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恶性肿瘤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两种途径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67例直肠肛管恶性肿瘤患者,按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方式分为两组,其中A组34例(经腹内斜肌腹膜外造口),B组33例(经腹直肌外缘腹膜外造口),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造口水肿、造口回缩塌陷、造口坏死、造口梗阻)和术后远期指标(腹胀感受、排便感觉、控便能力、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的差异。结果两组均未发生造口回缩塌陷、造口梗阻、造口脱垂;在造口手术时间、造口水肿、造口坏死、排便感觉、腹胀感受和造口旁疝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便能力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两种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方式均安全可行,A种术式在预防造口旁疝方面可能有一定优势,适合普通患者;对于肠管较粗、系膜过于肥厚者适合B种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求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好的结肠造口方法,研究结肠造口并发症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结肠直接拉出造口、腹膜外不经腹直肌造口、腹膜外经腹直肌造口这3种造口术式,观察术后近期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并发症治疗效果。结果3种术式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结肠直接拉出造口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种腹膜外造口法。结论结肠造口以腹膜外法为首选,一旦出现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3.
李天明  李永秀 《吉林医学》2010,31(13):1902-1903
目的:探讨Mile′s术经腹直肌腹膜外回结肠造口效果。方法:对2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回结肠造口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术后造口情况良好,未发现有造口血运障碍、内陷、坏死,未发现有造口旁疝、腹内疝。3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黏膜水肿。结论:经腹直肌腹膜外回结肠造口能有效降低回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排便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预防造口旁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确诊的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该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造口(经腹造口);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膜外结肠造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造口旁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外结肠造口可有效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显著.该种方法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术在直肠Miles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10年6月,10例直肠低位癌患者行Miles手术中,应用隧道式腹膜外结肠造口的手术方式。结果:应用此手术方式,10例患者术后无1例出现造口感染、内疝、肠梗阻、造口脱垂、造口回缩、造口旁疝及造口狭窄。结论:腹膜外造口发生造口坏死、内疝、造口旁疝、造口回缩、狭窄及造口脱垂等并发症较少,Miles手术腹膜外结肠造口,简单易行,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膜外间隙放置补片对减少造瘘口旁疝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病例85例,年龄25,~60岁,分成两组,观察组行乙状结肠单口造瘘时在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共42例,其中女性19例,男性23例,对照组为单纯乙状结肠单口造瘘组,共43例,其中女性22例,男性21例.结果 观察组无出现造瘘口旁疝病例,对照组中13例发生造瘘口旁疝,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造瘘口相关的其他并发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Miles'术中腹膜外间隙放置补片预防造瘘口旁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结肠造口旁疝3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旁疝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32例结肠造口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结肠造口旁疝患者中30例经积极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有3例复发,本组复发率为10.0%。剩余2例保守治疗后症状减轻。结论:结肠造口旁疝是结肠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首选手术治疗,其中原位腹膜内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本研究比较腹腔镜与开放结合的肠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式(Lap-re-Do术式)这一本团队创新术式,与其他相关术式在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以期寻求治疗造口旁疝的优化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4年9月—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通外科疝专科行造口旁疝修补手术的3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的肠造口类型分别为结肠造口(289例)、回肠代膀胱造口(35例)和回肠造口(6例)。依据病史和手术类型(包括开放式修补手术、全腹腔镜修补手术、Lap-re-Do术式及补片置放方法),记录造口类型、手术方式、术中并发症等信息。术后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根据需要行门诊随访。主要随访终点为造口旁疝复发,次要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结果 261例完成随访的患者年龄为(66±7)岁,其中男性133例(51.0%),随访时间为(39±20)个月,复发65例,总体复发率为24.9%(65/261)。行开放式修补术的患者完整随访27例,行全腹腔镜修补术的患者完整随访53例,行Lap-re-Do术式的患者完整随访181例。