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组蛋白乙酰化酶(HAT)、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表达水平,分析其与LN活动性、炎性细胞因子等的关系,探究组蛋白乙酰化酶在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共收入正常对照组(N组,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组(18例).狼疮性肾炎组分为非活动期(Ⅰ组,8例),活动期(A组,10例).采用ELISA检测血浆HAT、HDAC、IL-6、INF-γ水平;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HAT、HDAC表达与IL-6、INF-γ相关性.结果 Ⅰ组患者血浆HAT含量低于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HAT含量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4±3.67)vs(15.32±3.32),P<0.05],但Ⅰ组与A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组比较,Ⅰ组和A组患者中血浆HDAC含量明显降低[(6.75±2.05)vs (17.08±6.46),P<0.05;(4.53±3.62)vs(17.08±6.46),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A组患者血浆IL-6、INF-γ均明显高于N组,A组患者血浆中IL-6、INF-γ均明显高于Ⅰ组.相关性分析,发现HAT、HDAC与IL-6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2和-0.665);而HAT、HDAC与INF-γ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1和-0.720).结论 LN患者血浆HDAC含量、活动期患者HAT低于正常人群,与IL-6、INF-γ呈负相关,HAT、HDAC可能影响IL-6、INF-γ等细胞因子水平参与LN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 可以诱导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去乙酰化,在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节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DAC参与各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强调抑制其活性可作为肾 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治疗策略。该文综述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糖尿病肾病、多囊肾 病、急性肾损伤和狼疮性肾炎等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各种肾脏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在肿瘤的表观遗传学中,组蛋白乙酰化和(或)去乙酰化是其调控基因表达的主要驱动力。目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参与癌细胞形成与发展的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HDAC8)属于Ⅰ类HDAC家族成员,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因子之一,其通过催化组蛋白去乙酰化导致局部染色质结构呈压缩和(或)关闭状态而抑制基因转录,还可催化去乙酰化组蛋白之外的蛋白,从而起到对生物大分子的调节作用。HDAC8参与基因转录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凋亡等重要过程。现就近几年有关HDAC8的结构以及其在胃癌、结肠癌、肺癌、乳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等多种肿瘤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更深入了解其功能,并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引言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核染色体的重要构成成分,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是基因表达过程中重要的调控方式,是转录过程中的关键修饰.研究表明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6)通过去除组蛋白的乙酰基和其他转录调控参与肿瘤发生和进展.组蛋白乙酰化状态取决于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之间的活性竞争.HDAC异常结合到特定的启动子区从而抑制正常功能基因的转录可能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朱桐  薛原野  李欣桐  郝方丹  周艳芳 《安徽医学》2021,42(11):1314-1317
组蛋白是真核细胞染色质的主要结构蛋白,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是基因表达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由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histone acetylases,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动态调控[1].HDACs按特异性功能分为 4 类:Ⅰ类 HDACs 包括 HDAC1、HDAC2、HDAC3 和HDAC8;Ⅱ类 HDACs 包括 HDAC4、HDAC5、HDAC6、HDAC7、HDAC9和HDAC10;Ⅲ类HDACs又称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 Sir2)-相关酶类( Sir2-related en-zymes, Sirtuins);Ⅳ类HDACs主要是HDAC11.Sirtuins是一类高度保守、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的Ⅲ类 HDACs[2].Sirtuins 与 Sir2 同源, Sir2最初在酵母中被发现,且被证明可以延长酵母的寿命[3].  相似文献   

6.
机体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前提是基因有序的转录调控,如果基因转录调控功能紊乱,细胞可能发生癌变。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修饰作为基因转录调控的关键机制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真核细胞内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相似文献   

7.
