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本以间接免疫萤光法测定96例淋巴细胞恶性患血清中抗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抗体,其中,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现一例成人抗HTLV-1抗体阳性,抗体滴度1:80,阳性率1.04%。并在培养细胞中检出HTLV-1抗原阳性细胞,前后两次阳性率分别为1.7-1.5%(P>0.05)。确诊病人已感染本病毒,提示HTLV-1已传入江西,认为测定HTLV-1抗原比抗体更重要,可用于早期确诊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
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外周淋巴细胞内已发现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并在部份AIDS,淋巴结病综合征(Lymphadenopath Syndrome)和血友病患者血清查出抗HTLV感染的T-细胞胞膜抗原(HTLV-MA)抗体。但血友病病人体内的抗体究竟是通过渝血被动获得还是由于病毒抗原感染主动免疫产生的呢?本文对二例伴有AIDS的血友病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以及新鲜和培养血细胞的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患者中是否存在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HTLV Ⅰ )的感染。方法 检测CTCL患者血清中的HTLV Ⅰ抗体以及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活检标本中的前病毒DNA。结果 PCR法检测CTCL患者外周血样 5 7例 ,其中HTLV Ⅰ前病毒DNA阳性患者 6例 ;ELISA法检测CTCL患者 5 4例 ,其中 1例为可疑阳性 ;Western印迹法检测CTCL患者 18例 ,其中HTLV Ⅰ抗体阳性者 4例 ,此 4例患者前病毒DNAPCR结果也为阳性。结论 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存在HTLV Ⅰ病毒感染 ,CTCL与HTLV Ⅰ有一定的关系。HTLV Ⅰ病毒感染可能是CTCL发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CD45辅助设门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免疫表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几组三色荧光标记抗体检测25例FAB分型为ALL的儿童骨髓或外周血免疫表型。结果:25例ALL儿童中,B型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T型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双标记5例,在T-ALL中,淋系抗原阳性率表达顺序为CD7>CD3>CD5,在B-ALL中,淋系抗原阳性率表达顺序为CD19>CD10>CD22>CD20,在T-ALL、B-ALL及双标记中还可同时表达髓系抗原(CD13、CD14、CD15、CD33),且髓系标记抗原在T-ALL与B-ALL中出现的频率相同。结论: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技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可准确将幼稚细胞从正常细胞群中分离出来并专门对异常细胞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将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B型和T型白血病及双标记,并能反映髓系抗原阳性的ALL(M y+ALL),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相关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0 ,1982年美国和日本的学者分别在成人T细胞淋巴瘤培养细胞 (HuT 10 2 )和成人T细胞白血病 (ATL)培养细胞株MT 1分离出C型逆转录RNA病毒 ,称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 ,又称为嗜人T细胞病毒 1型 (HTLV Ⅰ )。诊断HTLV Ⅰ感染主要依据有血清学、病毒分离、RNA检测、抗原检测等。检测HTLV Ⅰ抗体常用的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明胶凝集试验 (GPAT)、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免疫印迹法 (IB)及放射免疫法。流行病学调查发现HTLV Ⅰ感染呈典型的地区群集性 ,世界上主要流行区为日本西南部、加勒比海地区、中西非、美…  相似文献   

6.
1976年由日本学者高月首先报告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是由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I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侵入淋巴细胞内,导致淋巴细胞恶化,严重损害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因从精液中已检出HTLV—Ⅰ抗原阳性的淋巴细胞,说明成人T细胞白血病可  相似文献   

7.
成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 cell leukema;ATL)是由人类T细胞白血病Ⅰ型病毒(human T cell lymphotropiec Virus type Ⅰ;HTLV—Ⅰ)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近年来在我国也发现了小的流行区。为了了解ATL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少数民族中的抗体携带和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IL)免疫表型的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2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①32例AIL中T淋巴细胞性ALL(T—AIL)5例(15.6%)。B淋巴细胞性ALL(B-ALL)20例(62.5%),ALL型(L1)13例(40.6%),ALL2型(12)15例(46.9),ALL3型(L3)4例(12.5%);②32例ALL中1例符合急性混合性白血病(HAL)的诊断标准(3.1%),16例(50%)为髓系阳性的ALL(my^ ALL),4例(12.5%)为纯髓系抗原表达,其中表达单一抗原的最多的为68.8%(11例),CD13阳性率最多为59.4%(19例),CD33为25%(8例),CD15为12.5%(4例),CD14为0;B-ALL中My阳性率为55%(11/20),T—AIL中阳性率60%(3/5),无明显差异;L1中My阳性率为46.2%(6例),L2中ALL阳性率为73.3%(11例),L3中ALL阳性率为75%(3例),12中ALL阳性率明显高于L1。结论AIL中髓系抗原的表达与白血病形态学分型和免疫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9.
