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ADC值对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ADC值在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颅内淋巴瘤和16例高级别胶质瘤(WHO胶质瘤分级:Ⅲ-Ⅳ级)行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和DWI成像,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表现。感兴趣区(ROI)置于病灶在增强T1WI上明显强化且在ADC图上呈相对低信号部分,取病灶的最低ADC值,另外对同一病例以相同大小ROI置于对侧正常脑白质区测量三个ADC值,取其平均值。相对ADC值(rADC)取病灶最低ADC值与对侧正常白质区平均ADC值的比值。然后对淋巴瘤组和高级别胶质瘤组病例的ADC值和rADC值分别经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淋巴瘤多发10例,单发5例,DWI图上15例病灶均见高信号,ADC图上均呈低信号,rADC1为100%。高级别胶质瘤单发15例,多发1例,DWI图上11例病灶见高信号,另5例未见明显高信号,ADC图上11例病灶见低信号,另5未见明显低信号,rADC1为69%。结论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ADC值和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WI结合常规MRI形态学表现有助于颅内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第四脑室区域髓母细胞瘤及室管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组织病理切片证实的12例髓母细胞瘤及9例室管膜瘤的常规MRI、DWI及最小ADC值,总结常规MRI及DWI信号特点,对2组病例的最小ADC值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髓母细胞瘤DWI呈高信号及稍高信号,最小ADC值为(0.72 ±0.13)×10-3 mm2·s-1.室管膜瘤DWI呈略低信号及低信号,最小ADC值为(1.31 ±0.19) ×10-3 mm2·s-1.两者最小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最小ADC值联合常规MRI,有助术前对第四脑室区域髓母细胞瘤及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鉴别诊断女性盆腔良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女性盆腔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分析肿瘤DWI信号强度及ADC值的差异。结果女性盆腔良性肿瘤病变DWI信号表现不同,可以呈等、较高或高信号,恶性肿瘤性病变在DWI上大部分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55±0.48)×10-3mm2/s,恶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23±0.37)×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低于良性现变(P=0.023)。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和ADC值可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PC- NSL)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DWI信号视觉观察和ADC值测量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6例星形细胞瘤(Ⅰ~Ⅱ级16例,Ⅲ~Ⅳ级20例),40例脑膜瘤,18例转移瘤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CNSL组:DWI图像上以高信号为主(7/9);ADC值为(0.84±0.29)×10~(-3)mm~2/s。星形细胞瘤组:DWI图像上Ⅰ~Ⅱ级星形细胞瘤以低信号为主(7/16);ADC值为(1.68±0.50)×10~(-3)mm~2/s。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以低信号和混杂信号为主(14/20),ADC值为(1.42±0.69)×10~(-3)mm~2/s。脑膜瘤组:DWI图像上以高信号为主(21/40);ADC值为(0.90±0.21)×10~(-3)mm~2/s。转移瘤组:DWI图像上以低信号为主(10/18);ADC值为(1.43±0.71)×10~(-3)mm~2/s。PCNSL与星形细胞瘤(P=0.002)和转移瘤(P=0.006)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脑膜瘤(P=0.524)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NSL的DWI和ADC值与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与脑膜瘤无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中央带癌(CG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GPca及3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磁共振DWI资料,分析其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图的表现特点,分别测量癌灶和BPH组织的ADC值,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8例CGPca灶在DWI上均呈较明显的高信号,相应ADC图呈低信号,其中4例癌灶局限在中央带,常规磁共振成像诊断为BPH。BPH在DWI上均呈较低信号,ADC图呈较高信号,与正常的前列腺组织信号接近。8例癌灶的平均ADC值与30例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磁共振DWI对CGPca灶的诊断意义较大,结合ADC图有利于与BPH组织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的87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同期87例乳腺炎患者为对照组,术前行双侧乳腺MRI检查,测量肿块ADC值,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分级,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MR-DWI全部可见不均匀高信号,部分可见显著高信号灶,而对照组可见等信号和低信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乳腺癌病灶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Ⅰ、Ⅱ和Ⅲ级病灶组织的ADC值逐渐降低,其ADC均值分别为(1.106±0.124),(0.607±0.056),(0.211±0.039),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乳腺癌类型间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分级呈负相关(r=-0.947,P0.05)。