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首先,以4-乙烯基吡啶(4-VP)与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DMAEMA)为单体通过自由基共聚,得到聚(4-乙烯基吡啶-co-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共聚物(P(4-VP-co-DMAEMA));然后,用1,3-丙磺酸内酯对P(4-VP-co-DMAEMA)侧链进行季铵化改性,得到不同离子化修饰程度的P(4-VP-co-DMAEMA)的两性离子共聚物(P(4-VPPS-co-DMAPS))。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P(4-VP-co-DMAEMA)和P(4-VPPS-co-DMAPS)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用万能拉力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热重分析仪(TG)以及稀释涂布平板法对P(4-VP-co-DMAEMA)和P(4-VPPS-co-DMAPS)薄膜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及抗菌/防污性能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单体单元物质的量之比、季铵化修饰程度对P(4-VPPS-co-DMAPS)薄膜材料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种单体单元的物质的量之比(n4-VP/nDMAEMA)为3/7,离子化修饰程度为20%时,得到的两性离子共聚物薄膜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韧性和强度,且兼具优异的抗菌/防污特性。  相似文献   

2.
以对苯二甲酸(PTA)、间苯二甲酸(PIA)、癸二酸(SA)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通过直接酯化和减压缩聚的方法制备了一种适合熔融沉积打印(FDM)型3D打印的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癸二酸丁二醇酯(PBTIS)。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黏度计和熔体仪、万能电子拉力机和冲击试验机分别研究了其热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当n(PTA):n(PIA)=7:3,SA的物质的量分数为3%~5%时,PBTIS具有合适的熔点、良好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及悬梁缺口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用桌面拉丝挤出机将PBTIS样品制成卷材并用3D打印机打印,结果表明其可以流畅地打印出所设计的三维物件。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海藻多糖空心胶囊中不同价态铬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深入研究海藻多糖空心胶囊中是否含有铬元素以及铬元素的价态,采用EDTA与三价态铬螯合、HPLC法,测定了海藻多糖空心胶囊中三价态铬、六价态铬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Dionex IonPacTMCS5A(4 μm×250 mm)柱,流动相为10 mmol/L无水硫酸钠溶液,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2 nm。在所建立的方法中,三价态铬和六价态铬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0.2~40.0 μg/mL,Cr(Ⅲ)线性方程为A=3.96×104 c-1.78×104(r=0.999 1,n=8);Cr(Ⅵ)线性方程为A=1.00×105c+2.97×104(r=0.999 5,n=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98.7%。本方法适用于同时测定海藻多糖空心胶囊中三价态铬和六价态铬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硬模板法,以间位碳硼烷为硼源、3-氨基苯基乙炔树脂为氮源和碳源、介孔二氧化硅(SBA-15)为硬模板,成功制备了氮硼共掺杂的有序介孔碳材料(NBC)。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测试、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前驱体中B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nB/nN)对NBC结构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研究了NBC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NBC具有二维六方的有序结构,孔径可调且分布集中在3~6 nm。其中,NBC-1.0样品(nB/nN=1.0)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1 560 m2/g)、最大比孔容(1.92 cm3/g)及高度有序性。相比于传统的活性炭吸附剂(吸附量61 mg/g),NBC-1.0可以实现对甲基橙染料的快速、有效吸附,其吸附量可达214 mg/g。  相似文献   

5.
选用苯并二噻吩(BDT)类衍生物作为给体单元D,并选用噻吩并吡咯二酮(TPD)类衍生物(A1)和噻吩并吡嗪(TP)类衍生物(A2)作为共同的受体单元,通过Stille偶联聚合制备了-(D-A1m-(D-A2n-型三元无规共聚物,并同时合成了基于BDT和TP的二元共聚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凝胶液相色谱(GPC)和热重(TG)表征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循环伏安法测试聚合物的光电性能,研究了以这类聚合物为给体材料制备的太阳能器件的光伏性能。结果表明:三元无规共聚物具有较高的相对分子量和热稳定性,在太阳光范围具有强而宽的吸收,同时具有相对较低的最高电子占用轨道HOMO和最低电子占用轨道LUMO能级。基于三元无规共聚物P2的器件,其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1.22%,优于相应的二元共聚物P1的1.15%。  相似文献   

6.
