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996年一2005年在彝良县间日疟流行的牛街、洛旺、柳溪等重点疟区乡镇,进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监测十年,监测结果血检当地无外出史发热病人12579例,检出间日疟疟原虫阳性77例,阳性率为0.61%;血检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回归的发热病人610例,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66例(间日疟63例,恶性疟3例),阳性率为10.82%。提示,当地居民外出感染回归发病的疟疾病例已占当地疟疾疫情总数的46.15%,流动人群疟疾管理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1996年~2000年在彝良县,间日疟流行的牛街、洛旺、柳溪三个重点乡镇,进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监测五年,血检当地无外出史发热病人7781例,检出间日原虫阳性53例,阳性率为0.68%,血检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回归的发热病人403例,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48例(间日疟46例,恶性疟2例),阳性率为11.91%。提示,当地居民外出感染回归发病的疟疾病例已占当地疟疾疫情总数的47.52%,流动人群疟疾管理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玉林市2001~2007年疟疾监测结果,为加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07年玉林市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以及重点人群荧光抗体监测资料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玉林市7年间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102692人次、外出回归人群54296人,外来流动人群15052人,未发现当地感染病例,输入病例79例,其中感染病例占73.42%,外来流动人口病例占26.58%,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11%和0.14%,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032%。结论玉林市2001年以来无当地感染病例,检出病例全部是输入性病例,病人分布面广,未发生输入继发病例,疟疾监测和防治措施可行有效。应继续加强对流动人群、特别是从高疟区回归人群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4.
广西嗜人按蚊分布区控制后期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嗜人按蚊分布区1998~2003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疟疾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8~2003年广西嗜人按蚊分布区15个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以及重点人群荧光抗体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6年间15个县年血检率在0.28%~10.8%,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血检阳性率均为0.04%,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0.86%,本地感染病例和输入的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55.09%(487/884)和44.91%(397/884),相对集中分布在环江县移民安置点和南丹、三江、融水、上思5个县。外出感染回归病例占28.85%,外来病例占16.06%;重点人群I-FAT抗体阳性率为0.13%。结论广西当前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发病率虽控制在1/万以下,但环江、南丹、三江、融水和上思5个县的疟疾发病较多,以本地病例为主;其余10市县则以输入感染病例为主,疟疾疫情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粤桂琼疟疾联防区广西玉林6市县11年的疟疾防治与监测结果,评价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措施。方法 收集1992~2002年三省(区)广西玉林6市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以及重点人群IFAT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11年间玉林6市县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748602人次.检出阳性30例,血检阳性率为0.004%。血检流动人员发热病人6302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584例,平均阳性率为0.93%。重点人群IFAT阳性率为0.037%。结论 玉林6市县经过11年联防与监测,1999年起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疟疾病例,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栓阳性率从1992年的3.94%降到2002年的0.15%,未发生输入继发病例,流动人口管理与监测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西大化县1990-2007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0-2007年大化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年间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362173人次、病灶点居民5562人次,外出回归3864人次,外来流动人群2425人次,检出当地感染疟疾病例23例,输入疟疾病例333例,当地居民发热病人,外出回归和外来人群发热病人血栓阳性率分别为0.003%,8.39%和0.37%,外出回归感染病例占91.01%(324/356),外来病例占2.53%(9/356)。结论大化县疟疾发病率连续18年控制在1/万以下,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量多、分布面广、高度分散,疟疾监测和防治措施可行有效。应继续加强对原高疟区回归人群疟疾管理和监测,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邳州市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探讨疟疾监测对象。方法对邳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疟疾监测结果做发热病人血检情况,疟疾病例分类、地区分布、性别与年龄分布、发病时间分布、发病与感染来源、疫点周围人群调查等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邳州市12年累计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12.19万(168/137853o其中按诊断原因: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简称二热病人)者血检阳性率64.14%(162/251),占总阳性数96.43%(162/168);发热原因不明者血检阳性率为0.0044%(6/137602),占总阳性数3.57%(6/168)。按血检人群来源分:血检当地发热病人116396人次,病灶点居民560人次,外出回归人群16614人次,外来人群4283人次,4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11%、0.36%、0.21%和0.05%;病人发病分布散在,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77.98%(131/168),输入性病例占22.02%(37/168)。以5—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邳州市疟疾发病率低,疫情稳定。以本地病例为主的呈点状分布的流行特点。因此,在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的基本消灭地区,经过一段时间巩固后,疟疾监测对象可以为二热病人和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不同流动人群的疟疾感染发病情况,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发热病人血检统计表、疟疾病人月统计表所提供数据,由Epinfo软件分析不同类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差异。结果 当地居民平均发病率为18.52/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2.98%,外来流动人口发热病人阳性率18.43%,入境边民发热病人阳性率8.52%,外来流动人口、入镜边民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结论 在开展当地居民的疟疾防治、监测的同时加强流动人口和入境边民的发热病人血检及阳性病人的正规管理。  相似文献   

9.
