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两种表面改性方法(磁控溅射和多弧离子镀)制备的氮化钛涂层对纯钛表面粘性放线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相同规格的纯钛试件72片随机分为抛光对照组、磁控溅射TiN涂层组、及多弧离子镀TiN涂层组三组各24片,在其表面黏附粘性放线菌,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统计分析各组的细菌黏附量.结果 多弧离子镀TiN涂层组,磁控溅射TiN涂层组均与对照组粘性放线菌黏附量之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涂层后,纯钛表面粘性放线菌黏附量明显减少,而这两种表面改性组之间粘性放线菌黏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控溅射和多弧离子镀两种改性方法形成的纯钛表面氮化钛层减少了粘性放线菌在其表面的黏附,且这两种改性方法之间对粘性放线菌黏附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氮化钛膜对纯钛表面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氮化钛膜形成对纯钛表面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制作纯钛试件192件,随机选出96件,采用多弧离子镀法在其表面形成氮化钛膜,未镀膜纯钛为对照组,镀膜后纯钛为实验组.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试件表面黏附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进行细菌体外黏附实验.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统计分析在细菌黏附24、48、168 h时,各种细菌黏附量的变化.结果 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实验组表面黏附量较对照组表面黏附量显著减少(P<0.001).结论 纯钛表面氮化钛膜可抑制细菌黏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氮化钛膜形成对纯钛表面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制作纯钛试件192件,随机选出96件,采用多弧离子镀法在其表面形成氮化钛膜,未镀膜纯钛为对照组,镀膜后纯钛为实验组。在实验组和对照组试件表面黏附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进行细菌体外黏附实验。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统计分析在细菌黏附24、48、168 h时,各种细菌黏附量的变化。结果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实验组表面黏附量较对照组表面黏附量显著减少(P〈0.001)。结论纯钛表面氮化钛膜可抑制细菌黏附。  相似文献   

4.
镍铬及钴铬合金材料表面改性对细菌黏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临床用镍铬合金、钴铬合金表面氮化钛膜对合金表面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制作镍铬、钴铬合金各144件,随机各选出72件,采用多弧离子镀法在其表面沉积黏氮化钛膜,未镀膜组为对照组,镀膜组为实验组。在镍铬合金对照组和实验组表面附黏性放线菌和内氏放线菌,在钴铬合金对照组和实验组表面黏附变形链球菌和奈瑟菌。黏附时间为24、48、72 h,每个时间段各24个试件。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统计分析氮化钛膜形成前后各组细菌的黏附量。结果在细菌黏附24、487、2 h,上述四种细菌在实验组表面黏附量较对照组表面黏附量均显著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镍铬、钴铬合金表面氮化钛膜可抑制细菌黏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钛表面微-纳米结构改性对变形链球菌粘附的影响?方法:根据钛表面处理方法分为4组:机械抛光组?喷砂组?阳极氧化组?喷砂-阳极氧化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试件的表面形貌,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测算双蒸水在试件表面的接触角,检测各组试件表面的润湿性?将试件与变形链球菌共同孵育,采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和扫描电镜观测试件表面粘附细菌的数量和形态?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喷砂-阳极氧化组的钛表面形成微米孔内复合纳米管阵列的微-纳米结构?四组试件表面的接触角为:机械抛光组?喷砂组 > 阳极氧化组?喷砂-阳极氧化组?4组试件表面的变形链球菌粘附数量为:阳极氧化组?喷砂-阳极氧化组 > 喷砂组 > 机械抛光组?结论:与钛表面纳米管阵列相比,钛表面微-纳米结构改性未增加变形链球菌的粘附数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含纳米聚磷腈的氨酯复合材料表面变形链球菌的黏附情况.方法 室温下分别固化含1%和5%纳米聚磷腈的氨酯复合材料(PZS-1%和PZS-5%组)和硅橡胶软衬材料(对照组),经试件准备和变形链球菌菌液制备后行黏附试验.厌氧培养48 h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经革兰染色试件表面的细菌黏附情况;经超声和漩涡震荡后,试件表面黏附的细菌脱落,收集菌悬液行变形链球菌菌落计数.