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方法对19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阑尾切除术,术后采用VTTEK-32细菌自动分析系统对脓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96例标本中有123例检出细菌,阳性率62.76%,分离到细菌14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1株,革兰阳性菌14株。主要感染细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白杆菌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细菌主要对头孢呋辛、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敏感。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感染细菌以肠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占首位。应加强临床病原菌的检测与药敏试验,减少或避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院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的情况及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年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检出173株大肠埃希菌,其中产ESBLs菌102株,药敏监测结果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率高于50%.结论在大肠埃希菌感染或高度怀疑感染由大肠埃希菌引起时,选择对ESBLs稳定高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应用WHO-NET5.4软件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1年6月切口分离105株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47株,占44.76%;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除上述两种药物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应加强对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监测,依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才能有效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和扩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肛周脓肿脓液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经验治疗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9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90例脓液中共培养出病原菌73例,阳性率为81.1%,检出细菌10种,73株。大肠埃希菌53株占72.6%,克雷伯菌6株占8.2%,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4.1%。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多粘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敏感,对阿米卡星96.2%敏感,对3、4代头孢如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敏感性均<50%,对喹诺酮类氧氟沙星66.7%敏感、环丙沙星53%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是肛周脓肿的主要病原菌,但要注意其他细菌感染的可能。因此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5.
泌尿道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泌尿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20种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鉴定菌种,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依据CLSI标准判断,分析尿路感染患者清洁中段尿培养的结果 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泌尿系感染检出大肠埃希菌占检出细菌总数的36.29%,其次为葡萄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阿米卡星、替卡西林/棒酸、阿莫西林/棒酸和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9%、5.4%、7.1%、9.8%、10.7%和14.3%,而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50%.大肠埃希菌ESBILs(+)细菌的检出率较高,ESBLs(+)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普遍高于ESBLs(-)菌(P<0.05).结论 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其对临床常用20种药物的耐药性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当根据药敏试验来选择抗生素,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E鉴定细菌,药敏试验用K-B纸片法,根据2005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结果,应用WHONET5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330株,检出率49.03%,产ESBLs对碳青酶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阿米卡星耐药性较低在0%~28.4%,其他抗菌药物都产生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重视产ESBLs细菌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碳青酶烯类、头孢西丁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阿米卡星是目前治疗ESBLs细菌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致病细菌及药敏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郑州市儿童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小儿普外科收治的172例穿孔性阑尾炎术中抽取的脓液做细菌培养[1],其中163例脓标本培养阳性,均做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72例标本中163例检出细菌,阳性率为94.8%,其中混合感染5例,感染前3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舒普深、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依次为73.3%、71.5%、97.3%、57.3%、80.1%。结论: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致病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较多见,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高,应加强临床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选用应以脓液培养及药敏分析作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产生的因素,为防止其传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美国2005年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和2003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及VITEK-Jr仪器法,收集民航总医院和北京隆福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分离的住院患者不同标本的大肠埃希菌155株,对其进行耐药性检测;随机选择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129例,其中产ESBLs者41例,不产ESBLs者88例,对其进行治疗用药的溯源调查.结果3年内在所测的155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59株,检出率38.1%;所有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喃和阿米卡星敏感,对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低于10%,且3年的逐年耐药率无太大变化.连续使用抗生素时间越长、连续用药次数越多、使用三代头孢、联合用药和多次更换用药均易造成细菌产ESBLs.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的敏感率高于90.0%,对其他抗生素具有较高的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抗生素应用的时间、次数、种类和联合用药等因素可使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方法 采用美国BD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2016年1月—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用双纸片扩散法做确证试验,并统计分析其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1289株大肠埃希菌阳性标本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521株,检出率为40.4%.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标本主要以尿液为主,占38.0%,其余依次为脓液、痰液、血液;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科室以胃肠肛门科最高,占22.65%,其余依次是泌尿外、肾内科、重症医学科、妇科.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性较高,对其他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临床分布范围广,且耐药情况较严重;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监测以控制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方法采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莒县中医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呈现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8%、5.5%和20.0%,其余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4.6%~10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现象,其余16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在56.0%~100.0%。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严重;同样是产ESBLs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相同抗生素的敏感率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陈忠军  周家杰  沈昊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53-1759
背景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其所引起的尿源性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率的逐年升高,术后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率,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 探讨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预防PCNL后发生尿脓毒血症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实施PCNL的940例患者的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这三种标本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根据术中肾盂尿及结石标本的药敏试验结果,筛选出敏感性最高的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收集2018年10-12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实施PCNL的100例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根据术中/术后是否使用针对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敏感的抗生素,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均使用中段尿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的敏感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试验组:术前使用中段尿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的敏感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术中/术后使用对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敏感的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PCNL后1周尿脓毒血症发生率。