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血栓性疾病是目前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以致病死率居高不下。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高通量地对比健康、疾病及给药后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有效地进行疾病标志物及药物靶点的筛选和鉴定。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的建立和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动脉血栓、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就血栓性疾病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临床蛋白质组学(Clinical Proteomies)是蛋白质组学新近出现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着眼于与疾病相关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围绕疾病的预防、发病机制的研究、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开展研究。本文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孟霄  管艳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1,42(11):1225-1229
蛋白质组学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组织和生物体蛋白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蛋白质组学技术是当前解决医学和生物学领域诸多问题的重要工具,多种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中,为探索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靶向药物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总结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潜力,并讨论了蛋白质组学常见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虽然对人类的重大疾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至今仍无突破性进展.如何预防、诊断及治疗这些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蛋白质组学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的开展,近年来采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对人类重大疾病蛋白质组进行研究,特别是在研究细胞的增殖、分化、异常转化、肿瘤形成等方面进行了有力探索,鉴定了一些与疾病相关的差异蛋白质,为疾病的诊断、药靶的发现、疗效判断和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1].目前研究表明体液在疾病发生过程中会产生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所以对体液蛋白质分析对于疾病的诊断、疾病的发生机制研究和疾病治疗、疫苗和药物开发等都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借助于有着高通量分析能力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体液蛋白质组学研究正蓬勃发展.本文就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及其在体液研究中应用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CNS)退行性疾病的病因病理非常复杂,因此对它们的诊断和治疗缺乏有效的方法。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是对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体液、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组分进行大通量的综合分析,并识别蛋白质表达的动态特征,这不仅可从蛋白质水平上揭示疾病的本质,还有助于全面探讨其病理机制,建立诊断标准,发现药物治疗靶点。蛋白质组学为CNS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目前针对CNS退行性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还是有限的,但是这些研究为理解CNS退行性疾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肝癌是世界上流行最广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了,且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靶点。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重点从基因组学转向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蛋白质组学将成为研究肿瘤及相关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着重就蛋白质组学在肝癌研究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通路神经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对PD均采用对症治疗,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恢复变性神经元。在PD的治疗中以药物治疗为主,这些药物主要基于PD发病机制中关键的作用靶点或信号通路而研发,可缓解PD症状。对于防治PD药物的研发一直是医药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对PD相关治疗药物的现状及抗PD药物靶点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龚腾  夏先明  苏松 《海南医学》2014,(5):709-71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功,生命科学的研究已实质性地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即对基因功能的研究。蛋白质组学作为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已经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其发展迅猛,是因蛋白质组学能够较为全面的考察蛋白层面的表达情况,有利于获得各种蛋白、多肽、因子等信息,从而对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而复杂,鉴于蛋白质组学的巨大应用前景,本文综述蛋白质组学在急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乔科平  李红燕 《海南医学》2016,(23):3883-3886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该病的发病原因和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多数研究认为PD是由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疾病.最近,与迟发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帕金森病相关的液泡分拣蛋白35同源基因(VPS35)为P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对VPS35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该病的基因诊断、病理生理学机制的阐明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总结和分析了近年来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断的相关文献,以揭示哮喘发病的蛋白生物学机制,为支气管哮喘的机制研究、临床诊断及获取新的治疗靶点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樊毅 《医学综述》2010,16(16):2462-2464
长期以来,帕金森病(PD)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个难题,如何早期确诊或发现其特异性检查指标是PD诊断领域研究的重点。PD存在嗅觉功能异常已被人们所认识,其早于运动症状出现,与PD的发病有关。现就PD患者的嗅觉障碍、嗅觉障碍的评价、嗅觉障碍的发病机制、嗅觉检测的意义予以综述,从而说明嗅觉障碍可作为PD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指标,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P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黑质残存神经元内出现路易小体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线粒体复合体Ⅰ功能障碍是散发性PD的核心发病机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异常聚集是PD病理学级联反应的关键事件。近年来,α-Syn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关系尤其引人注意,但至今对它们在PD中的作用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α-Syn与线粒体在PD发病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二者在PD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对α-Syn及线粒体在PD发病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深入了解将对研发新的PD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和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D的发病具有遗传学基础。目前PD遗传学的研究成为热点,为明确PD的发病机制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其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慢性病程的特点,对PD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研究已成为各国相关领域科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课题组利用前期工作建立起来的PD临床资源库和应用基础研究平台,着眼于转化医学,紧紧围绕PD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开展研究工作,研究成果的主要创新发现:①PD患者血清IgG及C5a可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并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产生损伤作用,首次探讨了突触共核蛋白在DA能神经元内的转运与小胶质细胞持续激活有关;②中药单体姜黄素、红景天甙、雷公藤TW397对PD细胞和动物模型具有保护与治疗作用;③转染Neurturin或IL-10的C17.2神经干细胞和转染Neurturin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对PD大鼠模型具有保护与治疗作用;④报道了我国PD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及药物经济学现况,主持制定我国第一、二部《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主编了《帕金森病》系列专著,为进一步合理、规范我国的PD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研究成果获得201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5.
认知障碍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因致残性高而备受关注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大量研究发现脑小血管病与PD合并认知障碍的病理及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就PD患者认知障碍与脑小血管病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黄根  曹惠敏  余刚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0):2558-2562
帕金森病显著的临床特征之一是面部表情减退,主要表现为自主性、情绪性等面部表情受损,且通常是双侧对称的。近年来有大量研究阐述了帕金森病表情减退发生的相关机制,包括含基底核区功能障碍、面部情绪识别功能缺陷、认知功能障碍等因素,但具体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表情减退与帕金森病进程密切相关,因此,对表情减退进行科学地量化与评估对于帕金森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关于其治疗方案也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就帕金森病患者表情减退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神经元变性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态势。现回顾近5年来中医药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研究的文献,从帕金森病的定义和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临床治疗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论述。并就中医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燕  陆振虞 《医学综述》2007,13(14):1078-1080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引起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本文就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病理机制、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和聚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卢红腾  马琪林  安星凯 《医学综述》2012,(22):3736-3739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变部位在黑质及纹状体,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迄今不明,但大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因素在P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LRRK2基因突变是家族聚集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PD最常见的原因,随后的研究发现,它可能在散发性PD的发病中也起一定作用。现对LRRK2基因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其位点突变后导致PD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PD的分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