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噻托溴胺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变化。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50例(第1组),COPD稳定期患者42例(第2组),对照组为同期参加呼吸疾病体检的老年人65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直接免疫荧光(DIF)法检测PBMC中的肺炎衣原体(Cpn)特异性抗原(Ag),同时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MIF)法检测Cpn抗体(IgA,IgG和IgM)。胶体金法快速定量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第1组Cpn的感染率为66%(33/50),第2组为66.7%(28/42),对照组为21.5%(14/65)。Cpn-Ag和Cpn-IgM抗体的检出率第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Cpn-IgA和IgG抗体的检出率第1组和第2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1组和第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Borg记分下降和FEV1/FVC(%)显著增加(P〈0.01);Cpn-IgM阳性率显著下降(P〈0.001);第1组和第2组CRP水平下降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OPD患者有较高的Cpn感染率,噻托溴胺联合阿奇霉素治疗COPD彼此有正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诱发大鼠肺癌模型。方法:采用Cpn菌株TW-183感染的方法以及TW-183感染联合苯并芘(Benzopyrene,Bp)的方法建立肺癌Wistar大鼠模型。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血清中Cpn特异性抗体,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检测大鼠肺癌组织中的Cpn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肺癌组织中的Cpn特异性抗原。结果:单独Cpn感染大鼠的Cpn感染率为72.9%(35/48),Cpn感染联合Bp大鼠的Cpn感染率为76.7%(33/43);两组的肺癌发生率分别为14.6%(7/48)和44.2%(19/43),均显著高于对照小鼠的肺癌发生率(P=0.012,P<0.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Cpn感染诱发大鼠肺癌模型。  相似文献   
3.
接触丙烯腈工人血中一氧化氮与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职业性接触丙烯腈对人体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某石化厂从事腈纶纤维生产的 111名工人为接触组,条件相近的不接触任何毒物及不进行有害作业的健康体检者89人为对照组。进行血清 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水平、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力、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力测定,作为评 估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NO水平显著降低(P<0.01)。以NO水平为应变量,以 接触丙烯腈、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量、饮酒量、血清三酰甘油等指标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接 触丙烯腈与血清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相关性随工龄的延长而增加。结论 职业性接触丙烯腈 可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且这种损害可能具有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DPH为荧光探剂,测定人血小板膜偏振度,研究三七的有效成分脉塞通对血小扳膜微粘度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血小板膜微粘度随脉塞通浓度的增加和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脉塞通能消除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血小板膜微粘度的作用。脉塞通对血小板膜微粘度的作用大于对红细胞膜微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钡盐吸附除去血浆凝血酶原后,用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Biotin Avidjn ELISA)检测了39例健康人,4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及17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血浆异常凝血酶原(AP)含量,结果显示HCC患者血浆AP含量≥150ng/ml的占64.3%。20例血清甲胎蛋白(AFP)阴性患者血浆的60%AP含量≥150ng/ml。两者相结合,可使HCC诊断率提高到81%。对12例癌肿直径小于5 cmHCC患者的血浆AP含量的检测,得到类似的结果。提示血浆AP的检测,有助于提高HC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肺炎衣原体(Cpn)诱发肺癌大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初步探索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诱发大鼠肺癌模型的建立。方法 应用多次气管内注入Cpn菌液(TW 183)的方法试制肺癌大鼠模型,微量免疫荧光(microimmunofluorescence,MIF)法检测大鼠血清中Cpn特异性抗体,PCR检测肺癌组织中Cpn DNA,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癌组织中Cpn特异性抗原。结果 单独Cpn感染组Wistar鼠的Cpn感染率为72.9%(35/48),Cpn感染联合苯并芘(benzopyrene,Bp)组的Cpn感染率为76.7%(33/43),两组的肺癌发生率分别为25.0%(12/48)和44.2%(19/4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值分别为0.001和0.000。结论 Cpn感染诱发大鼠肺癌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有助于肺癌的防治及其发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7.
检测人动脉瘤组织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特异性抗原与动脉瘤的关系。方法:利用直接免疫荧光(IF)方法检测新鲜-冰冻或福尔马林-固定标本中Cpn特异性抗原的存在。结果:新鲜-冰冻标本中Cpn特异性抗原的阳性率是:腹主动脉瘤组为83.0%(15/18),正常血管组12.5%(1/8),P<0.01。此外,用IF方法检测了40例档案保存的石蜡包埋冠状动脉瘤标本和正常血管组织切片,Cpn特异性抗原检出率分别是:87.5%(35/40)和0(P<0.001)。结论:Cpn特异性抗原的高检出率见于人动脉瘤体组织中,推测Cpn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形成人动态瘤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9.
我们开发了一种敏感又快速的方法,以检测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12例慢性肝炎和52例肝癌病人血清中的HBV DNA。将PCR分析结果与常规血清标志物相比较,并评价检测血清中HBV DNA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HBV 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