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董彤  岑坚  王蔼明  姜文  杜昕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54-55,58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及妊娠结局,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4例晚期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给予泼尼松、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其疗效,并与正常对照组54例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0例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均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患者分娩前2周,血小板计数(PLT)均〉30×10^9/L。观察组患者的町、APTI、PLT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儿PL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刮宫产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有9例产后出血、7例阴道壁血肿,对照组产后有2例产后出血、1例阴道壁血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PLT〈100×10^9/L7例,对照组0例。两组均无新生儿颅内出血、窒息及死亡出现。结论晚期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母儿的妊娠结局有影响,一旦发现应积极治疗,根据产前血小板的计数情况及有无出血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母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薛玉伦 《河北医学》2014,(3):493-49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 PT)减少症对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入住我院的100例妊娠合并PT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PT计数分为A、B、C三组,同期选择100例PT计数正常的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孕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等指标。结果:引起妊娠合并PT减少症的原因包括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6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6%)、妊高症(5%)、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5%)、巨幼细胞贫血(4%)、地中海贫轿(3%);患者组与对照组在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X2=1.533, P>0.05),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126,P<0.05);A、B、C三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引起妊娠PT计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为妊娠相关性PT减少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合并PT减少患者的分娩方式与PT水平及产科指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岳军  梅立  陈廉 《西部医学》2011,23(11):2117-2119,2122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围产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5月154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4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GT)87例(56.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25例(16.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23例(14.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2例(7.8%),其他病因7例(4.5%)。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104例,产后出血6例。GT、PIH和ICP组患者产后42天血小板较产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ITP组患者产后42天血小板较产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中,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分娩前后使用血小板制剂,预防产时或产后出血。血小板≥50×109/L,应在术前输注浓缩血小板后行剖宫产,血小板计数≥50×109/L的孕妇,如无产科指征,应阴道分娩为主,GT一般不作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病例64例,根据孕期最低血小板计数分成四组。Ⅰ组:(50~100)X 109/L;Ⅱ组:(30~50)×109/L;Ⅲ组:(10~30)×109/L;Ⅳ组:〈10×109/L。Ⅰ~Ⅳ组病例数依次为20、16、15和13例。比较各组患者发病原因,孕期并发症、治疗、新生儿结局。结果 6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分类中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症(PAT)、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PAT占比最高,为45.3%;孕期及产后并发症包括HDCP、贫血、早产、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等。贫血、早产、产后出血的患病率均随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而具有增加趋势(P〈0.0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母体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病率增高。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复杂,随着血小板减少程度加重,母体贫血、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患病风险均有增加。严密的围生期保健可改善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围产期处理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7月该院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分析其病因,围产期给予积极治疗。以同期正常孕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包括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肝内胆汗淤积综合征。经围产期积极治疗后未发生一例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剖宫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围产期给予积极治疗,采取剖宫产手术分娩方式可保证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安全,控制产后出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8年6月来院收治的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0例,并根据孕期血小板计数分为3组,I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50~100×10~9/L;II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0~50×10~9/L;III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对各组患者的疾病病因、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婴分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80例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疾病病因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高血压、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比各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及产后出血发生比例最高,与其他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围生儿出现足月低体重儿,颅内出血以及围生儿死亡例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比例与母体相关,母体血小板数目越小,新生儿血小板减少例数越多。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复杂,且患者血小板数目越少,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孕期体质及血清内营养元素含量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控制孕妇体重及补充微量元素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孕产妇,按照体质指数分为标准体重组、超重或者肥胖组、低于标准体重组三组。检测血清微量元素水平,探析与妊娠结局的关联性。结果:超重或者肥胖组孕妇的妊娠及分娩并发症高于其余两组(P〈0.05),巨大儿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标准体重组和低于标准组两组孕产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标准体重组血清钙、铁、锌、镁含量与其他两组有差异性(P〈0.05);随着产后患者出血量增加,则血清钙、铁、锌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孕期体质指数过高,与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的发生率之间存在关联性,体质指数、产后出血量与血清营养元素含量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拜耳ADVIA2120型)分别测定127例肝移植术前患者、81例肝移植术后(90d)无出血患者、12例肝移植术后有出血患者以及1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及其参数等相关指标。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1)肝移植术前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肝移植术后无出血组PLT、MPV、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组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肝移植术前组比较:(1)肝移植术后无出血组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组PLT、MPV、PCT、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移植术后有出血组与无出血组比较:PLT、MPV、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及其参数相关指标的检测:(1)可配合临床观察肝移植术后疗效以及判断病情的变化。(2)间接反映肝移植术后PLT的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高龄妊娠妇女妊娠原因及结局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渊查对象为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5岁及以上的122例高龄妊娠产妇,设立为高龄组,另按照1:1的原则随机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年龄〈35岁的非高龄产妇12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妊娠合并症、产科并发症(妊娠期高咖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前置胎盘、早产、胎死宫内)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乒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龄组的妊娠期高血乐、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前置胎盘、早产、胎死宫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要重视高龄孕妇的临床特点,做好孕期监护工作,积极治疗并发症,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摘要】目的对高龄妊娠妇女妊娠原因及结局进行调查分析。