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微血管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VEGF和MVD与微血管生成密切相关.LMWH能通过降低VEGF和MVD而起到抑制乳腺癌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53例乳腺癌石蜡切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其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价值.结果发现腋下淋巴结阳性病例组的MVD明显高于腋下淋巴结阴性组(P<0.01).术后出现转移病例中的MVD高于无转移病例(P<0.001).VEGF的表达率为67.92%,且与MVD具有相关性.提示MVD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是乳腺癌的一个预后指标,而VEGF对肿瘤内的血管生成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璇  吴建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8):1056-1057,106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激酶功能区受体(KD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局部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VEGF和KDR的表达水平,并用CD34标记,检测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和KDR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且MVD亦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KD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且两者均与MVD呈正相关关系(P<0.01)。VEGF和KDR阳性组织中,MVD显著高于两者均阴性的组织(P<0.01)。结论:VEGF和KDR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升高且参与了肿瘤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髓中血管生成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 2 8例初治的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Flt 1、KDR、微血管密度 (MVD)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初治AML患者骨髓病理组织中KDR、VEGF和MVD的表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内皮细胞出芽现象广泛存在 ,生成的微血管无明显血管管腔形成 ,而正常骨髓组织的微血管管腔大而直 ;VEGF及KDR与MVD呈正相关 ;化疗后完全缓解组骨髓组织的VEGF、KDR阳性率及MVD明显下降 (P<0 .0 5 ) ,治疗后未完全缓解组的VEGF、KDR阳性率及MVD与治疗前无显著性下降 (P >0 .0 5 ) ;Kaplan Meier分析显示治疗前VEGF阳性组的生存时间大于VEGF阴性组 (P <0 .0 5 ) ,但治疗前KDR、MVD的表达情况与生存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AML骨髓组织中存在血管生成 ,VEGF KDR信号传导通路在急性白血病血管新生中起主要作用 ,VEGF的表达与AML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P)法,检测46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VEGF的表达及平均微血管密度(Mis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VEGF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浆内,CD34表达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浆内。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76、09%。VEGF表达及MVD值与组织学分级(P<0.05)和淋巴结转移密度相关(P<0.01),与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VEGF阳性组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t=2.220,P<0.05)。结论:VEGF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并能促进其生长、浸润及转移。检测VEGF和MVD可作为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及与微血管生成、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0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 6 3.3% (19/ 30 ) ;VEGF阳性者MVD显著高于阴性者 (P <0 .0 5 ) ;Ⅲ~Ⅳ期组VEGF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 (P <0 .0 5 ) ;VEGF表达及MVD与病理分级无关。结论 胰腺癌组织中VEGF高表达 ,VEGF使微血管大量生成 ,促进肿瘤生长、转移 ,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乳腺肿瘤中VEGF的表达和MVD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的分布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 (ER)表达、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用 因子抗体与抗 VEGF多克隆抗体分别作乳腺病灶病理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显微镜下判断 VEGF染色程度和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 乳腺癌的 VEGF阳性表达率为 5 1.35 % (38/74 ) ,MVD均值为 (30 .8± 19.4 )个 /2 0 0倍视野 ,而良性乳腺疾病的 VEGF阳性表达率 16 .13% (5 /31) (P<0 .0 0 5 ) ,MVD均值为 (16 .0 9± 7.9)个 /2 0 0倍视野 (P<0 .0 5 ) ;乳腺癌中 ,MVD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有关 (P<0 .0 5 ) ,VEGF与腋淋巴转移及复发转移有关(P<0 .0 5 )。 VEGF和 MVD与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明显相关 (P<0 .0 5 )。 VEGF和 MVD之间无明显关系。结论 乳腺癌的 VEGF和 MVD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均可作为判断乳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VEGF不是影响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患者直肠癌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其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VEGF表达阳性细胞和肿瘤新生血管主要位于癌浸润的边缘,VEGF表达阳性组MVD值较高,淋巴结转移组VEGF表达阳性率增高,VEGF表达与MVD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直肠癌VEGF表达增强,在肿瘤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微血管生成促进因子(VEGF)、一氧化氮(NO)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ES)对多发性骨髓瘤(MM)微血管生长的影响。②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初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正常人骨髓组织VEGF、ES、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同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MM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③结果MM、ES、VEGF的表达、NO的含量、MVD计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且VEGF、NO均与MVD呈正相关;ES高表达组MVD计数低于ES低表达组(P<0.05);ES与VEGF无相关性,而与NO呈负相关。④结论VEGF、NO与ES共同影响多发性骨髓瘤微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发生发展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原位癌、1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和10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和乳腺癌标本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22.0%(22/100)、33.3%(5/15)、56.0%(14/25)和70.5%(62/88),乳腺良性病变组最低,乳腺癌组最高,4组VEGF表达水平呈依次升高趋势(P=0.000);乳腺癌组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表达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15),VEGF在Ⅱ b期+Ⅲ期组中表达水平高于Ⅰ期+Ⅱ a期组(P=0.006).C-erbB-2阳性组中VEGF表达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6),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VEGF表达水平也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7);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和乳腺癌标本中MVD值(个)分别为14±4、18±4、20±6和23±15,良性病变组中MVD值最低,乳腺癌组中MVD值最高,4组MVD值旱逐步升高趋势(P=0.000),其中在乳腺癌组中发现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P=0.006);在VEGF阳性组中MVD值高于VEGF阴性组(P=0.000),乳腺癌组中随着VEGF表达水平的升高MVD值也呈现出逐渐增加趋势(P=0.000).