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构建靶向乳腺癌的多西他赛壳聚糖纳米粒,改善多西他赛的体内分布,提高其安全性和抑瘤作用。方法采用酰化反应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壳聚糖纳米粒。采用分散-交联法制备空间稳定性多西他赛壳聚糖纳米粒(CS-DTX)和主动靶向乳腺癌的空间稳定性多西他赛壳聚糖纳米粒(RGD-CS-DTX),并测定其包封率和物理性状。构建乳腺癌细胞MCF-7的荷瘤裸鼠模型,分别尾静脉注射多西他赛注射液(商品名为艾素)、CS-DTX和RGD-CS-DTX,分析它们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及抑瘤作用。另外,分别向昆明小鼠尾静脉注射艾素、CS-DTX和RGD-CS-DTX,观察各药物的最大耐受量(MTD)。结果成功构建主动靶向乳腺癌组织的多西他赛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为95%以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外观基本呈圆整状且均匀分散,CS-DTX与RGD-CS-DTX的粒径分别为(84.2±22.6)nm和(95.2±28.5)nm。药物动力学结果表明,多西他赛壳聚糖纳米粒剂型相比艾素有较好的长循环作用,且RGD-CS-DTX和CS-DTX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组织分布检测显示,RGD-CS-DTX的肿瘤组织靶向效率较CS-DTX及艾素均有提高,而其他器官中药物分布相对降低。多西他赛壳聚糖纳米粒两个剂型的最大耐受量均高于艾素。体内抑瘤实验结果显示,以相同的多西他赛剂量给药,RGD-CS-DTX相比CS-DTX及泰素,其抑瘤作用更明显(P<0.05);且RGD-CS-DTX以低剂量给药或延长给药间隔,均能达到优于CS-DTX及泰素的抑瘤作用。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靶向乳腺癌的多西他赛壳聚糖纳米粒能改善多西他赛传统剂型的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提高了多西他赛在体内的安全性和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抗癌药物紫杉醇纳米粒注射液在荷瘤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抗H22肝癌的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前肢腋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待瘤体长到1?g,分别尾静脉注射紫杉醇纳米粒注射液及市售紫杉醇注射液,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荷瘤小鼠体内不同组织中紫杉醇的含量。结果:两种不同制剂的紫杉醇主要分布于胰腺、卵巢、脾脏,其抗肿瘤作用以2.5?mg/kg的紫杉醇纳米粒注射液更有效;紫杉醇纳米粒注射液在胰腺、卵巢、脾脏、实体瘤中的分布明显高于紫杉醇注射液(P<0.05);其它组织器官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紫杉醇注射液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但紫杉醇纳米粒注射液在胰腺、卵巢、实体瘤的靶向性高于紫杉醇注射液,其分布与疗效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制具有缓释作用的盐酸洛拉曲克长循环脂质体(LCL-NLTX)并考察其理化特性以及在体内的抗瘤效应.方法 用两亲性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对脂质体膜进行修饰,以薄膜挤压-硫酸铵梯度法制备LCL-NLTX;体内抑瘤试验用H22小鼠肝癌细胞接种于昆明小鼠皮下采用动物移植性肿瘤实验法,考察盐酸洛拉曲克长循环脂质体(NLCL)、LCL-NLTX和游离盐酸洛拉曲克给药后对实体瘤的瘤重抑制率及肿瘤体积变化.结果 制备的盐酸洛拉曲克隐形脂质体包封率达68%左右,粒径109nm.体内抑瘤试验显示LCL-NLTX、NLCL均具有抗肿瘤效应;LCL-NLTX较游离盐酸洛拉曲克及盐酸洛拉曲克普通脂质体短时间内抑瘤性较差,而长时间则显较强的抑瘤性.其瘤重抑制率为41.86%.结论 新制备的LCL-NLTX在体内显示了其较好的缓释效应.可以弥补盐酸洛拉曲克在体内半衰期比较短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紫杉醇表面修饰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和性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以硬脂酸为载体材料制备紫杉醇的长循环脂质纳米粒.方法: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考察了纳米粒的形态; 建立了于脂质纳米粒和血清中测定紫杉醇的HPLC方法;考察了纳米粒于3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中的药物释放;以市售紫杉醇注射剂和自制的紫杉醇普通纳米粒为对照,测定了长循环纳米粒于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紫杉醇长循环脂质纳米粒的体内半衰期为10.1 h,同时普通纳米粒的体内半衰期为2.3 h,注射剂的体内半衰期为1.3 h.