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利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对骆驼蓬碱进行生物转化。方法:利用长春花、一叶萩、烟草和金银花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转化骆驼蓬碱,应用薄层色谱法和质谱法对转化结果进行检识。结果:4种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中均检测到新的转化产物,该转化产物采用碘化铋钾溶液在薄层色谱上显色,在正离子模式下,准分子离子为213.0,二级碎片为198.1、170.2,初步推测为去氢骆驼蓬碱。结论:利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生物转化的方法可以将骆驼蓬碱转化成去氢骆驼蓬碱。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对大黄素进行生物转化生成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方法利用4种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转化外源大黄素生成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应用薄层色谱法进行检识。结果一叶萩、长春花和何首乌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均可使大黄素生物转化为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结论首次利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生物转化生成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鬼臼毒素的生物转化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进行生物转化.采用色谱技术和波谱手段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加入鬼臼毒素对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的pH值无明显影响;两种组培系统均能转化鬼臼毒素.在本实验条件下,细胞悬浮系统使73.8%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根培养系统中使56.3%的鬼臼毒素发生了转化.两种系统对鬼臼毒素的转化产物不同,前者只转化生成鬼臼苦素,后者转化生成表鬼臼毒素等多种化合物.结论 掌叶大黄细胞悬浮系统和根培养系统均能有效转化鬼臼毒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转基因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毛状根对青蒿酸进行生物转化研究,分离鉴定其转化产物。方法 何首乌毛状根预培养7 d,投入青蒿酸,培养2 d,终止反应,利用TLC和GC-MS对转化产物进行检测,利用硅胶柱、ODS反相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数据和波谱技术鉴定转化产物的化学结构。结果 青蒿酸在何首乌毛状根中发生了转化反应,经GC-MS检测可生成多种青蒿素类化合物。分离鉴定了2个转化产物:异青蒿内酯(1)和3β-羟基青蒿酸(2),利用GC-MS鉴定了另外2个转化产物:去氧青蒿素B(3)和青蒿内酯(4)。结论 本实验首次利用转基因植物器官对青蒿酸进行生物转化研究,得到3个青蒿素类化合物和1个羟基化产物。该研究一方面填补了转基因植物器官对青蒿素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的空白,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的化合物转化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生物对青蒿素(I)的转化作用。方法:通过华根霉和雅致小克银汉霉在土豆培养基中发酵产酶,对青蒿素进行转化。结果:两株菌对底物均有转化作用,分离出去氧青蒿素deoxyartemisinin(Ⅱ),3α羟基去氧青蒿素3α-hydroxydeoxyartemisinin(Ⅲ)和9β-羟基青蒿素9β-hydroxyartemisinin(Ⅳ)共3个产物,其中Ⅳ为一新化合物,同时振荡条件下底物在无菌培养基中也能发生微量转化得到产物Ⅱ。结论:青蒿素易被实验两株真菌转化,同时过氧桥也易断裂而失去一个氧原子成为去氧青蒿素,丧失抗疟活性,起作用的可能是土豆培养基中的铁元素。  相似文献   

6.
四个青蒿素生物转化产物抗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四个青蒿素微生物转化产物10β-羟基青蒿素^[1]、去氧基蒿素^[2]、9β-羟基青蒿素^[3]及3β-羟基青蒿素^[4],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的作用。方法:以青蒿素和氯喹为对照,用体外微量法测定。结果:四个转化产物的抗疟活性比青蒿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10β-羟基青蒿素活性较好。结论:30位、9位、10位的羟基化引起的结构改变均使青蒿素体外抗疟原虫活性有一定的减弱,过氧桥的断裂同样使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用细胞悬浮培养进行生物转化是对有治疗活性的化合物结构改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已经完成了大量的用植物细胞培养进行生物转化的研究。植物培养细胞具有能使酚类化合物转化为其葡萄糖甙或龙胆二糖甙的能力。植物培养细胞对于小分子量的和少数取代基(如羟基)的化合物具有转葡萄糖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春花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生物转化生成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基本条件。方法长春花细胞在6,7-V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一段时间后,将大黄素投入培养基中进行生物转化,测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含量和大黄素的转化率。结果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0.31%,大黄素转化率为46.58%。结论以长春花悬浮细胞为生物转化体系,可获得长春花属植物所不具有的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9.
