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小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技术。方法5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Wu方法组(n=30)和改良方法组(n=20),分别行蛛网膜下腔置管,观察两组小鼠的置管情况和脊髓解剖情况,置管合格的小鼠术后10d检测运动协调功能和吗啡鞘内注射的镇痛作用。结果两组小鼠在术中死亡率、术后运动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利多卡因试验阳性率、亚甲蓝定位导管位置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改良方法组小鼠的导管泄露率、置管失败率、导管回缩/拔出发生率显著低于Wu方法组俨〈0.05)。两组小鼠置管后第10天的运动协调功能以及吗啡鞘内注射的镇痛作用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成功率高,是适合小鼠蛛网膜下腔置管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Microspinal导管在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Microspinal导管在大鼠蛛网膜下腔长期置管中的应用。方法40只250~300g纯种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Microspinal导管组(M组,n=20)和PE-10导管组(P组,n=20),术后没有瘫痪的大鼠进行运动协调能力恢复评分测试,置管3d后行利多卡因试验证实导管是否在蛛网膜下腔,证实在蛛网膜下腔的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用热痛刺激仪测缩腿反应潜伏期(PWL),大鼠进行解剖处死前10min蛛网膜下腔注射5止亚甲兰对导管位置定位。结果同P组比较,M组大鼠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术后致残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利多卡因试验及亚甲兰定位导管位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M组术后运动协调能力恢复快,两组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入吗啡后热痛阈值(PW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icrospinal导管组致残率明显低于PE-10组,术后运动协调功能恢复快,是一种适合于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51-54+58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肽S侧脑室注射剂量对瑞芬太尼痛觉敏感小鼠的镇痛效果。方法 42只小鼠分为A组(对照组)、B组(切口痛)、C组(瑞芬太尼)、D组(切口痛-瑞芬太尼),利用切口痛-瑞芬太尼模型成功小鼠进行实验,随机分为Saline组,0.1 nmol/L NPS侧脑室注射组、1 nmol/L NPS侧脑室注射组、10 nmol/L NPS侧脑室注射组,每组6只。采用小鼠热板实验、小鼠热甩尾实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检测不同剂量NPS侧脑室注射对瑞芬太尼所引起的痛觉过敏小鼠甩尾潜伏期、应答潜伏期、扭体反应次数的影响。结果 制作切口痛-瑞芬太尼小鼠术后痛觉过敏模型,在甩尾实验、热板实验和醋酸扭体实验中,侧脑室注射NPS后,小鼠的甩尾潜伏期和热板实验潜伏应答期明显延长,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次数减少,其作用强度与给药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10 nmol/L NPS引起的镇痛作用强于0.1 nmol/L NPS。结论 侧脑室注射神经肽S对瑞芬太尼痛觉敏感小鼠能产生浓度依赖性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殷智宇  王晓毅  蒋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0):2408-2409,2411
目的:探讨长期注射地西泮(diazepam)对小鼠痛阈及吗啡(morphine)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3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地西泮D1(8mg/kg)组、地西泮D2(16mg/kg)组(n=10),连续给药8d后停药并正常饲喂24h,第10天各组小鼠均注射吗啡(0.125mg/kg)。在地西泮注射之前、吗啡注射之前以及吗啡注射后10min通过热甩尾实验测定小鼠的热甩尾潜伏期(tail withdraw latency,TWL)。结果:生理盐水对小鼠热甩尾潜伏期无显著影响,不同浓度的地西泮不同程度地延长了小鼠热甩尾潜伏期;长期注射地西泮对吗啡的镇痛作用无显著影响。结论:长期注射地西泮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热甩尾潜伏期,但对吗啡镇痛作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改良的小鼠经腰段鞘内置管的方法,旨在为神经学和疼痛学研究提供更安全、方便、高效的小鼠鞘内置管技术。方法 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改良组和Wu方法组,分别接受经改良和传统的Wu方法行小鼠鞘内置管术,记录两组小鼠导管泄漏率、瘫痪率、死亡率、置管成功率,以及热甩尾潜伏期(TFL)、50%机械缩足阈值(MWT)、导管滑脱率。解剖脊髓观察脊髓损伤情况及置管情况。结果 两组小鼠在死亡率、TFL、50% MWT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Wu方法组比较,成功率提高,瘫痪率、导管泄漏率、导管滑脱率降低(P?<0.05)。结论 改良的鞘内置管方法较传统的Wu方法更加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小鼠蛛网膜下腔置管法,并与传统的Wu方法相比较,为脊髓水平的药物生理研究及疼痛治疗提供更有效方法。