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烨华  韩向君 《海南医学》2014,(9):1300-1304
目的:通过数字血管减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ontrast enhanced MRA,3D CE-MRA)对脑膜瘤血供的对比观察,探讨在三种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51例脑膜瘤患者同时行3D CE-MRA和MSCTA两种方法检查,20例脑膜瘤患者同时行DSA和MSCTA检查,影像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MSCTA在供血动脉的来源、走行、静脉回流等达到DSA的显示结果,在瘤体与颅骨、周围大血管等三维立体关系中具有显著优势;3D CE-MRA在静脉窦的显示中最佳,在瘤体、供血动脉及周围血管的关系也有良好的显示,但细小血管分支等显示较差;DSA作为血管成像的“金标准”,动脉、静脉和静脉窦都可以良好的显示,但常规造影难以达到完全染色的程度。结论 MSCTA与3D CE-MRA两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方法均能对脑膜瘤血供特点进行准确的评估;MSCTA空间分辨率高,对血管的细小分支方面显示优于3D CE-MRA,3D CE-MRA在显示引流静脉及静脉窦方面因无骨质干扰及部分容积效应而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癌的评价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的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3例经临床确诊的肝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将动脉期、门脉期图像经后处理取得血管成像,其中23例患者同时行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肝癌的MSCTA表现,以DSA和手术及综合影像结果对照。结果:MSCTA能够清晰显示肝癌供血动脉形态、起源,并显示瘤体内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MSCTA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5%、97.50%。可清晰显示肝动脉1~2级肿瘤供血血管,对肝动脉3级分支供血血管显示欠佳。结论:MSCTA能够提供大量关于肝癌肿瘤供血动脉和门静脉受侵信息,可作为肝癌治疗前进行综合评价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omatomSensation16螺旋CT机,对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MSCTA检查及肝动脉DSA造影,并行介入治疗。结果:MSCTA共检出变异动脉4支,肿瘤供血动脉25支,肿瘤染色18例,肿瘤血管17例。门静脉癌栓6例,动静脉分流5例,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6例。MSCTA漏诊1例(肝癌有膈下动脉参与的肿瘤供血)。以DSA为标准,MSCTA在检出肝癌供血动脉方面的准确性为96.2%(25/26)。MSCTA显示肿瘤供血血管、肿瘤染色、肝动脉变异与DSA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16层MSCTA能准确显示腹腔动脉变异、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和血管受侵、动静脉分流等指征,对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脑血管容积成像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临床怀疑脑血管性疾病患者的16层CT脑血管成像(CTA)资料,并与数字减影(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对照.结果:52例中,脑动脉瘤33例,16层CT容积成像清晰显示所有动脉瘤的形态、大小、生长方向、瘤颈特征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瘤体与相邻血管和颅骨的三维结构关系,优于DSA.脑血管畸形8例,16层CT容积成像并显示畸形血管团的形态、范围大小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形态及数量.烟雾病2例,16层CT容积成像显示闭塞血管近段及颅底异常增生侧枝血管.结论: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对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6层螺旋CT对39例AVM患者行CT血管造影检查,以3ml/s速率经静脉注射对比剂80~100ml后延时18~22s扫描,容积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结果 39例均为单发瘤巢,其中合并脑出血14例,显示单支供血动16例,多支供血动脉23例,大脑深静脉引流9例,浅静脉引流13例,同时存在深、浅静脉引流17例。MSCTA能清楚显示AVM的部位、形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 MSCTA具有简便、安全、快速的检查优势,多种成像技术结合运用可为临床手术及微创治疗提供实用、可靠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对脑血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 16层螺旋CT对 18例病人行CTA检查 ,应用VR和MIP法重建 ,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其中 2例动脉瘤与DSA对照 ,2例动脉瘤和 2例AVM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8例CTA脑血管主干其主要分支显示率 10 0 % ,大脑中动脉 5级分支显示率 94.44 %(17/18) ,清晰显示了 4例动脉瘤瘤体、瘤颈、载瘤动脉的关系及与颅骨之间的空间关系。清晰显示了 2例AVM畸形血管团 ,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重建图像质量高 ,快速、无创 ,可以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的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血管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椎管内血管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40例椎管内血管性病变包括髓内动静脉畸形(AVM)13例、硬脊膜动脉瘘(SDAVF)14例,硬膜下髓周动静脉瘘(AVF)9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和血管母细胞瘤1例,均行MRI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行栓塞或手术治疗。