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制备黄芩苷温敏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方法 以黄芩苷为主药,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凝胶材料,甲基纤维素为黏度调节剂,制备黄芩苷温敏凝胶;考察黄芩苷用量、凝胶材料比例以及黏度调节剂对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UV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结果 所制黄芩苷温敏凝胶胶凝温度为35.3 ℃。体外释放结果显示黄芩苷温敏凝胶在120 min累积释放率为78.06%。结论 将黄芩苷制成温敏凝胶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通过调整黄芩苷用量、温敏凝胶材料比例以及黏度调节剂可制得性状优良的温敏凝胶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壳聚糖修饰的阳离子纳米乳,用于延长疫苗在鼻腔的滞留时间并提高细胞摄取效率,增强鼻腔疫苗免疫效力。  方法  制备表面包裹壳聚糖的纳米乳疫苗;表征其粒径、电位和抗原包封率,考察其稳定性和细胞毒性;测定其在不同细胞上的摄取效率和小鼠鼻腔的滞留情况;最后对小鼠进行鼻腔免疫,检测小鼠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抗体水平。  结果  制备的壳聚糖修饰的纳米乳疫苗平均粒径为(167.2±0.75) nm,多分散系数为0.21±0.01,平均电位为(13.7±0.85) mV,对抗原的包封率为92.7%;该纳米乳疫苗稳定性良好,在犬肾上皮细胞上未表现出明显细胞毒性;在树突状细胞和犬肾上皮细胞上均显示了较高的摄取效率,分别为(49.7±3.45)%和(59.7±2.19)%。此外,阳离子纳米乳也显著增加了抗原在小鼠鼻腔的滞留时间,给药后60 min仍有较多纳米乳疫苗滞留于鼻腔;经小鼠鼻腔免疫后,与游离抗原和未经壳聚糖修饰的纳米乳疫苗比较,壳聚糖修饰的纳米乳疫苗诱导了较高的系统及黏膜抗体水平(P<0.01)。  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壳聚糖修饰纳米乳能够增强鼻腔疫苗免疫效力,是一个具有较大潜力的鼻腔疫苗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芩提取物(SBE)的抗炎作用,为黄芩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灌胃给予黄芩提取物及吲哚美辛,每天1次,连续5 d,末次给药后,采用小鼠二甲苯致炎耳廓肿胀法、角叉菜胶致炎足肿法复制急性炎症模型,观察各组小鼠耳廓肿胀度、肿胀率及足肿胀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BE大、小剂量组(10 g/kg、5 g/kg)可以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的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的足肿胀(P0.05或P0.01)。结论黄芩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黄芩苷巴布剂基质配方。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180°剥离强度、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测试前后胶面的破坏情况为衡量指标,进行最佳基质配方优选;将选定配方载入黄芩苷,采用体外渗透扩散装置进行体外释放及透皮吸收试验。结果优选巴布剂基质配方为壳聚糖0.2g、PVA0.3g、明胶0.8g、GAT1.5g、GAE2.0g、甘油0.3g。黏合剂GAT和GAE的用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黄芩苷巴布剂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性能[体外释放速率为98.19574μg/(cm·h)]和体外经皮释放性能[体外经皮速率为16.88572μg/(cm·h)]。结论优选的黄芩巴布剂基质配方黏接性能良好,载药量大,释放性好。  相似文献   

5.
