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肝脏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ICC早期症状较隐匿、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改善ICC患者的生存水平。通过检测ICC患者组织及外周血清肿瘤标志物,深入开展ICC发生、发展、复发与转移相关研究,对于阐明ICC发病机制以及研究新的ICC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癌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HCC)同属原发性肝癌,Nakeeb按病变部位将胆管细胞癌分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eripheral im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PICC)和中枢型肝外胆管细胞癌。中枢型肝外胆管细胞癌指发生在一级胆管的十二指肠侧,包括肝门胆管癌和胆总管中下段癌。PICC指发生在二级胆管在内的末梢侧肝内小胆管,即通常所指的肝内胆管癌(ICC),约占胆管细胞癌的10%。  相似文献   

3.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分为肝内胆管癌(ICC)和肝外胆管癌(ECC),ICC和ECC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胆管癌是恶性程度较高和预后较为不佳的癌症.目前,国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尚不清楚.现将胆管危险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广西地区711例肝脏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肝脏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2003年2月至2007年2月经外科手术切除的711例肝脏肿瘤病理资料.结果:本组711例肝脏肿瘤患者中,瘤样病变、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分别占肝脏肿瘤的8.30%(59/711)、9.14%(66/711)和82.56%(586/711).其中最常见的3种肿瘤分别为肝细胞癌占79.17%(551/711),肝海绵状血管瘤占7.90%(56/711)以及胆管细胞癌占2.59%(17/711).本组肝细胞癌中82.26%(452/551)的病例合并肝硬化,86.12%(459/533)HBsAg阳性.17例肝胆管细胞癌有4例(23.53%)合并肝吸虫,2例(11.76%)合并胆管结石.结论:广西地区肝脏肿瘤病变中,绝大多数为恶性.良性以海绵状血管瘤居多,恶性则以原发性肝细胞癌为主,其次为肝胆管细胞癌.其中肝细胞癌的发生与乙肝及肝硬化病史相关;肝内胆管癌的发生与肝吸虫及胆管结石病史相关;其余肿瘤无特殊病史关联.对于不能明确诊断的肝脏肿瘤应力争肝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5.
肝内肝管细胞癌凋亡的原位末端标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肝内胆管上皮发生的癌,属于原发性肝癌的一种亚型,目前细胞凋亡及其调变因素在ICC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尚不清楚,ICC调亡的原位末端标记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参照Wijsman[J Histochem Cytochem,1993;41(1):7]的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了21例ICC的调亡状况,为进一步研究ICC的凋亡与凋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细胞癌15例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 ,它起源于肝内胆管二级以远的上皮细胞。本病临床上比较少见 ,约占原发性肝癌的 3.2 5 % [1] 。作者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 15例 ,其中作者在重庆西南医院进修期间收集12例 ,本院发现 3例 ,重点对其CT表现及与肝内胆管结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4 7~ 73岁 ,平均 5 9岁。上腹部疼痛不适 15例 ,发热 4例 ,黄疸 3例 ,触及上腹部包块 7例。 15例中 7例曾作肝内胆管取石术 ,5例有2次以上手术史 ,最多者 6次。结石病病史 1~ 30a不…  相似文献   

7.
<正>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又简称肝癌,是发生在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肝癌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患病数约占全球人数近一半[1]。其病理分型分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holangiocarcinoma,cHCC-CCA)三种。  相似文献   

8.
陈松  黄泽和 《右江医学》2023,(2):169-172
<正>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包括起源于肝细胞的肝细胞癌(hepatic cellular cancer, HCC)、肝内胆管细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cancer, ICC)和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癌(combiend hepatocellular cholangiohepatoma, CHC)[1]。目前世界范围肝癌发病率排名第六,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死亡率高居第三[2]。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增强CT瘤内动脉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低分化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经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癌(n=40)、低分化肝细胞癌患者(n=50)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动态增强CT扫描且影像学资料完整,分析增强CT扫描在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低分化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ICC患者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分叶征(77.5%)、肝内胆管扩张(72.5%)、动脉期肿瘤内肝动脉(47.5%)、环形强化(57.5%)、延迟强化(60.0%)等征象多见,所占比例均高于p-HCC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内肝动脉、对比剂迅速廓清、分叶征、肝内胆管扩张、动脉期环形强化、延迟强化等征象均为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与低分化肝细胞癌的重要CT征象,是两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96例首次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ICC患者资料,按有无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分为两组,其中结石阳性组38例,结石阴性组258例。对两组患者16项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结石阳性组平均年龄和女性比例、临床症状阳性率、CA19-9、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胺转肽酶水平均明显高于结石阴性组,而且,结石阳性组的患者肿瘤更易形成子灶、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TNM分期更晚。结石阳性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9.8%,2.6%,0%,明显低于结石阴性组(46.9%,26.4%,20.9%)。结石阳性组ICC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为39.5%,7.9%和0%,也明显低于结石阴性组ICC患者(67.8%,38.0%,26.4%)。结论: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ICC患者肿瘤分期更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术中应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发病率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脏恶性肿瘤,它的恶性程度高、术后易复发,且早期无典型症状,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增强CT、MRI和实验室检查。肝切除术是ICC首选的治疗方法,完整的切缘阴性切除和保留足够残留肝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淋巴结清扫、卡培他滨辅助化疗已被证实对患者有益。局部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疗法发展迅速,为晚期ICC患者带来了希望。传统疗法与新疗法的结合为ICC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及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免疫组化检测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及肝细胞癌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and cholangiocarcinoma,CHC)中的价值,以及对HCC的预后进行判断应用。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病理科142例患者的肝癌组织标本,其中肝细胞肝癌9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32例、肝细胞癌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16例,采用GPC-3及CK-19免疫组化染色,比较GPC-3及CK-19在这3组病例的肝癌细胞及肝内胆管癌细胞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免疫组化检测GPC-3,HCC中检测出79例阳性(84%),其中在中低分化组中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都明显高于高分化组,表达强度与HCC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01)。ICC组中阳性5例(15.6%),而CHC组中16例均为阳性(100%);CK-19免疫组化检测,HCC组中均为阴性,ICC组有31例阳性(96.6%),CHC组16例均为阳性。结论 GPC-3免疫组化检测对HCC和CHC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联合采用GPC-3和CK-19对HCC、ICC、CH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肿瘤相关蛋白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肿瘤相关蛋白Her-1、Her-2、P17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突变型P53、Ki-67、Top-Ⅱα的表达情况;Kappa和Kruskal-Wallis法分别检验Ki-67、Top-Ⅱα对肿瘤细胞增殖程度的检验效果和肿瘤相关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86例ICC中,中低分化肿瘤占95.3%;Her-1、Her-2、P170、VEGF和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3%、25.0%、66.7%、80.4%和68.8%;Ki-67、Top-Ⅱ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2%和88.9%,两者对肿瘤细胞增殖程度检验效果一致性差(P=0.001,K=0.291);突变型P53、Ki-67、Top-Ⅱα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178)。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恶性程度高,肿瘤相关蛋白的高表达与其恶性生物学特性相关,Ki-67检测ICC肿瘤细胞增殖程度效果优于Top-Ⅱα。  相似文献   