行全腹腔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管状吻合器及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在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9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行AP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口乙状结肠经腹壁拖出方式以及与皮肤吻合方式分为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36例)、吻合器-腹膜内造口组(22例)、传统法-腹膜外造口组(9例)和传统法-腹膜内造口组(12例),对比分析各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造口满意情况。结果 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造口出现规律排便时间和排便次数少于吻合器-腹膜内造口组和传统法-腹膜内造口组(P<0.05);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造口旁感染发生率低于传统法-腹膜外造口组(P<0.05);吻合器-腹膜外造口组造口肠管旁腹内疝发生率低于吻合器-腹膜内造口组(P<0.05);4组造口旁疝、造口脱出/回缩发生率和患者对造口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器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应用安全,可减少术后造口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适用于行AP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根治性膀胱全切的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患者共1 432例,年龄大于75岁的高龄患者239例(中位年龄78岁),其中74例患者(31.0%)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患者可分为回肠膀胱组和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回肠膀胱组包括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输尿管皮肤造口组包括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比较不同术式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患者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P=0.012)、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P=0.001)、淋巴结分期(P=0.043)和手术方式。有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中位住院时间34 d vs. 21 d,P=0.002)。不同手术方式中,回肠膀胱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P=0.013),但经腹腹腔镜和经腹开放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两种术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经腹开放、经腹膜外开放、经腹腹腔镜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3种术式之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85岁(OR=4.856,95% CI:1.465~16.103,P=0.010)、ASA评分(P=0.008)和不同手术方式(P=0.016)与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存在相关性。结论: 高龄患者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ASA评分和手术方式存在相关性,经腹膜外开放膀胱全切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高龄患者是一种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造口疝的外科治疗.方法:对12例肠造口疝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随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手术方式是均采用开放式肠造口旁疝手术修补术,其中原位腹膜前无张力造口旁疝修补术8例,造口移位加原造口旁疝处修补3例,原造口回纳加原造口旁疝修补1例.其中1例伤口愈合不良,1例复发.结论:肠造口疝是肠造口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应根据病人的要求、经济承受能力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嵌顿疝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57例经腹直肌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嵌顿疝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此期间内5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治疗后痊愈出院,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51.14±7.87)min;平均住院时间(8.75±2.28)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只出现皮下血肿1例,对照组出现皮下血肿3例,阴囊积液3例,异物感2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2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经腹直肌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嵌顿疝的临床效果理想,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低,患者恢复快,尤其适用于腹横筋膜薄弱或缺损严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Miles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Miles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及原因。方法对121例行腹腔镜Miles术患者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1例患者都在腹腔镜下完成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的分离,无中转开腹,行经腹膜内腹直肌型肠造口(A组)43例,经腹膜外隧道及腹直肌型肠造口(B组)78例,应用吻合器实施乙状结肠皮肤吻合造口115例,无手术死亡。112例(92.6%,112/121)患者术后随访3-90个月,中位随访期33个月,9例失访。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为16.1%(18/112),两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为37.8%,B组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低于A组。结论腹腔镜Miles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与造口的方式有关,经腹膜外隧道的结肠造口是理想的造口方式。  相似文献   

14.