结果 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3组试件表面黏附的变形链球菌形态相近,呈典型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3组试件表面黏附的变形链球菌菌落形成数与相应吸光度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ZS-1%组、PZS-5%组和对照组试件表面变形链球菌菌落形成教分别为(405.000±60.046)、(253.000±62.946)和(1008.000±119.955)(×102 CFU/mL),PZS-5%组显著低于PZS-1%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含5%纳米聚磷腈的氨酯复合材料表面的变形链球菌黏附数量较少,可能与其添加的聚磷腈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复合氧化及水热沉淀法制备纯钛表面梯度生物活性涂层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分别通过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和动物皮下植入实验综合评估复合氧化及水热沉淀法制备的梯度羟基磷灰石(hydroxyapitate,HA)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MTT法)显示,各组材料对L929细胞的生长、增殖、代谢无不良影响.在不同时间点上,羟基磷灰石改性试件表面的光吸收值均比纯钛试件有所增加,在细胞接种后期增加尤为显著,提示羟基磷灰石改性试件的细胞相容性优于其它各组试件.动物皮下植入实验结果显示各组材料30d后,炎性细胞反应程度、囊壁形成情况、周边组织反应均<Ⅰ级,符合GB/T16886.6-199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Ⅰ级标准,其中羟基磷灰石组在纤维囊壁成熟方面更优于其它组.结论 复合氧化及水热沉淀法制备纯钛表面梯度生物活性涂层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值得作为颅骨修补材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大气热氧化、阳极氧化和氮化钛镀膜对铸造纯钛在口腔中应用半年后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制作纯钛试件36个,分为对照组(未进行表面改性组)、大气热氧化组(400℃,30 min)、阳极氧化组(45 V,10 min)及氮化钛镀膜组(真空多弧离子镀,200 ℃,62 min).将试件放入全口义齿患者上颌腭侧基板对称的4个部位,在口腔中戴用半年后取出,比较试件戴用前后及各组间色差△E的大小.结果:各实验组戴用过的试件与在空气中自然放置的试件相比,△E均明显增加(P<0.01);在戴用过的各组试件中,对照组和大气热氧化组,阳极氧化组和氮化钛镀膜组△E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和热氧化组△E分别明显大干阳极氧化组、氮化钛镀膜组(P<0.05).结论:氮化钛镀膜和阳极氧化可以提高纯钛在口腔中戴用后的颜色稳定性,而大气热氧化没有这样的作用.因此从义齿美观角度看,氮化钛镀膜和阳极氧化技术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钛表面羟基磷灰石涂层含镧量对附着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接种牛血清白蛋白于含不同浓度镧(0、0.3、0.8 g/L)电解液微弧氧化法HA涂层的纯钛试件表面,比较蛋白在各组试件表面初期黏附情况;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上述试件表面,在不同时点进行MTT、碱性磷酸酶活性定量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蛋白表面初期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纯钛表面制备生物胶原蛋白涂层,并探究其对成骨细胞行为的影响。方法:将Ⅰ型胶原蛋白制成凝胶,并附着于纯钛试件表面形成生物胶原蛋白涂层。以光滑钛表面为对照组,胶原蛋白涂层改性钛表面为实验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表面微形貌,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分析试件表面元素组成,红外光谱测试仪(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检测试件表面基团,接触角仪检测试件表面亲水性。体外培养MC3T3?E1成骨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CK?8、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以及Western blot评价钛表面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试件表面机械划痕变浅,XPS元素分析和FT?IR检测证实钛表面存在胶原蛋白涂层。接触角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试件较对照组具有更好的表面亲水性。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胶原蛋白涂层钛表面能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活性,并上调ALP活性以及成骨相关蛋白Runx2、Osterix和OCN的表达。结论:纯钛表面复合胶原蛋白凝胶涂层改性能增强钛表面亲水性,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1.