高娟  伍燕  郑之峻  王青云  刘曙  党妮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2):2002-2005
  目的  从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探讨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运用LPS诱导建立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损伤模型,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黄芩苷(1、10和20μg/mL)组,每组设3个复孔,经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干预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p-Akt、Akt、NF-κB p65等蛋白的表达,采用qPCR法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等基因的表达。用PI3K抑制剂LY294002作用半小时后,再用黄芩苷干预,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kt、p-Akt、NF-κB p65、TNF-α、IL-1β、IL-6等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低、中、高剂量能有效降低TNF-α、IL-6、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促进p-Akt蛋白表达,抑制NF-κB p65核蛋白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均P < 0.05)。与模型组比较,模型+黄芩苷组p-Akt表达升高(P<0.05),NF-κB p65表达降低(P<0.01)。PI3K抑制剂LY294002作用后,模型+黄芩苷组p-Akt/Akt表达量(0.63±0.18)较模型组(0.56±0.14)升高(P<0.05),模型+黄芩苷组NF-κB p65、IL-6、IL-1β、TNF-α表达量较模型组降低(均P<0.01)。黄芩苷对LY294002作用后,p-Akt/Akt、NF-κB p65、IL-6、IL-1β、TNF-α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黄芩苷可抑制LPS诱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Akt的磷酸化,抑制NF-κB p65核转录和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芩苷透皮给药系统体外透皮性能,设计了黄芩苷透皮给药剂型。方法设计与制备黄芩苷凝胶剂型并利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采用HPLC法考察体外渗透情况。结果0.75%相对分子质量3.0×105的壳聚糖使黄芩苷凝胶的体外渗透性能最佳。结论在相同的黄芩苷质量浓度条件下,黄芩苷凝胶剂具有较好的体外透皮性能。  相似文献   

7.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对鼻粘膜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对鼻粘膜纤毛的毒性.方法:以生理盐水和盐酸麻黄碱做阴性对照,采用离体法观察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对离体蟾蜍上颚粘膜纤毛运动的影响;采用在体法观察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对大鼠鼻粘膜长期毒性,取鼻黏膜作组织切片检查,观察黏膜有无病理变化.结果: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对鼻黏膜纤毛运动无影响,与生理盐水的相对运动百分率为90.2%,与阴性对照液盐酸伪麻黄碱滴鼻液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切片显示,鼻黏膜无显著病理改变,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对大鼠鼻粘膜也无刺激性.结论: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可用于鼻腔给药.  相似文献   

8.
复方黄芩巴布剂的制备及透皮释放度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制备复方黄芩巴布剂并进行透皮释放度的测定。方法正交设计法对巴布剂基质配比进行的实验研究;应用自制的透皮释放扩散池装置进行透皮释放度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释放液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复方黄芩巴布剂基质以阿拉伯胶∶西黄蓍胶∶压敏胶∶甘油∶氧化锌=2∶1∶1∶0.1∶0.3为最适宜;24 h的透皮释放量为(450±30)ng/cm2。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制成的巴布剂黏性适中、质量可控、释药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研究龙血竭凝胶和麒麟竭凝胶的抗炎和抑菌作用,为血竭及其剂型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模型检测比较两种血竭凝胶抗炎作用效果,通过肉汤培养基比色法比较两种血竭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白色念珠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效果。  结果  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糠酸莫米松凝胶和麒麟竭凝胶高剂量组对小鼠耳廓肿胀度有抑制作用(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糠酸莫米松凝胶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和麒麟竭凝胶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糠酸莫米松凝胶、龙血竭、麒麟竭凝胶高、中、低剂量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4.44%、13.75%、4.44%、1.85% 36.67%、1.11%、0.08%。