自从1979年有关植物细胞固定化作用的报道发布以来,对这个课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固定的植物细胞与其它固定的生物体系一样,表现出极大优势,如有可能进行不断调整以及保存生活能力。当利用固定植物细胞合成次级产物或进行生物转化时,固定化作用所具有的其它特性会改变反应过程。通常,有三种可能: 1.固定作用对反应无影响; 2.固定作用改变产物比率; 3.改变产物组成。用毛洋地黄(Digitalis 1anata)细胞生物转化毛地黄毒甙碱时,我们发现以下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蒿素联合^60Coγ射线照射后对人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的DNA损伤。方法采用甲基四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青蒿素对人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的抑制效应,确定青蒿素的最适实验浓度;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照射后HeLa和SiHa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青蒿素对HeLa和SiHa细胞的抑制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SCGE结果显示:两种细胞的单药组与对照组的彗星细胞检测指标(拖尾率、尾长、OLIVE尾矩和彗尾DNA%)无明显差异(P〉0.05);在相同照射剂量下,青蒿素加照射组的HeLa细胞的彗星细胞检测指标高于单纯照射组(P〈0.05),而SiHa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蒿素本身不能引起He-La和SiHa细胞DNA损伤,但辐照后可致HeLa细胞DNA损伤加重,增加了HeLa细胞的辐射敏感性,而对SiHa细胞没有辐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经过1986年4月~1987年4月对山东三个城市(济南、潍坊、烟台)一年时间的气传及致敏花粉进行了调查。该三个城市的空气中,所观察到的54个花粉种属中以蒿属、大麻和葎草属、松属、榆属及杨属为最多地。在春季和秋季花粉出现两个高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双肽的化学合成方法。方法 以L-谷氨酰胺和2-D-氯丙酰氯为原料,通过缩合、胺化等反应,合成L-丙氨酰-L-谷氨酰妥双肽;采用熔点、氨基酸组分分析、元素分析、质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其纯度。结果 合成的双肽经理化检测,质量高。结论 采用本法合成谷氨酰胺双肽具有简便、快速、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脑内一氧化氮对大鼠痛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中枢一氧化氮在痛和痛觉调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痛行为学变化测定模型,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侧脑室微量注射一氧化氮(NO) 前体物质和一氧化氮合酶(NOS) 抑制剂对大鼠痛阈的影响。结果 侧脑室微量注射L精氨酸后,大鼠痛阈显著降低( P < 0 .01) ,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注射D精氨酸和生理盐水,对大鼠痛阈影响不明显。侧脑室内注射NOS 抑制剂LNAME,大鼠痛阈升高非常明显,而注射DNAME 后,大鼠痛阈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内NO 参与痛和痛觉调制过程,脑内NO 含量增加,有明显的痛敏作用,脑内NO 浓度的降低则具有一定程度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4.
