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玻璃微电极记录脊髓腰段(L_(2~3))背角神经元电活动,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 Ⅱ)对其诱发放电的影响及其与电针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1)50~500 ng/20 μl A Ⅱ脊髓背表面微量注射对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诱发放电可产生抑制性效应(25/35)或易化效应(10/35);(2)2 μg/20 μl AⅡ对背角神经元伤害性诱发放电为易化效应(5/5);(3)250 ng/20 μA Ⅱ能增强电针“足三里”及“三阴交”穴对背角神经元伤害性诱发放电的抑制作用(8/9),两者呈协同作用。结果提示:在脊髓水平,一定剂量的 A Ⅱ呈镇痛作用,而较大剂量则呈相反效应;一定剂量的 AⅡ可影响电针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痛觉调制中 ,脑干下行抑制系统被认为至少包括去甲肾上腺素 (NE)能和 5 羟色胺 (5 HT)能两类下行投射纤维 ,在脊髓背角中实现对痛信号上传的阻断作用。对于NE能或 5 HT能末梢是否要通过内啡肽能中间神经元介导其镇痛作用 ,现在仍然存在争议。福尔马林皮下注射是一种常用于行为学观察的化学性慢痛模型 ,本实验则采用乌拉坦麻醉的Wistar大鼠 ,用常规细胞外放电记录技术 ,以后肢脚掌皮下注射福尔马林 (5 % ,5 0 μl)诱发的丘脑束旁核 (PF)神经元伤害性放电的改变作为背角中痛信号传递过程受调制的指标 ,观察鞘内注入NE和 5 HT对于福尔马林诱发的PF神经元伤害性放电的影响以及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 (NAL)对于NE和 5 HT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①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可诱发PF神经元产生同行为反应类似的双相伤害性放电 ;②鞘内注入NE(6nmol,10 μl)或 5 HT(12 0nmol,10 μl)可显著抑制上述伤害性放电的第二相 ;③鞘内注入NAL(5 0nmol,10 μl)对伤害性放电第二相无明显影响 ;④鞘内注入同量的NAL能取消NE(6nmol,10 μl)引起的对伤害性放电的抑制效应而不能取消 5 HT(12 0nmol,10 μl)引起的对伤害性放电的抑制效应。上述结果表明 ,鞘内给予的NE可能要通过内啡肽能中间神经元释放阿片样物质以实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腰4、5背根神经节慢性压迫(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损伤后,脊髓背角广动力(widedynamicrange,WDR)神经元电生理学特性的改变。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CCD组(每组12只),分别检测机械痛敏和热痛敏行为,并利用在体细胞外电生理学方法记录脊髓背角WDR神经元放电。结果CCD术后大鼠出现了机械痛敏和热痛敏行为。与正常组大鼠相比,CCD组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有自发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增加、放电频率增加,对外周感受野轻刷、钳夹等刺激的反应性增强。36.36%(12/33)的CCD组大鼠WDR神经元对Aβ纤维刺激出现后放电现象。结论大鼠腰4、5背根节慢性压迫后引起WDR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其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记录脊髓背角与伤害性信息传入有关的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特征,为研究痛与痛调制提供电生理学指标。方法:用经皮电刺激诱发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玻璃微电极作细胞外记录,观察与伤害性电刺激有关的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并输入示波器及计算机处理。结果:用兴奋 C 纤维阈上强度的经皮电刺激在脊髓背角诱导出两种型式的放电——两串放电及长串放电。两串放电包括早串放电与晚串放电。晚串放电中的长晚串放电常表现出"wind up"现象。结论:晚串放电活动与伤害性信息传入密切相关,其放电频率可作为痛调制研究中下行抑制作用的痛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正常大鼠和大鼠的慢性结扎损伤模型(CCI模型)上,研究痛必定粉针对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细胞电活动的影响,进而揭示痛必定粉针的脊中枢镇痛机理.方法:采用电生理实验技术中的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以注射痛必定前后的正常大鼠和CCI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C-反应放电数及C-反应放电出现的潜伏期及C-反应产生的WIND-UP现象和CCI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数为观察指标.结果:痛必定粉针可显著抑制正常大鼠和CCI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C-反应放电数,可以延长C-反应放电出现的潜伏期,并且对C-反应产生的WIND-UP现象也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且可以显著抑制CCI大鼠WDR神经元的自发放电.结论:痛必定粉针的脊中枢镇痛作用是通过影响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细胞的电活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35(6):J008-J014
基础医学5 HT对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的影响张挺杰 郭 政  (1)……………………………………人胎儿呼吸道肥大细胞的定量研究崔慧林 杨美林  (4)………………………………………………………………………发育中小鼠胃G、D细胞的分布及比值变化蔡玉瑾 王 彤 杨艳萍等  (6 )…………………………………………………光合细菌制剂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抑瘤作用高 丽 张肇铭 杨官娥  (8)………………………………………大黄对ANP时肝细胞损伤的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陆宏伟 王 敏 杨正安 (10 )………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拟观察电针频率对电针抑制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神经元的伤害性放电反应是否有影响,实验采用一侧后肢足底给伤害性刺激,诱发广动力神经元伤害放电,于同侧脊髓背角以细胞外记录方式记录诱发发电,于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施加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观察结果表明,100Hz电针对广动力神经元伤害性放电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15Hz电针的作用(P〈0.01),提示电针的镇痛作用受电针频率的影响。此结果不仅为临床上不同频  相似文献   

8.