结论:长循环脂质纳米粒可以延长紫杉醇的体内半衰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叶酸(folic acid monomethoxy-polyethylene glycol 2000-distearoyl phosphatidylethanolamine,ESPE-PEG2000-FA)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并考察其性质。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DSPE-PEG2000-FA胶束;采用薄膜分散-挤压法制备紫杉醇脂质体;两者共同孵育形成DSPE-PEG2000-FA修饰的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并测定修饰前后脂质体的粒径,包封率。结果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药物的粒径(140.5±10.3)nm,多分散指数0.263±0.061,与原料药物纳米紫杉醇的粒径[(121.6±12.7)nm]和多分散指数(0.262±0.03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叶酸-紫杉醇纳米脂质体药物的包封率高达97%,与原料药紫杉醇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9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证了药物的纯度和有效性。。结论本研究报道了一种靶向叶酸偶联纳米紫杉醇的新剂型及制备方法。该剂型有良好的药物包封率和胶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长循环脂质体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方法 昆明大白兔和小鼠静脉内注射阴离子长循环脂质体(NA)、阳离子长循环脂质体(PA)和中性长循环脂质体(A-D),以及普通脂质体(CA)和游离125Ⅰ-反义寡核苷酸(ASON)(FA),不同时间点分别采集血样本和组织器官,测量其放射性,用3p87软件拟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修饰共载紫杉醇与microRNA-34a脂质体(RGD miLPs-34a/PTX)的体内药代动力学以及体内对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RGD miLPs-34a/PTX的体外血清稳定性和体内药代动力学.构建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近红外活体成像研究RGD miLPs-34a/PTX在荷瘤裸鼠的体内分布.荷瘤裸鼠治疗实验检测RGD miLPs-34a/PTX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RGD miLPs-34a/PTX在50%血清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药代动力学实验表明,在荷瘤小鼠血液中的microRNA-34a的消除速率明显快于miLPs-34a/PTX和RGD miLPs-34a/P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体成像实验结果显示,RGDmiLPs-34a/PTX在肿瘤组织的荧光分布显著强于miLPs-34a/PTX.肿瘤生长抑制实验结果显示,RGDmiLPs-34a/PTX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其他脂质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对肿瘤生长抑制能力显著强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体内研究证实RGD修饰的共载紫杉醇和miRNA脂质体能够延长药物体内循环时间,达到长循环效果,具有良好的体内肿瘤靶向性和体内肿瘤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半乳糖配体修饰后的多烯紫杉醇脂质体(docetaxel liposomes modified with galactose ligand,Gal-DOC-L)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探讨Gal-DOC-L对肝脏的靶向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各组织中多烯紫杉醇的药物浓度,以多烯紫杉醇普通脂质体(docetaxel liposomes,DOC-L)为对比,分别采用相对摄取率re?峰浓度比Ce和靶向效率te作为评价参数,对Gal-DOC-L的肝靶向性进行评价?结果:DOC-L和Gal-DOC-L的re分别为2.80和4.34,Ce分别为1.67和2.38,te分别为28.44%和38.91%?结论:药物经脂质体包封后对肝脏具有一定的靶向效应,而半乳糖配体的引入可进一步提高脂质体对肝脏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9.
