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方法 对45例患者进行头颈64排CT血管造影(CTA)及经颅多普勒(TCD)和颈动脉彩超检查,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 CTA检查45例TIA患者中40.例颅内外共116支动脉狭窄或闭塞,总异常率为88.9%,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61.1%高于颅外动脉38.9%,颅外动脉狭窄中以颈内动脉(ICA)颅外段狭窄最多44.4%,颅内动脉狭窄中以ICA颅内段狭窄最多32.3%,频发(发作频率≥2/d)及短时程(发作持续时间在1h以内)患者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率(74.2%)高于非频发组及长时程(发作持续时间≥1 h),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TCD异常75.6%,占CTA异常的94.4%,TCD血流速度增快85支,较CTA65支多;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16例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共35支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7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检出率低于CTA,对椎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检出率远低于CTA.结论 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及斑块发生率高,CTA检查显示动脉狭窄或闭塞异常率为88.9%,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外动脉,频发及短时程患者重度狭窄及闭塞发生率高于非频发组,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两种方法对动脉粥样硬化颅外段检出率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下颈动脉颅外段与DSA下颅内动脉狭窄的一致性。方法对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DSA下颈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62例246条颈动脉超声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198条(80.5%),超声对正常颈动脉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7.9%、94.3%、90.6%;对狭窄血管分别为94.2%、88.0%、90.7%;对闭塞血管均为100%;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4.41%)明显低于颈动脉颅外段(43.09%)。结论超声对评价颈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与DSA一致性较好,但对轻度和重度狭窄的漏诊率较高;对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与颅内动脉病变一致性差,不能以超声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来预测颅内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尚需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3.
梁辉  谢珊芳 《海南医学》2009,20(12):61-63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所有患者行DSA检查,并通过TCD检测颈部和颅内Willis环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以及频谱形态的改变,评价颅内外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1)296例患者中202例患者有不同形式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颅内动脉狭窄46例(15.5%),颅外动脉狭窄98例(33.1%),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58例(19.6%);(2)202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中,TCD显示有396条血管狭窄。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44条(36.4%)、椎动脉起始段狭窄76条(19.2%)、大脑中动脉狭窄52条(13.1%)、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狭窄30条(7.6%)、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22条(5.6%)等;(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段狭窄危险因素以FIB为主,颅外段狭窄危险因素以年龄、性别及高血压为主,颅内段合并颅外段狭窄危险因素以年龄、长期吸烟及糖尿病为主。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颅外血管狭窄为多见,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长期吸烟、长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及FIB等。  相似文献   

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0):792-796
目的:观察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同侧颅外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探讨颅外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测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价值,以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方法:对经TCD检测、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证实存在单侧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83例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颅外颈动脉检查,分析其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其患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颅外段(ICA)呈低流速高阻力血流信号改变。颈内动脉颅外段阻力指数PI(ICA)、颈内动脉颅外段舒张末期平均流速Vm(ICA)有一定意义,颈动脉阻力指数(PI)差值、颈内动脉颅外段舒张末期血液流速Vd(ICA)可较敏感地评估MCA狭窄,其中CCA的PI差值为0.13、ICA的PI差值为0.15、Vd(ICA)为13.8 cm/s时是诊断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最佳界值,获得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709、0.710、0.601,敏感度分别为80.49%、78.05%、80.49%,特异度分别为90.48%、92.86%、78.5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20%、91.42%、78.5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60%、81.25%、80.48%。结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其患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呈低流速高阻力血流信号改变,综合颈动脉阻力指数差值、Vd(ICA)、PI(ICA)、Vm(ICA)可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进行评估,为及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心脑血管联合造影分析冠状动脉与弓上动脉(包括颈内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椎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且颈动脉彩超或经颅多普勒或脑血管增强CT检查提示存在弓上动脉狭窄的180例患者进行同期或分期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1)非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2)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弓上动脉各段病变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颅内段、颈动脉颅外段及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在CAD与非CA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6、0.146、0.128);椎动脉颅外段狭窄在CAD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CAD组(P=0.010)。