铬铝钛氮复合涂层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磁控溅射涂层作为钛与瓷间的中间层,增强钛/瓷结合强度的可行性。方法 对钛试件表面采用4种不同方法(磨光、磨光后磁控溅射CrTiA1N梯度涂层、喷砂、喷砂后磁控溅射CrTiA1N复合涂层)处理后,测试钛试件表面硬度及涂层厚度,对表面进行Duceratin瓷粉烧结。根据ISO 9693标准,对钛/瓷间的三点弯曲结合强度进行测试,并对钛/瓷结合界面和瓷剥脱面进行SEM/EDS观察与分析。结果 磨光组和喷砂组涂层处理厚度一致.涂层处理可使钛表面硬度显著提高;磨光涂层组钛/Duceratin瓷结合强度显著大于磨光空白组(P〈0.01),喷砂涂层组钛/瓷结合强度和喷砂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喷砂空白组、喷砂涂层组钛/瓷结合强度显著大于磨光涂层组(P〈0.05)。磨光空白组钛瓷界面可见连续且较宽的裂隙;磨光涂层组可见钛瓷结合较好,界面散在不连续的点块状裂隙;喷砂空白组钛瓷界面结合较好,无明显裂隙;喷砂涂层组钛瓷结合良好,钛表面凸凹不平,与瓷相互嵌合。结论 钛表面磁控溅射CrTiAlN梯度涂层在光滑钛表面可有效地提高钛/瓷结合强度,磁控溅射涂层是一种有前景的钛瓷界面中间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离子束溅射沉积氮化钛薄膜在人工晶体上来提高人工晶体的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性能。方法离子束溅射沉积氮化钛薄膜于人工晶体上面。通过SEM、AFM等对人工晶体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且通过人工晶体测量仪测量人工晶体的分辨率和屈光度,并对人工晶体的生物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人工晶体材料的表面的微观形貌没有变化,光洁度符合要求,分辨率符和屈光度的国家要求,细胞毒性由原来的1级变为0.6级,溶血率符合国家要求。结论离子束溅射沉积不影响物体的表面形貌和基本的光学性能,并能提高人工晶体的生物相容性。离子束溅射沉积技术为人工晶体的改性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钛材料在人工唾液中的抗腐蚀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口腔修复材料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钛材料,配制不同pH值的人工唾液分别为2.0、3.0、5.0、7.4,检测钛材料在不同人工唾液中24、48、72h钛离子的析出量;此外,检测钛材料与镍不同接触面积对钛离子析出量的影响.结果 钛离子的析出量pH2.0>pH3.0>pH5.0>pH7.4,而钛离子析出量在浸泡时间72h >48h >24h,pH值为2.0、3.0、5.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H值7.4条件下不同时间点的钛离子析出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钛与异种金属镍接触面积50mm2相比较,钛镍接触面积100mm2的钛离子析出量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酸性环境可加速钛离子析出量,影响钛材料的抗腐蚀性.镍钛结合面积的增加会加速钛离子的析出,建议镍过敏的患者慎用钦镍口腔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模拟口腔环境中,研究氮化钛(TiN)涂层对牙科钴铬(Co-Cr)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临床常用的钴铬合金,制作成10 mm×10 mm×3 mm规格的试件,采用电弧离子镀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在试件表面沉积一层2.5μm厚的TiN涂层.将沉积涂层前后的试件分别置于人工唾液中,通过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极化曲线分析.结果 塔菲尔极化曲线图形显示,钴铬合金表面经TiN涂层后表现出阳极和阴极极化曲线低平,自腐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钝化区间变长.观察环行阳极极化曲线图形发现,TiN涂层后无明显滞后面积.结论 TiN涂层可提高钴铬合金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Commercially pure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 as dental implants have show impressive clinical results. Despite the high success rates, some implants do fail. Compared to those studies on osseointegration of implants, the information pertaining to their failure is little. Further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lant material and micro-organism are needed.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i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wo commonly used implant materials Titanium (TA2) and Ti-6AI-4V alloy (TC4) on the growth behaviour of three subgingival predominant bacteria Streptococcus sanguis (S. s), Porphyromanus gingivalis (P. g), 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 n) and their mixture. METHODS: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 bacterial suspensions of S.s, P.g, F.n and their mixture were incubated together with the two implant materials respectively, setting the same bacterial suspensions as controls. After 2, 7 and 14 days, the bacterial growth amount was assayed by means of clone forming unit (CFU) method. The pH value of the bacterial suspension was determined by pH-Meter.