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肝病患者凝血象和红细胞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肝病患者凝血象和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85例肝病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雏蛋白原(FIB)四项凝血指标测定,并同时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计数(PLT)的检测。结果 85例肝病患者测定结果表明,PT、TT、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除肝癌外,FIB均较对照蛆明显减低(P〈0.05)。除急黄肝MCV与对照蛆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病患者血液患者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提示及时对肝病患者进行凝血因子的检测,有利于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及全血细胞9项参数的变化。方法对180例脑梗死患者和90例健康人进行凝血象及全血细胞参数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患者组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较高的凝血活性及血细胞参数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bg)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和COULTER MAXM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6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仅PLT、P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它6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延长,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bg、PLT、PCT显著减少,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负负关,MPV增大。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肝病患者诊断、肝功能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相关指标和凝血功能试验结果在各期肝炎病情中的变化,监测患者的肝损程度。方法8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76例慢性肝病患者为观察组,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水平;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比值(PT—INR)、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IT)、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组MPV、P—LCR、TT、PT、PT—INR、APTT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LT、PCT、FIB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DW均值增大,表明患者血小板体积不均一性增大。结论血小板计数相关指标和凝血功能检测可作为监测慢性肝病患者病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妊娠晚期妇女全血细胞参数与凝血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亚红  梅凤琦 《黑龙江医学》2009,33(11):810-81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全血细胞参数以及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XE 2100 5分类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CA6000全自动凝血仪,对180例妊娠晚期妇女和110例健康育龄期妇女进行全血细胞参数以及凝血4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妊娠晚期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而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及大血小板比率,均比正常对照组减低,两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小板、血小板平均体积以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在两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妊娠晚期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缩短,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凝血酶时间延长,两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妊娠晚期妇女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且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见;白细胞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妊娠晚期妇女血液呈高凝状态,容易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体内的血小板指标和凝血指标的改变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检测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各项参数和凝血功能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率(P-LCR)及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部分活化凝血活酶(APTT)测定、纤维蛋白含量(FI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凝血酶(TT)测定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各项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与高血压病人形成PTS密切相关,对预防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及其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呼巧玲  梁爱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273-327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8例,并选择105例健康人群内作对照,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C),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 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P),比较两组指标的‘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组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FIB三项参数,慢性乙肝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着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ow),并与4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的RBC、HCT、Hb均显著下降(P〈0.05),MCV、RDW显著升高(P〈0.05,P〈0.01),并且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加,红细胞参数的异常程度逐渐加重(P〈0.05,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红细胞异常,红细胞参数可以反映肝病的肝损程度和病情轻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的参数变化,了解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的状态。方法选取41例子痫前期患者,41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41例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日本Sysmex Corporation公司的CS-5100凝血分析系统与XT-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子痫前期患者PT、APTT值较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非孕妇女明显减低(P〈0.05),PT-H、FIB、D-D值明显升高(P〈0.05),TT值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减少(P〈0.05),PCT,MPV,PDW均增高(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有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消耗,妊娠期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对子痫前期的病情检测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临产前全血细胞参数、凝血4项指标生理性变化的临床意义,为预防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发生大出血提供实验诊断数据。