;棉球肉芽肿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糠酸莫米松凝胶组和龙血竭凝胶低剂量组(6 mg)对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有抑制作用(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糠酸莫米松凝胶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和麒麟竭凝胶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糠酸莫米松凝胶、龙血竭、麒麟竭凝胶高、中、低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28.26%、9.61%、4.44%、28.65%、36.67%、1.37%、13.40%。。两种血竭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麒麟竭凝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00 mg/mL,龙血竭凝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0 mg/mL;对痤疮丙酸杆菌麒麟竭凝胶和龙血竭凝胶MIC分别为100 mg/mL和50 mg/mL;对白色念珠菌麒麟竭凝胶和龙血竭凝胶MIC分别为100 mg/mL和200 mg/mL;对大肠杆菌麒麟竭凝胶和龙血竭凝胶MIC均为100 mg/mL。  结论  龙血竭凝胶和麒麟竭凝胶均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龙血竭凝胶在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和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方面效果优于麒麟竭凝胶;麒麟竭凝胶在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对抗白色念珠菌方面效果优于龙血竭凝胶,两种血竭凝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复方黄芩苷凝胶剂,并建立质控方法.方法 用卡波姆-940为基质,选用清热解毒、泻火、止痛的中药制备复方凝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总有效率100%.结论 该凝胶剂制备工艺可行,性质稳定,质控简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UPLC-Q-TOF-MS/MS研究前胡的化学物质组, 探究其被吸收入血和肺组织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物。  方法  采用Thermo AcclaimTM RSLC 120 C18柱(3.0 mm×100 mm, 2.2 μm), 柱温: 35 ℃, 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流速为0.3 mL · min-1, 进样量为5 μL。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 正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信息。  结果  根据化合物的精确m/z、二级碎片等质谱信息, 结合标准品的质谱信息和比对文献检索信息, 最终在前胡提取液中共推测出54个化学成分, 包括5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1个萜烯类化合物和1个酚类化合物; 给药后在大鼠血浆中共鉴定出21个原型成分和26个代谢物, 肺组织中共鉴定出17个原型成分和9个代谢物。  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全面, 其分析结果为前胡的质量控制以及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生姜细胞外囊泡样纳米粒(EVNs)来源脂质制备载吴茱萸碱(EVO)的脂质体, 以改善其成药性。  方法  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生姜EVNs, 筛选EVNs脂质的提取溶剂。薄膜分散法制备载EVO脂质体(EVO@Lipo), 以包封率为指标, 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粒度电位分析、差示量热扫描(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EVO@Lipo进行表征, 并考察EVO@Lipo的体外释药行为。  结果  筛选出三氯甲烷、甲醇-三氯甲烷、乙醇-二氯甲烷作为脂质的提取溶剂, 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载药脂质体的最优制备条件为采用甲醇-三氯甲烷(2∶1)提取脂质, 药脂比为1∶50, 超声条件60 W、15 min。制得的EVO@Lipo包封率为88.21%, 平均粒径194.9 nm, PDI为0.22, Zeta电位为-35.3 mV, 并证明EVO@Lipo并非药物和脂质的物理混合物。体外释放实验显示, EVO@Lipo能延缓药物的释放。  结论  EVNs来源脂质可装载疏水性药物EVO, 提高其溶解性, 并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天麻素全载药可溶性微针, 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透皮性能。  方法  采用两步离心法制备天麻素全载药可溶性微针, 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 并进行形态学、机械性能、皮肤穿刺性能和恢复性能考察; 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  结果  所制微针阵列完整, 柔韧性好, 每片载药量达(5.45±0.14)mg, 机械性能良好, 能成功刺穿大鼠皮肤, 微针处理后皮肤在2 h内即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离体皮肤渗透结果显示, 12 h后全载药微针中天麻素的累积渗透量可达87%, 而天麻素溶液中天麻素的累积渗透量为12%, 说明可溶性微针对天麻素具有良好的透皮递送促进作用。  结论  制备的天麻素全载药可溶性微针机械强度及柔韧性好, 实现了水溶性药物的透皮递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脂多糖(LPS)诱导发热大鼠模型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以期为牦牛角新资源药材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大鼠肛温变化值及体温反应指数评价牦牛角解热活性; 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下丘脑中PGE2、cAMP的含量及血清中TNF-α与IL-1β的含量, 并结合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Q-TOF-MS)检测发热大鼠血浆中内源性标志物, 探索牦牛角解热机制。  