已有的研究表明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在真核细胞的转录调节中有重要作用,并且组蛋白脱乙酰基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和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ase,HAT)的活性与肿瘤发生有关。HDAC抑制剂(HDACi)可以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使核心组蛋白乙酰化程度增加,乙酰化组蛋白积累是HDAC抑制剂生物活性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8.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是表观遗传的调控子,调控着组蛋白尾,核染色质构象,蛋白-脱氧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转录及转录后的修饰等。HDAC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重构、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糖尿病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HDAC对心血管的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成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HDAC与HDAC抑制剂已经成为目前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具有多种功能,而HDAC3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综述HDAC3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阐明HDAC3及其抑制剂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是一种结构和功能都比较独特的HDAC,在调节细胞生长、转移和细胞凋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HDAC6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炎性反应性疾病等诸多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HDAC6也成为多种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文章主要就HDAC6在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哮喘大鼠肺T淋巴细胞中的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HDAC1)蛋白表达水平及组蛋白整体乙酰化和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每组8只),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建立哮喘大鼠模型。通过哮喘临床表现、气道高反应性测定、肺组织HE染色、血清和BALF中细胞因子IL-4、γ干扰素(IFN-γ)及IgEELISA测定,判断哮喘大鼠模型是否成功。分离肺T细胞并进行纯度鉴定。Western blot检测肺T细胞HDAC1蛋白表达水平,组蛋白H3、H4整体乙酰化,以及H3k9整体二甲基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HDAC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组蛋白H3、H4整体乙酰化水平和H3k9整体二甲基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T细胞HDAC1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环节,组蛋白整体乙酰化和甲基化水平与哮喘发病无明显相关性,HDAC1对组蛋白修饰作用可能是一个基因转录特异性事件。  相似文献   

12.
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是表观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拮抗,共同调节组蛋白活性转录与抑制,并在人类肿瘤的发生与演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许多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istonedeacetylases,HDACs)抑制剂用于抗肿瘤的试验与研究.本文就HDACs的分类、在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肿瘤预后的关系作一...  相似文献   

13.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是一类调控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关键酶,能催化组蛋白(histone)脱乙酰基,引起相应基因表达下降。目前大量研究表明,HDAC抑制剂(HDAC inhibitor,HDACI)可以抑制 HDAC 的催化活性,改变染色体结构,从而激活并启动基因转录,纠正中枢神经病理条件下的染色体从“封闭”转变成“开放”状态,最终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如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少突胶质细胞增生、调控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的极化、减轻炎性反应、促进神经血管再生及减弱细胞兴奋性毒性等。本文就 HDACI 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发挥的神经保护功能作一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哮喘小鼠体内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活性对气道内黏蛋白5AC(MUC5AC)表达的重要性。方法 复制哮喘小鼠模型,行外周血常规分析,肺泡灌洗液常规瑞氏染色并计数,肺组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内MUC5AC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HAT、组蛋白去乙酰基酶(HDAC)活性、MUC5AC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哮喘组小鼠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较曲古抑菌素A(TSA)治疗组、对照组均升高(P <0.05);哮喘组肺泡灌洗液总细胞计数及EOS均较TSA治疗组、对照组升高(P <0.05);TSA治疗组与哮喘组比较,可同时降低小鼠体内HAT、HDAC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以HAT为主;TSA治疗组MUC5AC水平较哮喘组降低(P <0.05);肺组织HE染色可见哮喘组小鼠气道炎症细胞增多,而TSA治疗后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TSA治疗组较哮喘组能明显减少MUC5AC蛋白含量(P <0.05)。结论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哮喘小鼠气道黏液分泌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朝晖 《医学综述》2013,19(18):3315-3318
