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异常凝血酶原(DCP)的生成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或摄入双香豆素类维生素K拮抗剂-Ⅱ,抑制了肝细胞微粒体内维生素K依赖性羧化酶的活性,致使凝血酶原前体肽链氨基端的10个r位谷氨酸残基羧化障碍或羧化不全所致.由于上述差异,DCP不被生理性激活剂所激活,不为钡盐类吸附剂所吸收,不与Ca~(?)及磷脂结合,因此缺乏凝血酶原的生理活性.DCP测定是估计维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中异常凝血酶原和AFP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本实验室改进的P-E一步测定法检测血浆中异常凝血酶原(DCP)水平,采用双抗放免法检测血中AFP,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中的DCP和AFP之间无相关性(γ=-0.089,P>0.50).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中DCP和AFP无相关性,两者分别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独立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中异常凝血酶原和 AFP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本实验室改进的 P- E一步测定法检测血浆中异常凝血酶原 ( DCP)水平 ,采用双抗放免法检测血中 AFP,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中的 DCP和 AFP之间无相关性 ( γ=- 0 .0 89,P >0 .5 0 )。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中 DCP和 AFP无相关性 ,两者分别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独立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李淑君 《吉林医学》2009,30(24):3149-3149
VitK缺乏引起出血症状的原理:VitK虽然不参与Ⅱ、Ⅶ、Ⅸ、X的合成,但这些凝血因子前体蛋白的谷氨酸残基必须在肝细胞微粒体内羧化成γ-羧基谷氨酸,以螯合更多的钙离子,然后方具有凝血活性,这一过程必须由VitK参与。基于上述原理对本院2005年10月~2007年11月收治的35例晚发性VitK缺乏症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 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包括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Ⅱ)及因子Ⅶ、Ⅸ、Ⅹ。它们在肝细胞内合成过程中需要维生素K的参与,肝细胞内的维生素K,在微粒体环氧化酶作用下转变成环氧化叶绿醌,又在微粒体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维生素K,促使凝血酶原前身氨基酸即r羧基谷氨酸的合成,已知因子Ⅱ、Ⅶ、Ⅸ、Ⅹ同样有这种氨基酸,而维生素K的作用就是促进凝血酶原前身进行羧基化转变成凝血酶原,同样也促进因子Ⅷ、Ⅸ、Ⅹ的合成。如果维生素K由于某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生儿,小婴儿出血性疾病与维生素K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儿科临床工作者的密切关注。现将Vit.K临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综术如下。1Vit.K的药理作用和代谢过程Vit.K是一类具有叶绿酵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素配衍生物。其是许多Vit.K液赖因子中谷氨酸残基转化成r-羧基谷氨酸残基过程的必需因子。淡化后的r-羧基谷氨酸具有更多的Ca结合位点,能与G特异结合,并在Q介入下与磷脂结合,才具有凝血的生物活性。常见的Vt.K依赖蛋白有凝血因子11、皿、IX、X和抑制凝血反应的蛋白:C蛋白及S蛋白。各种Vit.K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a一甲基…  相似文献   

7.
异常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原为检测VitK缺乏及监测VitK 拮抗剂的有效指标。Liebman1984年首先提出DCP可能为肝细胞癌(HCC)的标记物,随后陆续有报道HCC患者血浆DCP异常增高。Shah建立动物模型进一步证明。DCP作为HCC的一个特异性标记物日益得到承认及重视。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 PH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以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最多见,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定量检测结合影像学检查是目前早期发现PHC的主要手段,但是特异性差,灵敏度低[2,3]。脱-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 DCP)与HC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等密切相关,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个HCC标志物,研究发现,DCP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AFP[4,5]。现将DCP与HCC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进的凝血酶原 EVC(P- E)一步测定法检测血浆异常凝血酶原 (DCP)水平在原发性肝细胞癌 (PL 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本实验室改进的 P- E一步测定法检测人血浆中 DCP水平 ,采用 R=PTA/ PTB为分析指标。结果 :R值健康对照组为 4 .90± 0 .6 8;PL C组为 3.33± 0 .5 9,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非 PL C组 R值为 4 .5 0± 0 .71,其与PL C组的 R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以 R≤ 4 .0 0定为 DCP阳性 ,则 PL C组的 DCP阳性率为 81.4 8% ,本法特异度为 85 .4 5 %。结论 :此法可用于 PL C的诊断以及用于 PL C与其它非 PL C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此法操作简单 ,耗时少 ,需要血浆量小 ,重复性较好且不需任何特殊设备 ,易在临床上尤其县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K为一种特殊的氨基酸[γ-羧基谷氨酸(Gla)]转译后形成所必需。γ-羧基谷氨酸存在于几个与凝血有关的血浆蛋白中,并与这些蛋白质中的Gla-介导的钙离子结合,这对它们与磷脂表面的接触来说是必要的,并对其止血功能有决定性作用。1977年,Prowse与Esnouf鉴定了牛循环血浆中的另一种维生素K依赖蛋白,并将其命名为Z蛋白。存在于人类中的与牛Z蛋白类似的物质在1984年被分离出来。Z蛋白的分子结构显示与凝  相似文献   