痛行为实验表明,脑室注射胰高血糖素具有中枢抗阿片效应。本实验研究了胰高血糖素与吗啡和低频电针穴位刺激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诱发放电的影响。结果显示:胰高血糖素预处理可有效对抗吗啡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性诱发放电的抑制效应;若在吗啡作用后10min与30min在脊髓背表面滴注胰高血糖素,亦可部分翻转吗啡的抑制效应。低频电针(1~3Hz)刺激大鼠同侧后肢"足三里"与"三阴交"穴位30min,可明显抑制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若以胰高血糖素作预处理,则低频电针的抑制效应明显减弱。单独注射胰高血糖素则可明显兴奋脊髓背角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以上结果提示:胰高血糖素在脊髓水平亦具有对抗吗啡和低频电针作用的效应;其抗阿片作用的机制可能通过脊髓内胰高血糖素受体与第二信使cAMP的作用来介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侧脑室注射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对大鼠海马 CA1 区痛兴奋神经元(pain-excitation neurons, PEN)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以电脉冲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神经元放电.结果 1) 伤害性刺激使海马 CA1 区 PEN 诱发放电频率增加; 2)与对照组相比,脑室注射 Ach (20μg/10μl)后PEN诱发放电频率的净增值减少,潜伏期延长(P<0.05).结论 Ach 参与了海马CA1区伤害性信息的调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脊髓电刺激(SCS)对缓激肽(BK)诱发的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42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电生理实验(N=17)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N=25),所有实验动物均实施心包插管术以诱发心脏痛。电生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BK心脏重复刺激组(n=5)和BK加SCS组(n=12),以心包内可重复性注入致痛剂BK所诱发的背斜方肌肌电(EMG)变化百分比为观察指标,评估SCS对BK所诱发的EMG的下行调控作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3)、生理盐水对照组(n=4)、SCS对照组(n=6)、BK心脏痛模型组(n=6)和BK加SCS组(n=6),以心包内注射BK所诱发的T3~T5节段脊髓背角c-fos表达水平为伤害性评价指标,评估SCS对BK所诱发的c-fos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电生理实验,与BK心脏重复刺激组比较,BK加SCS组EMG变化百分率降低(P<0.05);SCS结束5 min后,EMG为基础对照的54.02%±4.95%(P<0.05);SCS结束55 min后,EMG为基础对照的74.82%±4.74%(P<0.05);SCS结束105 min后,EMG恢复至基础对照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生理盐水对照组和SCS对照组大鼠c-fos表达水平分别为22.50±1.85和35.00±3.77,与空白对照组(15.00±2.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K心脏痛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c-fos表达水平(115.67±10.0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BK加SCS组大鼠c-fos表达水平(59.83±5.76)与BK心脏痛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SCS对BK诱发的EMG反应和脊髓背角伤害性信号c-fos表达均具有抑制效应,这种抑制效应很可能是由于SCS激活了颈段脊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继而这些抑制性神经元通过降低胸段脊髓心脏伤害性感受神经元的活动而抑制了心脏伤害性感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Re对β-淀粉样蛋白(β-AP)诱导原代培养海马及皮质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测定神经元细胞培养上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度来检测细胞的受损程度.结果:经终浓度为0.4 μmol/L的β-AP诱导损伤12 h, 神经元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释放度明显升高;人参皂甙Rg1,Re在10,20 μmol/L浓度时均能使LDH的释放度显著减少.结论:两种人参皂甙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对抗β-AP诱导的神经元损伤,表现出对神经元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侧脑室注射乙酰胆碱(ACh)对正常大鼠蓝斑核(LC)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方法 以电脉冲刺激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刺激,用玻璃微电极引导LC中痛反应神经元的电变化.结果 ①侧脑室注入ACh能使大鼠LC中痛兴奋神经元(PEN)痛诱发放电频率增加、潜伏期缩短;痛抑制神经元(PIN)痛诱发放电频率减少、完全抑制时程延长;②侧脑室注入ACh 的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能够阻断ACh的上述效应.结论 ①外源性ACh可使正常大鼠LC中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表现为致痛效应;② ACh的这种致痛作用主要是通过M受体介导的.