结果  牦牛角给药后1、2、3 h大鼠体温明显下降(P < 0.05), 低剂量组TNF-α及cAMP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1), 高剂量组cAMP水平显著降低(P < 0.01), 牦牛角给药组均能抑制IL-1β与PGE2水平。从空白组与模型组血浆样本中共鉴定出15个潜在差异代谢物, 牦牛角高剂量给药后可显著回调其中11个代谢物, 主要包括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腺嘌呤、琥珀酸、L-苏氨酸、4-羟脯氨酸、磷脂酰胆碱、溶血性磷脂酰乙醇胺等, 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通路。  结论  牦牛角解热活性确切,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源性致热源与中枢体温正性调节介质释放、调节脂质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种化学型黄花蒿萜类代谢物及其转录组数据信息, 探讨2种化学型黄花蒿差异代谢物及其可能形成原因。  方法  采集江苏盱眙县、河南中牟县两地黄花蒿种子于同一条件下种植, 通过顶空-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HS-GC-QQQ-MS/MS)分析黄花蒿的挥发性成分, 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Triple TOF-MS/MS)非靶向分析2种化学型黄花蒿的代谢物, 并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挥发性成分相关萜类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  结果  依据挥发性主成分类别分型, 江苏盱眙县种源黄花蒿为蒿酮型, 河南中牟县种源黄花蒿为樟脑型。UFLC-Triple TOF-MS/MS检测到的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可知蒿酮型和樟脑型黄花蒿分别在倍半萜、三萜生物合成和二萜生物合成路径显著上调。转录组数据中通向萜类骨架生物合成的甲基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和甲羟戊酸(MVA)途径注释到11个关键酶的23个候选基因具有显著差异。单萜合成路径中, 1, 8-桉树脑合酶(TPS-Cin)共检测到10个候选基因。此外, 还发现2个冰片脱氢酶候选基因在樟脑型黄花蒿中高表达, 3个黄花蒿醇脱氢酶2(ADH2)候选基因在蒿酮型黄花蒿中高表达。  结论  该研究为揭示黄花蒿化学型形成分子机制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载有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BIB蛋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微球和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优化微球制备参数,并分析两种微球在体外胃、肠液中的释放性能。  方法  采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W1/O/W2)制备BIB-PLGA微球和BIB-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通过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水相/油相(W1/O)比例、PLGA质量分数、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浓度等对微球外观、粒径、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 PDI)、包封率和载药率的影响,确定最优参数,采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计算微球累计释放率。  结果  本研究的最佳参数条件为:W1/O为1∶2,PLGA质量分数5%,PVA质量分数0.2%。BIB-PLGA微球包封率(78.20±1.73)%,载药率(10.58±0.23)%,粒径(2.11±0.08) μm,PDI(0.35±0.18);BIB-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包封率(78.87±1.30)%,载药率(15.50±0.25)%,粒径(2.28±0.52) μm,PDI(0.39±0.54)。BIB-PLGA微球和BIB-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在体外胃、肠液中均能缓慢释放,BIB-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的缓释效果更明显。  结论  采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BIB-PLGA微球和BIB-PLGA-壳聚糖复合微球载药率和包封率都较高,粒径可控,外观分散,对胃肠液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桔梗多糖对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菌)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方法  将Akk菌与桔梗多糖进行体外共孵育, 测定Akk菌的生长曲线; 采用LC-MS/MS法测定Akk菌液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 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脂质组学对Akk菌的代谢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适量的桔梗多糖可以促进Akk菌的生长,增加Akk菌液中SCFAs的含量, 尤其是丁酸; 此外, 桔梗多糖还可以调节Akk菌液中9类脂质和18种其它代谢物。  结论  桔梗多糖可以促进Akk菌的富集并调节其代谢。为桔梗多糖作为Akk菌的益生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酒黄芩炮制的最佳工艺。方法以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获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黄酒质量分数、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对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黄酒质量分数为10%、炒制温度为140℃、炒制时间为6 min ,该工艺稳定可行。结论正交设计法可用于酒黄芩炮制工艺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