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management of lamivudine resistance in immunocompromised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 under immunosuppressant therapy,Management of hepatic HBV reinf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renal failure following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Long-term effect of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to patients with hepatic myelopathy, An initially clinical study of pneumocystis carinii pnemnonia during early stage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67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术后早期出现腹腔内出血,2例为肝动脉吻合口出血,1例为受体肝下腔静脉壁处出血,1例为受体右肾上腺处创面出血,均正确诊断、及时再次剖腹探查并止血成功.提示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多由于外科因素所致,外科技术的改进、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TRANSPLANTATION     
8.1 Liver207535 Clinical experience of liver retransplantation in 14 patients/Fan Hua(樊华,Dept Hepatobil Surg,Beijing Chao Yang Hosp, Cap Univ Med Sci,Beijing Organ Transplant Center,Beijing 10002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FK506作用下同种脾组织移植对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5组(每组大鼠8只),同种肝移植组(A组)以纯系雄性Lewis大鼠为供体、雌性BN大鼠为受体进行同种原位肝移植;同种肝移植 小剂量FK506治疗组(B组)于肝移植术后口服途径给予小剂量FK506(0.25 mg/kg);同种肝脾联合移植组(C组)于肝移植同时移植供体脾脏;同种肝脾联合移植 小剂量FK506治疗组(D组)于肝脾联合移植后口服途径给予小剂量FK506;异体脾组织移植组(E组)于同种原位肝移植同时移植第三品系大鼠脾脏组织,术后进行小剂量FK506治疗.观察各组的存活期,并分析受体脾脏T淋巴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反应性、嵌合体的形成情况以及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其他各组相比,C组大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其受体T细胞同种抗原反应性明显降低;受体脾脏中供体阳性细胞明显升高(P<0.01),且在60 d后受体脾脏中供体阳性细胞仍然较高;肝脏病理分析也未见明显排斥反应.结论:小剂量FK506作用下同种脾脏移植能明显诱导受体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嵌合体的形成,降低受体T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反应性,促进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我们4例肝移植手术的成功经验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肝移植受体和术式的选择.方法:4例肝移植受体均为男性,分别为晚期肝癌、早期小肝癌、肝硬化终末期和肝移植后胆道狭窄.供肝植入分别采用经典式原位肝移植(静脉转流或未转流),背驮式肝移植.结果:4例均手术成功,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9个月,均肝功能正常、能够生活自理.结论: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是提高肝移植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大鼠全肝及部分肝移植术后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建立全肝原位肝移植大鼠模型60只,随机分为A组和B组;部分肝移植大鼠模型60只,随机分为c组和D组。A组和C组模型大鼠术后(关腹前)腹腔内滴注纳洛酮0.2mg/kg,观察每组大鼠术后苏醒时间及1、3、7、15d的存活率。结果A组(与B组比较)和c组(与D组比较)大鼠的苏醒时间均明显减少,术后3、7、15d的成活率均明显提高。结论纳洛酮可有效提高全肝及部分肝移植大鼠肝移植大鼠术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准确地识别肝脏移植物的植入状态,探讨多聚酶链反应-短串联重复序列(PCR-STR)技术在肝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预测和诊断意义。方法建立荧光标记PCR-STR等位基因分析技术,采用单克隆磁珠提取DNA,四色荧光标记,于移植前和移植后1周内,采集供、受血液DNA作PCR-STR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5例患者供受者HLA完全嵌合表达,其中2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均治疗无效死亡,另外3例未发生GVHD,顺利恢复出院,GVHD发生率40%。18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嵌合表达,其中1例发生GVHD,家属放弃治疗出院,GVHD发生率5.6%,两组有显著差别。结论基于分子水平的多位点PCR-STR可以提供肝脏移植后供体植入信息,在肝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肝癌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2 0 0 0年 6、9月对 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施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结果 2例病人术后移植肝功能良好并存活至今 ,生活自理 ,能参加日常工作和体育锻炼 ,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原位全肝移植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原位肝脏移植经验。方法 对12例患者实施13例次原位肝脏移植(包括1例再次肝移植),其中5例终末期肝硬化、4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手术方式:经典原位肝移植10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2例,再次肝移植1例。结果 全组成功9例,最长存活超过2年;围手术期死亡4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结论 肝脏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及长期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13例次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原位肝脏移植经验。方法 对12例患者实施13例次原位肝脏移植(包括1例再次肝移植).其中5例终末期肝硬化、4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肝炎后肝硬化。手术方式:经典原位肝移植10例,改良背驮式肝移植2例.再次肝移植1例。结果 全组成功9例.最长存活超过2年;围手术期死亡4例,直接死亡原因脑出血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结论 肝脏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及长期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改良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脏移植1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方法的改进,提高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150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存活率。