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目前非手术药物治疗主要为化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传统的化疗药物存在普遍的耐药现象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妇科恶性肿瘤有效低毒的治疗新策略亟待探索.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高表达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成为研发抗肿瘤新辅助治疗的热点.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作为第一个被批准应用于临床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活性及其与全身炎症的关系。方法:募集COPD患者及吸烟和非吸烟健康志愿者并检测其肺功能。抽取所有被研究者外周静脉血,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组蛋白并测定HDAC活性。测定所有被研究者外周血清的IL-8及IL-10水平,并观察其与HDAC的关系。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DAC活性与外周血清中IL-8水平呈负相关(在COPD患者中,r=-0.693,P=0.000;在所有被研究者中,r=-0.598,P=0.000)。外周血IL-8水平在健康吸烟者高于健康不吸烟者2倍以上[(106.87±69.94)比(44.23±27.52)ng/L,P=0.000]。外周血IL-8水平在COPD患者高于健康不吸烟者2倍以上[(103.98±82.39)比(44.23±27.52)ng/L,P=0.000]。外周血IL-10水平在健康吸烟者低于健康不吸烟者10%左右[(10.04±0.54)比(11.78±0.45)ng/L,P<0.05]。外周血IL-10水平在COPD患者低于健康不吸烟者10%左右[(10.12±0.56)比(11.78±0.45)ng/L,P<0.05]。外周血清IL-8水平与吸烟量呈线性正相关。IL-10水平与吸烟量零相关。吸烟量超过35包-年的COPD患者与吸烟量少于35包-年者相比,血清IL-8水平前者较后者较升高约3倍以上。结论:至少在轻中度COPD患者的全身炎症与吸烟密切相关。吸烟引起支气管-肺的炎症反应同时,可能通过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DAC活性造成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istone deacetylase 4,HDAC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VEGFR-1)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的表达,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苯丁酸钠(sodium phenylbutyrate,SPB)作用于肝癌细胞株HepG2后,HDAC4、VEG-FR-1之间的变化及对肝癌细胞株HepG2侵袭、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HepG2,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常规培养,实验组加入苯丁酸钠。分别以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blotting检测HDAC4、VEG-FR-1蛋白的表达及蛋白表达变化;应用Transwell小室观察SPB对肝癌细胞株HepG2侵袭力的影响,应用MTT方法测定SPB对HepG2黏附作用的影响。结果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免疫细胞化学试验及Western-blot-ting显示HepG2细胞株表达HDAC4和VEGFR-1;Western-blotting显示,实验组SPB抑制HDAC4、VEGFR-1的表达,并呈现时间及剂量依赖关系;应用Transwell小室观察经SPB作用后,实验组、对照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61.80±46.80、329.20±55.99,抑制率达到50.85%,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方法测定黏附作用显示SPB实验组细胞的黏附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HDAC4、VEGFR-1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表达,SPB对HDAC4、VEGFR-1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并对HepG2细胞株有抑制其侵袭及黏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罗红霉素对烟雾暴露哮喘小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2)表达的影响,探讨罗红霉素对烟雾暴露哮喘患者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 SPF级雌性BALB/c小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哮喘组(A)、烟雾暴露组(S)、罗红霉素组(R)4组。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制备哮喘和烟雾暴露模型,并用罗红霉素干预。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超微结构变化,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分类计数,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小鼠肺组织中HDAC2表达情况。结果哮喘组和烟雾暴露组嗜酸粒细胞计数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烟雾暴露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比例显著高于哮喘组(P〈0.01);罗红霉素组与烟雾暴露组相比,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1)。哮喘组和烟雾暴露组肺组织HDAC2表达均低于对照组,烟雾暴露组低于哮喘组(均P〈0.01),罗红霉素组肺组织HDAC2表达高于烟雾暴露组(均P〈0.01)。结论罗红霉素可能通过上调HDAC2,改善烟雾暴露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9.
朱晋  ;姜涛  ;万虹  ;张玉琪 《医学综述》2014,(24):4469-4471
胶质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是最新发现的一系列致癌因子,在很多实体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脑胶质瘤中也不例外。其中的HDAC3是最近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很多学者发现其在人类肿瘤中起到了致癌的作用。人们应用抑制剂减弱HDAC3的表达后,人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侵袭等能力出现明显减弱。这就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OPD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炎症因子表达是否与组蛋白修饰有关。方法熏烟法建立大鼠COPD模型。取大鼠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提取AECⅡ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和电镜鉴定;实时定量PCR检测AECⅡ三种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8及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α(MIP-2α)的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蛋白表达;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检测趋化因子启动子区组蛋白H3、H4乙酰化和H4K9甲基化修饰情况。结果 COPD组IL-8、MCP-1、MIP-2α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分别增加4.48倍、3.14倍、2.83倍;COPD组AECⅡ细胞HDAC2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0.25±0.15比0.66±0.15,P0.05),且HDAC2的下降程度与IL-8、MCP-1、MIP-2αmRNA表达增高程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60、-0.914、-0.928,P均0.05)。COPD组趋化因子基因启动子区H3、H4乙酰化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H4K9甲基化水平则降低(P均0.05)。结论 COPD模型大鼠AECⅡ的IL-8、MCP-1、MIP-2α三种趋化因子基因表达增加,HDAC2介导的组蛋白修饰在COPD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