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应用带血管蒂逆行足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厨趾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的优缺点。方法 对2例外伤致拇趾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应用足背动脉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厨趾软组织消灭创面,分析该皮瓣的可行性、实用性。结果:2例拇趾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后应用带血管蒂逆行足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均获成功。结论 带血管蒂逆行足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厨趾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3.
2005-2007年我院采用第一掌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6—51(29)岁。拇指Ⅰ~Ⅱ度缺损骨外露5例,外伤性指远端软组织缺损6例,感染性骨髓炎皮肤坏死骨外露2例,清创后所需实际覆盖创面大小最大2.0cm×3.0cm,最小1.0cm×1.0cm。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化SPF级小鼠病原体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按现行国标《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和《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方法》对我国商品化的无特殊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小鼠进行微生物状况检测,为生产高质量的实验动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五家主要实验动物生产单位生产的ICR、KM、C57 BL/6、BALB/c及BA LB/c-nu品系的SPF级小鼠进行随机抽检.检测抽检小鼠所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情况.结果 在抽检的SPF级小鼠中,病毒污染主要包括呼肠孤病毒Ⅲ型( Reo-3)、小鼠肺炎病毒(PVM)和多瘤病毒(POLY);主要细菌污染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这些微生物病原体中,除条件性致病菌绿脓杆菌外,其他病原体对小鼠本身和实验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与伽马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取本院骨科于2010-2012年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手术、住院以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O.05).[结论]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可以有效提高股骨干合并股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手术、住院及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总结报道少数民族地区为主14年间55例显微外科手术失败原因分析,总结其中经验教训,严格掌握显微外科手术指征,提高操作水平,减少失败率,提高成功率及减少残疾发生提供部分较为全面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2005-2007年我院采用第一掌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为做好飞行人员的医疗保障工作,提高其健康水平,我们统计了2008-2013年249名飞行人员(飞行员178人、机械师65人、领航员6人)疗养及健康体检记录资料,统计分析其高发疾病的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资料:某直升机飞行部队2008-2013年疗养及健康体检记录资料,共249人,年龄23~54岁。(2)方法:根据2008-2013年疗养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施行跗骨前部楔形截骨术在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马蹄高弓足畸形的疗效。方法总结1995年以来收治13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高弓足畸形16足治疗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5例,右足9例,左足7例,共16足,其中双足畸形3例。结果13例均施行跗骨前部楔形截骨术,随访14个月~5年,足外观畸形纠正,足胼胝消失。结论跗骨前部楔形截骨术恢复了足的三点负重关节,足弓高度降低,纠正足下垂,增加了足的稳定性,缓解了症状,是治疗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马蹄高弓足畸形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内脂素(visfatin )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在内脏脂肪中大量表达的细胞因子,很多研究表明其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有关,但作用效果存在争议。本文将visfatin转基因小鼠和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ob/ob杂交,研究Tg-visfatin×ob/ob小鼠的表型特征并探讨内脂素的作用。方法 将visfatin转基因小鼠与ob(+/-)小鼠杂交,获取visfatin转基因ob/ob小鼠(Tg-visfatin×ob/ob),以ob/ob小鼠为对照,测定两种小鼠1至9月龄的体重变化,分别在3,5,9月龄测定其腹腔糖耐受和胰岛素耐受情况,并对其从9月龄至11月龄的死亡率进行统计。结果 两种小鼠在1至9月龄的体重没有显著性差异。腹腔糖耐受和胰岛素耐受实验显示,与ob/ob小鼠相比,3月龄时,Tg-visfatin×ob/ob小鼠的糖耐受受损及胰岛素耐受情况得以改善;5月龄时,Tg-visfatin×ob/ob 小鼠仅糖耐受受损得以改善;9月龄时,Tg-visfatin×ob/ob小鼠具有更严重的糖耐受受损及胰岛素耐受。统计结果显示,从9月龄到11月龄之间,Tg-visfatin×ob/ob小鼠的死亡率比ob/ob小鼠提高了44.4%。结论 visfatin体内的高表达对ob/ob小鼠糖耐受和胰岛素耐受有影响,作用效果随着小鼠的年龄不同而变化,在早期起到代偿性的缓解ob/ob小鼠的糖耐受和胰岛素耐受的作用,到后期表现为失代偿性的加重了ob/ob小鼠的糖耐受和胰岛素耐受,并增加了小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