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稀土乙酰基丙酮盐[Y(AcAc)3]与格氏试剂(n-BuMgCl)络合催化ε-己内酯聚合。研究了单体与催化剂摩尔化、助催化剂用量、温度、时间及第三组份等条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增加助催化剂用量或选择合适的第三组份如二甲基亚砜能有效地提高单体转化率与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为2.1。X-衍射分析表明聚己内酯为结晶性聚合物。  相似文献   

2.
采用复乳法-液中干燥法制备了一系列含有牛血清蛋白(BSA)的聚乙二醇-b-聚(6-(乙酸苄酯)-ε-己内酯-co-ε-己内酯(PEBCL)微囊.分别研究了聚合物结构以及制备条件对微囊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载药微囊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研究表明:微囊的平均粒径13~30 μm,微囊对BSA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最高可以达到14.18%和75.90%,药物的释放行为可控,PEBCL微囊作为蛋白质类药物载体有望在临床上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4.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方法对纤维素凝胶(CG)/聚ε-己内酯(PCL)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其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分子运动,阐释了CG与PCL之间的相互影响。变温氢谱显示,与纯PCL相比,复合材料的谱图存在明显的宽化现象,表明CG和PCL两种组分之间存在很强的偶极相互作用。质子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表明,PCL与CG之间相互影响,PCL组分受到CG组分的限制,运动能力大大降低;而CG组分受到PCL组分的影响,分子运动反而变得稍有活跃。这种相互作用造成了复合材料强度、韧性以及耐热性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环氧丙醇对介孔二氧化硅SBA 15的表面进行碳羟基修饰,然后以此为引发剂,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分别引发己内酯(CL)及氨基甲酸苄基酯 ε 己内酯(CABCL)单体的开环聚合,成功地制备了杂化材料聚己内酯/SBA 15(PCL/SBA 15)和聚4 氨基甲酸苄基酯己内酯/SBA 15(PCABCL/SBA 15),酸解去除PCABCL/SBA 15的保护基团甲酸苄酯(Cbz)后得到聚氨基己内酯/SBA 15(PACL/SBA 15)。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N2吸附 脱附实验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变化、反应时间和空间位阻效应对接枝量的影响等。结果表明:聚合物的修饰未对介孔结构产生影响;PCL的接枝量可以通过聚合反应时间进行控制;对PACL/SBA 15而言,因CABCL中Cbz的位阻效应导致接枝量较小;Zeta电位分析的结果证明聚氨基己内酯的修饰改变了二氧化硅表面的电荷性质。  相似文献   

6.
王浩  郭珩  刘影  温梦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2):1-4,15,113,114
目的用静电纺技术制备载表面活性剂型药物十六烷基磷脂酰胆碱的聚ε-己内酯微球并对其进行初步表征。方法将十六烷基磷脂酰胆碱、聚ε-己内酯和胆固醇共同溶解在二氯甲烷-乙酸-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形成均相溶液后静电纺。将纺得物冻干后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观察,图形软件评价其粒度及分布。广角X-射线、差示热分析及热重分析考察十六烷基磷脂酰胆碱在微球中的存在状态。结果可由十六烷基磷脂酰胆碱、胆固醇与聚ε-己内酯所组成的溶液体系电纺得到微球,药物本身载量的增高和胆固醇的添加使得微球球形度变差。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小球周长<10μm和纤维直径<500 nm的珠串状微球-纤维复合体系。广角X-射线衍射和热分析可知十六烷基磷脂酰胆碱与聚ε-己内酯结合良好。结论静电纺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制备微球的理想方法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丝素蛋白(SF)对聚左旋乳酸-共-ε-己内酯[P(LLA-CL)]电纺丝支架的体内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的作用.方法 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P(LLA-CL),(w/w=1∶1)及混有含25% SF的P(LLA-CL)[SF/P(LLA-CL)]纳米纤维支架,将两种支架分别植入至45只6个月龄大鼠皮下6个月,以观察评估SF对P(LLA-CL)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 病理切片显示,支架植入3个月时,P(LLA-CL)支架明显肿胀,并开始分层,6个月时支架已支离破碎;而SF/P(LLA-CL)支架植入6个月时仍能保持相对完整的结构.免疫组化切片显示,在支架植入1个月时P(LLA-CL)支架表面及内部有大量的巨噬细胞,3个月时仍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同时伴有异物巨细胞生成;而SF/P(LLA-CL)支架组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在各个时间点表达均不明显.炎症基因相对表达结果显示,在支架植入1周时P(LLA-CL)支架组TNF-α及IL-10相对表达高于SF/P (LLA-CL)支架组(P<0.05),1个月时P(LLA-CL)支架组TNF-α、IL-1β及IL-10相对表达高于SF/P(LLA-CL)支架组(P<0.05),2个月时P(LLA-CL)支架组TNF-α及IL-10相对表达高于SF/P (LLA-CL)支架组(P<0.05),3个月时P(LLA-CL)支架组TGF-β相对表达高于SF/P (LLA-CL)支架组(P<0.05),6个月时P(LLA-CL)支架组IL-1β及TGF-β相对表达高于SF/P(LLA-CL)支架组(P<0.05).