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早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亚低温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接受伤到亚低温治疗的时间长短,分为伤后6小时内亚低温治疗组及伤后超过6小时亚低温治疗组.结果伤后6小时内亚低温治疗组颅内压测定结果明显低于伤后超过6小时亚低温治疗组.伤后6个月,伤后6小时内亚低温治疗组的GOS预后判定结果明显优于伤后超过6小时亚低温治疗组.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越早使用亚低温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就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度弥漫性轴索伤的效果。方法:对81例重度弥漫性轴索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亚低温(32~35℃)和常温治疗,同时进行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ICP变化情况,3个月死亡率以及GOS评分。结果:与常温治疗组比较,亚低温组可降低ICP、3个月死亡率以及改善预后。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联合常规治疗可降低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ICP,提高生存率,提高存活的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早期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DAI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1例,均于伤后6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T)控制在32.0℃-35℃,持续4-7d。对照组42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其他治疗同亚低温治疗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DAI病人,安全有效,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存率,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弥温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7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颅内压监控、血糖监测,其中40例给予亚低温治疗,其余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判断预后。结果 70例患者不同程度出现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血糖增高,MRI较CT具有更高的诊断率,亚低温治疗组血糖、颅内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MRI有利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亚低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及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将45例弥漫性轴索伤患者随机分为常温治疗组(23例)和亚低温治疗组(22例),体温分别控制在36.9+/-0.3℃和34.2+/-0.2℃。动态监测患者亚低温治疗及常规治疗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颅内压的变化并于3月后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比较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颅内压(P〈0.05),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弥漫性轴索伤患者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保护脑组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根据病情分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50例)于伤后12 h内控制直肠温度在32~35℃,维持5~7 d。对照组(50例)除不行降温外,其余与亚低温治疗组相同。观察颅内压的变化,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患者颅内压明显降低,恢复良好率升高,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能降低颅高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梁路生  李忠德 《广西医学》2007,29(9):1355-1356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19例,均于伤后12 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 ℃,维持2~7 d.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血糖、电解质、呼吸道感染、心电图、血气等指标;对照组19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 ℃.两组病人均行持续颅内压监护,其它治疗与低温组相同.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后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压、高血糖均显著下降,生命体征、血电解质、血气指标明显稳定;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安全有效,可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疗效和机制。方法:7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格拉斯格昏迷评分(GCS)、昏迷时间及6个月后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评价高压氧治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GCS平均值及6个月后GOS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昏迷时间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昏迷时间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高压氧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治疗后1、3、6个月患者的GOS.结果 治疗组平均清醒时间明显缩短,患者GOS明显提高.结论 高压氧能明显减低DAI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亚低温及机械通气治疗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40例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伤后24h内分成常温组(34例)、亚低温组(42例)、亚低温结合机械通气组(64例)进行治疗。伤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GOS)评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常温组死亡16例(47.5%),亚低温组死亡14例(33.3%),亚低温+机械通气组死亡19例(29.7%),3组间较好疗效依次为:亚低温+机械通气组、亚低温组、常温组,P均<0.05;呼吸、心率及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疗效亦如此(P均<0.05)。结论采用亚低温结合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情,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残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亚低温与常温治疗法在治疗弥漫性轴索伤时对颅内压的影响,以及为维持正常颅内压所需要的甘露醇剂量,探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伤高颅压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34例弥漫性轴索伤亚低温治疗和29例弥漫性轴索伤常温治疗过程中的颅内压变化,对维持正常颅内压所需要的甘露醇剂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伤能明显降低患者颅内压,减少甘露醇用量。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弥漫性轴索伤患者的颅内压,减少甘露醇用量,且安全、无严重并发症,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推广应用,是目前治疗弥漫性轴索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韩广明 《河北医学》2004,10(11):990-992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 84例病人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 4 2例 ,均于伤后 1 2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 3 3℃~3 5℃ ,维持 2~ 6d。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血糖、血电解质、血气指标。对照组 4 2例 ,直肠温度控制在 3 6.5℃~ 3 7℃ ,两组病人均行持续颅内压监护 ,其它治疗与低温组相同。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后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压、高血糖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生命体征、血电解质、血气指标明显稳定 ;恢复良好率提高 ,预后显著改善 ,但不能降低总的死亡率 ,且在 5 0岁以上患者或者是致命的。