30例结肠造口旁疝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旁疝的原因、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6月~2008年6月因直肠癌行乙状结肠造口术240例,发生的30例结肠造口旁疝的临床资料。结果:240例结肠造口术后出现结肠造口旁疝30例,占7%,其中并发肠梗阻7例。临床表现为结肠造口周围肿块或结肠造口处见有肠管脱出,其中,28例手术治疗治愈,随访2年无复发;2例保守治疗,患者症状减轻,随诊病情平稳。结论:结肠造口旁疝是结肠造口术后的并发症,与手术方式不当、阻塞性肺疾病、尿路阻塞性疾病有关,及时手术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造口旁疝形成原因、开放式平补片原位无张力修补术的方法技巧以及术后疗效观察。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6月间肠造口旁疝21例患者行开放式原位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住院时间7~25d ,无切口感染、肠梗阻,2例出现皮下积液、1例造口肠管坏死再次手术、1例术后半年后复发。结论:造瘘时破坏了腹外斜肌腱膜,使造口旁腹壁薄弱,是造口旁疝形成的主要原因,利用聚丙烯单丝Prolene网片行开放式肠造口旁疝原位无张力修补术,方法简单、效果明显、并发症少,是造口旁疝治疗的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瑜  王蒙 《安徽医学》2013,34(8):1176-1177
目的为探讨腹膜外乙状结肠造瘘预防造瘘口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98例肛管或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腹膜外造瘘(A组,51例)和腹膜内造瘘(B组,47例),随访时间6~36个月,比较两种乙状结肠造瘘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190 min,平均住院11 d,出现造瘘口周接触性皮炎1例,切口感染1例,无造瘘口坏死、造瘘口回缩及狭窄,无机械性肠梗阻,无造瘘口旁疝;B组平均手术时间186 min,平均住院16 d,出现造瘘口周接触性皮炎1例,切口感染2例,造瘘口回缩2例,造瘘口狭窄1例,造瘘口旁疝2例,机械性肠梗阻1例。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瘘较腹膜内乙状结肠造瘘明显减少并发症,在行结肠永久性造口术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防回肠造口旁皮炎的措施。方法总结2008年3月-2011年10月回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皮炎的预防经验,并与2005年1月-2008年2月间行回肠末端造口术患者造口旁皮炎的发病率进行历史对照。结果试验组20例患者,在造口还纳前,发生造口旁皮炎2例,发生率为10.0%,对照组21例,发生造口旁皮炎9例,发生率为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执行造口手术标准、按操作规程及时更换造口袋、术后及时地排放排泄物可有效预防造口旁皮炎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行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切除(APR)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采用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一期乳头成形联合生物补片重建盆底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同时行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和生物补片盆底重建的病例15例(试验组),以及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和未行盆底腹膜重建的病例50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术式在造口手术所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发生术后肠梗阻与造口并发症共17例(肠梗阻6例,造口附近皮肤溃疡3例,造口黏膜脱垂2例,造口回缩1例,造口狭窄1例,造口旁疝4例),试验组发生术后肠梗阻和造口相关并发症共3例(肠梗阻、造口溃疡、造口狭窄各1例)。对照组术后肠梗阻和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数量明显超过试验组(P<0.05),且试验组无一例发生补片排异反应。结论:腹膜外乙状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联合盆底生物补片重建术在腹腔镜辅助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APR)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和造口相关并发症更低,是更加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乙状结肠造口术操作技巧改进的经验。方法 对112例作乙状结肠造口术的病例行一次成形手术,在造口的肠段拉出前,先将腹膜与腹外斜肌腱膜作缝合,再将肠管与腹外斜肌腱膜缝合固定。结果 本组病例造瘘口黏膜与皮肤缘愈合良好,未发生造瘘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处肠坏死、脱出、回缩,以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本术式简便、易掌握,有助于解决术中造瘘段肠管与腹膜缝合困难等问题,可减少并发症,避免二次手术。对极度肥胖病人、急危重病人,对术中麻醉效果差、腹肌紧张及肠梗阻(肠管扩张,肠腔内有大量内容物)的病人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20.
腹膜外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术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腹膜外结肠造口加一期乳头成形术的临床效果。②方法对51例肛管和直肠癌病人施行腹膜外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术,并与施行传统Miles腹膜内结肠造口术40例病人的效果进行比较,观察造口并发症和排便功能改善情况。③结果51例腹膜外结肠造口术病人经1~5年的随访,仅有1例发生造口旁疝,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40例病人获排便感。对照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0%,无1例病人有排便感。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13.80,P<0.001)。④结论腹膜外结肠造口一期乳头成形术具有并发症少,排便功能好,易于术后管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