结论 SF能延缓P(LLA-CL)降解,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可降解聚合物聚己内酯 (PCL )的体内生物相容性 ,为构建成骨细胞 - PCL材料复合的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提供参考依据 ,并为临床修复骨缺损提供新的人工替代材料。 方法 :Wistar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大鼠两侧肌内各植入 2枚 PCL样品 ,对照组大鼠两侧肌内植入 2枚医用硅橡胶样品 ,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PCL 界面无明显的炎性反应 ,材料与组织界面接合紧密。结论 :PCL 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缓慢降解、无毒性、无免疫原性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壳聚糖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复合材料进行体内生物相容性和使用安全性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制备好的纯聚己内酯和壳聚糖增强聚己内酯2种材料放入0.9%生理盐水中获取两者的浸提液,然后进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源试验、过敏试验;将2种材料分别植入白兔背部(n=6),术后2、4、8、12、16、24周取材,观察一般组织情况及纤维包膜形态和厚度.结果:壳聚糖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复合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浸提液无溶血反应和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复合材料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症反应,12周后炎症反应基本消失,未见巨噬细胞积聚现象.这些反应与纯聚己内酯无显著差别.结论:壳聚糖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作为胸壁缺损修补材料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复合材料重建犬缺损胸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可降解性生物材料壳聚糖短纤维增强聚己内酯(PCL)制备人工胸壁,重建犬缺损胸壁,探讨其用于临床修复胸壁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建立面积达10 cm×10 cm的两种犬胸壁缺损,实验组Ⅰ单纯切除肋骨(n=2),实验组Ⅱ整块切除包括肋骨骨膜、肋骨、肋间肌和壁层胸膜(n=8),分别用壳聚糖短纤维增强PCL板重建两种缺损胸壁,X线、胸部CT及组织学观察复合材料植入后犬胸壁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所有动物均存活,无手术和围手术期死亡,无胸壁塌陷及反常呼吸.实验组Ⅰ犬新生骨质沿人工胸壁表面生长,在PCL板与胸膜之间再生完整肋骨;实验组Ⅱ人工胸壁材料能够与周围胸壁肋骨及肌肉组织达到很好的结合,界面良好,固定牢靠.结论:可降解性壳聚糖纤维增强PCL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对缺损胸壁提供有效的支撑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采用季戊四醇(PE)引发4-甲基-ε-己内酯(MeCL)单体开环聚合,得到一系列具有四臂拓扑结构的星型聚4-甲基-ε-己内酯(PMCL),再以丙烯酰氯对PMCL末端羟基进行双键化改性,得到端基双键化星型预聚物,该预聚物与光引发剂混合后可在紫外照射下交联成型。通过1H-NMR、GPC和旋转流变仪表征了PMCL预聚物的微观结构和流变性质。研究表明:成功制备了PMCL预聚物,聚合反应可控,且通过改变臂长可调节预聚物的流变特性。此外,随着预聚物臂长的增加,交联样品的模量下降但断裂伸长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的两种共混方式即熔融辗压共混与去溶剂共混,在添加与不添加催化剂Ti(OBu)_4·BF_3·OEt_2两种情况下于150℃都观察到两种均聚物的明显降解。共混d,l-聚丙交酯(d,l-PLA)/ε-聚已内酯(ε-PCL)时,d,l-PLA降解速率大于ε-PCL~(13)C-NMRDSC谱图证明它们间无明显的酯交换发生;在与上述相同条件下,共混l-PLA/ε-PCL时,~(13)C-NMR及DSC谱图都证实了发生明显酯交接,生成了共聚物。共聚物的摩尔组成由~1H-NMR加以测定,由精细~(13)C-NMR谱图计算出共聚物中l-LA与ε-CL平均链段长度。DSC表征了该共聚物的结晶情况。其结果与上述二者的分析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REM-PCL对体外循环(CPB)中犬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12只犬随机分为REM-PCL组(RP组,n=6)和对照组(C组,n=6)。RP组和C组分别于CPB前静脉注射0.2 mg/kg REM-PCL及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转机前、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和60 min时,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心肌线粒体线粒体肿胀度(MSD)。结果:与转机前比较,两组缺血后T-AOC、GSH-PX及SOD均降低,MDA和MSD含量均升高(P<0.01);再灌注后C组T-AOC、GSH-PX及SOD均降低(P<0.01),MDA和MSD含量均升高(P<0.01);再灌注60 min时RP组T-AOC、MDA、MSD、GSH-PX及SOD与转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60 min和再灌注后RP组MDA和MSD含量均显著低于C组(P<0.01),T-AOC、GSH-PX及SOD均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REM-PCL预处理可通过提高CPB中心肌线粒体抗氧化能力来减轻心肌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新型聚乳糖-壳聚糖和聚乳糖-聚己内酯复合人工胸壁材料,研究其性能和在胸壁缺损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聚乳酸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按比例通过编织工艺制作成新型复合人工织物,即PLLA/CHS交织织物.然后将不同分子量配比的PLLA和PCL切片加入模具中,获得聚乳糖/聚己内酯共混板.取健康成年兔10只,随机平均分为2组,一组应用复合型材料人工胸壁材料进行修补,一组做空白对照.