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研究发现,菌群紊乱引起条件致病菌和有害细菌代谢产物增多,参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的关键因素之一。已有大量证据表明,作为饮食干预方式之一,热量限制可明显改善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症状,而肠道菌群可能是其作用靶点之一。本文从肥胖、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肠道菌群改变、热量限制对3种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肠道菌群在其中的介导作用3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中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的生理作用,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疾病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合成及分解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笔者查阅中外文献,就几种主要的肠道菌群菌体成分及合成代谢产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2期的初诊IgA肾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特征,进一步探索IgA肾病疾病进展因素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19例CKD 1~2期的初诊IgA肾病患者和1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的新鲜粪便样本,提取粪便细菌DNA,针对V3-V4区域进行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组成,应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粪便菌群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收集初诊IgA肾病患者的疾病进展因素,研究肠道菌群与IgA肾病疾病进展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显著降低(P=0.04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丰度显著升高(P=0.001)。在属水平上,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Dorea等菌属的丰度显著升高(P < 0.05),毛螺菌属(Lachnospira)、粪球菌属_2(Coprococcus_2)、萨特氏菌属(Sutterella)等菌属的丰度显著降低(P < 0.05)。(2)初诊IgA肾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肠道菌群的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肠道菌群的组成存在差异。LEfSe分析结果显示,初诊IgA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有16个差异菌,其中,初诊IgA肾病患者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放线菌门、埃希菌-志贺菌属等的丰度升高,健康对照组拟杆菌门、毛螺菌属的丰度升高。(3)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的结果显示,初诊IgA肾病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属与血清IgA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和合并高血压呈正相关,Lachnoclostridium菌属与合并高血压呈正相关,埃希菌-志贺菌属与尿红细胞数量呈正相关,双歧杆菌属与毛细血管内增殖呈正相关,粪杆菌属与细胞/纤维细胞性新月体呈正相关,瘤胃球菌属_2(Ruminococcus_2)与系膜细胞增殖、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呈正相关。结论: 初诊CKD 1~2期IgA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对照相比存在差异,肠道的某些菌属与IgA肾病疾病进展因素呈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这些菌属在IgA肾病中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3927;81873356) 热量限制可以促进机体健康、延长寿命、延缓衰老、防止代谢紊乱和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宿主的健康、衰老和疾病中均发挥了关键作用,饮食的改变可显著影响肠道有益菌和致病菌的平衡。热量限制是最常采用的饮食干预疗法之一,其有益作用可能是通过肠道菌群介导的。本文通过综述热量限制对健康、衰老和疾病状态下机体肠道菌群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热量限制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微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肥胖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遏制和治疗代谢性疾病,成为现在亟需解决的难题。肠道菌群作为肠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肝肠循环直接参与人体的生理代谢过程,对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起着关键作用,大量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肥胖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造成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代谢性疾病。随着肠道菌群的平衡对于防治代谢性疾病重要性的凸显,深入探讨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对医疗卫生的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探索肠道菌群与肥胖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及发病机制,以期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谢多  张颖  张琬琳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1):1925-1929