乳糖脂修饰苦参碱脂质体的肝靶向性和体外抑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乳糖酰磷脂酰乙醇胺修饰的苦参碱脂质体(Lactosaminated matrine liposomes,LML),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肝靶向性,并研究其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逆向蒸发-短时超声法制备苦参碱脂质体Matrineliposomes,ML),合成乳糖酰磷脂酰乙醇胺并用其修饰苦参碱脂质体得到乳糖脂苦参碱脂质体.考察其包封率及粒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体内各组织中的苦参碱含量,通过MTT法检测LML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LML形态均匀,粒径分布范围为80~150 nm,包封率为48.1%.与苦参碱溶液(Matrine solution,M-sol)相比,普通苦参碱脂质体及乳糖脂苦参碱脂质体的体内循环时间明显延长,且乳糖脂苦参碱脂质体的肝脏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值相对于苦参碱脂质体和苦参碱溶液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 LML组中的肝脏相对于其它脏器的靶向效率(Targeting effi-ciency,Te)值均大于1,是脾脏的2.7倍,是肺脏的3倍,是肾脏的6.6倍,是心脏的8.5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MTT法分析发现,当浓度为0.5 mg/ml时,LML、ML及M-sol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51.97%、31.89%和28.34%,前一组与后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乳糖脂苦参碱脂质体具有较好的体内肝靶向性和体外抑瘤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型靶向抗肝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普通纳米脂质体、柔性纳米脂质体及胆酸钠-磷脂混合胶团对环孢素经小鼠皮肤给药的渗透机理。方法:将含药载体非封闭性应用于离体或在体小鼠皮肤,测定了皮肤、接收介质和血液中环孢素含量。结果:离体条件下,应用柔性纳米脂质体和混和胶团后均能在接收液中检测到药物,但普通脂质体却不能。在体条件下,应用柔性纳米脂质体后8 h血药浓度到达峰值,而应用普通脂质体和混合胶团后在血中几乎未检测到药物。结论:柔性纳米脂质体在皮肤水合压力下发生变形,携药透过皮肤;普通脂质体主要与皮肤发生融合产生蓄积作用;混合胶团在水溶…  相似文献   

11.
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方法采用薄膜分散并超声法制备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采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其形态与粒径分布,采用凝胶柱层析法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含量与包封率。结果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粒径约100nm左右,包封率达97%以上。结论成功制备了卡莫司汀长循环热敏脂质体。  相似文献   

12.
紫杉醇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紫杉醇长循环纳米脂质体(PAC-LS)的体外及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PAC-LS,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脂质原料、普通紫杉醇(PAC)和PAC-LS对胰腺癌PANC-1细胞株的毒性。以SPF级雌性BALB/C品系5周龄左右裸鼠为受试动物,接种PANC-1胰腺癌细胞株15 d后,尾静脉分别注射PAC和PAC-LS,剂量均为10 mg/kg。每隔1 d测量肿瘤体积,直到小鼠死亡或者满60 d,观察肿瘤生长为治疗前体积5倍的时间(t5v)和肿瘤生长延迟(TGD)时间以及生存时间。结果脂质原料体外无细胞毒性;PAC-LS对PANC-1细胞株毒性大于PAC(P<0.01),其IC50为1.63 mg/L,约为PAC(3.38mg/L)的1/2;PAC-LS能显著抑制PANC-1胰腺癌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其TGD时间明显长于PAC组([13.65±2.3)v(s4.5±1.83)d,P<0.01];同时,PAC-LS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4.7 d,显著长于PAC组(23 d),P<0.01。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脂质体无细胞毒性,用其制备的PAC-LS对肿瘤细胞的毒性高于PAC,并可延缓PANC-1胰腺癌荷瘤的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具有靶向叶酸受体的蟾酥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表征,再进一步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合成叶酸-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并用红外光谱和质谱进行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靶向叶酸受体的蟾酥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高速离心法分别测定脂质体的形状、粒径、电位、包封率,MTT法考察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经红外光谱及质谱分析证实,成功合成了靶向材料叶酸-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制备的靶向叶酸受体的蟾酥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在透射电镜视野中粒径大小均一,约160 nm,Zeta电位约4.0 mV,包封率达90%以上;体外细胞毒性显示,叶酸修饰的蟾酥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的IC50值为0.46μg/mL,普通长循环脂质体的IC50值为0.76μg/mL.结论 成功合成叶酸-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靶向材料并构建了靶向叶酸受体的蟾酥提取物长循环脂质体,可靶向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紫杉醇纳米脂质体(PTXN)动物体内药物动力学参数,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紫杉醇(PTX)药物浓度,测定动物体内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 该试验采用的高效液相法具有较高的专属性,在血浆浓度为0.51~25.6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有良好的相关(r=0.9996),回收率RSD<9%.