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6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8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纳洛酮3 mg加至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同时加用依达拉奉30mg用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 d。对照组82例,给予常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的脑水肿程度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程度及GC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较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种不同剂量纳洛酮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探讨2种不同剂量纳洛酮的临床疗效,以及用BIS评估重度颅脑损伤预后的可行性。方法:收集55例成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小剂量纳洛酮组(A组,18例)和大剂量纳洛酮组(B组,1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给予纳洛酮0.1 mg·kg-1·d-1,B组给予纳洛酮0.4 mg·kg-1·d-1,治疗14 d,3组在此期间持续监测记录BIS值;在治疗1个月末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3组患者入院第1天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入院治疗第14天时BIS值均较入院第1天显著升高(P<0.01)。B组患者入院第14天BIS值升高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组(P<0.01)。A组和B组治疗1个月末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B组患者治疗1个月末GO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1)。3组患者入院第14天BIS值与GO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3组患者治疗1个月末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纳洛酮可保护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但不能降低病死率,BIS对脑损伤程度及预后评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及亚低温综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治疗组采用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及亚低温冬眠治疗5~7d;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GCS、GOS. 结果 治疗组GCS、GOS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结合亚低温综合治疗,对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重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纳洛酮治疗)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GCS(格拉斯哥评分)及三个月随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病人GCS计分在治疗后10天及三个月后随访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对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神经功能的疗效.方法 对所收治4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常规对照组各22例,对两组患者同期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运动语言功能、综合生活质量计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纳洛酮组患者的GCS评分及GOS评分在治疗和随访期间均较对照组提高,伤后2月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及时手术及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应尽早使用纳洛酮促进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陈卉  张德明  周述芝 《重庆医学》2012,41(17):1736-173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GCS 5~8分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30例,观察患者的颅内压(ICP)、GCS评分、血糖(Glu)、WBC及GOS预后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用药第5天后,GCS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ICP、Glu、WBC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而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GOS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可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ICP、Glu、WBC,其疗效可靠,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盐酸纳洛酮对急性中重型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4 0例急性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纳洛酮治疗组 (治疗组 )和胞二磷胆碱治疗组 (对照组 ) ,每组 2 0例。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均在脑外伤后 1 2h内 ,在脱水、抗炎、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盐酸纳洛酮 4 .0mg/d ,连续 1 4d为 1疗程。对照组则加用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 0 .75g/d。依据意识觉醒时间、GCS评分、GOS评分及TCD等 ,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急性中、重型脑外伤治疗中 ,治疗组在意识觉醒时间上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不同时期GCS评分上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亦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GOS评分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非常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1 )。TCD结果显示治疗组缓解脑血管痉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外伤早期应用盐酸纳洛酮可明显降低颅脑损伤的病残程度 ,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洛酮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纳洛酮治疗)和对照组(各27例25例),对两组患者的GCS(格拉斯哥评分)及3个月随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病人的GCS计分在治疗后10天及3个月后随访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纳洛酮对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亚低温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①亚低温组54例,均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32℃~35℃,维持3~8d;②常温组48例,其它治疗同亚低温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d及第8d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GCS)疗效评估,6个月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估。结果入院第1d,两组GCS评分结果(P〉0.05),第8d亚低温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时GOS标准随访评估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手段之一,伤后24h内接受治疗,疗效确切,可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24h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4d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脑水肿程度及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脑水肿程度及3个月的GOS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减轻脑水肿,促进脑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残率,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金尔伦(盐酸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选93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金尔伦治疗组及对照两组。金尔伦0.3mg/kg体重用90%生理盐水500ml稀释后持续滴注,首剂金尔伦2mg静脉推注。连用3d后统一减量为4.8mg/d,连用7d。