置入4周后取小块修复处肋骨及其周边的肋间组织,观察人工胸壁材料溶解性.结果 新型复合人工胸壁材料各项力学性能检测良好,与人体正常组织结构类似;新型复合人工胸壁材料各项安全性及可靠性检测正常,动物实验中未见明显的异常反应.置入2个月发现,使用人工胸壁修补材料的家兔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 聚乳糖-壳聚糖和聚乳糖-聚己内酯新型人工胸壁复合材料安全可靠,在缺损胸壁的修复手术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聚己内酯(PCL)薄膜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后粘连的预防作用及其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在-84℃冰箱冻存10d的兔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于30只受体兔右下肢肌腱缺损处。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PCL组)在腱移植处包裹PCL薄膜,对照组(无包膜组)在腱移植处不包裹PCL薄膜。术后不同时间.切取腱移植部位,进行大体观察,常规制成光、电镜标本,镜下观察;对移植腱段进行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腱周粘连定量测定。结果:镜下实验组腱移植段内部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对照组腱周组织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量明显较实验组多;Hyp含量对照组与实验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比实验组粘连程度重(P〈0.05)。结论:PCL膜有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对肌腱愈合无影响,临床可作为一种预防肌腱粘连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合成聚乙烯亚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乙烯亚胺(PEI-PCL-PEG-PCL-PEI),以其为载体制备聚合物载胰
岛素(INS)缓释纳米粒,考察和优化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利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该聚合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
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荧光探针法测定其临界聚集浓度(CAC);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聚合物载INS纳米
粒,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激光散射法测定粒径及多分散指数,Bradford 法测定载药情况并考察体外释放行为。结果以
PEI10K-PCL4K-PEG2K-PCL4K-PEI10K为INS 载体,投药比为40%wt 时制备的载INS 纳米粒药物利用度最大,包封率为
(57.23±0.25)%,粒径为175.30±19.51 nm,48 h末的累计释放率为50.66%;此外还可通过调整聚合物不同嵌段的比例进一步降
低药物突释效应。结论以PEI-PCL-PEG-PCL-PEI为载体制备的载INS纳米粒包封率、载药量较高,体外释药缓释效应明显且
PEI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突释效应。
  相似文献   

17.
生物可降解聚酯类材料为载体的微球制备与结构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药物控制释放载体与组织工程载体的制备方法与结构形态。方法 用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oly(hydroxybutyrate-hydroxyvalerate)PHBV1,聚己内酯〔poly(ε-caprolatone),PCL〕及其共混物为基材,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不同结构形态微球。结果 平均粒径为30.5μm,粒径分布较窄(跨跨SPAN=1.18),呈正态曲  相似文献   

18.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天然骨粉含量的聚己内酯天然骨粉(PCLBP)生物医用复合材料,并通过力学实验、表面亲水性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天然骨粉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先增加后降低,其表面亲水性得以改善。此外,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升高,熔融焓降低,热稳定性变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pH响应聚己内酯的合成及其性质.方法 首先利用开环聚合合成聚己内酯(PCL),然后与溴异丁酰溴进行酯化反应合成引发剂(PCL-Br),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PCL-b-PDMAEMA,并且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聚合物胶束的性质研究.结果 通过胶束的粒径与Zeta电位随pH的变化,表明PCL-b-PDMAEMA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结论 PCL-b-PDMAEMA能够形成稳定胶束,可用作能够响应肿瘤弱酸性环境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pH响应聚己内酯的合成及其性质.方法 首先利用开环聚合合成聚己内酯(PCL),然后与溴异丁酰溴进行酯化反应合成引发剂(PCL-Br),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PCL-b-PDMAEMA,并且利用核磁共振波谱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聚合物胶束的性质研究.结果 通过胶束的粒径与Zeta电位随pH的变化,表明PCL-b-PDMAEMA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结论 PCL-b-PDMAEMA能够形成稳定胶束,可用作能够响应肿瘤弱酸性环境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