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该地区不同育龄女性围产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对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3 206例标本进行GBS核酸检测。结果 GBS阳性标本226例,阴性2 980例,感染率为7.05%,20~25岁组为6.88%,26~30岁组为6.51%,31~35岁组为7.50%,36~40岁组为11.46%,40岁以上组为11.11%,其中30~40岁组感染率最高。不同组别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地区育龄女性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该地区34~37周围产期女性开展GBS筛查,降低感染率,为围产期保健提供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肝脏祖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方法。方法选择正常Wistar大鼠,以CD90.1为标志物,通过免疫磁珠法分离正常肝脏内的祖细胞。对祖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诱导分化。结果CD90.1阳性细胞占肝脏非实质细胞的(0.32±0.03)%,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CD90.1阳性细胞占分离细胞的(98.26±1.37)%。刚分离的CD90.1阳性细胞中,CK-19表达呈强阳性,HNF-4a表达呈阴性;培养8周后,CK-19表达呈阴性,HNF-4a表达呈阳性。结论正常大鼠肝脏内存在祖细胞,可将其诱导分化为肝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重建技术在大范围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泰州市人 民医院总院收治的45例行大范围肝切除(≥4个肝段)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薄层CT检查,应用三维重建 系统(IQQA-Liver)进行术前评估,充分显示肿瘤与肝脏血管的关系,并行手术模拟规划,分别计算肝脏体积、模拟手术肝切 除体积、剩余肝脏体积、手术切缘等。并与手术中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及切缘对比。结果:45例患者三维重建后均能清晰显 示肝脏、肝内外血管、肿瘤、肿瘤与肝脏血管关系。患者术前模拟切除肝脏体积(845.2+285.5)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 (826.3±268.1)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5, P>0.05)。模拟手术切缘(11.2±3.4)mm,实际切缘(10.6±2.8)mm,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1, P>0.05)。此两项指标术前模拟与手术实际均呈正相关性(r=0.95, P<0.01;r=0.83, P<0.01)。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肝脏肿瘤与肝脏脉管的关系,准确评估肝切除的体积及手术切缘,在大范围肝 切除术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采用肝蒂横断式肝切除术行解剖性肝中叶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1例肝中叶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频数匹配原则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n=30)和肝蒂横断式肝切除组(n=21),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肝功能、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肝蒂横断式肝切除组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手术时间短[(2.7±0.839)h vs.(4.5±0.952)h],术中出血量少[(406±33.182)mL vs.(793±29.677)mL],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术后7 dALT为(63.048±7.513)U/L vs.(323.667±12.939)U/L],住院时间缩短[(12.528±0.245)d vs.(16.733±0.338)d],并发症发生率低(14.2%vs.40.0%),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低[4.8%(1/21)vs.26.7%(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肝蒂横断式肝切除技术行解剖性肝中叶切除安全、有效、微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该组5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尾部2例.其中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因肝脏、肾上腺、后腹膜及局灶转移仅行开关腹+肿块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均诊断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显示突触素(Syn),嗜铬蛋白A阳性率高.4例患者存活至今,1例患者因多部位转移死亡.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呈浸润生长,大多缺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CT为主)能辅助诊断,确诊依赖病理诊断,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预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肿瘤原位免疫与机体整体免疫状况及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直肠癌患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3、7 d外周静脉血中CD3+、CD4+、CD8+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和CD4+/CD8+比值;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手术标本中的肿瘤、癌旁和正常肠壁组织中CD3+、CD8+T细胞浸润情况;分析肿瘤原位免疫与外周血T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探讨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免疫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亚群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CD8+T细胞亚群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基本稳定。CD3+、CD4+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在术后3 d时均明显下降(均P〈0.05),术后7 d时基本恢复术前水平。直肠癌组织内CD3+、CD8+细胞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均P〈0.05)。肿瘤组织中CD3+、CD8+细胞浸润比例与患者术前和术后7 d外周血CD3+、CD8+T细胞亚群水平成正相关(P〈0.05)。肿瘤分化程度不同的患者间CD3+、CD8+细胞浸润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有免疫监视、控制微小转移灶和术后残留肿瘤的发展、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外周血T淋巴细胞状况可间接评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大淋巴结清扫对T_3期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45例行胆囊癌根治术的T3期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分为标准清扫组(20例,行标准区域淋巴结清扫,即清扫胆囊管、胆总管周围及肝十二指肠韧带等部位的淋巴结)和扩大清扫组(25例,行扩大区域淋巴结清扫,即标准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行胰头后上淋巴结清扫,并送快速病理检查,如为阳性则加做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标准清扫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3/20),扩大清扫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清扫组1、3年累积生存率为8%、0,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扩大清扫组1、3年累积生存率为100%、44%,中位生存时间为28个月,扩大清扫组生存率明显高于标准清扫组(χ~2=45.921,P0.05)。结论:T_3期胆囊癌患者在原发病灶能够根治性切除的基础上,加行以清扫胰头后上方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为重点的扩大淋巴结清扫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在胰腺钩突癌根治术中行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的手术技巧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对1例胰腺钩突癌患者实施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联合静脉切除重建的临床资料。术前CT提示钩突延伸至SMA左侧,而肿瘤位于延伸的钩突下部,距离胰头十二指肠、胆胰管汇合部、主胰管均较远,幽门上下、肝十二指肠韧带未见肿大淋巴结,肿瘤侵犯区域位于肠系膜上静脉(SMV)、肠系膜上动脉(SMA)以及十二指肠升部。结果 施行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同时将受累及的十二指肠、近段空肠切除、十二指肠水平部-空肠侧侧吻合。首先采用动脉优先入路技术探查SMA,发现肿块仅侵犯动脉鞘及空肠分支,采用动脉鞘切除、受侵犯的分支切断结扎,保留了SMA起始部主干。再探查SMV,见主干受侵约3 cm,采用SMV节段性切除重建。距离肿块约1 cm离断胰腺,离断缺血的空肠肠系膜及空肠肠管、离断十二指肠水平部,行十二指肠水平部-小肠侧侧吻合。结论 基于胰腺钩突癌部位及侵犯情况,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采用保留胰头十二指肠的胰腺钩突癌切除(或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可避免手术创伤更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保证了消化道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有利于术后早期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左肝管主干的前入路左半肝切除术在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预防胆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6年9月行左半肝切除术治疗的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5例,其中行保留左肝管主干的前入路左半肝切除术37例(前入路组),传统入路左半肝切除术38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胆漏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前入路组较传统组手术时间短[(153.27±19.55)min vs(184.26±22.41)min,t=-6.38,P0.01],术中出血量少[(109.78±18.41)m L vs(317.71±28.14)m L,t=-37.76,P0.01],住院时间短[(10.16±0.65)d vs(15.39±1.03)d,t=-26.32,P0.01],术后胆漏并发症例数少(1 vs 13,χ~2=12.26,P0.01)。结论保留左肝管主干的前入路左半肝切除术可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并显著减少术后胆漏发生率,在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