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磷酸胞苷二钠(CTP)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取成年SD大鼠,用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传代扩增,连续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用不同浓度(0.05、0.10、0.20、0.40和0.80 mg/mL)CTP对BMSCs进行诱导;诱导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神经微丝蛋白(NF)、胶质原性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表达.计算阳性细胞比例,进行统计学分析,选出合适的诱导剂量.结果 随CTP浓度增高,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GFAP和NSE阳性细胞比例也呈现逐步增高趋势,到一定浓度后又有所下降,统计学分析,CTP浓度为02 mg/mL时,能够诱导NF、GFAP和NSE阳性细胞比例为(32.73±0.63)%、(62.77±2.45)%和(30.41±0.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TP是一种很好的体外诱导剂,可以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以0.2 mg/mL CTP作诱导剂,能够获得较明显的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椎动脉颅外段狭窄9例,椎动脉颅内段狭窄4例,基底动脉狭窄3例.结果 28例患者支架成形术均获成功,术后狭窄率<15%,28例患者术中未发生脑血管痉挛,其中1例患者发生偏身感觉障碍,1例术后两周发生脑出血死亡.结论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症状性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进展与氧化应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及普罗布考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于发病第1天测定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等氧化应激指标及尿酸水平,于治疗第1、3、7天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评价患者卒中进展情况。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的卒中进展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7天,研究组卒中进展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研究组患者MDA水平较对照组低,而TAC及SOD水平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与SOD、TAC水平呈正相关,与MDA水平呈负相关;且病情进展患者基线尿酸水平偏低。结论普罗布考可以通过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降低疾病早期病情进展;较高尿酸水平可降低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进展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例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两组,经整理后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对照组)和TPF-DM(研究组)作为肠内营养支持。于入院第1、7、14天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 PCT水平,对组间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第7天和第14天血糖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第1天监测PCT水平均高于正常,营养支持后第7天研究组与对照组PCT水平均较第一天下降,但相比之下研究组PCT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两组患者PCT水平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且组间差异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F-DM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影响显著优于TPF,可能对早期感染的控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一种疾病,中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脑卒中,其中75%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颅内外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同时并用通心络胶囊,可有效地防止术中脑血管痉挛,可降低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已被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先后开展了28例支架成形术并用通心络胶囊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4月~2005年10月间2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支架成形术并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其中男性17例,女性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的体外培养生物学特性及其定向诱导分化能力.方法 从大鼠双侧股骨中分离获取MSCs,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传代于塑料培养皿中,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特点,MTT法测定绘制传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经成骨诱导液,20%新生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10mmol/L β-甘油磷酸钠,8~10mmol/L地塞米松,50mg/L维生素C,神经细胞诱导液,0.06mg/L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20%FBS.对传至3~5代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大鼠MSCs在体外培养中具有增殖、分化潜能,可分化为软骨细胞、神经细胞等.结论 MSCs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在适宜的诱导分化条件下,可诱导为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7.
韩静  魏书艳  侯岚  万莉  李轩  王佩 《中外医疗》2015,(2):120-122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4月的急性脑梗死72 h内入院,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临床表现及相应影像学改变的8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纳洛酮组。对照组依据其发病情况、并发疾病等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调脂、扩血管、活血化瘀中药及脑保护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2.4 mg+5%葡萄糖250 m L(糖尿病患者用9%Na Cl 250 m L)静点1次/d,连续应用7 d。两组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第1天、7天时抽取卧位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的水平;均在入院第1天、7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7 d后,纳洛酮组较对照治疗更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纳洛酮组VEGF、b FGF水平均增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中b FGF水平呈略下降趋势(P>0.05),更能佐证纳洛酮可促进血清b FGF的高表达。结论纳洛酮作为一种新型的脑保护剂可以通过显著增加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b FGF的表达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液供应状态,减轻残疾。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病灶是脑组织缺血后形成的,主要是由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构成。在缺血半暗带中的局部脑组织存有大动脉残余的血流或(和)侧支循环,包括许多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血液供给,该区的脑组织功能是可逆的,神经细胞可存活并恢复功能;随着血液供给不足及时间的延长,中心坏死区逐步扩大,缺血半暗带逐步缩小[1],这些为临床通过扩大血管新生和建立侧支循环、恢复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线尿酸水平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记录基线尿酸水平,根据基线尿酸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比较发病14 d及发病90 d时的神经功能情况。结果随基线尿酸水平的增高,发病14 d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较发病1 d时好转(P0.0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90 d时,基线尿酸水平越高,患者的转归良好率越增高(P0.05),当尿酸高于289.55 mol/L,患者转归良好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尿酸水平的增高,患者发病90 d时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线尿酸水平越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临床转归越好。且当尿酸高于289.55 mol/L,患者转归良好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例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两组,经整理后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对照组)和TPF-DM(研究组)作为肠内营养支持。于入院第1、7、14天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 PCT水平,对组间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第7天和第14天血糖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第1天监测PCT水平均高于正常,营养支持后第7天研究组与对照组PCT水平均较第一天下降,但相比之下研究组PCT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两组患者PCT水平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且组间差异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F-DM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影响显著优于TPF,可能对早期感染的控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