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可能与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并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颅内、外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有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按血管狭窄累及的部位分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组,对颅内、外大动脉的狭窄率、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84.4%(135/160),其中单纯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及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43.7%(59/135)、15.6%(21/135)和40.7%(55/135).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9±11)岁,显著高于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65±12)岁]和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65±11)岁,P值均<0.05].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压((OR=2.543,95% CI为1.011~6.352,P=0.047)、糖尿病(OR=4.133,95% CI为1.158~14.740,P=0.029)是动脉狭窄-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高血压、糖尿病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后显示,75例患者(75.00%)有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有44例患者(44.00%)存在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有28例患者(28.00%)存在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前后循环均狭窄或闭塞28例(28.00%);前循环动脉狭窄显著高于后循环脉动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5例(25.00%);颅外动脉狭窄47例(47.00%);颅内外均有狭窄或闭塞28例(28.00%)。颅外动脉狭窄主要为颈内动脉颅外段,颅内动脉狭窄主要为椎动脉颅内段与大脑中动脉。结论全脑血管造影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动脉狭窄情况进行观察,并判断狭窄或闭塞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探讨颅内外供血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08例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分为脑梗死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结果 408例患者中,247例(60.5%)存在脑供血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共存在398处中重度狭窄或闭塞,主要累及颈内动脉起始段(23.4%)、大脑中动脉M1段(17.8%)、椎动脉V1段(16.8%);青年组和中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累及分别为5例(71.4%)和40例(54.8%),均显著高于老年组(49例,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颅内动脉累及组的平均年龄[[(60.2±10.1)岁]显著低于单纯颅外动脉累及组[(66.9±8.9)岁]和颅内外动脉均累及组[(64.3±9.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外动脉均累及组的胆固醇水平[(5.0±1.2) mmol/L]显著高于单纯颅外动脉累及组[(4.4±1.0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颅外动脉累及组合并嗜烟史者65例(59.1%),显著高于单纯颅内动脉累及组(37例,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内动脉起始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V1段为脑供血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好发部位;随着年龄的增长,颅外动脉受累所占比例明显增多;嗜烟史对颅外动脉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造影(DSA)的特点。方法经CT、MR I确诊为脑梗死并行DSA检查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结果70例患者中,17例患者造影阴性,53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53例造影阳性患者中,44例存在责任血管,其中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2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24例,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8例;轻-中度狭窄11例,重度狭窄-闭塞33例,两者之间侧支循环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所有脑动脉狭窄和责任血管中,颅内病变明显多于颅外病变,最常累及的病变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起始部和椎动脉(VA)开口,最常见的侧支循环是W illis环和软膜血管,严重的脑动脉狭窄更易引起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医学》2017,(3):255-256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6-03间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脑卒中高危患者176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TCCD与CDFI联合应用检查颅内外血管,观察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176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颈总动脉狭窄发生率1.1%,颈内动脉狭窄发生率10.2%,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率1.8%,大脑中动脉狭窄发生率5.7%,其中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12支,其中后交通动脉开放4例,前交通动脉开放2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率2.3%,基底动脉狭窄率1.0%。结论 TCCD联合CDFI检查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古献芳 《中外医疗》2013,32(17):79-79,8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与非糖尿病(NDM)患者下肢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动脉闭塞患者210例,其中DM组90例,NDM组120例。结果 DM组90例病变104处,植入支架97个,治疗成功率92.5%,ABI值明显升高,术前(0.39±0.13)升至术后(0.78±0.13);P<0.01。NDM组病变168处,植入支架158个,及时手术成功率95.5%,ABI值明显升高,术前(0.32±0.11)升至术后(0.72±0.16);P<0.01。210例患者随访1~48个月(平均36.7个月)。DM组7例治疗失败行截肢术,截肢率为7.78%(7/90),NDM组6例治疗失败行截肢术,截肢率为5%(6/120),两组之间ABI及截肢率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下肢动脉闭塞患者介入治疗可使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手术的成功率高,可以取得与NDM患者同样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颈内动脉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TCD)对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方法:30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用TCD对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严重颈动脉狭窄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流速和搏动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的正常人,颈动脉闭塞患者最低(p<0.05)。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开放占58.14%,后交通动脉开放占48.84%,颈内外动脉开放占44.19%。结论: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同侧半球血流量下降,侧支循环开放。TCD为本病提供全面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分析脑动脉狭窄分布特征。