方法选择40只24-28 g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Wu组和寰枢椎(AA)组,分别从腰5-6椎间隙、寰枢椎间隙置管至蛛网膜下腔。模型建立后,观察各组小鼠置管后死亡率、肢体瘫痪率,并测定其缩足反应阈值(50%PWT)、甩尾反应潜伏期(TF)和吗啡作用。对比两组是否有差异。结果置管后Wu组和AA组在死亡率无差异的情况下,AA组的肢体瘫痪率明显低于Wu组;术后7 d内,AA组大鼠的50%PWT值和TF值与术前基础值相比最为接近;吗啡镇痛及耐受实验说明此新方法可以进行小鼠长期给药。结论小鼠经寰枢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方法具有瘫痪率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新型有效的小鼠鞘内置管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雌激素通过ERs对痛觉的影响?方法:WT?αERKO和βERKO小鼠随机分为去卵巢加17β-E2组(OVX+17β-E2)和去卵巢组(OVX+Oil),甩尾热痛仪和热痛刺激仪测痛,并应用福尔马林致痛模型评价雌激素对痛觉的影响?结果:将WT小鼠卵巢切除后给予外源性雌激素,发现17β-雌二醇(17β-E2)对甩尾痛阈和缩足痛阈没有影响,敲除ERα或ERβ后甩尾痛阈和缩足痛阈也没有变化;17β-E2能够降低福尔马林炎症性痛实验的Ⅱ相反应,但对Ⅰ相反应无影响?进一步应用ERKO小鼠模型观察ERα和ERβ的作用特点发现,较WT小鼠,βERKO雌性小鼠在福尔马林炎症性痛模型Ⅱ相疼痛反应行为的时间减少,而在Ⅰ相反应中没有差别;αERKO小鼠福尔马林炎症性痛实验与WT比较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雌激素可以影响慢性炎性痛,可能与影响急性痛进程无关?ERβ亚型在雌激素调节痛觉传递和调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RPV1基因敲除后外周痛觉的改变。方法采用甩尾热痛仪和弗莱毛测痛法测量TRPV1基因敲除型及野生型雌性小鼠的热和机械痛阈,并进行比较。结果热刺激后,TRPV1基因敲除型雌性小鼠较野生型雌性小鼠的甩尾潜伏期延长[(3.59±0.65)s vs(2.19±0.24)s,P<0.05],两组间机械痛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0.57)g vs(2.13±0.81)g,P>0.05]。结论在生理条件下,TRPV1受体介导热刺激痛,与机械刺激痛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沙利度胺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36只C3H/HeJ小鼠随机分为肿瘤组(n=18)和假手术组(n=18),每组抽取6只小鼠用于观察肿瘤细胞接种后小鼠痛行为学的变化.将含2×105个纤维肉瘤NCTC2472细胞的最小必需培养基(α-MEM)注射到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内,制作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注入不含肿瘤细胞的α-MEM.在接种前1 d,肿瘤组再分为两组(n=6):肿瘤+Thalidomide组,肿瘤+Vehicle组;假手术组相应分为假手术+Thalidomide组,假手术+Vehicle组.肿瘤+Thalidomide组和假手术+Thalidomide组在术后第1天到第7天,每天腹腔注射50 mg/kg的沙利度胺;肿瘤+Vehicle组和假手术+Vehicle组于同一时间注射等量体积的溶剂.各组于接种前1 d,接种后第3天、5天、7天、10天、14天检测痛行为学指标,包括机械缩足阈值(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WTL).结果 (1)接种肿瘤细胞后第7天,肿瘤组小鼠PWMT(1.07±0.30)g与假手术组(1.70±0.33)g相比,显著降低(P<0.05);接种后第10天,肿瘤小鼠的PWTL(12.60±1.69)s较假手术小鼠(17.70±1.54)s明显缩短(P<0.05),肿瘤小鼠的痛行为学随时间逐渐加重;(2)接种肿瘤细胞后第7天,肿瘤+Thalidomide组小鼠PWMT(1.53±0.39)g与肿瘤+Vehicle组(1.07±0.39)g相比,显著升高(P<0.05);接种后第10天,肿瘤+Thalidomide组小鼠的PWTL(16.48±1.13)s较肿瘤+Vehicle组小鼠(12.64±1.56)s明显延长(P<0.05).结论 腹腔注射沙利度胺能够显著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地西泮(diazepam)与氯胺酮(ketamine)合用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4组(n=10):生理盐水组、地西泮组、氯胺酮组、地西泮+氯胺酮组,用甩尾法观察地西泮对氯胺酮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 地西泮能够显著缩短小鼠的甩尾潜伏期(tail flick latency,TFL)(P<0.01),氯胺酮能够延长小鼠的甩尾潜伏期(P<0.05),与地西泮组相比,地西泮+氯胺酮组甩尾潜伏期延长(P<0.05);而与氯胺酮组相比,地西泮+氯胺酮组的甩尾潜伏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西泮能够使小鼠痛阈降低,氯胺酮能够起到镇痛作用,地西泮可以拮抗氯胺酮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显微手外科技术在各基层医院已得到广泛开展,所收治的此类患者在逐年增加.随机统计了近两年我院20份34指的病例,通过观察认为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但取决于损伤的局部条件、术中的操作和术后的治疗,同时与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密不可分.对离断指及伤口的妥善处理,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特别是术后对血运的密切观察,同时通过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疾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认识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使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