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造血生长因子(HGF)或称集落刺激因子(CSF)属于糖蛋白激素族,其作用是调节骨髓祖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增殖、分化、移行和细胞功能。它们也控制各种白细胞的产生。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tin)早已熟知。但单纯调节血小板产生的调节因子尚未确定。 HGF现包括控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细胞产生的激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filgrastim)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sargramostim)已在人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许多国家已临床使  相似文献   

2.
杨芝 《中外医疗》2011,30(36):135+137-135,137
目的 探讨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残液(G-CSF)治疗肿瘤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56例肿瘤化疗致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残液涂抹口腔溃疡面或口腔含漱,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结果 实验组在化疗期间、化疗后口腔溃疡愈合、疼痛时间、食欲改善等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残液能有效地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的口腔溃疡,促进口腔粘膜溃疡的修复,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从而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3种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均为重要的免疫刺激因子,在中性粒细胞及髓系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增殖、活化及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与GM-CSF和M-CSF不同,外源性G-CSF对其他免疫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也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内源性G-CSF在维持局部免疫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综述G-CSF在免疫调节及维持肠道免疫内环境稳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为患者带来福音。最近,本报记者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沈志祥教授进行了专访,请他介绍一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血液科的应用。1 G-CSF在血液科的应用 首先G-CSF可用于升高中性粒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入中国至今10年左右,近6-7年来国产制剂纷纷上市,给血液科病人带来福音。可应用于严重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的患者。G-CSF之所以能治疗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在中性粒细胞上存在着可与G-CSF相结合的受体。G-CSF与该受体结合后可以加速中性粒细胞在骨髓中的生长、发育及成熟。  相似文献   

5.
张可领 《医学综述》1999,5(11):504-505,509
<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总称CSFs,是二种能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近几年,国内外已将CSFs广泛用于造血功能不良性疾病。现集中讨论CSFs在肿瘤放疗和化疗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1 CSFs在化疗中的应用 在肿瘤化疗中,骨髓抑制是大多数细胞毒性药物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牛膝来源的多糖刺激粒细胞集落形成的能力.方法使用软琼脂培养体系,培养骨髓造血干细胞,设置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牛膝多糖(APP)、G-CSF和APP联合作用实验组以及对照组(0.1ng/ml G-CSF),分别检测有效集落数.结果 G-CSF联合APP能有效促进粒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的形成,与G-CSF单独作用相比差异显著(P<0.05).0.8mg/ml APP对CFU-G的刺激形成作用与1ng/ml的G-CSF相似.结论 APP具有刺激粒细胞集落形成的能力,并与G-CSF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粒细胞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7.
卞咏梅  刘金宏 《医学综述》1999,5(3):119-121
<正>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有赖于各种造血因子的作用。其中作用于髓系造血细胞的生长因子主要为CSF(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集落刺激因子),它是一组低分子量的酸性糖蛋白,依其作用靶细胞的不同可分为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白细胞介素-3(IL-3)等。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目前这类因子已能大量制备,供实验和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最多的造血因子包括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和重组人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  相似文献   

8.
牛膝多糖促进骨髓细胞粒细胞集落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牛膝来源的多糖刺激粒细胞集落形成的能力.方法使用软琼脂培养体系,培养骨髓造血干细胞,设置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牛膝多糖(APP)、G-CSF和APP联合作用实验组以及对照组(0.1ng/ml G-CSF),分别检测有效集落数.结果 G-CSF联合APP能有效促进粒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的形成,与G-CSF单独作用相比差异显著(P<0.05).0.8mg/ml APP对CFU-G的刺激形成作用与1ng/ml的G-CSF相似.结论 APP具有刺激粒细胞集落形成的能力,并与G-CSF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粒细胞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9.
造血生长因子为糖蛋白激素,具有调节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和成熟血细胞功能的作用。主要包括下列几种因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于(G-CSF)、红细胞生成素(EPO)、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白细胞介素3(Ⅰ-L-3)。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发展,这几种因子己陆续克隆出来,并在哺乳动物细胞、酵母或细菌中表达并获纯化。目前,重组造血生长因子已用于实验研究和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36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G-CSF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G-CSF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300 g G-CSF连续3 d。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G-CSF组和对照组治疗后LVEF比较(48.6%±5.2%41.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G-CSF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白细胞下降后或停止化疗后第3天口服中药,每日1剂,至白细胞正常或下周期化疗开始时停用.对照组采用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至白细胞正常停用.结果: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疗效持久,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小剂量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对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对AML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 1.0× 10 91.5× 10 9·L-1时 ,每日皮下注射G CSF 75 μg ,至连续两次外周血白细胞数大于 3.5× 10 9·L-1时停药。结果 :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的持续时间 (12 .9± 4 .6 )d ,明显低于对照组 (2 3.3± 5 .1)d(P <0 .0 1) ,感染发生率、严重感染明显减少 ,感染发热的持续时间缩短。G CSF的主要副作用为流感样症状伴低热及肌肉酸痛 ,未发现与应用G CSF相关的恶性细胞增殖现象。结论 :小剂量G CSF对治疗初治的AML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Chlorpromazine-induced agranulocytosis is an uncommon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a high frequency of fatality. We describe two patients with chlorpromazine-induced granulocytosis in whom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administration enhanced the speed of neutrophil recovery. No toxicity was noted with G-CSF and both patients made a successful recovery. We propose there is a role for such cytoki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life-threatening agranulocytosis in order to speed the recovery of neutrophils.  相似文献   