广西1995~2004年输入性疟疾监测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1995~2004年输入性疟疾监测和控制结果,评价输入性疟疾对疟防工作的影响,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95~2004年广西全区92个市、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和流动人口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全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血栓阳性率为0.009%、0.049%,外出回归和外来人口血检阳性率为1,39%、0.32%,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21,22%(1140/5372),输入性病例占78.78%(4232/5372)。结论 广西连续17年疟疾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输入性疟疾病例数最多、分布面广、高度分散,但传播指数较低,输入性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得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评价海南省疟疾联防机制对控制疟疾疫情的作用。方法通过收集1991。2010年海南省14个疟疾联防市县疟疾疫情报表、流动人口报表、血检登记表和疟疾监测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海南省14个联防市县20年共报告疟疾病人94314例,死亡34例,年平均发病率92.4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3/10万,占全省疟疾发病病例的98.58%,占全省疟疾死亡病例的94.44%。疟疾发病从1991年的8920例下降到2010年的74例,降幅为99.17%。海南省疟疾联防区本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3319846人次,检出疟疾阳性62369例,阳性率为1.89%。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643468人次,检出疟疾阳性29144例,阳性率为4.53%,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占病例总数的31.85%,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居民(X2=16787.07,P〈0.01)。结论海南省通过连续20年的疟疾联防,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西德保县1995~2011年疟疾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疟疾监测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5~2011年疟疾监测数据、疟疾疫情和疟疾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5~2011年全县共检出疟疾123例,年发病率从1995年1.32/万下降至2008~2011年均为0。常住户口发热病人血检280 897人次,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0.002%。流动人口血检6 920人次,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1.69%。检出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占全县疟疾病例总数95.12%(117/123),其中外出回归本地居民检出的病例数占输入疟疾病例总数97.44%(114/117)。结论输入性疟疾是巩固防治成果的主要威胁,加强输入性疟疾监测和管理是今后疟疾防控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有效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龙陵县1991~2005年疟疾监测资料。结果1991~2005年累计报告疟疾病例31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8.14/万;发热病人年平均血检率4.59%、血栓阳性率1.75%;监测流动人口疟疾病例2661例,占疟疾总数的84.50%;居民平均带虫率为0.8%。结论龙陵县仍是输入性间日疟为主的混合流行区,应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抗疟措施。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南部地区近20年疟疾流行特点及监测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湖南省南部地区近20年疟疾流行特点及监测方法。方法 收集并分析湘南部11个县(区)20年疟疾资料。病例侦查采用常规方法对四热病人进行血检。结果 湖南南部地区曾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混合流行高发区。近20年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0.01‰-0.14‰。疟疾流行特点发生新的变化,以输入病例为主,占89.23%,患多数是流动性大的青壮年,疫点散在分布,7月和8月病例最多。间日疟为当地唯一流行虫种。1980—1990年四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0.33%,其中临床初诊疟疾和疑似疟疾二热病人血检发现阳性人数占总病例数的87.57%;1991—1999年三热病人的血检阳性率为1.24%,其中临床初诊疟疾和疑似检疾二热病人血检发现阳性人数占总病例数的96.66%。结论 当前湖南南部地区疟疾防治的重点是加强对外出流动人口的管理监测,建议该类地区以临床初诊疟疾和疑似疟疾为主要血检对象,年血检率可达0.30%左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西右江区全球基金疟疾监测项目实施5年的防控措施,评价监测效果。方法收集2003~2007年百色市右江区疟疾疫情报告、发热病人血检资料、IFAT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7年右江区血栓当地发热病人70116人次,仅检出2例阳性病人,阳性率为0.0003%;血检流动人口13095人次,检出27例间日疟病例,阳性率为0.21%。