结论:MR-DWI及ADC值可诊断乳腺癌,ADC值与乳腺癌病理组织分级负相关,ADC值越小乳腺癌病理组织分级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成像(PWI)在观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行磁共振DWI检查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行磁共振肾脏PWI检查的1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资料,行磁共振DWI检查的健康对照者20名,行磁共振PWI的健康对照者15名,所有检查者均行磁共振常规平扫,然后行磁共振DWI检查及PWI检查。结果Ⅰ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健康对照者肾脏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Ⅱ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健康对照者肾脏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健康对照者肾脏的ADC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Ⅴ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Ⅳ期的低,Ⅳ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Ⅲ期的低。ⅠⅤ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健康对照者肾脏的ADC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Ⅴ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Ⅳ期的低,Ⅳ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ADC值较Ⅲ期的低。Ⅰ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的时间-信号曲线与健康对照者相近,皮质信号峰值(Pc)、髓质信号峰值(Pm)及皮质达峰时间(Tc)和髓质达峰时间(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Ⅱ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的时间-信号曲线与健康对照者相近,皮质信号峰值(Pc)、髓质信号峰值(Pm)及皮质达峰时间(Tc)和髓质达峰时间(T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的糖尿病肾病肾脏的时间-信号曲线呈缓慢上升,曲线低平,曲线峰值也明显下降。Pc、Pm降低,Tc和Tm延迟。结论磁共振DWI和PWI能够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性脑梗死在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及其与动脉性脑梗死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5年8月诊治的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的脑静脉窦血栓及动脉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各12例的DWI表现。结果动脉性脑梗死在DWI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明显高信号,在ADC图上为低信号,平均ADC值(0.558±0.06)×10-3mm2/s。静脉性脑梗死在DWI上有3种不同表现。多发高信号病灶5例,ADC值平均为(1.175±0.26)×10-3mm2/s,高于动脉性脑梗死(P<0.01);单发高信号病灶2例,ADC值较低,与动脉性脑梗死相近(P>0.05);高低混杂信号5例,其高信号区ADC值明显减低,低信号区平均ADC值较正常值略高。结论静脉性脑梗死在DWI上特殊表现,结合ADC值的测量可用于区分脑水肿的类型,鉴别动脉或静脉性脑梗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正常子宫和子宫内膜癌(EC)中的表现特征。方法对25例子宫正常者和16例经病理证实的EC病人,进行常规MRI扫描及子宫横断面DWI扫描(b=1 000s/mm2)。分别测量正常子宫的三层结构和EC病灶的弥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子宫三层结构的弥散图像信号强度内膜最高,肌层最低,结合带与肌层的差异肉眼不能分辨。ADC值肌层>内膜>结合带,差异有显著性(F=38.153,q=2.971~11.248,P<0.05)。EC病灶弥散图像信号强度高于正常子宫内膜,ADC值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6、3.538,P<0.05)。结论正常子宫三层结构MR扩散能力存在较明显差异,内膜扩散信号最好,结合带ADC值最低。弥散加权图像有利于突出显示EC病灶,ADC值测量对于弥散图像信号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仿的EC病灶有一定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脑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0例脑淋巴瘤与14例胶质母细胞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常规MRI及DWI的信号特点,测量肿瘤实性成分的ADC值,以对侧正常脑实质为对照,计算出r ADC值,并对两组间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淋巴瘤的实性成分在DWI上呈等或略高信号,其ADC均值为(0.64±0.18)×10-3mm2/s,r ADC均值为0.85±0.13;胶质母细胞瘤的实性成分在DWI上信号复杂多变,其ADC均值为(0.98±0.18)×10-3mm2/s,r ADC均值为1.23±0.17;两组间的ADC值与r 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的测量对脑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常规MRI检查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杂草蝙蝠算法(Invasive Weed Bat Algorithm,IWBA)和三值FPRM(Fixed-Polarity Reed-Muller)电路函数表达式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三值FPRM电路延时和面积优化算法。