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amount of bacterial growth or pH value between TA2 group and TC4 group (P > 0.05). There was also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 as to the proportion of individual bacteria in bacterial mixture or the pH value of culture suspension. CONCLUS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is investigation, the two studies implant materials have no examined influences on the growth of the subgingival bacteria and the pH value of their cultur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种植体周炎发病中受到关注的几种龈下优势菌的生长及生长环境与两种常用种植材料的关系。方法 采用配伍组设计 ,将两种常用金属种植材料纯钛和钛 - 6铝 - 4钒合金试件分别与三种龈下优势菌血链球菌 (S.s)、具核梭杆菌 (F.n)、牙龈卟啉单胞菌 (P.g)及其混合菌共同厌氧孵育 ,选择 2天、7天和 14天三个培养时间段 ,采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测定培养液中的细菌生长量 ,同时用精密 p H计测定培养液 p H值。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细菌生长量及生长环境 p 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本实验程期内 ,纯钛和钛- 6铝 - 4钒两种种植材料既未影响各单一菌及混合菌中各组成菌的生长量 ,也末影响细菌培养环境的 p H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氮离子溅射和氮等离子浸没注入对钴铬合金表面微生物黏附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制作钴铬合金试件288件,各随机选出96件,分别采用氮离子溅射和氮等离子浸没注入对其表面改性。钴铬合金组为对照组,氮离子溅射组为实验组1,氮等离子浸没注入组为实验组2。在实验组1、2组和对照组试件表面黏附血型链球菌、黏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进行微生物体外黏附实验。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统计分析氮离子溅射和氮等离子浸没注入对各种微生物黏附量的影响。结果在微生物黏附24h、48h和168h后.上述4种微生物在氮离子溅射组和氮等离子浸没注入组表面黏附量较对照组表面黏附量显著减少(P〈0.001),其中4种微生物在氮等离子浸没注入组表面黏附量明显少于氮离子溅射组表面(P〈0.001)。结论钴铬合金表面氮离子溅射和氮等离子浸没注入均可抑制微生物黏附,氮等离子浸没注入较氮离子溅射抑制微生物黏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术后早期发生呼吸道感染患者围术期降钙素原的变化。方法连续收录该院2016年1-5月行心脏手术,年龄大于18岁的患者286例,其中35例在心脏术后72 h内发生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患者(感染组)和251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非感染组)于术前、手术结束、术后24、48、72 h分别检测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结果非感染组患者手术结束时(1.18±0.07)ng/mL、24 h(2.36±1.45)ng/mL、48h(1.78±0.98)ng/mL、72 h(1.47±0.65)ng/mL及感染组手术结束时(1.65±0.44)ng/mL、24 h(5.59±1.77)ng/mL、48h(6.74±3.54)ng/mL、72 h(8.43±3.36) ng/mL水平明显高于术前(0.05±0.01)ng/mL(P<0.05);感染组术后24、48、72 h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心脏术后早期发生呼吸道细菌感染者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9.
寿胎丸对TA97、TA98、TA100、TA102菌株基因回变菌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寿胎丸对TA97、TA98、TA100、TA102菌株基因回变菌落的影响,对其遗传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直接平皿掺入技术,设寿胎丸不同剂量组,并对TA97、TA98、TA100、TA102系列菌株进行体外染毒,观察其回变菌落增长状况。结果在0.8至200.0 mg/皿的不同测试浓度, S9与-S9两种测试系统条件下,其作用的4种测试菌株的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相比无明显增加,回变菌落背景正常,未显示其有抑菌作用,且无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寿胎丸药液在本试验所确定的200.0 mg/皿剂量范围内,初步认为对TA系列测试菌株无明显致DNA碱基置换及移码突变性。  相似文献   

20.
严重烧伤休克期不同时间段血清阴离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休克期不同时间段血清阴离子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为临床休克期补液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年1月~2002年10月间121例重度以上烧伤患者休克期不同时间段的306次同步血气分析与电解质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严重烧伤休克期患者的血清阴离子隙(AG)、碳酸氢根离子(HCO3-)与氯离子(Cl-)在休克期不同时段的变化是明显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CO3-在0~8、8~16、16~24与24~48h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血清AG在0~8、8~16、16~24与24~48h增加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两者在48~72h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血清Cl-在0~8、8~16与16~24h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在24~48与48~72h下降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与血清Na 的变化一致。②休克复苏液中晶体液的百分含量在8h以后呈下降趋势。结论严重烧伤休克期不同时间段血清阴离子的变化是明显的,血清AG增加与血清HCO3-降低呈正相关,说明严重烧伤休克期的早期为高阴离子间隙性酸中毒。血清Cl-的变化与血清钠离子的变化一致,与不同时间段补充晶体复苏液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