14.
15.
摘要: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用于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健康供者骨髓和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
(MDSC)的影响和MDSC与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的关系。方法对12例健康造血干细胞供者,在G-CSF动员前和
动员后第5天分别获取骨髓、外周血及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MDSC的含量变化,统计分析MDSC
与GVHD的关系。结果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健康供者外周血、骨髓中均能检测到MDSC,MDSC在外周血中占单个核细
胞比例为(1.35±0.35)%,骨髓中为(2.44±1.11)%,骨髓中MDSC比外周血中高(P=0.015);G-CSF动员5 d后MDSC在外周
血中占单个核细胞比例为(4.01±1.82)%,骨髓中为(4.38±2.19)%,动员后骨髓与外周血中MDSC比例相比无明显变化
(P=0.083)。动员后外周血中MDSC含量明显高于动员前(P=0.047),而动员前后骨髓MDSC细胞比例变化无统计学意
义(P=0.761)。采集物中MDSC细胞数量与GVHD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48)。结论健康人PB与BM中均能
检测到MDSC,且骨髓中比外周血中要高;G-CSF能动员骨髓中MDSC到达外周血,使外周血中MDSC增高;G-CSF动员
的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中MDSC增加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低GVHD发生率有关。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report two cases of chronic neutropenic state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 CLINICAL FEATURES: A 23-year-old man with severe congenital cyclic neutropenia causing lifelong recurrent infections and consequent debilitation presented with intractable infected leg ulcers. A 56-year-old man with acquired idiopathic neutropenia presented with severe perianal infection and sepsis. INTERVENTION AND OUTCOME: Both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G-CSF. CONCLUSION: G-CSF is an agent with major clinical potential for the therapy of primary neutropenic stat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地榆总皂苷对3种造血细胞Baf3/Mpl、UT-7和NSF-60的促增殖效应。方法 分别培养依赖血小板生成素(TPO)、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生长因子(G-CSF)生长的Baf3/Mpl、UT-7和NSF-60细胞,在加或不加细胞因子条件下,用不同质量浓度地榆总皂苷处理细胞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3种细胞的增殖;采用RT-PCR法检测3种细胞因子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地榆总皂苷单独处理细胞72 h,明显促进Baf3/Mpl细胞和NSF-60细胞增殖,但不影响UT-7细胞生长;在TPO和G-CSF存在条件下,地榆总皂苷能分别增强两种细胞因子的促细胞增殖作用。此外,地榆总皂苷能明显增强Baf3/Mpl细胞TPO受体表达,对NSF-60细胞G-CSF受体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地榆总皂苷具有单独或协同细胞因子的促造血细胞增殖作用,其促增殖作用与上调TPO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检测腹水G-CSF、PCT对肝硬化腹膜炎患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G-CSF,免疫发光法测定PCT。结果32例SBP怠者血清和腹水G-CSF、PCT水平明显高于24例漏出性腹水患者(P〈0.01)。SBP患者腹水中的G-CSF、PCT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的水平。随着感染的控制,腹水中G-CSF、PCT水平连渐下降(P〈0.05)。结论腹水G-CSF和PCT的检测有助于对SBP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短程国产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的动员作用。方法:将两组昆明小鼠分别用大小不同剂量及疗程的国产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皮下注射后,进行外周血WBC计数及粒-巨噬细胞集落(CFU-GM)培养计数。结果:两种方案都可见外周血WBC上升、CFU-GM集落增加,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短程大剂量rhG-CSF能有效地动员小鼠PBHSC。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和艾灸前后环磷酰胺(CTX)模型荷瘤小鼠血清中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含量的变化,探讨针灸改善荷瘤小鼠骨髓抑制、升高白细胞数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昆明种雄性小鼠64只,植种S180肉瘤造成移植瘤模型,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6只。其中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腹腔注射CTX,制备荷瘤小鼠骨髓抑制模型,空白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针刺组、艾灸组均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每天固定时间分别进行针刺、艾灸治疗,空白组、模型组每日陪同抓取、固定,不做任何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5 d。各组小鼠分别采尾部静脉血,人工镜检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分别于治疗3 d和治疗5 d后的第2天,每组各处死8只小鼠,摘取眼球,取其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血清中GM-CSF和G-CSF的含量。结果注射CTX的各组荷瘤小鼠白细胞均降低,且第4天降至最低,血清中GM-CSF和G-CSF含量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针刺组与艾灸组白细胞开始回升,血清中的GM-CSF和G-CSF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针刺组、艾灸组白细胞数均已接近基础白细胞水平,血清GM-CSF和G-CSF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X造成荷瘤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损伤,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且血清GM-CSF和G-CSF的含量降低。针刺和艾灸可以提高CTX荷瘤小鼠血清中GM-CSF和G-CSF的含量,诱导粒细胞前体和巨噬细胞前体细胞呈集落生长,刺激造血细胞分化,以利于髓系造血细胞的增值、分化和成熟,从而缓解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提升外周血白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