结果手术成功率由最初的30%提高到后来的97%,2周存活率由最初的0%提高到后来的90%。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方法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提高了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术后临床监测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处理,提高医护人员对肝移植术后患者的监护能力。方法 参照原位肝移植术后常用观察指标,对4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进行严密监护、对比、分析。结果 1例术后6天出血,1例拔除气管插管后,肺不张,24天后出现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1例术后二次插管、随后气管切开,并发ARDS;1例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结论 肝移植术后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出血、感染、移植肝功能、排斥反应及精神心理反应是监护重点,对于患者安全度过术后危险期,提高近远期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用二袖套法建立稳定大鼠原位全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方法:用二袖套法进行了50例原位大鼠全肝移植术。结果:受体无肝期时间平均为17min,术后24h存活率为90%,1周存活率为50%。结论:自制血管袖套和取肝修肝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动脉重建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分动脉重建组和动脉未重建组,观察1周生存率,并于术后1?2?4?7天检测肝功能?移植肝组织学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动脉重建组1周生存率为66.7%,动脉未重建组1周生存率为50.0% (P > 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术后第1天即开始明显增高,第2天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动脉未重建组和动脉重建组各时间点相比较,TB第2?7天高于动脉重建组,ALT第2?4天高于动脉重建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动脉重建组术后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程度相对较轻,可见较多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PCNA表达于术后第2天最高,动脉重建组术后第1天的移植肝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高于动脉未重建组,而术后第7天移植肝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低于动脉未重建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肝动脉重建可明显改善大鼠小体积移植肝的功能,促进移植肝的再生,有效地保护移植肝的组织学结构,减轻术后移植肝的组织学改变,动脉化模型术后早期增殖较静脉化模型活跃?  相似文献   

15.
不同体积大鼠原位肝移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体积(100%、50%和30%)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生存时间,肝功能变化等情况。评估移植物体积对于大鼠原位肝移植的影响。方法建立100%、50%和30%体积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术后生存时间,术后肝功能改变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术后14d生存率分别为:85%、70%和10%。术后肝功能变化表明30%肝移植组术后损伤较重。病理显示50%及30%肝移植组术后肝脏损害严重,30%组尤为明显。结论移植物的体积对于术后存活率具有明显影响,但外科技术的改进可能提高小移植物受体的术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7月-2005年1月该组肝脏移植32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32例肝脏移植受体中有6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其中3例术后3d内出现单纯胆漏,给予小号导管置入T管周边引流,均在8d后未见胆漏。1例经影像学诊断肝动脉吻合口狭窄经介入置入支架扩张后,胆道并发症好转,肝功能恢复。1例术后1周出现霉菌感染,给予相应治疗,因出现肝昏迷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第3天出现无胆汁,B超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行T管造影术。发现T管胆管内的上支行成活瓣,随在介入下置入超滑导丝效果欠佳,第2天在超滑导丝的基础上置入4F管,引流通畅,肝功能快速恢复。结论手术技术不佳、移植物冷热缺血的时间不宜过长及胆管的血液供应不良是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联合应用胆道造影术和核磁共振胆管成像能了解胆道今新.有助干胆省犊窑与胆漏的论断.及时采用放射介入技术处理胆道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叶坏死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应用Lewis大鼠和BN大鼠分别作供、受者,采用Kamada“双套管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50次,对所有死亡大鼠进行尸体解剖,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术后10只大鼠死于肝叶坏死.2只死于门静脉主干栓塞,全肝灰黄色、坏死.8只死于门静脉分支栓塞,其中左支栓塞5只,右支栓塞1只,右后叶分支门静脉栓塞2只.结论:肝叶坏死是大鼠肝移植术后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防止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肝叶扭转和预防感染是防止门静脉及其分支栓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大鼠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行大鼠原位肝移植,观察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等因素对大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用改良的二袖套法行5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率为98%,1周存活率为94%.结论:大鼠的术前状态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及完善的术前、术后管理是影响大鼠原位肝移植成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及疗效。方法 2000年8~11月间,该院对2例Wilson病及1例肝门部肝内胆管癌实施了原位肝移植术,其中,采用“背驮式肝移植术”1例,“经典式肝移植术”2例。术后用“FK506+MMF+Pred”三联方案预防免疫排斥反应。结果 2例移植肝脏术后迅速恢复功能;另1例于术后22d出现不典型的轻度排斥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良性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探讨防治方法.方法 分析从67例原位肝移植病人术后各部位分离出的167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结果 67例肝移植病人分离的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82株,占49.1%,革兰阳性球菌79株,占47.3%,真菌6株,占3.6%.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部位最常见呼吸道,其次为胆汁和腹腔引流液.其中有21例病人合并有两种以上病原菌感染.碳青霉烯类和糖肤类抗生素分别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感染是肝移植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合理、适当选用抗生素对降低肝移植病人术后感染,提高病人存活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