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4篇
眼科学   76篇
药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钱龙奇  廖荣丰 《安徽医药》2016,37(9):1130-1133
目的 对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II型(GCD2)的家系进行TGFBI基因筛查,寻找患病原因。方法 对GCD2家系患者TGFBI基因的所有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以GCD2家系中的健康成员和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志愿者DNA样本作为对照。结果 GCD2家系所有患者TGFBI基因4号外显子的第370位碱基发生纯合或杂合的G>A突变,导致TGFBI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第124位氨基酸R变为H。结论 错义纯合和杂合R124H突变是导致GCD2家系角膜营养不良不同临床表型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大鼠和正常大鼠角膜上皮修复过程中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 重塑的特点。方法9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 DM组和正常对照组(NC)各45只(DM组均高脂喂养),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形成Ⅱ型 DM大鼠模型,于损伤后0 h(未损伤),16、48、72、120 h (每组5只)处死大鼠取角膜。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 Western blot 法观察 occludin 蛋白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变化。结果DM大鼠角膜上皮损伤愈合率较 NC 组大鼠明显延迟,DM组和 NC 组大鼠角膜上皮 occludin 蛋白在损伤后16、48 h 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损伤后0、72、120 h 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可影响大鼠角膜上皮创伤修复过程中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 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兔舌黏膜上皮细胞以去上皮羊膜为载体,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的可行性和方法,试图为眼表重建寻求另一种来源丰富的有效组织工程化角膜移植材料。方法胰酶消化去除羊膜上皮细胞,保留基底膜作为载体,将兔舌黏膜上皮细胞种植于去上皮羊膜基底膜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对培养获得的复合上皮片进行形态观察、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采用AE1/AE3单克隆抗体鉴定复合上皮片中有无角蛋白表达。结果兔舌黏膜上皮细胞在去上皮羊膜基底膜面能黏附生长并增殖,体外培养2~3周左右即可在羊膜上汇合成片并分层。形成的复合上皮片由羊膜基底膜和2~3层较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细胞之间可见桥粒连接,细胞表达角蛋白。结论兔舌黏膜上皮细胞以去上皮羊膜为载体,经体外培养扩增获得的复层组织,初具角膜上皮的雏形结构。  相似文献   
5.
何晓静  廖荣丰  朱美玲  倪晋华 《安徽医药》2011,15(12):1588-1589
目的探讨粘弹剂在伴虹膜脱出的角膜穿通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进行伴虹膜脱出的角膜穿通伤修复术时,利用合适部位的角膜穿刺口注入粘弹剂,帮助恢复前房及虹膜的回纳。结果所有病例未见虹膜前粘连,未见瞳孔明显变形及移位。结论在伴虹膜脱出的角膜穿通伤手术中,使用粘弹剂进行辅助,可最大限度减少虹膜及眼内其他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屈光手术中酒精法与机械法去上皮对角膜上皮claudin-1蛋白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酒精组和机械组,每组再随机分为6个小组,分别用来观察24 h大鼠角膜上皮缺损直径、检测24、48、72、96、120 h角膜上皮claudin-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两组24 h角膜上皮缺损直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7.
安琪  高健  廖荣丰 《安徽医药》2020,41(5):515-518
目的 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短期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层连续性及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9年1~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3例(30眼) DME且未治疗的患者,其中,11例(17眼)重度非增殖期(NPDR)患者作为重度NPDR组,12例(13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PDR)患者作为PDR组。抗VEGF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层连续性及血流密度变化。结果 抗VEGF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子区厚度(FRT)、旁中心凹视网膜厚度(PRT)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RT、PRT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节/外节(IS/OS)连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度NPDR组IS/OS连续率高于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密度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E患者行抗VEGF治疗后,短期内FRT、PRT降低,并且未加重黄斑区视网膜缺血。  相似文献   
8.
9.
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中两个β-晶体蛋白基因的突变筛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一中国常染色体显性先天性粉尘状白内障家系进行β-晶体蛋白基因(cryba1、crybb1)的突变筛查。方法对一中国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研究,通过直接测序,筛查此家系中全部患者的cryba1基因、crybb1基因外显子以及临近的内含子的剪接位点。结果直接测序后发现该粉尘状白内障家系cryba1基因和crybb1基因的外显子及其临近的内含子中,均未发现任何突变。结论该表型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并非是由这两个β-晶体蛋白基因突变引起。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屈光晶状体的发展,屈光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稳步提升,术后视觉质量更趋理想。晶状体植入联合激光手术、基质环植入以及胶原交联技术进一步拓展了该术式的临床应用。而生物学测量技术可以帮助手术医生更好地筛选病例和选择晶状体。屈光晶状体植入术已成为高度近视手术的主流术式之一,为患者及医生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