结论 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VEGF和MVD值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VEGF可能与乳腺痛的发生发展有关.以VEGF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有望成为治疗C-erbB-2阳性患者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VEGF和MVD在乳腺疾病血管生成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VEGF和MVD在乳腺疾病血管生成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检测70例乳腺疾病患者(乳腺良性疾病患者28例,乳腺癌患者42例)术后标本中VEGF表达水平和MVD值。结果乳腺癌组VEGF高表达比例和MVD值均较乳腺良性疾病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VEGF表达与年龄、肿块大小、HER2相关,与腋淋巴结、临床分期、ER、PR无关,而MVD仅与肿瘤大小和HER2相关。VEGF高表达组MVD值显著高于VEGF低表达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VEGF和MVD对预测乳腺疾病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内间质血管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内微血管密度及VEGF、CD44V6、CD34的表达规律,探讨肿瘤区域淋巴结内转移的机制及机体的相关反应。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检测30例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原发灶与转移灶及8例无区域淋巴结转移乳腺癌CD34、VEGF和CD44V6的表达。 结果:原发灶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转移灶(P<0.05);VEGF的表达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原发灶内微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呈正相关(r=0.3963,P<0.05),但转移灶内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094,P>0.05);原发灶和转移灶间CD44V6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其微血管密度、VEGF、CD44V6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者(P<0.05)。 结论:乳腺癌的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间血管生成能力不同,体内某些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灶内的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Xu WG  Wang G  Liu Y  Zou YH  Song JN  Yang XQ  Wang WY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2):802-804
目的 观察乳腺良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值的变化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问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分别检测100例乳腺良性病变(包括乳腺纤维瘤35例、乳腺囊性增生35例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0例)、15例乳腺不典型增生和25例乳腺原位癌患者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MVD值.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乳腺不典型增生和乳腺原位癌标本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22%、33%和56%,乳腺良性病变组最低,原位癌组最高,3组VEGF表达水平呈依次升高趋势(P<0.05);3组中MVD值分别为14.3±3.5、18.5±3.6和20.1±6.1,良性病变组MVD值最低,原位癌组MVD值最高,3组MVD值呈依次升高趋势(P<0.05);在VEGF阳性组中MVD值高于VEGF阴性组(P<0.05).结论 VEGF在乳腺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VEGF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金仓鼠肝内胆管癌中VE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弘智  梁平 《重庆医学》2002,31(11):1041-104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血管生成在金仓鼠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氨基比林和亚硝酸钠诱导金仓鼠肝内胆管癌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VEGF、MVD的表达。结果 VEGF在肝内胆管癌组和实验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 78 6 %和 10 0 % ,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1)。肝内胆管癌中VEGF阳性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 (P <0 0 1)。结论 VEGF与肝内胆管癌的血管生成相关 ,并且促进其生长、侵袭及转移 ,血管生成在肝内胆管癌的形成及生长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强 《中国医学创新》2013,(31):162-164
【摘要】复发转移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血管的生成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血管生成的过程中VEGF是已知最强的血管通透剂,也是唯一的引起血管内皮细胞高特异性增殖反应的细胞因子。MTDH基因和HIF-1α基因作为重要的肿瘤因子,能够在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中调节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复发转移。HIF-1α基因作为VEGF基因的上游基因,对VEGF高表达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MTDH基因通过与HIF-1α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对P13K—AKT通路的调控作用,使其完全有作为新靶点的可能。本文综述了MTDH基因和HIF-1α基因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血管生成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在直肠癌细胞增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 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和分析 4 6例直肠癌标本中的微血管密度 (MVD)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阳性表达率、Ki 6 7标记指数 (Ki 6 7LI)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结果 :MVD值、VEGF阳性表达率和Ki 6 7LI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1)。MVD值、VEGF阳性表达率和Ki 6 7LI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 (P <0 .0 1)。MVD值、Ki 6 7LI在VEGF表达阳性组显著高于VEGF表达阴性组 (P <0 .0 1)。MVD值与Ki 6 7LI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0 .36 ,P <0 .0 1)。 结论 :直肠癌血管生成可促进癌细胞增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高吴阳  胡传义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5):541-543,56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DV)和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42例前列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VEGF、KI-67的表达和MVD计数。结果前列腺癌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7.78%,KI-67LI和MVD计数分别为12.67±4.12和37.23±9.76,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KI-67标记指数和MDV计数呈正相关。结论VEGF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作用,联合检测VEGF、KI-67和CD34可作为病理诊断的补充,对患者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