紫杉醇和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房室模型,紫杉醇和紫杉醇纳米脂质体的t1/2β分别为(1.301±0.213)h、(0.516±0.228)h;t1/2β分别为(34.361±5.981)h、(11.223±1.191 )h;Vd分别为(0.621±0.078)L、( 0.823±0.079)L;CL分别为(0.038±0.017)L/h、(0.098±0.012)L/h;K10分别为(0.044±0.011)h、(0.136±0.018)h;K12分别为(0.238±0.041)h、(0.768±0.251)h;K21分别为(0.332±0.056)h、(0.589±0.189)h;AUC0→24分别为(341.123±19.342 )mg/(h·L)、(198.124±23.857 )mg/(h·L);AUC0→∞分别为(735.201±168.260)mg/(h·L)、(269.298±35.435 )mg/(h·L).结论 紫杉醇和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均符合二室房室模型,但紫杉醇纳米脂质体药时曲线下面积增大,有效作用时间延长,有利于抗肿瘤,降低毒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在抗肿瘤方面疗效突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科学家对紫杉醇纳米脂质体进行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如何增加紫杉醇的溶解度、提高纳米脂质体的靶向性、优化制备条件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对紫杉醇纳米脂质体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制备、药动学规律和靶向性.方法 采用反相蒸发超声法制备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检测替加氟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26nm左右,具有强磁性和超顺磁性.磁控并加热的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组的肝内8 h药时曲线下面积是游离药物组的17.45倍,是替加氟长循环脂质体组的3.9倍;其肝外组织血浆、肾器官中比游离组低.其肝靶向效率达到73.9%.替加氟长循环脂质体组半衰期比替加氟游离药物组明显延长.结论 替加氟磁性长循环热敏脂质体显著增加药物在肝脏的分布,降低了药物的肾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自制紫杉醇自组装前体脂质体(PSAP)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进行研究,并与市售紫杉醇注射液(Taxol)的组织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方法:SD大鼠以5mg/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PSAP及Taxol,建立LC—MS/MS方法,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测定组织中的紫杉醇药物浓度,对两种制剂的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和靶向性进行评价。结果:PSAP与Taxol组相比,肝、脾、卵巢、子宫中的药物分布明显高于Taxol组(P〈0.05),在以上各组织中的相对摄取率(re)大于1;肺、肾中的分布与Taxol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心脏中的分布明显低于Taxol组(P〈0.05)。结论:紫杉醇自组装前体脂质体与市售注射液相比,大鼠体内配置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提高紫杉醇在肝、脾、卵巢、子宫的药物分布同时降低心脏的分布,对于临床更好地治疗肝脾部、卵巢、子宫癌症和降低心脏毒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甘草酸脂质体,评价其在小鼠肝脏中的靶向性。方法 以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甘草酸脂质体,于小鼠尾静脉给药,RP-HPLC法测定肝脏和血液中不同时间的药物浓度。以甘草酸注射剂为对照,通过相对摄取率(re)、靶向效率(te )和峰浓度比(Ce )3个参数来评价脂质体的肝靶向效率。 结果 甘草酸脂质体肝脏相对摄取率re=1.4;甘草酸脂质体肝靶向效率te =0.092;甘草酸注射液te =0.059,肝脏中Ce=1.59,血液中Ce=0.99。结论:与甘草酸注射剂相比,甘草酸脂质体有明显的肝靶向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NF-κB和Caspase-3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5例HCC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中NF-κB和Caspase-3抗原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NF-κB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及HCC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16.67%(2/12)、28.89%(13/45)及62.22%(28/45)(P<0.05),同时NF-κB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Caspase-3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及HCC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3.33%(10/12)、68.89%(31/45)及42.22%(19/45)(P<0.05),Caspase-3在高、中、低分化HCC组织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但与肿瘤的分期有明显相关性。Caspase-3和NF-κB在HCC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该实验结果提示NF-κB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在HCC的生长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FGF对酒精中毒所致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白酒灌胃复制慢性酒精中毒大鼠模型。测定肝组织ATP酶活力、SOD活力和MDA含量及血清ALT、AST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酒精中毒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明显升高,肝组织ATP酶和SOD活力显著降低而MDA含量明显升高;经过bFGF治疗后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降低,肝组织中ATP酶和SOD活力显著升高而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bFGF对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