结论右江区疟疾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当地感染病例少,疟疾发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有效可行,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疟疾监测,继续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1997~2012年的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南宁市1997~2012年疟疾监测和疫情报告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12年开展“三热”病人血检,其中常驻人口血检270 580人,阳性2人,阳性率为0.07/万;流动人口血检18 163人,阳性230人,阳性率为1.27%;共报告疟疾病例256例,无本地感染病例,男性高于女性,以农民工发病最多,年平均发病率为0.08/万.结论 输入性疟疾对巩固防治成果构成了潜在威胁,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仍是当前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2007年疟疾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7年的疟疾流行态势,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江苏省2007年疟疾病例的发病季节、性别和职业、发热病人血检和复发情况,对重点地区进行按蚊密度调查。结果2007年江苏省报告疟疾940例,发病率为0.130/万,比2006年上升了22.56%;本地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0.08%,外地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1.18%,二者之间有极其显著差别(P〈0.01);全省复发病例占发病总数的9.36%。结论部分地区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偏低,复发病人较多,以及中华按蚊数量明显增加,是江苏省淮北地区出现疟疾疫情回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08-2014年百色市流动人口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4年百色市12个县(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资料、防治工作年报及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百色市2008-201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8例,年均发病率为0.171/10万.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例,为2008年报告;输人性疟疾病例47例,占病例总数的97.917%;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2008年报告l例,元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2008-2014年百色市共血检流动人口发热病人47 820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45例,阳性率0.094%;血检疟原虫阴性,临床诊断为疟疾有2例;外出务工回归人员疟原虫阳性率远高于外来人员(x2=29.432,P<0.0l);病例分布于百色市50%(6/12)的县(区),其中隆林县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61.702%(29/47);病例全部为男性,主要集中于20~49岁年龄组人群,占病例总数的93.617%(44/47);工种以修电站、水利和挖矿、淘金为主,两者占病例总数的80.851%(38/47);病例无明显季节分布;病例感染来源非洲、东南亚占病例总数的93.617%(44/47).结论 百色市疟疾发病以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加强对外出非洲和东南亚高疟区务工返回人员的疟疾监测和管理是消除疟疾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999-2007年钦南区疟疾监测情况,探索新的疟疾防治策略。方法对全区13个监测点的“三热”病人进行被动监测,采用吉氏染色-油镜进行血涂片检查;对流动人口进行主动监测,进行间接荧光抗体(IFA)实验的血清学检查。结果8年间钦南区共血检本地人群发热病人251456人;血检本地外出和外来流动人群发热病人5770人,分别检出本地流动外出回归人员和外来流动人员阳性病例各l例(为间日疟),阳性率分别为0.02%和0.08%;病灶点人群血栓318人,均为阴性;血清学监测1304人,全部阴性。结论钦南区1999年以来疟疾带虫发病率一直控制在零以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的特点。提示应继续加强对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和控制力度,防止外源性疟疾输入,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流动人口疟疾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告1993~1994年海南省流动人口感染疟疾结果,流动人口经血检疟疾阳性病例占全省发热病人血检疟疾阳性病例的57.15%和37.35%,虽然全省阳性病例比上年比升52.60%,但流动人口疟疾感染却比上年下降7.10%,由于流动人口频繁流动,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条件较差,加上防疟措施难于奏效,所以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仍是当前疟防工作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永福县1992年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病例的监测情况和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和整理全县1993--2007年外出回归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疟疾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年血检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中发现疟疾阳性病人共91例。其中95.6%为流动人口疟疾病例,97.8%为间日疟病例。有81.61%的疟疾病例是从海南省后带回当地,也有部分病人在缅甸感染。结论永福县连续14年没有发现当地感染疟疾病人,疟疾输入主要来自流动人口从海南省感染带回的病例,当地没有发生输入继发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