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闫励  赵华  李云庆 《医学争鸣》2001,22(10):868-872
目的:观察GABAB受体(GABABR)与5-HT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a(部(GiA)神经元内的共存,方法:GABABR和5-HTGABABR5-HT和GABA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及三重染色技术,结果:GABABR/5-HT双标神经元胞体较密集地见于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中缝隐核,此外,PAG和GiA内也可见双标神经元,GABA样阳性终末与GABABR/5-HT双标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形成密切接触,结论:PAG,K中缝核簇和GiA内的5-HT能神经元几乎均呈GABABR样阳性,GABA能终末与GABAB受体/5-HT双标神经元形成密切接触,GABA可能通过GABAB受体调节5-HT能神经元的活动,参与对伤害性信息传递的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采用脑薄片方法,观察损毁中缝背核(DR)、不同光照条件、5-羟色胺(5-HT)、氯氮平和利坦色林对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昼夜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①SCN有昼高夜低的自发放电的节律性;②5-HT对SCN神经元自发放电有抑制作用,SCN神经元对5-HT的敏感性呈昼低夜高的节律(P<0.01);③氯氮平和利坦色林均能阻断5-HT对SC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抑制作用;④损毁DR后,SCN神经元对5-HT的敏感性增高,结果提示5-HT7样受体可能参与DR的5-HT能纤维对SCN神经元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是通过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胞体或树突上的受体而实现的。然而,自从1975年以来,相继有人提出树突也能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本文对有关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树突释放多巴胺(DA)及其在黑质的作用加以综述。一、黑质内树突释放 DA 的研究黑质—纹状体 DA 能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黑质致密部,其树突长而弯曲,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内calbindin D-28K(CB)及parvalbumin(PV)阳性神经元与来自脑干下行抑制系统的5-羟色胺(5-HT)阳性终末及来自外周初级传入的P物质(SP)性终末的联系。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染色方法,染色结果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5-HT阳性终末主要分布于Vc的Ⅰ、Ⅱ层,Ⅰ层内较密集;SP阳性终末密集分布于Ⅱ层,Ⅰ层内较少;CB、CR和PV阳性神经元在Ⅰ、Ⅱ、Ⅲ层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Ⅱ层,特别是Ⅱ层内侧部(Ⅱi)。在Ⅱi内,CB、CR和PV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与5-HT阳性终末以及SP阳性终末形成密切接触;在Ⅱ层外侧部内,也可见少量CB和CR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及树突与5-HT性终末和SP阳性终末形成接触。结论 Vc内的CB、CR和PV阳性神经元可能参与面口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相似文献   

5.
全身麻醉药应用于临床已有170余年,然而其作用的神经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中缝背核(DRN)的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在脑内投射广泛,与很多生理功能有关.新近研究发现,DRN的5?HT能神经元在全麻状态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从神经机制的角度出发,就目前已明确的DRN的5?HT能神经元全身麻醉中的神经通路机制进行...  相似文献   

6.
根据各院所上报材料,现将1982年重点课题的主要进展以及部分非重点但有较突出进展的课题汇总整理如下:(一)针麻原理和镇痛物质的研究1.研究了针刺对外周交感神经和5HT系统的调整功能以及对中枢 NA 能神经元与5HT 能神经元的调整功能,发现针刺通过外周交感神经来控制 APVD 细胞对  相似文献   

7.
5—羟色胺(5—HT)己被认为是一种中枢性递质。它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简述如下:5—HT能神经元从血液摄取前体L—色氨酸(TRP),后者在色氨酸羟化酶(TPH)催化下羟化成5-羟色氨酸(5—HTP);5—HTP再在氨基酸脱羧酶(AADC)催化下脱羧而形成5—HT。形成的5—HT贮存于突触囊泡中,神经元兴奋时,一部分5—HT从神经末梢释放出来,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结合产生特异的生理效应。这些被释放的5—HT少部进入组织间液,大部  相似文献   

