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坚  黄坚雄  周家德 《海南医学》2007,18(10):58-59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胃肠道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30例胃肠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和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两组,各15例.EN组术后24小时内经鼻肠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TPN组经中心静脉进行,共8天.结果 EN组均完成肠内营养计划,未发生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肠功能恢复时间EN组短于TPN组.两组切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无差异.平均住院费用/药用费用EN组低于TPN组.结论 胃肠术后早期(24小时内)提供肠内营养是安全、经济、方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陈世明 《河北医学》2012,18(7):893-895
目的:研究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予肠外营养支持,C组予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比较3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患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较单纯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外营养支持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5.00%明显低于单纯肠内营养组25.00%及肠外营养组50.0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p<0.05).结论: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感染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魏淑霞  郭英俊 《河北医学》2014,(10):1638-1640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疗法及营养液对胃癌根治术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于我科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90例,依据营养支持方案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A、B组为肠内营养组,分别采用安素及百普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C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9d营养及免疫指标变化,并观察三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B组术后各项营养、免疫指标均显著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两组营养、免疫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A、B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并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起积极作用;安素肠内营养粉剂做为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液,价格较低,更加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韦文科 《华夏医学》2003,16(2):180-182
目的:强调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对脑中风康复有重要意义。方法:将90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早期给肠内营养(EN),并同时予肠外营养(PN)补充EN不足量;B组给PN并≥2周;C组早期给予EN和(或)传统的延迟性EN,并对各组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患者由于早期给EN,并予PN,各项营养指标优于B、C组,且并发症少;B组单纯给PN,费用高,容易引起感染、代谢紊乱;c组虽然早期给予EN,但由于脑中风急性期胃肠道功能不足,虽然保护了胃肠粘膜,但由于早期营养不足影响了免疫功能,致使并发症高,治疗不尽人意。结论:脑中风患者早期联合进行EN、PN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中风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方法100例重症患者按给养方式分为肠外营养组40例(PN)和肠内营养组60例(EEN),入ICU48h内分别进行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EEN组分为达标组35例(A组)和未达标组25例(B组).结果治疗后EEN组和PN组血浆中TP、AIb、Hb均显著升高(P〈0.05),EEN组与PN组及A组与B组问有显著差异(P〈0.05)。PN组ALT、Cr较EEN组显著升高,EEN组CRP下降较PN组显著(P〈0.05)。A组与B组ALT、Cr、CRP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达标的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保护消化道黏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早期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营养、免疫及肝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全胃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早期肠外营养组)和B组(早期肠内营养组),每组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3、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B组干预后3、10d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且B组上述指标干预后10d优于干预后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的营养、免疫及肝功能状态的改善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患者的术后康复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张小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1):1254-1255
目的:研究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7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B组57例,早期肠外营养。比较两组入院第1、7、14天的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同时观察两组胃肠道功能紊乱、院内感染发生率及GCS恢复情况。结果:A组在以上3个时间点的各项蛋白、免疫功能及GCS等指标明显优于B组,且A组胃肠道功能紊乱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较B组明显减少。结论:早期适量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有一定疗效,并且可以降低胃肠道功能紊乱及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7例,采用早期胃肠内营养(EN组);B、57例,早期肠外营养(PN组)。分别比较两组入院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A、gM)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同时观察两组胃肠道功能紊乱、院内感染发生率及GCS恢复情况。结果:A组在以上三个时间点的各项蛋白、免疫功能及GCS等指标明显优于B组,且A组胃肠道功能紊乱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较B组明显减少。结论:早期适量胃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有一定疗效,并且可以降低胃肠道功能紊乱及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重残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恢复及营养状况的改善的影响.方法 将2005~2010年胃肠道肿瘤术后120例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于术后第一天分别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检测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胃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术后8d,EN组术后体重为(55.1±4.3)kg,白蛋白为(33.0±0.6)mg/ml,前边蛋白为(279.2±3.5)mg/ml,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分别为(47±18)和(73±9)h;PN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6.7±5.8)kg,(33.0±0.6)mg/ml,(187.3±3.1)mg/ml,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分别为(72±21)和(94±15)h.所有患者在住院研究期间无死亡,EN组患者的前白蛋白均明显高于PN组(P<0.01),而其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及体重方面在给予不同营养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术后尽快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营养身体状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应用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EEN+PN组)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PN组)两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学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EN+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两组术后在营养支持后体重、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可促进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何程祖  谭海才 《广西医学》2012,34(11):1524-1525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2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0例,术后分别给予EEN和PN支持,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0 d观测患者营养指标、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EEN组前白蛋白明显高于PN组(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PN组(P<0.05);E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加快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2.