将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乙酯(DMAEMA)和微量荧光单体4-丙烯酰氧基四苯乙烯(TPE-a)经自由基共聚合制备了共聚物Poly(DMAEMA-co-TPE-a)(PDT),并通过引入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和致孔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制备了pH敏感荧光多孔光纤。采用FT-IR、1H-NMR、TG和SEM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研究了产物的荧光和pH响应性能。研究表明,共聚物PDT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并具有较好的pH响应性能;当单体、交联剂和致孔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0:1:40时,制备的pH敏感荧光多孔光纤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内部结构和pH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乳液聚合合成了一种可作为聚丙烯(PP)纤维可染改性添加剂的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共聚物P(St-co-NaSS)。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仪(1H-NMR)对共聚物的苯乙烯磺酸钠结构单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共聚物磺化度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磺酸基团的引入对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起始分解温度的影响;通过旋转流变仪研究了磺化度对共聚物剪切黏度的影响;初步探讨了PP/P(St-co-NaSS)共混体系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7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6%,苯乙烯磺酸钠的摩尔分数为0.01时,共聚物的磺化度f=6.68%(零切黏度η0=19 620 Pa·s,属牛顿流体);在10-2~10-1 s-1的剪切速率范围内,P(St-co-NaSS)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具有较好的加工流动性。对于PP/P(St-co-NaSS)共混体系,使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时,染色深度(K/S值)为2.603 2,使用分散染料染色时,K/S值为10.168 8。P(St-co-NaSS)适合作为聚丙烯纤维的可染改性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黄芩植株光合特性及其生理生态影响因子,为确定合理栽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CIRAS—1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日中不同时段、不同光子通量密度(PPFD)下的净光合速率(Pn)及部分生理生态因子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确定黄芩植株Pn与生态因子间的关联度。结果 黄芩植株不同部位叶片Pn为中部叶片>基部叶片>顶部叶片,光饱和点为1 302 μmol/(m2·s),光补偿点为101.5 μmol/(m2·s);日Pn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典型的光合“午休”现象;Pn与气孔导度(Gs)密切相关(r=0.88,P<0.05)。结论 PPFD和空气湿度是影响黄芩Pn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9.
将4-乙烯基吡啶(4-VP)、丙烯酸乙酯(EA)和丙烯酸丁酯(BA)进行自由基三元共聚,得到聚(4-乙烯基吡啶-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P(4-VP-co-EA-co-BA));随后用1,3-丙磺酸内酯(1,3-PS)对其进行季铵化改性,得到了两性离子共聚物P(4-VPPS-co-EA-co-BA)。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TG)分析、万能材料试验、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等对P(4-VP-co-EA-co-BA)和P(4-VPPS-co-EA-co-BA)的化学结构、热力学性能、杀菌性能和抗黏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4-VPPS-co-EA-co-BA)不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和韧性,还具有优秀的抗菌与抗黏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硅钨酸(SiW)及硅钨钴酸(SiWC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发现SiW和SiWCo与BSA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其结合常数KLB分别为4.94×104、6.06×104(298 K)与4.33×104、5.86×104(310 K),结合位点数n均为1,它们与BSA相互作用方式为静电引力。采用同步荧光法考察了SiW和SiWCo对BSA构象的影响,发现SiW和SiWCo与BSA均发生了相互作用,但都没有改变BSA的构象,通过比较发现SiWCo与BSA作用活性比SiW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3种不同厚度、不同颜色氧化锆瓷材料的透光率与色度值的关系,为全瓷修复体颜色复现引入透光率系数提供依据,以更好地模拟天然牙本质的光学特性.方法 利用X-rite color i7分光光度仪分别对三种品牌(Lava、Upcera、Doceram)不同颜色、不同厚度(o.9、0.6、0.3 mm)的氧化锆瓷片进行透光率和反射率(L*、a*、b*)的测量,采用SPSS18.0软件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分析,探讨透光率与厚度及色度值的线性关系.结果 3种品牌的氧化锆瓷片的透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9、0.6、0.3 mm3种厚度的氧化锆瓷片的透光率范围分别为13.63%~27.47%、18.05%~33.96%、25.24%~3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cera、Doceram、Lava 3种品牌的氧化锆瓷片透光率与厚度、色度值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TT=0.366×L*-0.661×厚度-b*×0.280,TT=0.524×L*-0.536×厚度-0.237×b*,TT=0.210×L*-0.610×厚度-0.164×b*.结论 3种品牌的氧化锆瓷片透光率范围无明显差异;随着瓷片厚度的增加,透光率逐渐减小;随着瓷片亮度的增加,透光率逐渐升高;瓷片越偏蓝色,透光率越高.因此,在全瓷修复过程中,引入透光率系数这一比色指标从而重新定义天然牙颜色的认知和表述形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结合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和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A(BC)n多嵌段共聚物和纳米粒子共混体系的自组装行为及其光学性能,分析了纳米粒子体积分数和嵌段间相互作用强度对自组装形貌及其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C)n多嵌段共聚物/纳米粒子共混体系可形成有机/无机杂化的多级结构,改变纳米粒子的体积分数和嵌段间相互作用强度可以调控纳米粒子的分布及其相应的多级结构。不同尺度的结构对不同频率光的反射作用有明显区别,而纳米粒子的加入显著增大了反射峰的强度和宽度。改变纳米粒子的分布可调控反射峰的强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5种具有不同分子量、不同亲疏水链段比例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甲氧基聚乙二醇-b-聚己内酯(mPEG-b-PCL),并以其为表面活性剂,采用瞬时纳米沉淀(Flash Nano Precipitation,FNP)法制备出一系列包裹模型药物β-胡萝卜素的纳米粒子。