算法首先建立延时估计模型,评估当前极性电路的适应度函数值;然后利用三值极性转换算法,将二值基准测试电路转换为三值FPRM电路;最后利用IWBA算法进行三值FPRM电路延时和面积最佳极性搜索。实验对10个基准电路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蝙蝠算法(Bat Algorithm,BA),延时平均降低14.3%,面积平均节省66.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值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单元和数据比较电路结构以及碳纳米场效应晶体管(Carbon Nanotub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CNFET)的研究,提出了基于CNFET的三值内容寻址存储器单元设计方案。首先利用CNFET阈值可调特性和开关信号理论设计三值缓冲器,采用反馈控制连接技术实现三值SRAM存储;然后结合三值SRAM单元和三值逻辑原理设计三值内容寻址存储器单元;最后实验验证,所设计的三值内容寻址存储器单元具有正确的逻辑功能,且与三态内容寻址存储器单元相比功耗延时积(Power-Delay Product,PDP)降低约8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和58例后颅窝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包括脑膜瘤23例、髓母细胞瘤5例、听神经瘤8例、血管周细胞瘤4例、淋巴瘤5例、转移瘤9例、星形胶质细胞瘤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横断位DWI成像,分别测量肿瘤实质病灶区及邻近正常小脑白质区域的平均ADC值,计算两者的比值即标准化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肿瘤的平均ADC值及标准化ADC值进行比较,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标准化ADC值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 15例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中,12例DWI呈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ADC图呈等或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881±0.445)×10 -3 mm 2/s,标准化ADC值为2.70±0.62;58例后颅窝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中,51例DWI呈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4例呈低信号,平均ADC值为(0.771±0.202)×10 -3mm 2/s,标准化ADC值为1.17±0.33。两组肿瘤相比,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ADC值及标准化ADC值均明显高于后颅窝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9,P<0.001;t=9.184,P<0.001),标准化ADC值取1.89作为诊断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的阈值时,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96.6%,ROC曲线下面积为0.989。结论 ADC值及标准化ADC值在后颅窝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与其他实质型富血供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任增光  申林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94-1795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MRI平扫对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10例(起病至检查前时间〈6 h),急性期25例(7~24 h),亚急性期25例(25~72 h),在ADC图上测量梗死灶ADC平均值,同时测定对侧相应区域ADC值,并由此计算相对ADC值,对6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检出率100%;7例曾有脑梗死病史,MRI常规序列只发现陈旧性梗死灶,而DWI检查发现有新梗死灶;DWI的全方向比单方向对显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梗死灶更清楚。结论 MRI 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高b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3.0T MRI对直肠癌进行常规直肠扫描及DWI扫描,DWl采用平面回波(echo planar imaging,EPI)序列,选用2个不同的b值(1000s/mm~2、2500s/mm~2),测量肿瘤及同侧臀大肌在不同b值下DWI图像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值等于1000s/mm~2时,肿瘤的ADC值为(0.923±0.15)×10-3mm~2/s,而臀大肌的ADC值为1.57±0.091×10~(-3)mm~2/s,b值等于2500s/mm~2时,肿瘤的ADC值为(0.642±0.07)×10~(-3)mm~2/s,而臀大肌的ADC值为(0.925±0.12)×10~(-3)mm~2/s。所得肿瘤与臀大肌的ADC比值两组间存在差异。结论 b值等于1000s/mm~2组的DWI图像的ADC比值高于2500s/mm2组,更加有利于显示病变,ADC值可作为直肠癌诊断及评价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DWI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颅骨骨髓变化的评估及价值。方法 30例正常对照组及51例患儿组颅骨骨髓进行MRI检查,行FSE序列T1WI、T2WI和DWI成像,并测量ADC值。