11.
在以维生素K为辅助因子的羧化酶作用下,将谷氨酸残基羧化成1羧基谷氨酸,与ca^2+鳌合可促成血液凝固。另一方面,维生素K2、3环氧化物经环氧化物还原酶(VKOR)作用,去除环氧而成为维生素K。维生素K缺乏会使血液凝结中重要的谷氨酸残基上的羧化作用受损。1940年,KarLink发现对维生素K有拮抗作用的某种真菌产物导致出血不止,遂将其命名为华法令(warfarin)。  相似文献   

12.
胡诗若  陈秋 《四川医学》2020,41(10):1079-1082
<正>骨钙素(osteocalcin,OC)是由成熟成骨细胞、成牙质细胞或者肥大软骨细胞分泌的一种特异性小分子骨基质蛋白,又称γ-羧基谷氨酸蛋白。根据其分子中谷氨酸残基被维生素K依赖性羧化酶羧化修饰的程度,骨钙素可分为羧化完全骨钙素(fully carboxylated osteocalcin,c OC)和羧化不全骨钙素(undercarboxylated osteocalcin,uc OC)两种形式,它主要负责维持骨的正常矿化,影响骨形成和骨吸收[1]。  相似文献   

13.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原子式为Ca,原子量为40.08.正常成人含钙25~30mol,其中99%以上存在于骨骼及牙齿,血液中的钙绝大部分存在于血浆中,血浆中钙离子与结合钙能互相转变,通常血浆总钙的变化与离子钙的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血浆凝血酶原的变化。方法: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30例,并设正常成人对照。用Ecarin发色底物法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总量与吸附后凝血酶原量,用一期法测定PT。结果:患PT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总量改变不明显,吸附后凝血酶原高于正常对照组。透析后数据下降。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出血倾向与正常凝血酶原丢失及异常凝血酶原增加有关,后可能由Vit.K代谢失常诱致。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与凝血酶原及异常凝血酶原有免疫交叉反应的非Ca(Ⅱ)依赖性抗人凝血酶原抗体,建立夹心BA-ELISA法,检测人血浆凝血酶原的最低浓度可达1ng/ml。血浆经皂土和柠檬酸钡吸附处理,除去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后,可用本法检出存留于血浆中的微量异常凝血酶原,并测得健康人血浆异常凝血酶原的均值为74.61±19.43ng/ml。本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患者PT、APTT、FIB、TT指标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smex CA- 5 30型全自动血凝仪(散射比浊法) ,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值。结果:肝细胞癌患者 期+ 期组PT、APTT、FIB、TT分别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 .0 1 ) ,肝细胞癌患者 期+ 期组PT、APTT、FIB、TT分别与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其它恶性肿瘤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凝血试验(PT、APTT、FIB、TT)参数均有变化,可作为肝细胞癌患者病情危重与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1. 不对。病人血浆中游离钙即使升高其血清钙总量也常在正常范围之内。对某一特定病人来说,血清钙“正常”而实则该病人可能已属不正常(升高),因为这种情况可能反映该病人的血清钙总量是从正常值范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省的Hb普查中,检出一异常血红蛋白,电泳行为与HbG相同,珠蛋白解链电泳提示为β链异常。异常肽链的化学分析表明为β链22位谷氨酸残基被甘氨酸残基取代,证明此种Hb为Hb G Taipei,用β~(22(B4))Glu→Gly表示。  相似文献   

19.
采用葡萄球菌凝固酶激活法,测定了41例原发性肝癌(HCC)和其他疾病的血浆r-去羧凝血酶原(DCP)含量。结果健康成人的DCP含量均小于60mu/ml,用于诊断HCC的阳性率为70.7%..显著高于其他疾病(P<0.01)。其中17例小肝癌之阳性检出率为76.4%,若联合检测DCP与αFP则可将阳性率提高到80.4%。4例经肝叶切除的HCC,于术后二周DCP值恢复正常。似可以说明DCP与肝癌细胞本身有关。本文提示,这种新的测定DCP的方法具有灵敏,特异,简便,快速等特点,可能是诊断HCC最有希望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临床主要是利用甲胎蛋白(AFP)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肝癌的早期诊断。但是甲胎蚤白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近年来,多种新的肝癌标志物被相继发现,如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脱-1-羧基凝血酶原(DCP)、磷脂酰基醇蚤白聚糖-3(GPC-3)、1-谷氨酰转移酶(γ—GG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热休克蛋白等。这些新的标志物,成为肝癌研究的热点,并有希望改变肝癌,络床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