8.
季伟  裴力雨  史娟  李云庆  李继硕 《医学争鸣》2004,25(16):1441-1443
目的:观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背核(DR)内的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是否向臂旁核(PBN)投射.方法:荧光金(FG)逆行追踪结合5-HT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的双标技术.结果:将FG注入PBN后,在PAG的尾段腹外侧区和DR观察到许多FG逆标神经元;5-HT阳性神经元密集地分布于DR,在PAG尾段的腹外侧区内,也能见到一些大型5-HT阳性神经元;PAG尾段腹外侧区和DR的部分FG逆标神经元呈5-HT阳性.结论:PAG和DR内的5-HT能神经元向PBN发出投射,通过作用于PBN内的局部环路神经元或投射神经元,可能参与躯体和/或内脏伤害性信息通过PBN向前脑结构传递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氟中毒大鼠中缝大核5-羟色胺(5-HT)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方法:以饮用含氟水的方法制造了雄性大鼠慢性氟中毒模型,对脑干中缝大核5-HT神经元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定性,定量研究。结果:慢性氟中毒大鼠中缝大核5-HT神经元减少,胞质内5-HT阳性反应颗粒减少且界限不清,显微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神经元内5-HT含量降低,结论:高氟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直接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小鼠踏转轮运动和大鼠脑内C-fos表达为指标,探讨中缝背核(DR)对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昼夜节律活动的调控机制。在正常光照(LD)和持续黑暗(DD)条件下,电解损毁DR和注射利坦色林后,小鼠踏转轮运动的昼夜节律消失。光照能诱导包括视皮层、梨状皮层、下丘脑室旁核、SCN、膝间体小叶(IGL)、尾壳核、脑桥核和中缝背核在内的广泛脑区的Fos蛋白表达,损毁DR能选择性地减少SCN和IGL中Fos蛋白的表达,对其他脑区影响不大。提示,DR通过SCN胆外侧部和IGL神经元.经特定5-HT受体(可能是5-HT7样受体).对踏转轮运动的昼夜节律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缝大核(NRM)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向臂旁核和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分支投射。方法 fast blue(FB)和diamidino yellow(DY)逆行双标与5-HT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三重标记技术。结果 将FB和DY同时分别注入导水管周围灰质和臂旁核后,在中缝核群可见FB、DY单标神经元以及FB/DY双标神经元。此外,在NRM内还可见到FB/DY双标并呈5-HT阳性的三标神经元。结论 中缝大核内5-HT能神经元借助其轴突分支可同时向臂旁核和导水管周围灰质投射,这种分支投射形式可能参与5-HT能神经元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 5 羟色胺 (5 HT)对大鼠脊髓背角广域 (WDR)神经元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的影响。方法 对完整SD雄性大鼠模型 ,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 ,观察脊髓表面使用 5 HT前后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对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频率变化 ,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不同剂量 5 HT(12 .5 μg/ 4 μl,2 5 μg/ 4 μl,5 0 μg/ 4 μl)应用后 ,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放电频率显著降低 ,且降低幅度随 5 HT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5 HT拮抗剂美西麦角 (methysergide)对 5 HT具有拮抗效应。结论  5 HT对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此作用由脊髓内 5 HT受体介导 ;5 HT在脊髓内具有紧张性活动  相似文献   