早期胃肠道营养在脑血管意外中的治疗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早期胃肠道营养在脑血管意外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64例急性恼血管意外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4例,全胃肠外营养组30例(TPN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胃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治疗前后血浆中的内毒素(ET)水平变化、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大便潜血情况以及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的存活率。结果 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无明显变化,而接受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E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PN组,两组患者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早期胃肠道营养不但简便易行,而且可以减轻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7至10天内)营养支持的合理途径。方法:分析在我科住院的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途径,其中26例(EN+PN组)为术后1-2天给予肠内营养(加少量肠外营养),16例(TPN组)为术后7天内给予全肠外营养,术后第7天观察患者的营养指标、肝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给予EN+PN组患者营养指标及肝肾功能方面均优于TPN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TPN组患者。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合理给予EN+PN优于TPN,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营养状态的改善及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肠外和肠内贯序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出血早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鸣  胡常林  陈阳美 《重庆医学》2004,33(9):1368-1369
目的探讨肠外和肠内贯序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出血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出血量为40~70ml,GCS评分<7分的急性脑出血50例随机分为A组( 肠内和肠外贯序营养方法),B组(肠外营养).从起病48h后开始给予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的住院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意识状态(GCS评分)、运动功能(FMA)和运动能力(MBI)的变化.结果肠外和肠内贯序营养在病死率和意识程度改善、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上明显优于单纯肠外营养.结论肠外和肠内贯序营养是根据机体代谢变化采用的阶段性合理安全的营养支持方法,对改善急性脑出血的早期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成人特重度烧伤早期经肠外与肠内两种途径给予谷氨酰胺(GLN)对烧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男性烧伤患者60例,面积≥50%TBSA,Ⅲ度≥20%TBSA,年龄≥18岁;随机分为早期肠外治疗的肠外营养组(GPN)与早期肠内治疗的肠内营养组(GEN).分析两组烧伤后不同时间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脓毒症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结果 两组比较,GEN组较GPN组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IgG于伤后14天(14d)明显增高;CRP与血清内毒素含量于伤后14d下降;脓毒症发生率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治愈率提高.结论 早期肠内给予GLN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和营养状况,增加机体免疫力,减少脓毒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胃肠道术后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运用早期肠内营养、完全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三种不同模式进行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三种模式的营养支持效果、并发症以及肠屏障功能等情况。结果 PN-EN组受试者与TPN组和TEN组体重、HB、ALB、TFN、PA、肠源性细菌DNA、尿L/M等相关检测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N-EN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TPN组和TEN组。结论 PN-EN模式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术后患者营养水平的提高,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胃肠道术后经鼻肠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的观察,评价其疗效、并发症及可行性.方法:68例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术中放置鼻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瑞素,持续7d,胃肠外营养组(PN组)从外周静脉输入卡文,观察临床表现和测定营养支持前后患者的血糖、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及其他有关营养状况的指标,比较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发生率及肝功能情况,并对比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肝功能、血糖无明显差异;EN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早于PN组.各组术后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在营养支持后略有下降,差异不明显,前清蛋白PN组较EN组有明显下降.结论: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对于改善胃肠道术后营养状况、降低蛋白质分解均有一定的作用,总体效果相当,短期内缓解负蛋平衡EN组略优,EN在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在胃肠道术后12小时即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在肠道排气后实施肠内营养。比较早期肠内营养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术后营养指标变化和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排气、排便时间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肝肾功能及血生化影响。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性与临床价值。方法 GCS≤ 8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 32例 ,早期肠内营养 ;B组 36例 ,早期全胃肠外营养。两组营养支持均在伤后或术后 2 4小时开始 ,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 ,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EEN组的营养状况优于TPN组 ,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TPN组 (P <0 .0 5) ,预后亦较TPN组有明显改善 (P<0 .0 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探讨肠内营养干预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肠外营养干预组)与B组(肠内营养干预组),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免疫功能.结果 术后8d,B组的NK细胞活性、CD3+、CD4+、IgA、IgM的含量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CD8和IgG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的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术后的各项免疫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