结果 940例患者中,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171例,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210例,结石培养阳性182例。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出的菌种多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中,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和米诺环素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而在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在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中,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而在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的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均低于术前中段尿(P<0.01);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均低于术前中段尿(P<0.01);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1周尿脓毒血症发生率为26.0%(13/50),试验组为10.0%(5/50)。对照组术后1周尿脓毒血症的发生风险高于试验组〔相对危险度(RR)=2.600,95%CI(1.002,6.750),P<0.05〕。结论 使用对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能够降低PCNL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率。在PCNL中,应常规进行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致病细菌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共108例小儿因穿孔性阑尾炎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8例在术中采集腹腔渗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回顾分析培养阳性的83株需氧菌及药敏结果。结果小儿穿孔性阑尾炎主要致病细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药物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马斯平、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结论目前小儿穿孔性阑尾炎主要致病细菌仍为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而且菌株耐药性有所增加。抗生素的选用主张以脓液细菌培养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小儿急性阑尾炎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主要致病细菌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自2005年8月-2007年7月,在我院行阑尾切除术患儿,术中采集腹腔渗液标本共84例,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回顾分析培养阳性的65株需氧菌及药敏结果。结果:小儿急性阑尾炎主要致病细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药物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匹肟、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全部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仍为目前小儿急性阑尾炎主要致病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脓液细菌培养对术前合理用药及术后抗生索的选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重度烧伤早后期创面细菌菌种变化及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对1997~2003年收治的37例重度以上烧伤,住院时间均超过60d患者,通过调查住院期间,进行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结果共检出细菌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9株,革兰阴性菌39株,主要以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的药物敏感率在60%~75%之间,对亚胺培南药物敏感率为100%,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三代耐药明显,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药物敏感率分别为58%、10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药物敏感率分别为42.8%、57%、100%,肠球菌耐药率较高,大部分肠球菌仅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敏感.结论烧伤早期创面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烧伤后期创面细菌革兰阳性菌较多.这些细菌的耐药菌株明显增多.耐药菌株的感染是造成重度烧伤患者创面延迟愈合的主要原因.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正确处理创面是防治烧伤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分析各种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收集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06例,患者均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各病原菌的耐药性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06例术后继发性感染标本共分离获得142株病原菌,占比最高为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中,大肠埃希菌有28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性最高;褪色沙雷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性最高。106例术后继发感染患者中,感染原因为切口闭合不当者感染率为60.4%;骨折固定方式不当者感染率为24.5%;止血不充分者感染率为3.8%;引流不畅感染率为4.7%;受伤至手术时间过长感染率为2.8%;清创不彻底、遗留手术物品感染率均为1.9%;切口闭合不当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因(P<0.05)。结论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手术过程中需严格无菌操作,缩短切口暴露时间,缝合切口前使用抗菌药物。术后合理使用抗菌药预防感染,尽可能减少患者患者过度活动,切口保湿,抬高患肢等均可降低感染的风险。对那些感染可疑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茵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105例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气管内分泌物细菌培养分离,并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05例标本分离出致病菌81例,阳性率77.1%;共检出细菌109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71.5%);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23例(28.4%);主要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茵、大肠埃希氏茵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茵对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茵为主,混合感染多见,耐药严重,临床上应根据菌种和药敏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60例创伤创面感染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韬  姚元章  张连阳  朱渝军 《重庆医学》2008,37(13):1445-1446
目的探讨创伤创面感染的细菌谱特点及药敏结果。方法前瞻性收集本中心2006年5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0例慢性感染创面分泌物采用Mueller-Hinton琼脂作细菌培养,OXOID公司药敏反应试剂板行药敏试验,VITEK-2型微生物分析仪判读MIC值。结果60例患者中有55例培养出22种细菌,前5位的是大肠埃希菌13例(23.6%),鲍曼不动杆菌10例(18.2%),铜绿假单胞杆菌8例(14.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6例(10.9%)。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万古霉素(93.1%)、替考拉宁(87.0%)、美洛培南(71.9%)、亚胺培南(70.1%)和阿米卡星(66.7%)。结论创伤创面感染多为院内感染,细菌对抗生素耐药较普遍,对新型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dentify if there are any advantages of taking swab from the peritoneal fluid during appendectomy, and if it has any clinical implication on the progress of diseases. METHODS: Records of 16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ppendectomy in Saqr Hospital, Rak, United Arab Emirates, from 2003 - 2005, and had culture and sensitivity from the peritoneal cavity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The macroscopic picture of the appendix, microorganism in peritoneal cultures, antibiotic, and the extent of using the result of the culture and sensitivity were evaluated. Patients with normal appendix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were excluded RESULTS: Patients age ranged from 4-55 years with male to female ratio of 4:1, all had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and standard surgical procedures; 60% had perforated appendix, 13% were gangrenous. The most common organisms cultured were, Escherichia coli and bacteroids, rate of wound infection was 5%. 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their course of antibiotics adjusted in response to the result of the swab. CONCLUSION: Swabs from the peritoneal cavity during appendectomy do not have any clinical advantage especially with the empiric use of antibiotics and the short hospital stay.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硝唑液的有效冲洗在预防阑尾切口感染时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7例阑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性阑尾炎208例,化脓性阑尾炎399例,穿孔合并腹膜炎者58例,阑尾周围脓肿23例;切口感染8例,感染率为1.3%。行脓液细菌培养,其中1例脓液有恶臭,细菌培养阴性,其余细菌培养均为大肠杆菌感染。结论:有效的甲硝唑冲洗切口,及早清除了感染源,有利于抗菌素发挥作用,局部抗炎明显预防了切口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西乡医院近5年伤口分泌物中常见病原菌种类及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4 260例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0种抗生素耐药情况;用双纸片法检测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用WHONET5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伤口分泌物感染率最高的是大肠埃希氏菌,共检出1 210株。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率最高是氨苄青霉素和哌拉西林,其次是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敏感率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阿米卡星相对敏感。结论伤口分泌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对常用抗生素多数不敏感,产ESBLS菌株往往表现多重耐药,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掌握我院细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