13.
实验采用细胞外记录技术观察了去甲肾上腺素 (NE)和 5 羟色胺 (5 HT)对大鼠下丘脑脑片弓状核神经元的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 :①NE可能直接通过所记录神经元表面的α1或肾上腺素能受体发挥它们的兴奋作用 ;②NE可能经间接的途径发挥其抑制作用 ,即NE可能首先通过α1或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活一个局部阿片能中间神经元 ,然后打开可能与阿片受体共存于所记录神经元膜上的KATP通道而实现其抑制作用 ;③ 5 HT可能通过 5 HT1A /1B和 5 HT受体的其他亚型直接发挥其兴奋作用 ;④ 5 HT可能也通过 5 HT1A/1B和 5 HT受体的其他亚型激活一个局部抑制性GABA能中间神经元 ,然后所释放的GABA通过GABAA 受体和GABAB 受体抑制所记录的弓状核神经元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在痛觉调制中 ,脑干下行抑制系统被认为至少包括去甲肾上腺素 (NE)能和 5 羟色胺 (5 HT)能两类下行投射纤维 ,在脊髓背角中实现对痛信号上传的阻断作用。对于NE能或 5 HT能末梢是否要通过内啡肽能中间神经元介导其镇痛作用 ,现在仍然存在争议。福尔马林皮下注射是一种常用于行为学观察的化学性慢痛模型 ,本实验则采用乌拉坦麻醉的Wistar大鼠 ,用常规细胞外放电记录技术 ,以后肢脚掌皮下注射福尔马林 (5 % ,5 0 μl)诱发的丘脑束旁核 (PF)神经元伤害性放电的改变作为背角中痛信号传递过程受调制的指标 ,观察鞘内注入NE和 5 HT对于福尔马林诱发的PF神经元伤害性放电的影响以及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 (NAL)对于NE和 5 HT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①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可诱发PF神经元产生同行为反应类似的双相伤害性放电 ;②鞘内注入NE(6nmol,10 μl)或 5 HT(12 0nmol,10 μl)可显著抑制上述伤害性放电的第二相 ;③鞘内注入NAL(5 0nmol,10 μl)对伤害性放电第二相无明显影响 ;④鞘内注入同量的NAL能取消NE(6nmol,10 μl)引起的对伤害性放电的抑制效应而不能取消 5 HT(12 0nmol,10 μl)引起的对伤害性放电的抑制效应。上述结果表明 ,鞘内给予的NE可能要通过内啡肽能中间神经元释放阿片样物质以实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活化T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DR)在桥本氏甲状腺炎 (HT)和亚急性甲状腺炎 (SAT)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为深入对两病的免疫损伤机理、临床治疗的认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 -P法 ) ,观察活化T淋巴细胞标志CD4 5RO、TNF -α、HLA—DR的单克隆抗体在 4 3例HT和 4 2例SAT患者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除正常甲状腺外 ,各例标本浸润的单个核细胞 (TG—MNC)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单抗阳性染色。在HT和SAT中 :①CD4 5RO、HLA—DR在其TG—MNC阳性率表达上HT高于SAT ,有显著差异 (0 0 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神经系统内5-羟色胺受体1B和1D亚型(5-HT1BR和5-HT1DR)mRNAs的表达。方法 合成与5-HT1BR和5-HT1DR的DNA序列互补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反转录PCR(RT-PCR)。结果 5-HT1BR的mRNA在海马、丘脑、小脑和脑干表达最明显,大脑和脊髓表达最明显,大脑和脊髓表达次之,纹状体和背根节(DRG)表达较弱。5-HT1DR的mRNA在小脑、脑干、脊髓和DRG表达最明显,纹状体、海马和丘脑次之,大脑表达较弱。结论 5-HT1BR和5-HT1DR的mRNAs比较广泛地分布于大鼠神经系统,为进一步探讨其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HRP逆行追踪技术在电镜水平对猫丘脑腹后内侧核内投射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该核内皮质投射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特点为核较大,核膜常有凹陷,常柒色质较多,胞浆丰富,含有较多量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标记的皮质投射神经元的树突主要作为突触后成分与轴突或突触前树突形成轴树突触或树树突触。此外,标记树突还可以作为中央树突参与形成树突型突触复合体。  相似文献   

18.
给药组大鼠腹腔注射优降宁、L-色氨酸等促进5HT合成并抑制其降解的药物;对照组不经任何处理.用免疫组化方法染色观察5HT及NE神经元在脑内的分布及其神经纤维在垂体及肾上腺内的分布.结果表明,5HT神经元在不给药组中只出现在脑干,给药后,在丘脑下部亦可染出;NE神经元在膈区、丘脑下部、脑干等处均可染出;垂体中间叶、神经垂体有5HT及NE神经纤维分布;肾上腺内可见大量5HT及NE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9.
用免疫电镜方法研究了大白鼠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结果表明:DβH免疫反应产物定位于神经元胞体的核蛋白体、线粒体外膜、树突小管和神经微管周围及轴突内的小囊泡膜上及囊泡腔内。蓝斑内DβH免疫反应阳性的树突可通过轴树突触接受DβH免疫反应阴性轴突的神经支配。DβH免疫反应阳性的轴突末梢可散在于蓝斑的神经网中或与未标记的轴突形成轴轴突触。以上结果可能表明:蓝斑的NA能神经元不接受NA能神经纤维的直接控制,而是通过轴轴突触接受蓝斑以外NA能神经元的间接控制。  相似文献   

20.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中缝背核(DR)是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比较集中的一个核团,它与镇痛机理密切相关。DR在针刺、吗啡和应激三种镇痛中的作用已积累了不少资料,但研究所得的结果往往因实验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