该结果揭示,ACh和LC在痛觉调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较为理想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5~7天SD大鼠,分离小脑皮质,胰酶消化后差速贴壁,种植在预先涂有左旋多聚赖氨酸的培养板内,第3天加入阿糖胞苷纯化神经元;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细胞荧光技术鉴定神经元。结果:细胞存活率达(98±1.07)%;24 h内基本贴壁;第3天细胞突起增多、变长;培养6~8天,细胞突起交织成网,形成典型的神经细胞网络;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鉴定神经元细胞占90%左右。结论:实验获取神经元纯度较高,是小脑颗粒神经元体外培养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发育期神经细胞在辐照后损伤效应及其机理。方法 以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原代培养神经细胞 ,通过3H -TdR掺入及MTT比色试验等观察辐照对神经细胞增殖、存活能力的影响。结果  0 .2 5Gyγ射线即可引起神经细胞增殖及生存活性的抑制 ,并在一定剂量内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0 .2 5~ 2 .0Gy) ;且抑制效应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结论 低剂量γ射线对神经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并伴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观察了28只大鼠尾核内微量注射多巴胺(DA)对同侧尾核痛兴奋神经元(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IN)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巴胺可使尾核 PEN 和 PIN 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主要表现为 PEN 痛诱发放电增加和 PIN诱发抑制时程延长。这种作用可被腹腔注射 DA 受体阻断剂氟哌啶所阻断。推测尾核 DA 能系统机能活动增强可能具有抗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验用34只大鼠。向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γ-氨基丁酸(GABA)200ug/20μl,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尾核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结果表明,注射GABA可使尾核痛兴奋神经元放电增加,痛抑制神经元放电减少,抑制时程延长。GABA的上述作用可被腹腔注射印防已毒素(Picrotoxin)所阻断。提示GABA在脊髓内具有明显抗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刺激猫的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在胸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SPNs)上引起的反应。方法:用充灌3mol/LKCl的玻璃微电极在11只麻醉后行人工通气猫的第3胸髓做细胞内记录,电刺激白交通支,逆行鉴定SPNs。结果:共记录了24个SPNs,其静息膜电位为-45~-90mV,逆行动作电位的阈值和潜伏期分别是(2.86±0.37)V和(6.48±0.89)ms。用单个方波(0.2ms,50~300μA)刺激RVLM,在所有SPNs上都引起一组潜伏期为4~47ms的早发快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EPSPs);在11个SPNs上还记录到一组潜伏期为70~140ms的迟发EPSPs(lEPSPs)。多数eEPSPs和一些lEPSPs都具有恒定的潜伏期。结论:RVLM的一些交感兴奋性神经元单突触地投射到胸脊髓SPNs上,RVLM的胸脊髓投射按传导速度可分为两类,即快传导和慢传导纤维,其传导速度分别是5~25和0.78~1.60m/s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采用细胞外记录神经元单位放电的方法,在32只大鼠上观察了电刺激黑质对尾核痛兴奋神经元(Pain-excitation neurons,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ain-inhibition neurons,PIN)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黑质致密部可使同侧尾核大多数 PEN 诱发放电增加和 PIN 诱发抑制时程延长。这一作用可被腹腔注射氟哌啶所阻断。提示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DA)能神经元通过其轴突末梢释放 DA 影响尾核 PEN 和 PIN 的电活动而参与了中枢对痛党的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电针对大鼠丘脑腹后外侧核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鼠丘脑腹后外侧核(VPL)中可同时记录到对躯体和内脏伤害性刺激起反应的痛兴奋神经元(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IN)。注射吗啡和电针“足三里”穴能使VPL中PEN电活动减弱,PIN电活动加强。这表明,VPL通过其中的PEN和PIN同时电活动参与对疼痛和吗啡及电针镇痛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鼠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在体外的联合培养条件,为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炎症发病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取大鼠小脑的神经细胞和小鼠腹腔的巨噬细胞进行联合培养,观察联合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结果 大鼠小脑的神经细胞和小鼠腹腔的巨噬细胞联合培养后不影响各自的生长状况和形态结构,神经细胞的MAP-2免疫组化显示神经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 鼠神经细胞和巨噬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共生长,这一联合培养的方法可以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