对4种川紫菀及紫菀进行了祛痰镇咳的药理作用比较,结果表明4种川紫菀均具明显的镇咳祛痰作用,与相同剂量的紫菀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重组毕赤酵母G12CBS经代谢工程改造,可高效表达重组S腺苷甲硫氨酸(SAM)合成酶,并弱化了SAM转化途径的关键酶β胱硫醚合成酶,是一株优良的SAM高产菌。为了利用G12CBS高效合成SAM,需对前体(甲硫氨酸)的补料策略进行优化。首先在摇瓶中考察了不同甲硫氨酸(LMethionine,LMet)添加量对于G12CBS的影响,发现每24 h LMet补加量超过3 mg/mL时,会影响重组菌生长和SAM合成。在15 L发酵罐中优化LMet的补料速率,当外源补料速率为0.4 g/(L·h)时SAM产量最高,分别比补料速率为0.2 g/(L·h)和0.6 g/(L·h)时提高22.2%和31.8%,达到13.01 g/L,比出发菌最高产量提高54%。代谢物及酶活测定的结果表明,较低的LMet补料速率(0.2 g/(L·h))导致前体供应不足而影响SAM合成,过高的补料速率(0.6 g/(L·h))可能会抑制三羧酸循环,并且影响氮源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导致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预防急性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将90例联合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中西医结合组)30例,服用自拟降逆止呕汤结合盐酸利多卡因静滴。B、C组(胃复安组、蒽丹西酮组)各30例,分别单用胃复安肌注、蒽丹西酮静脉推注,观察各组化疗中恶性呕吐次数的变化。结果:A组有效率93.33%,显效率90.00%,疗效显著高于B组(有效率36.67%,显效率33.33%),P<0.01,与C组(96.67%,93.33%)疗效大致相同。结论:中药结合利多卡因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疗效高,价格低廉,可作为一种新的化疗辅助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一枝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新疆一枝蒿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色谱法分离一枝蒿中的化合物 ,并采用波谱法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新疆一枝蒿中分离得到 5种化合物 :一枝蒿酮酸、紫花牡荆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与胡萝卜苷。 结论:木犀草素及紫花牡荆素为新疆一枝蒿中首次分离得到并详细报道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的种子千金子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千金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结构类型多样的22个化合物,分别是大戟因子L1[euphobia L1,3-O-苯乙酰基-5,15-O-二乙酰基-6(17)-环氧续随子醇,1]、3,7-O-二苯甲酰基-5,15-O-二乙酰基-7-羟基续随子醇(2)、3-O-苯甲酰基-5,15-O-二乙酰基续随子醇(3)、3-O-十六碳酰基巨大戟醇(4)、20-O-十六碳酰基巨大戟醇(5)、3-O-肉桂酰基-15,17-O-二乙酰基-17-羟基交京大戟醇(6)、3-O-苯甲酰基-5,15,17-O-三乙酰基-17-羟基异续随子醇(7)、3-O-烟酰基-5,15-O-二乙酰基续随子醇(8)、3-O-苯甲酰基-5,15-O-二乙酰基-7-O-烟酰基-7-羟基续随子醇(9)、巨大戟醇(10)、续随子醇(11)、七叶树内酯(12)、β-谷甾醇(13)、棕榈酸(14)、1,2,3-三羟基苯(15)、2,3二羟丙基十九碳酸酯(16)、2,3-二羟丙基-9-烯-十八碳酸酯(17)、2,3,4-三羟基丁基-十五碳-3-烯碳酸酯(18)、金色酰胺醇脂(19)、苯甲酸(20)、对羟基苯甲酸(21)、油酸(22)。结论 其中化合物10、11、14~19是首次从千金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是其主要二萜成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萱草Hemerocallis fulv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萱草根的氯仿和正丁醇提取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萱草根的氯仿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蒺藜嗪(terresoxazine,Ⅰ)、11-氧代-β-乳香酸(Ⅱ)、何伯烷-6α,22-二醇(Ⅲ)、海可皂苷元(Ⅳ)、谷甾-4-烯-3β-醇(Ⅴ)、谷甾-4-烯-3-酮(Ⅵ)、ω-阿魏酰氧酸(ω-feruloyloxy acid,Ⅶ)、3,4-二羟基反式肉桂酸(Ⅷ)、对甲基反式肉桂酸(Ⅸ)、香草酸(Ⅹ)。结论化合物Ⅰ~Ⅳ、Ⅶ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褐花杓兰Cypripedium smithii的化学成分。方法 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并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对羟基苄基甲基醚(4—hydroxybenzyl methyl ether,Ⅱ),对羟基苄基乙基醚(4—hydroxybenzyl ethyl ether,Ⅲ),山药素Ⅰ(batatasinⅠ,6—hydroxy—2,4,7—trimethoxyphenanthrene,IV),二[4—(β—D—吡喃葡萄糖氧)苄基](s)—(-)—2—仲丁基苹果酸酯(Ⅴ)。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