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T3综合征对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42例风心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低T3综合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低T3综合征者为观察组共88例,余为对照组共54例.术后2h测量其血清T3,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术后再次分别于12h、24h和48h采肘静脉血测定T3,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发生低T3综合征的患者占61.97%(88/142),其中心功能异常者占88.6%,而未发生低T3综合征患者中心功能异常者占33.3%,且前者的心功能评级较高,表明低T3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显著比未发生低T3综合征者要差,且病情更严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着患者血清T3水平的升高,患者的心功能逐渐改善.结论低T3综合征是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后的不利因素,血清T3水平可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心功能密切相关,纠正低T3,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孙艳霞  刘晓莉 《西部医学》2009,21(12):2193-2193
病例男,35岁,因“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巨大左室、升主动脉扩张、心功能三级”。于2008年8月15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替换术。术后各脏器功能恢复好,经4天监护后转出ICU,患者病情稳定,于术后17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二尖瓣置换术(MVR)后左室破裂(LVR)为少见的致死性并发症。1979年1月至1996年6月我科行MVR114例,其中2例发生LVR(1.75%)。现将人造血管修补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结果 2例LVR患者均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首次接受MVR治疗。例1,女,45岁。诊断: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对心功能恢复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术的92例患者.其中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有48例(试验组),其余44例患者行传统二尖瓣置换术(对照组).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包括组内与组间)术前、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情况,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血管活性药物运用时间[(4.25±1.19)d]明显短于对照组[(5.64±1.63) d](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34%)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 (P=-0.031).术后6个月,试验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32.64±3.76) 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43.60±3.68) 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31.81±4.73) 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64.86±4.23)%、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36.04±2.9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有助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和短期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 从1990年至1998年,我院对30例风心病病人施行瓣膜置换术,手术成功与否与手术后早期监护密切相关,现将术后早期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3岁。病史3至27年。术前心功能三级8例,二级20例;并发心衰25例,心电图检查:心房纤颤28例。本组施行二尖瓣置换术2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置换术加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治愈25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左房血栓的诊断及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心脏外科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左房血栓97例。所有患者均行左房血栓清除术,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MVR)7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DVR)24例,三尖瓣成形术(TVP)81例,左房折叠13例。结果术后生存96例,死亡1例,脑、四肢并发症2例。随访2月~6 a,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栓塞发生。结论对风心病合并左房血栓的患者,准确诊断、术中操作轻柔并彻底清除血栓、术后合理抗凝治疗,可避免在围手术期及远期出现脑、四肢动脉栓塞,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刘帅洲  张涛  冯渊波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893-3895
目的分析二尖瓣成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患者,依照手术方式分为置换术组和成形术组,各30例。置换术组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成形术组接受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术中出血量、呼吸机佩戴时间、住院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并发症(肺部感染、心房颤动、低心输出量、愈合不良)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心功能[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成形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置换术组,呼吸机佩戴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置换术组,体外循环时间长于置换术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置换术组(26.67%)(均P<0.05)。术后,成形术组LAD、LVESD均小于置换术组,LVEDD、LVEF均大于置换术组(均P<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膜病变患者可改善术后心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0年2月-2005年2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86例,术后再入院有32例,也就是说有17%的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再次入院.32例患者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28-65岁.其中既往疾病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8例;风心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9例,先心病主动脉瓣二叶不等大畸形1例,先心病主动脉瓣三叶不等大畸形1例.术前心功能Ⅰ级2例;心功能Ⅱ级28例;心功能Ⅲ级2例.换单瓣的有22例,换双瓣的有10例.术后1年内再入院的有7例,术后1-3年再入院的有25例.术后再入院到心脏内科的29例,神经科2例,心脏外科1例.后面3例患者中有2例最后转入心脏内科.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51岁.患“风心病”29年.因劳累后心慌气短9年加重伴呼吸困难,下肢水肿10天以风心病心衰收住院.住院后查体:二尖瓣面容,颈静脉怒张,两肺散在有干湿罗音,心尖搏动弥散,触及舒张期震颤,心界扩大,主动脉区及二尖瓣区均闻双期杂音,S_1减弱,肝大右肋下7Cm、剑下9cm、压痛(十),双下肢指凹性水肿.超声心动、心功能等辅助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2岁,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房颤,心功能Ⅲ级”于1988年10月17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应用青霉素钠盐(每日静脉滴注1280万单位)、先锋V、丁胺卡那,术后第4天在继续使用青霉素钠盐的情况下,停用先锋V,改用氧哌嗪青霉素钠,首次推注(剂量为2g+10%GS20ml,5min内推完)后,患者立即出现烦燥不安,呼吸急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全部瓣膜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适应证的选择及保留二尖瓣装置的意义。方法:2000年1月至2002年9月施行了68例二尖瓣置换术,其中35例(观察组)作了保留全部瓣膜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其余33例(对照组)作常规剪除瓣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术后进行48h血流动力学观察,比较左心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较少,无一例死亡,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多普勒测定心功能良好。结论:保留全部瓣膜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效果良好,尤其适于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瓣膜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分析瓣膜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70 mmHg)的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41例,其中二尖瓣置换术(MVR)21例(风心病19例,脱垂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4例(风心病3例,二叶瓣畸形1例),双瓣置换术(MVR+AVR)16例(均为风心病),同时行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2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左房血栓清除术6例。