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美国ACL TOP全自动血凝仪,对350例临产孕妇(设为研究组)和120例健康育龄未孕妇女(设为对照组)进行血常规及凝血4项指标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孕妇临产前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及凝血4项中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孕妇临产前淋巴细胞百分比、中间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全血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临产前存在一过性生理性贫血,凝血功能指标显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应密切观察孕产妇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及血细胞参数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25例临产孕妇(临产孕妇组)和139例健康非孕妇女(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细胞参数: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和分析。结果 (1)临产孕妇的Fbg、D-D、RDW、WBC、PLT、和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临产孕妇的PT、HGB、HCT、RB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临产孕妇的aPTT、TT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及血细胞参数检测,对预防和冶疗产科一些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对手工分离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对手工分离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对10例地中海贫血献血者与10例健康对照组制备浓缩血小板,比较制备血小板数目、血小板得率、红细胞残留量,并与红细胞参数行相关分析。结果地贫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得率无显著性差异(P=0.164);携带地贫基因时,制备的血小板中的残存红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00)。残留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呈负相关(分别为r=-0.651,P=0.002;r=-0.633,P=0.003),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呈正相关(r=-0.748,P=0.000)。结论携带地贫基因时不影响分离血小板效率,但增加红细胞的污染率,MCV越低者,红细胞污染越大。在制备战备浓缩血小板时,应尽量避免采用低MCV者,在地贫高发区制备血小板时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原发性癫痫患者红细胞数,红细胞比容,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以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原发性癫痫患者手术前红细胞数,红细胞比容与正常组无差别(P〉0.05),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与性别无关。结论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以导致患者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对这类患者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补充,可能会改善癫痫患者脑内缺氧的状态,缓解癫痫的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轻型β-地中海贫血妊娠妇女血红蛋白( HGB)红细胞系统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对β-地中海贫血妊娠妇女、β-地中海贫血非妊娠妇女、正常妊娠妇女及健康非妊娠妇女的测定结果的所需参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β-地中海贫血妊娠妇女与β-地中海贫血非妊娠妇女、正常妊娠妇女、健康非妊娠妇女的红细胞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地中海贫血妊娠妇女红细胞各参数(RBC除外)比其他3个组较低.血小板参数中,β-地中海贫血妊娠妇女组高于β-地中海贫血非妊娠妇女组和健康妊娠妇女.结论:轻型β-地中海贫血者妊娠后有Hb、MCV、MCH、MCHC、PLT相对降低,RBC、MPV、PDW、P-LCR相对偏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二次负压吸引对红细胞计数及形态变化的影响,探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在自体血回收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5例外伤性腹腔内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把每例患者腹腔内血液经二次负压吸引(P2)者为实验组,一次负压吸引(P1)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的变化,涂片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有无变化。结果:在相同负压(≤0.02mPa)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及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进行比较,三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显示红细胞形态变化亦不明显。结论:自体血回收中二次负压吸引与一次负压吸引(压力≤0.02mPa)对红细胞计数及形态均无明显影响,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在自体血回收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朱俊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2):123-124,127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患者的贫血及红细胞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1月在咸宁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肝硬化患者232例,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11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24例,乙醇性肝硬化50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44例。所有患者于入院后测定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以正常细胞性贫血为主,丙型肝炎肝硬化和乙醇性肝硬化患者以大细胞性贫血为主。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MCV、MCH、MCHC及RDW与正常细胞性贫血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型肝炎肝硬化和乙醇性肝硬化患者MCV、MCH显著高于正常细胞性贫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型肝炎肝硬化和乙醇性肝硬化患者MCHC、RDW与正常细胞性贫血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患者具有不同的贫血类型及红细胞特征,分析肝硬化患者的贫血类型和红细胞特征,可为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BILT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肝病治疗仪)配合抗乙肝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患者的血小板及参数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46例,在常规保肝及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LT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对照组35例,仅予常规保肝及抗病毒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4周的血小板及参数,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FBG、AT-Ⅲ活性(%)均有明显增加,P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LT肝病治疗仪有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凝血机制异常,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后血液流变、血凝分析和血细胞指标改变,探讨综合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9~12月166名成建制守礁、男性健康官兵为研究对象。其中南海大礁104名官兵为干预组,小礁62名官兵为未干预组。分析守礁前血流变和凝血分析、血细胞指标。结果未干预组守礁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容积、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沉降率增高,血浆黏度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干预组守礁前后无差异(P〉0.05);未干预组守礁后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增高,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干预组守礁后凝血酶原时间增高(P〈0.05),其它无差异(P〉0.05);未干预组守礁后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容积增高,红细胞平均体积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干预组守礁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南海驻岛礁官兵守礁后血液、血凝和血细胞指标发生明显改变,综合干预后指标可恢复正常,建议增加维生素K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