肠道菌群的形成和增殖始于出生,其组成的改变主要取决于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人体肠道内定植着千余种细菌,有高度的多样化。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和培养组学的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微生物群的组成及其功能,肠道菌群与人体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蓬勃开展。肠道菌群在人体的生理、代谢、营养和免疫功能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微妙平衡影响不同疾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肠道菌群改变与女性生殖疾病的关联。从动物模型研究到人体研究,目前已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整体多样性的改变、特定细菌丰度的变化以及菌群比例的失衡与女性生殖疾病密切相关,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但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很有限。以特定肠道菌群或其代谢物为靶点,在女性生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已初步展露效果。未来需要进一步地开展机制研究明确肠道菌群与女性生殖相关疾病的因果关系,以及设计更为严谨的临床试验明确有效治疗的标准,为肠道菌群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多依据。本文拟对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复发性流产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儿童肾病综合征免疫功能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研究免疫机制在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中国知网、MEDLINE、全文数据库等查阅途径,对近年来免疫机制参与肾小球疾病发病的报道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发现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肾脏固有细胞以及相关致炎因子等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促进作用.综合分析认为通过抑制免疫反应、调节免疫机制可能会减少儿童难治性肾病的复发并延缓其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近十年肾脏疾病谱的构成特征和流行病学趋势。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肾脏病理检查的患者,按照时间分布分为2个阶段,即2009年10月至2014年9月为第一阶段(组1),2014年10月至2019年9月为第二阶段(组2),分析肾脏疾病的构成和演变。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肾穿刺活检标本5 114 例,肾活检患者平均年龄随时间变化逐渐升高,老年患者肾活检比例由7.70%升至20.36%。与组1相比,组2膜性肾病比例明显升高(24.3% vs. 36.8%,P <0.001),其中以45~59岁年龄段增长幅度最显著。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包括免疫介导性疾病(55.0%)、肿瘤代谢性疾病(33.8%)和感染相关性肾病(3.7%),两组相比,组2中肿瘤代谢性疾病比例升高近1倍(24.0% vs. 44.4%,P <0.001)。结论:在过去的10年中,温州地区的肾脏疾病谱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膜性肾病比例明显升高,是中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性等肿瘤代谢性疾病比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人类肠道内存在数以亿计的微生物,他们及其代谢产物共同维持着人类肠道内稳态,参与机体代谢及免疫保护功能。目前研究的大多数消化系统疾病都与肠道微生物的异常紧密相关,并且随着益生菌制剂以及粪菌移植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备受青睐,肠道微生物已经成为了现代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文章就与肠道微生物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进行综述,并且简要介绍粪菌移植及部分中药在调节肠道微生态方面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丝切蛋白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通过其对肌动蛋白动力学的调控参与机体 的生长发育、维持内环境稳态,并且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丝切蛋白对多种肾脏固有细 胞表型特征、基因转录、凋亡及肾组织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丝切蛋白在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 球硬化、膜性肾病、IgA肾病等引起蛋白尿的多种足细胞病理变化中均起调节作用,可能成为诊断肾小球足细胞损伤 的一个指标。同时,丝切蛋白对维持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极性和功能起关键性的作用,并参与调控肾脏缺血/再灌 注损伤、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多种肾脏疾病中肾组织的炎症反应。另外,丝切蛋白在肿瘤细胞及多种组织上 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重要调节作用,提示丝切蛋白可能参与调控 腹膜透析相关EMT及纤维化。丝切蛋白可能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甲亢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方法 以15例甲亢患者作为甲亢组,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甲亢组和对照组新鲜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RNA (16S ribosome RNA)-V3区进行DNA测序,分析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数量,分析肠道菌群物种的丰度,并进行聚类分析和代谢通路相关性分析。结果 样本稀疏曲线表明测序深度充分,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OTU值为24 578,微生物丰度较高,测序覆盖深度(Coverage指数)>0.99。与对照组相比,在属水平,甲亢组肠道菌群的3个丰度指数(Ace、Sobs和Chao)均低于对照组(P<0.05),2个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分别低于和高于对照组(P<0.05)。30份样品共检测到13个菌门,均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占优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属水平,共检测到246种菌群,对照组含有51种特有菌群,而甲亢患者肠道菌群种类显著减少,仅含有7种特有肠道菌群。甲亢组的直肠真杆菌属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2。在同与免疫有关的功能代谢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直肠真杆菌属与上皮细胞的细菌侵入这一代谢通路呈负相关(r=-0.367,P=0.046)。结论 甲亢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下降,直肠真杆菌属是甲亢患者区别于健康人的明显差异菌,直肠真杆菌属丰度的降低可能与甲亢免疫机制相关。菌群的定量分析可能早期预测甲亢。  相似文献   

12.
