进传统的开胸手术切口,减少手术创伤,探索小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保留胸壁肌肉、不切除肋骨的胸部小切口(切口平均长度12.5cm)及胸骨下段小切口(切口长度7cm),对203例胸心疾病的患者施行了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肺癌根治、纵隔肿瘤摘除、脓胸清创、血胸止血清创及纤维板剥离、动脉导管结扎、食管良性疾病等常见胸心外科手术,胸部小切口组与同期传统标准开胸切口手术组203例,作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止痛药应用、术后输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日等做比较。结果:203例病人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切口小,出血少,输血少,术后恢复快(P<0.001)。结论:由于手术切口小,不切断胸壁肌肉,年轻病人不切除肋骨,创伤小,出血少,愈合快,美观;术后术侧上肢活动及肩关节功能影响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三瓣法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恢复上睑功能和视功能,同时达到美容的目的。方法对36例(47只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改良三瓣法额肌瓣悬吊的手术治疗。结果 36例(47眼)中,满意38眼,占80.85%,良好8眼,占17.02%,失败1眼,占2.13%。半年后对失败的上睑下垂患者予以2次手术,上睑下垂得到矫正。术后获随访6个月,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无并发症。结论改良三瓣法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力度分散,并发症少,效果良好,重睑自然,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