方法渊查对象为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35岁及以上的122例高龄妊娠产妇,设立为高龄组,另按照1:1的原则随机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年龄〈35岁的非高龄产妇12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妊娠合并症、产科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前置胎盘、早产、胎死宫内)以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乒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龄组的妊娠期高血乐、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前置胎盘、早产、胎死宫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要重视高龄孕妇的临床特点,做好孕期监护工作,积极治疗并发症,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不同病因引起血小板减少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以及围生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08年收治的5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常见病因包括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PAT)、先兆子痫性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结果 PAT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者较〉50×10^9/L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是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处理,可有效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探讨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输注血小板无效的原因。方法:观察131例血液病患者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662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白血病(AL)组、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6.49%、71.19%、50.67%(P〈0.05);AL、AA组中发热患者输注有效率低于未发热患者(P〈0.05);AL患者脾脏肿大与否及是否发生DIC,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组和骨髓移植组血小板榆注有效率分别为52.54%、38.22%(P〈0.05),而HSCT组中的死亡者与未死亡者输注有效率分别为23、21%和52.91%(P〈0.05)。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因复杂。应视患者一般状况、出血情况、治疗方案及血小板计数综合判断并选择适宜时机输注血小板,避免或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各种原因,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陈玉璇 《中外医疗》2010,29(10):55-5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围生期处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53例患者按分娩前血小板计数分为观察组13例(PLT≤50×109/L)和对照组40例(PLT〉50×109/L)。结果2组的剖宫产率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对症治疗及分娩方式的选择可以减少孕妇及胎儿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30例孕妇及同期双胎正常妊娠3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孕妇一般情况、个人史、既往史及家族史、月经及婚育史、孕期情况和分娩结局等。结果: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与双胎正常妊娠组孕前及分娩前BMI、孕期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中低蛋白血症、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均P<0.05);双胎正常妊娠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中血白蛋白、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双胎正常妊娠组,而血肌酐显著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均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剖宫产率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孕前BMI过高、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为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常见表现;早产、低蛋白血症、产后出血为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血肌酐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表现。  相似文献   

14.
唐云霞 《中外医疗》2009,28(21):34-34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PT)的临床特点与围生期处理。方法54例PT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54倒血小板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PT的病因,治疗及分娩方式。结果PT的病因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瘴(ITP).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经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研究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AT是PT的最主要茹因,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血小板输注是治疗PT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李如霞 《安徽医学》2011,32(1):35-38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的分娩结局及分娩前后血小板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91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与同期分娩的91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孕妇对比,观察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产前产后血小板数、新生儿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41.75%,对照组54.94%。观察组出血量平均﹙200±102.74﹚ml,对照组出血量为﹙217±101.17﹚ml,P=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前及产后3 d血小板分别为﹙74.05±14.35﹚×10^9/L与(109.42±27.25)×10^9/L(P=0.00);对照组产前及产后3 d血小板分别为﹙148.76±33.83﹚×10^9/L,(178.38±41.11)×10^9/L(P=0.00);两组产前与产后血小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无一例发生颅内出血。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分娩后,血小板能迅速自行恢复,产后出血无增加,分娩结局良好;正确鉴别与处理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可避免过度治疗对母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及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分娩的17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妊娠孕妇3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分娩方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对围生儿的影响。结果170例妊高症产妇中,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包括轻度和重度)分别占70.6%、29.4%。子痫前期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围生儿死亡、早产儿、剖宫产及低出生体重(体重〈2500g)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同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症组的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围生儿死亡、早产儿、剖宫产及低出生体重(体重〈2500g)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高症对母婴危害严重,应通过科学有效管理和预防,降低妊高症的发生率,尤其是子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赵纯成  周钢  李远洪  胡毅 《河北医学》2013,19(5):706-708
目的:分析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EVB的预测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92例,其中,出血组(n=36)和非出血组(n=56)。统计分析EVB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病程和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出血组和非出血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性别、年龄、病因等其它一般临床资料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在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I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_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O.05),在总胆红素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病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是预测EVB发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孕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方法:2008年1月-2009年6月住院分娩的ICP孕妇88例,选取同期住院分娩无妊娠并发症的产妇88例为对照组,均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胎心监护,S/D比值测定,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B超检查。妊娠结局包括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体重、羊水污染、早产、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结果:研究组分娩孕周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高于对照组,两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产后出血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生儿死亡。,结论:ICP具有不良的妊娠结局,对母婴危害较大。为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应加强产前监护,改善母婴预后,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子宫肌瘤患者96例,其中要求保守治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各32例,随访2年,调查各组妊娠及其结局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均可有效提高妊娠成功率;两种术式在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盆腔粘连发生、术后复发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手术时间上并无差异(P>0.05);3组患者在妊娠期流产、早产、足月产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3组患者在前置胎盘、子宫破裂、胎盘早剥的发生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胎位异常和产后出血的发生上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能提高妊娠成功率,不能降低流产率和早产率,亦不能降低前置胎盘、子宫破裂、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但可减少妊娠期胎位异常和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翔蓉  王淼 《大家健康》2016,(5):206-207
目的:分析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和胎儿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30例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以及同期分娩的30例健康孕妇,研究时间为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观察组,总结归纳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胎儿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甲状腺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贫血、早产发生率明显更高,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胎儿畸形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胎儿低体重和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减退会提高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严重危害胎儿的健康,所以尽早处理甲状腺功能减退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