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病(CVD)是目前人类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我国CVD的发病率为217/10万/年,死亡率为130/10万/年,每年至少新增加病例260万,每年死于CVD者约160万,存活者中3/4有不同程度的残废,长期需要医疗照顾,给个人、家庭和  相似文献   
2.
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Apo 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 ( Va D)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PCR-RFLP)技术 ,检测脑卒中后 Va D组与未发生 Va D的对照组患者的 Apo E基因型分布及出现频率。结果  Apo E基因的ε4 / 4基因型 ,在 Va D组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未发生 Va D的对照组 ( P<0 .0 5 ) ,其余各基因型的出现频率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Apo E基因的 ε4 / 4基因型与 Va D的发生密切相关 ;等位基因ε4可能是 Va D的一种遗传易感性因子。  相似文献   
3.
赛莱乐治疗实验性脑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赛莱乐对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定量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 ,观察赛莱乐对实验鼠注入胶原酶后血肿容积、神经功能缺失征评分及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脑局部微血管用微血管灌注法观察。结果 赛莱乐治疗 5天可以减轻大鼠神经功能缺失体征 ,即 86 %的大鼠由 级转为 级 ,14 %转为 0级 (P<0 .0 5 ) ,改善脑内血肿周围微循环 ,不引起脑内血肿扩大。结论 赛莱乐对实验性脑出血有一定治疗作用 ,无加重出血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5.
随着银杏叶制剂研究的深入,其有效成分已基本清楚。较好的银杏叶制剂主要含有银杏黄酮糖苷( 24%)、帖酸( 6%)、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而烷基酚的含量则应在最低水平。目前对这类制剂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 (1)拮抗血小板激活因子 (PAF),抑制血小板聚集; (2)阻抑自由基的病理作用; (3)减少细胞凋亡,改善细胞功能,改善智能状态等方面。本文仅就这几个方面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1改善脑的认知功能 近年来,实验与临床研究均证实,银杏叶制剂可改善脑的认知功能。 Pierre等 [1]以 Alzheimer Disease( AD)测量表的认知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factor,PAF)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比色法和高效薄层层析法,分别测定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大鼠手术后,第2、3、5天海马ACh和PAF含量。结果 手术后第2、3、5天大鼠海马ACh含量,在模型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AF含量两组间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ACh含量的持续降低,可能是Va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PAF则可能主要参与急性脑缺血早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对脑缺血后期的病理生理变化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7.
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发现至今已有一百余年, 但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曾提出过多种学说. 近年来在基因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已确定该病是一种基因病. 下面从基因遗传学、自由基、兴奋毒性、神经微丝等方面综述了与ALS发病机制有关的研究进展, 试图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钙通道阻滞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等常用的神经保护药及低温疗法神经保护治疗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背景:任何生理状况的改变和表型的变化,最初的基础激发点是基因表达的改变,基因芯片技术是利用碱基配对的原理来快速、大量筛选目标基因的新方法,能整体宏观地研究生物体基因的表达及功能。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大鼠脑出血早期差异表达基因,为探讨脑出血的病理机制奠定理论基础。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材料:实验于2002-10/2003-12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完成。选取20只无特殊病原体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220~260g,由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将全部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脑出血组,每组10只。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法制备大鼠急性脑出血动物模型,模型建立后4h取血肿周围组织和相同部位的正常脑组织进行基因芯片对照检测,用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并进行计算机分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来考证基因表达谱的结果。主要观察指标:大鼠脑组织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及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计算结果。结果:大鼠急性脑出血后4h有差异表达基因129个,上调基因114个,下调基因15个,这些基因主要涉及到应激和免疫应答、细胞凋亡、能量代谢及信号转导。有关炎性损害的基因上调最为明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计算结果显示,基因表示水平与芯片检测结果相符,说明基因芯片所建立的基因表达谱具有相当的可靠性。结论:脑出血早期存在多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在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酮症糖尿病癫痫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规律,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对20例非酮症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糖尿病性患者在血糖控制不理想状态下发生癫痫,8例患者以癫痫作为糖尿病的首发症状。15例表现为部分运动性发作,占75%。应用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是主要治疗措施,避免应用苯妥英钠。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降低血糖是控制癫痫发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