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膝关节控制训练,观察其对脑卒中患者因膝伸肌肌力和屈肌肌力严重不平衡导致的膝过伸和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初次发病患者50例,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入组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除常规康复治疗外均进行"膝关节0°~15°的强化控制训练",观察患者站立和运动过程中有无膝过伸和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进行美国加利福尼亚RLA步态观察分析表和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进行效果评定,治疗组25人,有效20例,5例无效;对照组25人,有效14例,11例无效。结论: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膝过伸和患者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生物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40例脑卒中下肢偏瘫者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练习,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生物反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相关治疗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训练后屈膝肌PT、深膝肌PT、FMA分数显著较好(P<0.05),两组MAS分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等速肌力训练,可起到提升肌力,改善膝关节屈伸肌肌群水平的效果,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抗阻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阻训练干预,比较两组下肢肌力、平衡功能及跌倒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踝关节背屈肌力、膝关节伸肌群肌力、髋关节伸肌群肌力及稳定极限测试(L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踝关节背屈肌力、膝关节伸肌群肌力、髋关节伸肌群肌力及L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应用抗阻训练,能协助提高肌力,改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膝过伸发生的原因为患侧膝关节控制能力低下、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本体感觉(深感觉)障碍及不科学的训练方法等。提出了良肢位摆放、膝关节稳定性训练、降低下肢伸肌张力训练、本体感觉再教育训练、延缓初次站立时间等预防膝过伸的康复对策。指出只要运用这些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早期开始进行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就可避免或减少膝过伸的发生,防止异常步态形成,提高下肢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脑卒中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7例,均给予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配合膝关节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进行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均持续8周。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膝过伸改善情况、Fugl-meyer(FMA)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和步长的测量结果。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膝过伸3例,对照组膝过伸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P<0.05)。治疗前两组下肢FMA评分、最大步行速度及平均步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FMA评分、最大步行速度及平均步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其步行速度。股内侧肌肌力下降可能是膝关节动态稳定性异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膝关节离心收缩强化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患者多数遗留有下肢行走功能障碍,其中膝关节控制能力是影响行走能力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膝关节稳定性训练,提高膝关节控制能力是患者恢复行走能力的基础。本文旨在探讨膝关节离心收缩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控制能力、步行能力和步态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下肢的功能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对照组做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Holden功能步行分类和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步行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膝关节控制强化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膝过伸的康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情况下,膝关节的稳定性是由其周围的骨性结构、韧带、关节囊和肌组织等来维持。膝过伸现象存在于脑卒中后的偏瘫患者,多因患侧下肢肌力不足、平衡协调能力下降、原始运动模式出现以及不正确的锻炼方式等造成,且一旦出现将很难纠正。据统计,约75%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下肢的功能障碍,而膝过伸又是康复训练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尤以在社区中进行康复的后遗症期患者发生率较高。由于此不良步态影响到患者的步行能力,要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膝过伸将必须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提升护理最佳证据,探讨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筛选、质量评价的方式总结基于指南、专家共识以及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肌力提升护理最佳证据。其中2018年3月~2019年3月80例采用常规护理,2019年4月~2020年4月80例患者进行最佳证据实践,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术后3个月时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以及伸膝肌力;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以及肌肉萎缩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HSS评分、BBS评分以及伸膝肌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肌肉萎缩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力提升护理最佳证据实践能够显著提升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伸膝肌力,提高膝关节功能以及平衡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等速肌力训练结合Pro-kin平衡系统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2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68例行ACL重建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双盲法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Pro-kin平衡系统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屈曲及伸展关节活动度、下肢肌力[伸肌峰力矩(EPT)、屈肌峰力矩(FPT)、屈/伸肌群峰力矩比值(H/Q)]、膝关节功能[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恐动症Tampa评分(TSK)]评估及下肢平衡功能[人体压力中心(COP)时间稳定性、闭眼压力中心速度(COPS)、单腿COPS、稳定极限面积(COPA)和膝关节反应时间]评估。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屈曲及伸展关节活动度、EPT、FPT、H/Q、FAC评分、IKDC评分、Lysholm评分、TSK评分、COP时间稳定性、闭眼COPS、单腿COPS、COPA、膝关节反应时间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11.