结果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组较正常对照组颅骨ADC值减小,患儿组DWI信号增高组较DWI信号正常组ADC值亦减小;DWI序列发现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颅骨浸润较T1WI、T2WI序列更敏感。结论 DWI及ADC值在诊断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浸润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lesion syndrome,RESLES)与脑梗死的MRI表现特征差异,并分析MRI对疾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取21例RESLES患者和39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两组患者的MRI影像学中的病灶位置、形态和成像特点,分析两组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差异。 结果21例RESLES患者病灶集中在胼胝体压部中线上,以中线位为中心分布对称,均为孤立、类圆形信号影像,包括10例圆形信号、8例椭圆形信号和3例梭形信号。MRI平扫表现为: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e,T1WI)呈稍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e,T2WI)呈稍高信号、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呈稍高信号、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呈显著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呈低信号,平均值为(0.407 2±0.099 5)×10-3 mm2/s;病灶平均最大横截面积为(95.86±7.05)mm2,MRI复查间隔时间为8~30 d。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基本消除病灶。39例脑梗死患者中有37例合并有其他脑部病灶,36例胼胝体压部病灶为单发病灶,3例为胼胝体压部多发病灶,病灶多呈现片、条状或不规则形。影像学中DWI呈高信号,ADC平均值为(0.431 6±0.010 4)×10-3 mm2/s,病灶平均最大横截面积为(100.06±21.84)mm2。两组患者ADC值和病灶平均最大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ESLES患者与胼胝体梗死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显示,病灶与胼胝体压部中线的关系、病灶的形态都可作为区分两种疾病的有效手段,还可以脑内其他病灶的存在与否作为辅助鉴别依据。本研究中两组疾病患者的病灶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对疾病鉴别诊断提供价值还需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弥散成像技术在软组织恶性肿瘤和炎症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软组织恶性肿瘤和16例软组织脓肿常规MRI及弥散成像表现,测量ADC值,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脓肿在b值600s/mm2弥散序列成高信号12例,混杂信号4例,肿瘤呈高信号15例,混杂信号4例,恶性肿瘤组ADC值低于脓肿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软组织弥散成像结合常规序列可以帮助鉴别软组织恶性肿瘤和软组织脓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ADC比值(rADC)及ADC值的离散系数(CV)在I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68例行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成像的I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分别对病灶及正常子宫肌层、臀大肌、闭孔内肌进行ADC值的测定(b=800?s/mm2),并计算相应的rADC值。再计算CVADC值。比较I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的ADC值、rADC值及CV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Ia期子宫内膜癌组ADC值、rADC值低于子宫黏膜下肌瘤组(P?<0.05),而CVADC值高于子宫黏膜下肌瘤组(P?<0.05)。单项指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933,r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878、0.882和0.913,均大于CV值曲线下面积0.665,联合指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联合指标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各单项指标。结论 ADC值和rADC值在鉴别I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rADC值的诊断效能并未优于ADC值,CVADC值在鉴别Ia期子宫内膜癌与子宫黏膜下肌瘤中诊断效能较低,ADC值联合rADC臀大肌值对鉴别这2种疾病具有更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25例、子宫内膜增生6例、子宫内膜息肉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变性1例,所有病例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并比较所有子宫内膜病变的ADC值。结果 25例子宫内膜癌在DWI上均呈明显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78±0.06)×10-3mm2/s;6例子宫内膜增生在DWI呈略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41±0.12)×10-3mm2/s;4例子宫内膜息肉在DWI呈略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33±0.07)×10-3mm2/s,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在DWI呈等信号,ADC值为(2.19±0.25)×10-3mm2/s。子宫内膜增生与子宫内膜息肉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WI与ADC值能有效区分子宫内膜病变的水分子扩散差别,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