回顾术前治疗措施、术中注意事项、术后治疗方法 ,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恢复情况。结果 41例患者中死亡2例(4.9%),围术期发生肾功能不全2例(4.9%)。术后随访12~66个月,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肺动脉压力术后1周显著下降(91 mmHg±19 mmHg vs 37 mmHg±10 mmHg),3个月后进一步下降至(35±13)mmHg。结论瓣膜置换术可显著降低瓣膜病患者的肺动脉压力,进而改善其心功能。在术前准备周密、手术方案合理、积极预防和处理好术后并发症的前提下,重度肺动脉高压并不显著增加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1997年7月~1998年7月随机选择30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芬太尼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维持了较为理想的血流动力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7~52岁。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22例,Ⅳ级3例。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内径均有增大,最大为83mm。射血分数(EF)>60%者5例,在40%~60%之间者21例,<40%者4例。24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4例同期施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DVR),均采用机械瓣。主动脉阻断时间:MVR术45~85分钟,平均60分钟;AV…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形态及功能改变与心肌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患术前及术后心功能并进行对比,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心肌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量,并钭其与患术前心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肌病变较轻,行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心肌本身病变较重,行二尖瓣置换后,心功能未见明显改善,甚至下降或近期死亡。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形态及功能因民病变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风湿性心脏病的心肌病理改变是影响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赵景宏  乔彦  刘涛  唐红  杨刚  赵超美 《西部医学》2013,(10):1521-152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通过RT-3DE对85例二尖瓣狭窄伴(或)二尖瓣反流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采集其手术前、后半年右心室全容积图像;将RT-3DE图像导入Tomtec 4D Cardio View工作站,手动调节图像并描记心内膜边界后,软件分析自动得到RVEDV、RVESV、RVEF;手动计算RVSV,分析其手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无论窦性心律(SR)组(39例)还是心房颤动(AF)组(46例),RVEDV、RVESV手术后均较手术前有所减小;RVSV、RVEF有所增大;各测值手术前、后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后,SR组测值均较AF组大,但两组各测值间,仅RVEF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RVEDV手术前后相关性高于RVESV(r=0.784,P<0.05),提示风心病患者右心功能不全主要与舒张末容积增大有关。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膜置换术后半年时,SR组及AF组患者右心容积均较手术前明显减小,右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SR组较AF组改善明显,这与临床观察一致;二尖辩病变的解除能有效改善患者右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型术(PBMV)治疗老年人二尖瓣狭窄患者的临床意义.探讨老年人二尖瓣狭窄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方法:选择≥60岁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56例,采用改良Inoue方法行PBMV.以血液动力学,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前,术后即刻左房压(LAP)、二尖瓣瓣口面积(MVA)及二尖瓣跨瓣压差(MVG);左心房直径(LAD).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MVA、MVG、LAD.结果:56例患者中54例治疗成功,2例失败.其中1例为术中球囊跨瓣失败,1例术后出现中度二尖瓣返流.术后即刻LAP由扩张前(22.5±6.2)mmHg(1 mmHg=0.133 kPa)降至(13.8±4.6)mmHg(P<0.01);MVA由(1.05±0.21)cm2增至(1.78±0.22)cm2(P<0.01);MVG由(18.3±5.2)mmHg降至(10.6±4.2)mmHg(P<0.01).术后即刻LAP、MVG下降,MVA增加.术后1年LAD由(4.71±0.73)cm减小到(4.39±0.48)cm(P<0.01),MVA,MVC和心功能与术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1年,3例出现再狭窄,1例死于换瓣手术,其余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PBMV较为明显的改善二尖瓣狭窄症状,具有微创、低风险的特点.可适用于瓣膜轻度条件差和高危围术期而不适合二尖瓣置换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7.
吴毓优  吕鹏飞  高炳玉  刘苏 《海南医学》2016,(17):2848-2850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及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心胸外科接诊的49例二尖瓣膜疾病合并房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对照组患者则仅行二尖瓣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呼吸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分析影响患者手术的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窦性心律转复情况及患者术后对疗效的自我评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62.1±12.1) min vs (34.7±7.9) min]、辅助呼吸时间[(6.1±1.2) h vs (4.3±1.1) h]及体外循环时间[(91.1±7.0) min vs (62.5±11.3) min]比较,观察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时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76.0%和60.0%,对照组分别为41.7%和2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心功能改善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637,P=0.0390<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能降低术前危险因素,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房颤转复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巨大左室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观察组采用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二尖瓣置换术,临床随访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并分别于术后2周及6月测定心功能指标及左室前间壁搏动情况。结果 观察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6月时观察组心功能恢复情况及左室前间壁搏动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巨大左室的患者采用保留腱索和乳头肌的二尖瓣置换术可维护左室的立体几何结构,加强整体收缩功能,减少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的用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愈后情况。  相似文献   

19.
我院最近经皮穿刺气囊二尖瓣成形术(PBMC)治疗2例二尖瓣狭窄息者获得满意效果,今将用多普勒超声观察的近期疗效报道如下: 例1,男,45岁。8年来劳累后心悸,2年来心房颤动,心扩大,心尖部舒张期雷鸣样杂音,心音强弱不等、节律不齐,S_1亢进,P_2>A_2,心率80次/分,主动脉区Ⅱ级收缩期杂音。诊断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Ⅱ级,心房颤动。彩色多普勒诊断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轻),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轻)。  相似文献   

20.
<正> [病例]患者,男59岁。因反复心悸、气短30年腹胀2月入院。该患者于30年前曾就诊当地医院确诊为“风心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衰Ⅲ°,经强心利尿等治疗维持,于1978年病人在武汉医大行二尖瓣置换术(生物瓣),术后感觉良好,始终坚持工作。于1992年7月因感冒后出现发热、心悸、气短、腹胀,故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不明,经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体温降至正常,症状缓解后为二次换瓣入我院心外科。术前准备期间,病人出现持续高热、塞战、考虑并发感染,不除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存在,故转入心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