结论 :亚低温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小于 5 0岁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安全有效 ,可提高生存质量 ,无严重并发症。但对于大于5 0岁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亚低温治疗是有害的。亚低温治疗并不能降低总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术中超早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机制和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术中超早期亚低温组(30例,术中亚低温组)和术后亚低温组(32例,对照组),前者进入手术室即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于术后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5℃之间,两组亚低温治疗时间为7~10d,期间监测ICP、血糖、全血乳酸指标;并在伤后6个月依据GOS评定法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伤后36h术中亚低温组血糖、全血乳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伤后72h术中亚低温组IC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伤后6个月GOS评分,术中亚低温组良好率为63.3%(1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良好率43.7%(14/32)(P〈0.05)。结论:将亚低温治疗提前至术中应用,较术后进行亚低温提前数小时,更有利于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脑代谢,减轻酸中毒,降低脑压改善脑灌注,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亚低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共 6 8例病人 (GCS昏迷≤ 8分 )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 34例 ,均于伤后 2 4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 33~35 .5℃ ,持续 1~ 7天 ,平均 (6 5 .3± 2 8.2 )h。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 (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 34例 ,直肠温度控制在 36 .5~ 37.5℃ ,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 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显著下降 (P <0 .0 5 ) ;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 ;无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降低 ,恢复良好率提高 ,预后显著改善。结论 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 ,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可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影响,为临床治疗的时间选择做出指导。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9月—2013年9月用局部亚低温方法治疗的DAI患者140例,随机平均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亚低温组分别给予不同时间的局部亚低温治疗。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统计治疗结果并判定疗效。结果局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有效率(60%)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亚低温治疗治疗效果与开始时间有明显相关性,治疗时间越早,预后恢复效果越明显。以12 h为分界值,入院12 h以内亚低温治疗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伤残及死亡概率。12 h以后的治疗,预后则无明显效果。结论局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有效,治疗时间越早,预后恢复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6 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组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进行持续监测 ,并分别取术后开始治疗时和术后第 3、第 7天的颅内压 ,脑灌注压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亚低温组患者术后第 3天及第 7天的颅内压低于常温组 ,脑灌注压高于常温组。根据GOS评分 ,亚低温组患者的病死率及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常温组。结论 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颅内压 ,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 ,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9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组(53例)和常规治疗组(41例)。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伤后0,1,3,7,14,21天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常规治疗组维持正常体温,亚低温组4—8h将肛温降至33℃左右,维持3~5天。分析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纽患者24h内vmMcA均开始升高,亚低温组患者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亚低温组患者预后好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通过稳定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脑循环功能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细胞亚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20例,于伤后24 h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2~34℃,持续1~7 d;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糖、血气、血电解质等治疗;对照组20例,除未应用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相同;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分别于伤后第1、3、7 d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阳性细胞及CD4/CD8阳性细胞比值,两组间进行比较。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伤后第1、3、7 d T细胞亚群无统计学差异;预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不会加重T细胞免疫功能损伤,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共78例病人(GCS昏迷≤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40例,均于伤后24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控制在33~35℃,持续1-7天,平均65.3±28.2小时。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对照组38例,直肠温度控制在36.5~37.5℃,其他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三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显著下降(P<0.05);生命体征、血气、血糖、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降低,恢复良好率提高,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用于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治强  张雷  樊洪 《重庆医学》2003,32(12):1724-1725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组29例,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在33~35℃,持续1~5d,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血气和电解质。对照组30例,控制直肠温度在36.5~37.5℃,其它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病人伤后3个月根据GOS评估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的病人颅内压显著性降低,恢复良好率显著性提高,死亡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有效且较安全,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