代谢性疾病是多种代谢物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与其相关的不良后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代谢性疾病是子宫内膜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危因素。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肾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能是肾癌发生、发展的危险信号。因此,代谢性疾病可能成为早期评估肾癌的指标,对其综合治疗可能是防治肾癌及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且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各类菌群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共生关系,同时,胃肠道与肝脏之间通过门脉循环形成紧密的解剖、功能双向联通网络,进而相互维持稳态。“肠-肝轴”理论在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深远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密切相关,它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通路影响肝脏病理生理学进程。在病理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菌群生态失调、功能紊乱时,肠道菌群则会与宿主免疫系统及其他类型细胞产生多种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肝脏脂肪变性、炎症、纤维化,继而引发各类肝脏疾病,如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急性肝衰竭、肝细胞癌等。 越来越多关于益生元/益生菌改善肝病的报道逐渐打开了以菌治病的新世界。因此,肠道微生物群落里隐藏的潜在信息和价值是无穷的。为了更加全面地探究各类复杂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我们仍需继续深入了解某些特定的肠道微生物在参与肝脏损伤进程、改善疾病进程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找寻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奠定基础。现有综述报道很少同时阐述肠道菌群与急性及慢性肝脏疾病的密切关系。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近年来关于急性及慢性肝损伤的研究成果,并得出结论:肝脏的解剖结构促成其与肠道菌群形成彼此沟通的紧密网络,而肠道菌群则是调节肝脏生理、病理功能的重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14.
间充质干细胞(MSC)为干细胞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存在于体内多处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MSC有先天性低免疫原性优势,可通过直接接触、分泌可溶性因子作用于体内免疫细胞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还可趋向定位于炎症部位发挥抗炎作用。因此,MSC在免疫、炎症相关疾病中有着巨大应用前景。应用MSC治疗急性肾损伤、免疫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等肾脏疾病已有大量研究。本文着重综述MSC在体内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5.
肾脏疾病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而肠道菌群的紊乱也会增加尿毒症毒素的产生,加速肾脏疾病的进程。本文阐述了肠道菌群的构成和作用,探讨了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的关系,并列举了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肾脏疾病的各类方法,包括饮食疗法、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碳吸附剂和粪菌移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肾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与循环免疫复合物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红细胞花环实验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12例肾病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及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并与40例正常对照相比。结果慢性肾炎组肾病综合症组及其它肾病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降低,同时伴有红细胞免疫复合花环率升高肾病综合症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其它肾病组。结论肾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的改变,可能在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IgA/C3水平在IgA肾病诊断预测中的价值,及其与IgA肾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09年
11月~2015年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活检诊断的66例IgA肾病,111例其他肾小球疾病,40例无肾脏病的健康体
检者。使用CRM470调整后的标准化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gA、C3,并计算IgA/C3比值。参照牛津分级及Lee氏分级分
别对IgA肾病患者进行病理学分级。在比较血清IgA、IgA/C3比值在预测IgA肾病的价值时,通过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
下面积。结果IgA肾病患者血清IgA/C3比值较其他肾小球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血清
IgA/C3比值升高与IgA肾病病理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未开展肾活检的医院及不接受行肾活检的患者,血清IgA/
C3比值在IgA肾病诊断中可起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165-168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干预可能有助于逆转肾脏损害。已有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MTHFR基因多态性易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此会引起一系列疾病的发生。本文将对国内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MTHFR基因与2型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一种最常见的全球性慢性病,属于身体各系统出现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心脑肾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目前尚有难以控制的恶性高血压发生,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及治疗仍然是全球性的一个热点难题。肠道菌群在多方面影响着人体健康,包括影响宿主的代谢吸收能力、抗感染能力调节生理功能、抑制致病菌等等。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发育不良、菌群的失调与很多疾病存在关联性,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也存在一定关联性。本文对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方面进行总结,探讨肠道菌群高血压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As a result of the energy overload in obesity, insulin resistance, type 2 diabetes, dyslipidemia, hypertension, and atherosclerosis develop, which together comprise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lthough the kidney becomes a victim of hyperglycemia in diabetes mellitus, recent work has shown that the abnormalities of lipid and glucose metabolism in the kidney are similarly important to those in adipose tissue. Interestingly, obesity triggers the release of adipokines such as leptin, resistin, and visfatin, and these can then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other vascular complications. These adipokines, which are also synthesized in the kidney, appear to have an important role in renal injury associ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Our studies found that visfatin is not only a surrogate marker of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but is also up-regulated in diabetic kidney through the uptake of glucose into renal cells, which leads to the activation of the intracellular 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 and pro-inflammatory mechanisms. However, we also observed a beneficial effect of visfatin administration to type 2 diabetic mice. Visfatin injection improved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vivo, in contrast to our previous in vitro study of cultured renal mesangial cell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possibility of multiple cross-talk between adipose tissue and kidney in the metabolic syndrome, particularly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Further study should be undertaken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adipose tissue and kidney as major organs in the metabolic syndr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