观察第10天GCS和GOS,6个月时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金尔伦治疗组意识转清率、GOS恢复良好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大剂量使用金尔伦(盐酸纳洛酮)有助于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缩短昏迷时间,降低死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尼莫同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同组和对照组,尼莫同组予以尼莫同40mg 24h微泵维持匀速静脉注射,疗程10d,后改为尼莫同片60mg,每天4次.疗程15d.对照组除未给予尼莫同外其他治疗相同.记录两组入院后10d GCS评分及监测7d的颅内压变化,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后6个月时对两组GOS评分及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尼莫同组GCS评分从治疗第4天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尼莫同组颅内压在前3d略高于对照组,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自治疗后第4天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尼莫同组脑梗死、脑积水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迟发性出血例数略多于对照组,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GOS评分尼莫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尼莫同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同时予依达拉奉30mg,2次/d静滴,共14d.治疗组同时合并使用醒脑静20mL,2次/d静滴,共14d.2周后观测两组患者APACHE-Ⅱ、GCS评分,伤后4个月进行总体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下降(P<0.01),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伤后4个月总体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早期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失,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GCS≤ 8分 )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 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促醒治疗 ,对照组 40例 ,采用常规治疗。二组于伤后 6个月按GOS预后评分评定预后 ,同时比较二组患者的意识好转率。结果 观察组恢复良好率 (57.1 4 % )与对照组 (32 .50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观察组治疗后 1个月清醒 33例 ,而对照组 2 0例 ,二组清醒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二组清醒时间比较 ,观察组为 (1 2 .46± 6 .2 9)d ,对照组为 (1 5 .95± 7.53)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时不仅能加速清醒 ,还能促进预后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大剂量单剂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常规剂量免疫球蛋白及地塞米松两种方法治疗儿童急性型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血小板20×109/L,伴明显皮肤黏膜出血的36例重症ITP随机分成两组(A组、B组),每组18例。大剂量冲击治疗组(A组)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1g.kg-1.d-1,应用1d;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mg·kg-1.d-1,连用3d,第4天减量0.5mg·kg-1.d-1,连用2d。常规剂量治疗组(B组)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0.4g.kg-1.d-1,连用5d;静脉滴注地塞米松0.4 mg·kg-1.d-1,连用5d。两组均于第6天改为口服强的松1mg·kg-1.d-1。结果:A、B两组治疗后血小板上升至安全线30×109/L以上分别是(1.2±0.3)、(2.3±0.4)d;血小板上升至50×109/L以上分别是(2.1±0.4)、(3.2±0.5)d;血小板上升至100×109/L以上分别是(4.2±0.6)、(6.5±1.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单剂免疫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重症ITP血小板上升更快,效果更好,费用较低,宜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血管瘤患儿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予普萘洛尔,第1d 0.5 mg·kg-1·d-1,第2d1 mg·kg-1·d-1,第3 d2 mg·kg-1·d-1,分3次口服,无异常情况继续用药2mg·kg-1·d-12周.对照组予泼尼松3mg·kg-·d-1,隔天早晨一次顿服,共服8周,第9周减量1/2,第10周每次服药10mg,第11周每次服药5mg,第12周停服完成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6%,对照组57.9%(P<0.05).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面部血管瘤效果比泼尼松显著,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婴幼儿面部血管瘤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分别以七叶皂苷钠+纳洛酮、七叶皂苷钠和纳洛酮设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比较3组颅内压、GCS评分和头颅CT脑水肿变化,进行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结果:3组患者用药后颅内压(ICP)值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2个对照组,且下降趋势明显(P<0.05),而对照1组与对照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2个对照组,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而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脑水肿治疗组较2个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而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纳洛酮联合应用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提高GCS评分和缩小脑水肿范围.  相似文献   

18.
江枫林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44-145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43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GCS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4.4%,显著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可显著提高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等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双盲前瞻性的临床试验计划 ,完成本临床试验计划要求的有效病例共 4 0例 ,其中纳洛酮组 2 0例 ,安慰剂组 2 0例。比较纳洛酮和生理盐水安慰剂的疗效差异。受试患者均接受为期 10d的随机分组治疗和至少 1个月的随访。分析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和一些重要辅助检查指标的变化趋势 ,并记录随访 1个月结束时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状况 ,全部试验结束后进行揭盲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洛酮组患者GCS评分 (伤后第 10d)和血压、心律和呼吸异常改善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 ;纳洛酮组死亡率为 0 % ,安慰剂组为 5 %。随访第 1个月结束时 ,纳洛酮组的GOS评分和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试验过程中发现 1例表现出一般药物难以控制的躁动 ,可能与纳洛酮的应用有关。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 ,应用中等剂量纳洛酮可以明显改善颅脑损伤后的血压心律呼吸异常 ,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 ,并有助于早期意识恢复和康复期的神经功能恢复。中等剂量的静脉滴注纳洛酮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28),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250 ml/d,静脉输注,连用10天为1个疗程.依据GCS评分、GOS评分及颅内压(ICP),比较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治疗后5天治疗组GCS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ICP监测显示治疗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及伤后3个月,治疗组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37.5%,对照组病死率50.0%,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用药造成的毒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升高幅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