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爱华 《黑龙江医药》2011,24(4):649-650
患者,男性,88岁,主因咳嗽咳痰5天伴不进饮食1天来院,入院后胸片示左肺下肺炎,故以"肺感染"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2.
3.
背景:近年来,肝移植技术迅速发展,如何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有效保护肝再生成为研究的热点。缺血预处理是保护肝缺血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其确切机制尚存争议。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肝损伤和肝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肝移植组建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在供肝灌注前阻断第1肝门行缺血预处理10 min,再灌注15 min。假手术组在开腹后游离肝周韧带,然后关腹。分别于术后0.5,2,6,24 h取材。通过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和移植肝组织病理检查评估肝损伤。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氧化还原蛋白1表达水平,检测移植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评估肝再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肝移植组相比,缺血预处 理+肝移植组术后6,24 h受体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降低(P < 0.05;P < 0.01)。病理学分析显示肝移植组术后24 h可见到门脉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肝窦扩张明显,肝组织损伤较重;而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则损伤较轻。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缺血预处 理+肝移植组移植肝中Ref-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这一结果同样在westernblot检测中得到验证: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移植肝术后24 h Ref-1蛋白表达较肝移植组明显增强 (P < 0.05)。同时,术后2,6和24 h 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较肝移植组明显增加(P < 0.05)。结果提示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肝损伤并促进肝再生,这与Ref-1蛋白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显示,肝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涉及多个基因表达的改变[1],如何高效地筛选出这些特异性表达基因,对排斥反应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时的相关基因,以期能发现预测排斥反应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晚期食管癌病人的姑息治疗,食管支架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为晚期食管癌病人的营养供应提供了一条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但在置入后存在的并发症也应值得注意。现将我院2006年6月~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的类表皮生长因子(heparin 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growth factor,HB-EGF)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细胞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经尾静脉分别给予HB-EGF(500μg/kg)和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2次/d。2组分别在术后第6h、2d、4d及7d随机挑取5只大鼠处死,称取移植物湿重,采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白蛋白(Alb),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肝细胞的增殖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肝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6h、2d和4d,实验组移植物湿重较对照组相应时相明显增加(P〈0.05);术后第6h、2d、4d和7d,实验组血清ALT水平较对照组相应时相明显降低(P〈0.05),而第4和7d时Alb水平较对照组相应时相明显增高(P〈0.05);术后第2和4d时,实验组的移植肝细胞增殖指数和Ki-67表达较对照组高(2d:P〈0.01;4d:P〈0.05)。结论 大鼠原位减体积肝移植术后使用HB-EGF能够明显促进移植肝细胞的再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C)对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氧化还原因子-1(redox factor-1,Ref-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IPC对减体积肝移植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00只Lewis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三组:IPC移植组(IPC组)、50%减体积肝移植组(PLT组)和假手术组(SO组),分别于移植后0.5 h、2 h、6 h和24 h取材,通过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图像分析定量检测移植后各时间点Ref-1表达变化,同时结合血清学和组织病理学分析Ref-1表达变化的意义。结果术后PLT组各时间点血清ALT值分别为(595.06±108.78)U/L;(723.18±117.24)U/L;(1186.65±142.31)U/L;(1498.91±126.79)U/L;IPC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ALT值分别为(459.06±84.73)U/L;(587.71±95.23)U/L;(799.61±125.97)U/L; (659.27±135.68)U/L。与PLT组相比,IPC组术后6 h和24 h血清ALT值明显降低(t=4.553, P<0.05;t=10.110,P<0.01)。病理学分析显示,PLT组术后24 h门静脉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肝窦扩张明显,肝组织损伤较重;而IPC组则损伤较轻。与PLT组相比,IPC组于减体积肝移植术后24 h肝实质细胞中Ref-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以减轻减体积肝移植后早期肝脏损伤,促进肝组织Ref-1蛋白表达,提示缺血预处理保护减体积肝移植物早期损伤的机制可能与促进Ref-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CD4 CD25 T调节细胞(Tr)的分离培养,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大鼠脾脏分离脾淋巴细胞。用免疫磁珠细胞分离系统(MACS)分选CD4 CD25 T细胞,并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后,对其进行扩增。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研究CD4 CD25 Tr细胞对CD4 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2、IFN-γ及IL-10水平的差异。结果:MACS分离的CD4 CD25 T细胞的纯度达86%~93%。该细胞与CD4 CD25-T细胞相比能特异性地表达Foxp3基因。体外培养中能明显抑制效应T细胞增殖及其分泌IFN-γ、IL-2,但其自身能分泌Th2型细胞因子IL-10。结论:采用MACS系统阴性加阳性分选,可高效快速的获得理想纯度和免疫抑制功能的大鼠CD4 CD25 T调节细胞,该细胞对CD4 CD25-T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并能特异性的表达Foxp3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肝移植后自发免疫耐受的形成与移植肝内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细胞)的关系。方法按供、受者不同将实验分为3组。急性排斥组:DA大鼠为供者,LEW大鼠为受者;自发耐受组:LEW大鼠为供者,DA大鼠为受者;同基因组:供、受者均为DA大鼠。各组均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别在肝移植术后4、7、14、30和90 d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移植肝内淋巴细胞,免疫磁珠分离(MACS)法分选出CD4~ CD25~ Tr细胞;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纯度,同时分析CD4~ CD25~ Tr细胞比例的变化;体外细胞增殖试验研究CD4~ CD25~ Tr细胞对CD4~ 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结果肝移植早期,急性排斥组和自发耐受组移植肝内CD4~ CD25~ Tr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加,其中急性排斥组增加更为明显;移植后4 d左右,两组CD4~ CD25~ Tr细胞比例开始下降,急性排斥组的下降幅度较大;移植后30 d,自发耐受组受者的移植肝内CD4~ CD25~ Tr细胞比例达到第2次高峰,约在移植后90 d时下降至正常生理水平。移植后7 d左右,急性排斥组受者均因发生排斥反应而死亡,而自发耐受组受者均存活。此外,CD4~ CD25~ Tr细胞能有效抑制CD4~ CD25~-T细胞的增殖。结论CD4~ CD25~ Tr细胞是一种具有特异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其主动的免疫抑制功能可能是诱导大鼠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