爱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 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Ⅲ(HTLV—Ⅱ)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性疾病。该病毒存在于病人的血液、淋巴结,精液、泪液、唾液、乳汁和尿液中,血液中有相应的抗体。HTLV—Ⅲ对OKT_4~ (辅助/诱导)T 淋巴细胞有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三方面系统观察了31例初治成人急性白血病,结果表明,形态学与细胞化学符合率84%,FAB分型与免疫学分型符合率93.5%,FAB分型与MIC分型符合率为96.8%,免疫学分型与MIC分型符合率亦为96.8%。在27例AML中,淋巴细胞抗原阳性(Ly~+-AML)6例,占22.2%。31例急性白血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15例,占48.4%。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含色氨酸的肠外营养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自然杀伤(NK)细胞及CD4 /CD8 )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相比较,CD3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率以及CD4 /CD8 值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化疗后CD3 T淋巴细胞百分率较化疗前升高,但统计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 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率以及CD4 /CD8 比例也升高,与化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化疗的同时予以含色氨酸的肠外营养治疗后,CD3 T淋巴细胞、CD4 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率以及CD4 /CD8 比例与联合治疗前相比较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比较,CD3 、CD8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百分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D4 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 /CD8 比例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纯化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存在异常,通过化疗可以得到改善。在化疗的同时予以含色氨酸的肠外营养可以更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375例白血病患者ABO血型分布。其中,O型143例(38.1%),A型126例(33.6%);B型85例(22.7%);AB型21例(5.6%)。发现一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型由A型变异为O型。并就血型与疾病的关系,血型变异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引述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测定恶性肿瘤病人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患150例,ALL58例,ANLL30例,其它恶性肿瘤30例,缓解期白血病32例;正常对照60例,结果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分别为:ALL10.13±2.13,ANLL8.04±2.00,其它肿瘤8.72±3.01,与正常对照组17.51±5.80相比,各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差异均有显意义(P<0.01);而缓解期白血病16.91±3.90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提示恶性肿瘤患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随病情变化而异,治疗前低下,治疗缓解后好转,本测试有助于疗效判断和估计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375例白血病患者ABO血型分布。其中,O型143例(38.1%),A型126例(33.6%);B型85例(22.7%);AB型21例(5.6%)。发现一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型由A型变异为O型。并就血型与疾病的关系,血型变异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引述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肝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的CD4+CD127loCD25hi-int调节性T细胞。比较不同慢性肝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间CD4+CD127loCD25hi-int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慢性肝病患者间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肝癌患者最高,乙肝患者次之,肝硬化患者最低,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结论:调节性T细胞与慢性肝病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FHI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HIT(Fragile histidine traid)基因是Ohta等[1]于1996年用外显子捕获法克隆出的一种新的候选抑癌基因。已有研究发现,FHIT基因的缺失、异常转录和异常蛋白的表达和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Caspase为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Cysteinyl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的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mRNA水平探讨uPA在不同转移潜能肝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中的表达,从蛋白水平探讨uPA在肝癌组织中的代表表达及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检测uPA在不同转移潜能人肝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中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PA在肝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uPAmRNA在高转移潜能肝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株呈高表达,在相应低潜能转移细胞株呈低表达;uPA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对照组,在有转移及静脉癌栓形成的肝癌组织阳性表达高于无转移及无癌栓者,癌巢边缘的癌细胞表达强于癌巢中央,血管内癌栓呈强阳性表达。结论:uPA在肝癌的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作为治疗的操作、预防转移复发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转录和表达的水平,探讨其在GDM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GDM、正常妊娠和健康非妊娠组各30例,采用EL ISA法检测空腹血清中的TNF-α水平。收集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C),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记分析(W estern b lot)技术测定实验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mRNA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的水平。结果:GDM组、正常妊娠组空腹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非妊娠组,而GDM组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三组间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mRNA转录水平、TNF-α蛋白的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TNF-α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过程,但是PBM C可能不是GDM时TNF-α增加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MMP-9、TIMP-1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 MMP- 9及 TIMP- 1在大鼠阿霉素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尾静脉单剂量注射阿霉素 7.5 mg/kg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 ,雄性 Wistar大鼠 64只 ,分为正常对照组、阿霉素肾病组。于 7、 1 4、2 8、5 6d四个时间点依次各处死 8只大鼠留取标本。光镜下观察肾小管间质形态学改变 ,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血清肌酐、胆固醇、白蛋白 ,2 4 h尿蛋白定量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 MMP- 9、TIMP- 1、 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阿霉素肾病组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明显 ,肾小管上皮细胞 MMP- 9的表达明显上调 ,于第 1 4天达高峰。肾小管的 TIMP- 1的表达上调 ,第 2 8、5 6天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肾小管上皮细胞 TIMP- 1的表达与肾组织 型胶原表达呈正相关 ;MMP- 9/TIMP- 1比值 型胶原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阿霉素肾病组大鼠肾小管 MMP- 9、TIMP- 1的表达上调 ,MMP- 9/TIMP- 1的失衡可能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 P物质 ( SP)、血管活性肠肽 ( VIP)和神经肽 Y( NPY)在大鼠胸腺的分布及与 T细胞发育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对大鼠胸腺内所含 SP、VIP、NPY神经纤维进行定位观察。结果 :胸腺肽能神经的免疫反应性主要位于髓质 ,在皮、髓质交界区的血管平滑肌上也有表达。结论 :胸腺内有丰富的肽能神经分布 ,VIP、SP可能参与成熟 T淋巴细胞的功能调节 ,VIP、NPY可能有控制 T淋巴细胞迁移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