结果:MRI对于多数髓内AVM、SDAVF和髓周AVF均能显示病变部的异常血管,海绵状血管瘤为混杂信号影或兼有周围环状低信号影,血管母细胞瘤可表现为髓内强化明显的实质性团块状影和异常血管影。DSA检查可以显示髓内AVM、SDAVF和髓周AVF的畸形血管团或瘘口,以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海绵状血管瘤不显影,血管母细胞瘤的瘤体和供血动脉均可以显影。结论:DSA检查是具有确定意义的检查,MRI对病变的定位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 MSCTA)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介入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经3D MSCTA检查及数字减影(DSA)介入治疗患者35例,其中动脉瘤20例,脑动静脉畸形5例,脑膜瘤7例,椎基底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狭窄1例.结果,3D MSCTA图像可清楚显示颅内1~4级脑血管结构,Willis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情况,脑动脉瘤瘤体大小、位置、形态与载瘤血管的关系;脑动静脉畸形者畸形血管团的部位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分支情况,空间立体结构清晰;对脑膜瘤可见肿瘤邻近血管被推移或包绕,肿瘤表面有异常血管或肿瘤染色,异常血管与颅内外有交通;血管狭窄的程度显示确切.3D MSCTA观察颅内外血管病变可获得更多诊断信息,对介入治疗的难易程度及栓塞方式和选材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预后手术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头部血管减影成像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造影技术显示头部血管的能力及优势。【方法】20例头痛患者进行头部64层CT血管减影造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将增强前后图像重建成薄层后进行减影,从减影图像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三维显示。【结果】20例减影均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其中12例无颈椎及颅底骨质干扰,血管全貌显示,余8例因头部轻微运动,颅底及颈椎骨质未能完全减去,但动脉亦能完整显示,不影响诊断。【结论】64层CT血管减影造影,重建需时少,能提供类似MRA和DSA的血管图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VRT,MIP等技术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其中9例随后DSA脑血管造影。结果 30例检查中发现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11例,烟雾病2例,动脉狭窄9例。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能清晰显示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1~5级分支,清楚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约4~15mm)、瘤颈及与载瘤动脉位置关系;能明确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瘤巢血管团形态大小;清楚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影以及Willis环与脑动脉不规则狭窄。比较其中经DSA检查的9例(4例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DSA与SCTA图像,发现SCTA诊断脑血管病变符合率达100%。结论 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快速、无创、有效的脑血管病变诊断手段,可成为临床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2例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分别行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分析肝动脉解剖、肝癌供养动脉及门静脉系统的显示情况。结果 MSCTA在显示腹腔动脉及肝动脉解剖方面与DSA高度一致。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与DSA对肿瘤供养动脉的显示均优于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P<0.05);MIP对3级肝动脉显示优于VR(P<0.05),与DSA比较无差异;4级及以上肝动脉分支的显示MIP优于VR,DSA优于MI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对门脉癌栓及侧支血管的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肝动脉-门静脉瘘的显示DSA优于MSCTA(P<0.05)。结论 MSCTA能准确显示肝癌供血动脉及门静脉系统,有效指导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三维重建技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同期行MSCTA三维重建检查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MSCTA诊断效能,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瘤体形态的差异、空间关系显示差异及图像质量。结果DSA检出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共有瘤体63个;MSCTA检出颅内动脉瘤者56例,瘤体共60个;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灵敏度88.74%,特异度97.06%,准确性91.67%,阳性预测值98.21%,阴性预测值82.50%,kappa值为0.825;两种检查方式在瘤体直径与瘤体宽度中的检查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动脉瘤钙化、瘤颈走向、载瘤动脉、周边血管关系等空间关系;DSA可显示血流方向、细小动静脉。结论MSCTA三维重建诊断颅内动脉瘤结果与DSA具有良好一致性,且相对无创、经济、简便,可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长军 《当代医学》2011,17(22):82-8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估价值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自2008年7月~2011年3月肝癌行介入治疗患者45例,复查CT平扫及增强图像,并与血管造影比较分析,了解栓塞后瘤体的组织及供血变化。