14.
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诱发的肝内胆管癌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诱发叙利亚地鼠肝内胆管癌(ICC)动物模型,观察胆管癌发生的病理变化。方法 以800mg/L的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溶液作为50只6周龄利亚地鼠的饮用水,每周饮用6d,连续饮用24周,定期分批处死动物,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诱癌早期出现卵圆细胞增生、管六增生及小胆管的囊性增生,中期主要病变为肝内胆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胆管纤维化,晚期可见肝内胆管腺瘤和腺癌。晚期肝内管癌的发生率达50.0%(10/20)。结论 该动物模型与人类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的过程相似,方法简便、经济、可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肝内胆管的各种增生发生性病变与ICC密切相关,尤其是不典型增生和胆管腺瘤,应视为ICC的高危性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I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ICC患者无典型的临床症状.30%的患者CEA阳性,28%的患者 HBsAg阳性,30%的患者有肝硬化,12%的患者AFP阳性;影像学检查有特征性表现,但确诊率不高,超声联合CT检查判断恶性病变的...  相似文献   

16.
3.0 T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7例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散成像,分析各种病变弥散成像的特点并测量肝脏和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DWI图像显示,病灶呈较高信号46例,信号欠均匀以及边界欠清的病灶分别占51.06%(24/47)、44.68% (21/47)。当b值为400?s/mm2时,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分别为[(145.86±33.97)×10-3]?mm2/s、[(185±53.09)×10-3]?mm2/s 和[(212.62±81.72)×10-3]?mm2/s,转移瘤与肝脏的ADC值存在显著的差异(t=3.202, P=0.011),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与肝脏的ADC值之间无差异。转移瘤与肝细胞癌之间、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之间的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瘤与胆管细胞癌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 Tesla MR弥散成像有助于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7.
<正>肝内胆管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AS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组织学表现,是以鳞癌和腺癌2种成分共同存在为特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早期有学者研究发现其发病率占肝内胆管细胞癌的2%~3%[1]。现将三峡大学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收治的1例肝内胆管腺鳞癌,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LA-F在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I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LA-F在75例ICC癌灶组织及51例相应邻近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PearsonX2检验分析癌灶区HLA-F表达量和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HLA-F在ICC癌灶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38.7%(29/75),而邻近正常肝脏组织不表达HLA-F(P〈0.05)。HLA-F表达量与肿瘤数目(P=0.030)、血管/淋巴管浸润情况(P=0.019)等相关。结论HLA-F在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可能成为ICC潜在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癌,它来源于肾小管上皮,发生在肾实质内,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占肾脏恶性肿瘤的90%[1-3]。根据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肾脏肿瘤分类,成人散发性肾细胞癌分为10个亚型,其中透明细胞癌占75%,乳头状肾细胞癌占10%,嫌色细胞癌占5%,而其他类型肾细胞癌较少见[2]。不同亚型的肾细胞癌恶性度差别很大,以透明细胞癌恶性最高,预后差;而嫌色细胞癌恶性度最低,预后好[2]。肾细胞癌的  相似文献   

20.
肝脏恶性肿瘤包括肝脏自身恶性肿瘤和转移性肝脏肿瘤。肝脏是各种不同脏器肿瘤的常见转移部位 ,尤其是胃肠道肿瘤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肝脏是胃肠道恶性肿瘤进入门静脉循环后遇到的第一个内脏器官 ,肝脏特殊微环境对转移肿瘤在其中的存活和增殖产生重要影响[1 ] 。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首选为手术切除 ,但上述两大类恶性肿瘤在诊断明确时 ,可手术根治病例 :肝细胞癌 5 %~ 10 % ;肝转移性肿瘤至少有 75 %不能手术根治[2 ] ,均受到了肿瘤发生部位特殊、多处转移、肝储备功能不足等限制。尽管有肝移植治愈潜能存在 ,但该方法只能在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