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以区组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治疗8周。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屈伸肌力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步行能力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说明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对步行能力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设置不同的屈膝肌群与伸膝肌群肌力比值参数,观察应用等速肌力训练纠正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的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患侧髋关节及躯干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前后6周采用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评定患者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的屈伸肌的峰力矩(PT)、屈伸肌的总功(TW),运用意大利Walkerview数字化跑台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侧下肢髋、膝和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ROM)及步长、触地时长,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周后,2组患侧髋关节及躯干的屈伸肌PT和TW均改善,患侧下肢步长、触地时长、髋膝踝关节角度及生活质量均改善(P<0.05),且试验组各数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侧下肢髋关节及躯干的屈伸肌等速肌力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分析并观察对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全年康复科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2例实行常规康复训练与临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增加等速肌力训练疗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运动积分、平衡积分及90o/s角速度下膝关节伸屈肌PT评定结果。结果所选取的两组患者在治疗及评分之前所得数据和指标等并无差异,且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则可以发现观察组无论是在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积分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所比较疗效前90o/s角速度下对照组患者在膝关节伸屈肌PT值上要低于观察组。结论对于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对患者心理、生理方面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15.
樊留博  刘素芝  刘莹莹  卢战  刘宝华  唐艳  金欢欢 《浙江医学》2015,37(20):1658-1660,1663
目的 观察应用表面肌电信号(sEMG)评价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7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膝关节控制训练。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行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FMA)、临床痉挛指数(CS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Barthel指数评定,监测患侧大腿主动肌、拮抗肌的sEMG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提高,CSI和N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拮抗肌群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协同收缩率明显增高,膝关节拮抗肌群平均肌电值(AEMG)协同收缩率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协同收缩率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膝关节控制训练能降低痉挛性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肌张力,提高下肢协调性,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从而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施明  潘文平  李亮  曾明  陈迎春 《浙江医学》2021,43(11):1208-1212
目的观察沉浸式虚拟现实(VR)训练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下肢功能康复中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嘉兴市第二医院50例ACLR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ACLR后常规康复训练方案,术后第6周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入沉浸式VR训练。分别在常规康复训练第6周(沉浸式VR训练前)及第14周(沉浸式VR训练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对两组患者膝关节伸肌峰力矩(EPT)、屈肌峰力矩(FPT)及屈伸肌峰力矩比(H/Q)进行评估,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进行下肢功能评估。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EPT、FPT及H/Q均改善(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在Holden分级及IKDC分值方面也均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沉浸式VR训练能够改善ACLR后患者下肢股直肌、腘绳肌肌力及膝关节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病人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早期肌张力不低下的条件下开始进行科学的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具备一定的条件(站立平衡等级超过3级、患肢能够支持3/4以上体质量、患肢具有主动屈/伸膝、屈/伸髋、踝关节背屈功能)后进行步行训练。2组在训练前、训练2个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thel指数(M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病人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步行能力。此外,通过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法获得病人的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步态参数来评价步行质量。结果: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BS、FMA、MBI以及FAC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训练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步行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步行训练时机的选择,对于肌张力恢复正常的偏瘫病人来说有重要意义,尽早开始科学的步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平衡及步行能力,进而提高病人的步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联合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对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关键肌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核心肌群联合四肢联动康复训练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治疗前后关键肌肌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治疗前后平衡能力,记录治疗前后膝关节屈伸肌群力矩加速能(TAE)、峰力矩(PT)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和BBS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屈膝肌群、伸膝肌群TAE、PT值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核心肌群联合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应用于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能提高其关键肌肌力、平衡能力,有效改善其下肢膝关节屈伸力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膝三针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2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膝三针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膝关节活动度评分、膝关节屈曲和伸展肌群等速肌力、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和伸展肌群等速肌力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三针治疗KOA可增加患者膝部肌群等速肌力,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稳定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指导,自行训练。Lokomat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训练,每周进行3次,30 min/次,5周为1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于训练前及训练10周后分别通过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L-ROM、L-FORCE和L-STIFF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及肌张力评测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Lokomat组与对照组训练前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肌力及肌张力评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0周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肌力及肌张力评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okomat机器人康复训练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并降低肌张力,进一步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