结果螺旋CT与DSA在显示病灶形态、大小、数目、瘤体组织血供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在显示门静脉癌栓形成情况螺旋CT较DSA准确(P〈0.05);而在显示动—静脉漏方面,DSA较螺旋CT准确(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后复查首选影像学方式为螺旋CT,其具有无创、方便、简单的特点,且平扫和增强表现能反映栓塞后瘤体的组织学及供血变化,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9例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同时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血管,其中45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和18例脑动脉狭窄随后进行了DSA检查或手术治疗。结果CTA诊断为动脉瘤的患者83例,动静脉畸形22例,静脉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海绵窦动静脉瘘3例,单纯烟雾病3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先天性变异等32例,正常病例186例,其中CTA诊断的45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和18例脑动脉狭窄与DSA检测结果及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MSCTA对头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微创、快速、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头部血管性疾病的首选影像学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动脉瘤夹闭术证实,并行MSCTA或3D-TOF MRA 检查的15例颅内动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5例16个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7个,后交通动脉4个,右侧颈内动脉2个,大脑中动脉3个;MSCTA及3D-TOF MRA检出其中15个,漏诊1个左侧大脑中动脉微小动脉瘤,敏感性为93.75%;MSCTA、3D-TOF MRA能较好显示动脉瘤形态、大小、位置、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颅底骨结构的关系;13例MSCTA或3D-TOF MRA测量的瘤体大小与DSA及术中测量基本一致。结论:MSCTA、3D-TOF MR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可以作为对高危人群进行颅内动脉瘤早期筛查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相位对比法(PC)在颅内静脉窦病变的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颅内静脉窦病变52例,包括硬膜静脉窦血管畸形21例、硬膜动静脉瘘7例[其中6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静脉窦血检5例、脑膜瘤侵犯静脉窦19例。MR检查用Siemens公司1.5T扫描仪。扫描序列用PC和时间飞逝(TOF)两种方法。其中28例同时行DSA血管造影。结果PC显示21例硬膜静脉窦血管畸形的瘤巢、输入动脉、输出静脉及静脉窦均为高信号,但瘤巢信号不均匀。PC和TOF两种方法对其输入动脉显示率均为95.2%(20/21),而对输出静脉显示率90.5%(19/21)及76.2%(16/21)。6例CCF表现为患侧海绵窦扩张,眼上静脉增粗。4例横窦和1例上矢状窦的静脉窦血栓PC表现为窦内信号消失,MRI表现为静脉窦内高信号,还可伴有脑叶出血及水肿。19例脑膜瘤侵犯静脉窦,PC显示为静脉窦移位、狭窄及闭塞。结论MRAPC能很好地显示静脉窦结构及其病变。  相似文献   

17.
冉勇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14-115,12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例头皮巨大血管畸形患者,分析其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16层螺旋CT双能量同步扫描CTA技术确诊,平扫后再行CTA容积扫描的动静脉同期显示全脑血管成像。然后使用常规CTA和减影CTA的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成像(MRP)后处理技术观察图像。结果 4例头皮巨大动静脉畸形,同时合并头皮-颅骨-脑膜动静脉瘘1例,合并动静脉瘘2例,CT平扫结果显示:头皮团块状软组织影增厚。增强扫描显示:蚯蚓状或条状迂曲强化的血管影,有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两例还在窦汇区见颅骨内增多扭曲血管与窦汇相连,双侧小脑幕窦显示,直窦顶部与上矢状窦间见细小大脑镰状静脉影相连。一例出现左侧横窦微小变异。结论通过CTA重建,颅骨结构间的空间关系及动静脉畸形的3种组成部分的空间关系能够被充分显示,能够代替常规的DSA检查,在头皮动静脉畸形的筛查、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0月4月-2012年3月收治的具有ASO临床症状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冠状、矢状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重建,并分析各段血管的显影质量和血管狭窄程度;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与MSCTA进行对比,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按照国际常用的外周血管狭窄分级方法分别对DSA和MSCTA的诊断结果进行分级,通过比较MSCTA与DSA的吻合度,评估MSCTA对糖尿病ASO的诊断效果。结果 62例患者的MSCTA的图像质量均较为理想。通过MSCTA共发现411个狭窄及闭塞,其中Ⅰ级狭窄128个,Ⅱ级狭窄158个,Ⅲ级狭窄84个,Ⅳ级狭窄41个;采用MSCTA与DSA对ASO诊断,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诊断标准,MSCTA对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以及闭塞的诊断吻合率达到97.1%,对血管不同病变部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80%。结论 MSCTA可以清晰的显示下肢动脉病变的部位以及程度,与DSA具有相当的效能,可以作为糖尿病ASO术前评价和筛选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