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分成中青年组60例与老年组40例,均给予 DSA 检查,对两组患者的脑动脉病变血管狭窄发生率、狭窄程度、分布情况及发作部分等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患者的颅外动脉、前循环狭窄等部位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患者,而颅内动脉、后循环狭窄等部位病变则显著低于中青年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程度均以重度狭窄甚至闭塞为主,均显著高于同组内的轻度、中度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主要的发作部位均为椎动脉开口,两组患者的椎动脉开口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同组的大脑中动脉 MI 段、颈内动脉起始段等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青年脑梗死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以颅内脑血管动脉病变为常见,后者则以颅外脑动脉血管病变为主,但均好发于椎动脉开口,且狭窄程度均为重度或闭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MSCTA)成像技术在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颅颈部64-MSCTA检查的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全部行颅颈部64-MSCTA检查,对其颈动脉成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检查共发现26例患者颅颈部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病变患者共发现病变血管44支,其中轻度狭窄13支(29.5%),中度狭窄14支(31.8%)、重度狭窄10支(22.7%),闭塞7支(15.9%)。可评价颈动脉共计60支,其中起始段可评价血管显示率为93.3%,颅外段为98.3%,颅内段为85.0%,总体可评价血管显示率为92.2%。结论 64-MSCTA对颈动脉成像质量较高,对于颅外段的成像质量相对较好。64-MSCTA可用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颅外段狭窄9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4例,基底动脉狭窄3例.结果 28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均获成功,术后狭窄率<15%,28例患者术中未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1例患者发生偏身感觉障碍,1例术后两周发生脑出血死亡.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主动脉弓上TOF MRA检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200例患者的头颈MRI+MRA加主动脉弓MRA联合扫描(以下简称主动脉弓上MRA)资料.结果 61例患者血管未见异常,7例仅发现一侧椎动脉细小,其余132例患者发现299处血管狭窄闭塞.颅外血管狭窄占33.4%(100/299),颅内血管狭窄占66.6%(199/299);发现颈动脉系统病变占67.6%(202/299),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占32.4%(97/299);血管闭塞或重度狭窄率高,约43.1%(129/299);发现无症状动脉瘤3例.结论 主动脉弓上MRA可以及时发现脑血管狭窄,特别是及时发现颅外段严重病变,为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老年冠心病(CA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与无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差异.方法 分析2003年3月至2009年7月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AD的487例老年患者,其中合并T2DM患者(DM组)212例、无T2DM患者(NDM组)275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DM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支数、狭窄长度明显高于NDM组,完全闭塞及弥漫性病变12例(5.7%) vs 16例(7.5%),P<.05,比例显著高于NDM组7例(2.5%)vs 6例(2.2%),P<.05.结论 老年CA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重,完全闭塞、弥漫性病变较无T2DM冠心病患者更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分布特征,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5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按年龄大小分为青中年组和老年组,分析脑动脉狭窄随年龄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 ①5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检出349例(68.16%)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血管736支,其中单支血管受累163例,多支血管受累186例.颅外血管病变135例(38.68%),颅内血管病变154例(44.13%),颅内外血管病变并存60例(17.19%).颅内血管发病率稍高于颅外血管病变.②前循环血管受累156例(44.69%),后循环血管受累51例(14.61%),前后循环血管并存受累142例(40.70%).③中青年组单纯颅内血管病变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后循环血管病变比例高于中青年组(P<0.01).④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颅内、颅外、颅内外血管病变并存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在颅内动脉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颅外及颅内外动脉病变并存的比例(P<0.01).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段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段,随着年龄的增加,颅外动脉段及后循环发生率逐渐升高,总之,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有年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DSA为"金标准",分析经颅多普勒(TCD)与颈部血管彩超(CCU)的检测结果,探讨二者相结合在诊断颅内动脉重度狭窄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经过全脑血管造影(DSA)并进行了TCD和/或CCU检查的356例患者资料,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诊断为颅内动脉重度狭窄74处,在TCD提示27例患者的39处颅内动脉重度狭窄中,相对应的颅外段动脉CCU检测结果显示无异常表现,DSA确诊为重度狭窄者13处,TCD与DSA的吻合率为33.33%;在TCD提示42例患者的59处颅内动脉重度狭窄中,相对应的颅外段动脉CCU检测结果显示:流速减慢,阻力升高,DSA确诊为重度狭窄者44处,TCD与DSA的吻合率为74.58%;未给予CCU检测,在TCD提示29例患者的38处颅内动脉重度狭窄中,DSA确诊为重度狭窄者17处,TCD与DSA的吻合率为44.74%。前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χ2=16.41,P0.05);后二者之间亦有显著差异(χ2=8.82,P0.05)。结论对诊断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经颅多普勒结合颈部血管彩超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利用其相关性,对提高确诊率、合理利用医疗资源、评估病情有着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 (LRP6)及CD36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在洛阳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颅内动脉(颈内动脉的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及颅外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颅外段及锁骨下动脉)是否狭窄,分为无狭窄组12例(A组)和颅内外动脉狭窄组78例(B组);根据狭窄发生的部位不同再将颅内外动脉狭窄组分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32例(B1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26例(B2组)和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组20例(B3组)。比较各组血清LRP6、CD36水平差异,并分析颅内外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组间血清LRP6、CD36水平差异。结果 B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比例和CD36水平高于A组,而LRP6水平低于A组(P0.05)。B1组、B2组及B3组LRP6、CD3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外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组间LRP6、CD3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RP6、CD36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存在相关关系,可一定程度反映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通过检测LRP6、CD36水平能够了解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对临床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