通过改变两亲性共聚物的结构、分子量、浓度及溶剂体积比(V(H2O):V(THF)),成功实现了对纳米粒子尺寸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亲水链段分子量比例增大,则纳米粒子尺寸减小;当亲水链段分子量比例相同时,聚合物分子量越大,则纳米粒子尺寸越小;当聚合物质量浓度较高(10.0 g/L)时,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分布较窄,粒子性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元有机酸柠檬酸(CA)对壳聚糖(CS)进行改性,并通过冷冻-凝胶处理形成CS-CA水凝胶来提高CS的湿态力学性能。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CA改性CS的作用机理,通过扫描电镜(SEM)、孔隙率、吸水动力学及拉/压力学性能测试优化CA的添加量(m(CA)∶m(CS-CA))和CS与CA在乙醇水溶液中的质量分数(w(CS-CA))。结果表明:CA主要是通过其结构中含有的羧酸位点与质子化CS的NH3+形成稳定的离子键进行物理交联;冷冻-凝胶处理可得到孔隙互相连通的多孔结构CS-CA水凝胶;当m(CA)∶m(CS-CA)=0.3、w(CS-CA)=3%时可获得性能最优的CS-CA水凝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PS)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疾病模型组(28只),疾病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6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取其中25只NAFL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NAFLD模型组(7只)、辛伐他汀组(9只,6.7 mg·kg-1·d-1辛伐他汀灌胃给药)和APS组(9只,700 mg·kg-1·d-1 APS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NAFLD模型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双蒸水灌胃,各组均连续灌胃8周。比较各组大鼠的饮食量、能量摄入量、饮水量、排泄量和血清生物化学指标。采集大鼠肝脏组织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含量,并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结果 NAFLD模型组大鼠的能量摄入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饮食量、饮水量和排泄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辛伐他汀组和APS组大鼠的饮食量、能量摄入量、饮水量和排泄量与NAFLD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NAFLD模型组相比,辛伐他汀和APS组大鼠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均降低(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增加(P均<0.05),且肝组织中TC和TG含量以及肝脏指数和肝细胞内脂滴数目、脂滴面积均下降(P均<0.05)。APS组大鼠血清中葡萄糖、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低于NAFLD模型组(P均<0.05),但辛伐他汀组与NAFLD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PS可有效调节NAFLD大鼠的血清葡萄糖、血脂和肝脏脂滴水平,其机制可能与APS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SA-CS-NPs),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考察其粒径分布和形态,并对SA-CS-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所制得的SA-CS-NPs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247.5±23.8)nm(n=3),Zeta电位为(23.4±2.7)mV(n=3),多分散指数(PDI)为0.265±0.071(n=3);平均包封率为(70.15±1.60)%,平均载药量为(14.03±0.32)%(n=3);24 h累积释放率达85%以上。结论 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具有合适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能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HDLBP)-VIGILIN蛋白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 方法 根据 VIGILIN基因全长编码区的结构域,将 VIGILIN基因全长编码区分为N端、KH1-7、KH8-12、KH13-14、C端5段,以pDsred2-N1/ VIGILIN为模板分别扩增5个片段及全长cDNA后克隆至pGEX 5X 3原核表达载体, 测序,然后将鉴定后的重组质粒转化到表达宿主菌E.coli BL21中进行诱导表达GST-VIGILIN融合蛋白,并用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结果 成功扩增了人 VIGILIN基因编码区分段片段,并且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中,经酶切、测序鉴定证实序列完全正确,重组载体构建成功,并且在pGEX原核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GST-VIGILIN融合蛋白,经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检测初步证实表达成功。 结论 本实验首次根据VIGILIN蛋白不同的结构域成功构建了GST-VIGILIN分段克隆原核表达载体,并且对融合蛋白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成功表达了GST 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8.
L型丙交酯(LLA)、乙交酯(GA)和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为原料,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制备了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二元共聚物(PLT)和丙交酯-三亚甲基碳酸酯-乙交脂(PLTG)三元共聚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体积排阻色谱、差热扫描、力学性能测试、血液相容性实验表征了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了共聚物组成对其结晶能力、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均在8×104以上,多分散系数在2.0以下。共聚物中的TMC和GA链段使其结晶能力、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拉伸强度与L型聚丙交酯相比均有所下降。三元共聚物PLTG的拉伸强度可达到22.3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168.7%。另外,共聚物的血液相容性优良。  相似文献   

19.
陈洋  肖艳 《医学教育探索》2016,29(2):188-192
首先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OH)为单体,采用经典的盖布瑞尔伯胺合成法合成了端氨基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NH2); 然后以mPEG-NH2为引发剂,S-苄基L-半胱氨酸N-羧酸内酸酐(BCys-NCA)为原料,通过N-羧酸内酸酐(NCA)开环聚合反应和液氨/钠处理脱除侧链上的保护基团,合成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甲氧基聚乙二醇-b-聚L-半胱氨酸(mPEG-b-PCy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聚合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侧链具有还原性巯基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mPEG-b-PCys,并且其聚合度可控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