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44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肠外营养的经验,评价谷氨酰胺(力肽)强化的肠外营养临床效果的优越性。方法 44例接受手术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肠外营养组和标准肠外营养组。手术前(3天)以及术后早期(5天)添加力肽作为强化肠外营养。入院时、术前1天、术后7天测定体重、前白蛋白和白蛋白、肝肾功能、血淋巴细胞计数,以及统计术后感染性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 入院前、术前1天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强化组的体重、前白蛋白、白蛋白和血淋巴细胞较标准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感染性并发症明显低于标准组。住院时间稍有缩短,未发现有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合并肠梗阻的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力肽强化的肠外营养,和标准肠外营养相比,对增强营养纠正氮平衡、提高免疫降低感染率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标准肠外营养,观察组加用丙氨酰-谷氨酰胺100ml/d。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前及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IgA、IgG、IgM、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IgA、IgG、IgM水平增高(P <0.05),TNF-α、IL-6水平降低(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 vs 16.0%)(P < 0.05)。结论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围手术期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可显著增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感染率,其效果优于标准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标准营养,观察组除常规营养外另接受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 d内,免疫指标与相关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术前肠内强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2006年1月~2009年10月胸段食管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维持入院前饮食质量,研究组于术前5d开始经口肠内营养乳剂"瑞高"500ml强化营养治疗.术后均行同质量肠外营养支持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术前体重变化,术前5d、术前1d、术后第2天、术后第8天检测外周静脉血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记录术中静脉复合全麻实施前后中心静脉压、术中静脉补液量,记录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肠内营养不适发生率.结果 术后肠内强化营养组血清白蛋白、术后第8天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全麻前后中心静脉压下降、术中补液量、术后胸腔引流量、闭式引流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所测体重、血清白蛋白,术前及术后第2天所测淋巴细胞计数及术前术后所测血红蛋白,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术前短期肠内强化营养治疗可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有利手术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有辅助作用,对顺利完成食管癌围手术期治疗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前后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对减少结肠癌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 结肠癌老年患者48例,试验组(24例)术前5d和术后7d接受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24例)接受传统方法手术前后饮食和输液安排。术前第5天、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和免疫指标并观察术后2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第5天和术后第1天两组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CD4、CD8和CD4/CD8水平相近,但术后第8天试验组各项指标(除CD8)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术后2周无肠瘘严重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前后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可改善结肠癌老年患者营养及免疫状况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胃肠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与普通输液的代谢效应.方法:40例胃肠道手术病人分成两组,肠外营养组及普通输液对照组各20例.术前和术后1周观察血红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血浆白蛋白、氮平衡和体重的变化,及合并感染情况.结果:胃肠外营养组氮平衡比术前增加,而普通输液组的体重、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外营养组的合并切口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发病率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适当的肠外营养支持可使病人氮平衡、血浆白蛋白、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营养支持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合理应用的价值。方法 将6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和非营养支持组 (各32例 ) ,营养支持组术前7d予肠外营养及术后早期予肠外 +肠内营养 ,非营养支持组仅予输注葡萄糖等。手术前后检查血常规、血特种蛋白、淋巴细胞 ,测24h尿氮含量。另选择常规体检正常者30名作正常对照组。结果 胃癌患者入院时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1)。术前1d营养支持组经术前营养支持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数显著升高 (P<0.05或0.01) ,与非营养支持组比较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 (P<0.05) ;术后第1、3天血浆蛋白虽有下降 ,但下降幅度平缓 (P>0.05) ;而非营养支持组与术前相比 ,上述指标明显下降 (P<0.05)。术后7d时 ,营养支持组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非营养支持组 (15.62% )高于营养支持组 (6.25% )。结论 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合理营养支持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免疫状况 ,减少术后并发症 ,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传统肠外营养及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分为低氮低热量组(观察组)和传统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术后3 d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TP和Alb均有下降(P<0.01),术后7 d血浆TP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Alb仍未达术前水平(P<0.01),但有升高趋势.术后3 d两组患者TBIL、DBIL、ALT、AS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7 d观察组各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营养状态及肝功能,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寅  傅斌生  魏忠  谢钊  赵旭辉 《安徽医学》2006,27(2):100-102
目的总结我科30例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经验,评价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临床效果的优越性。方法30例接受手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肠内营养组和标准肠内营养组,每组各15例。手术后早期(24小时)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力作为基础肠内营养,添加谷氨酰胺颗粒(安凯舒)作为强化肠内营养。术前、术后7天测定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手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天强化肠内营养组的体重、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较标准肠内营养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标准肠内营养组(P<0.05)。个别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经对症治疗缓解,全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未发现有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异常。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和标准肠内营养相比,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谷氦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在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研究组给予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对比分析常规肠外营养与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的疗效,评估谷氨酰胺强化在肠外营养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结果: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在营养支持第3d明显下降,与术前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传统肠外营养及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分为低氮低热量组(研究组)和传统肠外营养支持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直接胆红素(DBI)、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以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术后3d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浆TP和Alb均有下降(P<0.01),术后7d血浆TP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 Alb仍未达术前水平(P<0.01),但有升高趋势。术后3d两组患者TBI、DBI、ALT、AS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7d研究组各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总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营养状态及肝功能,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对左半结肠切除术后肠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结肠癌行左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观察组给予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比较2组肠通透性、营养指标变化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2组术后2 d、7 d尿L/M比值、血浆DAO、D-乳酸、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7 d相对于术后2 d有明显回落;观察组术后2 d、7 d尿L/M比值、血浆DAO、D-乳酸、TNF-α水平较对照组同时点均有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术后2 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1 d(P<0.01),术后7 d恢复至术前1 d水平;对照组术后2 d、7 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1 d(P<0.01);观察组术后2 d、7 d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同时点(P<0.01).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左半结肠切除术患者给予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可维持肠黏膜通透性,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胃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习红  李慧诚 《广东医学》2006,27(9):1376-1377
目的探讨胃肠癌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胃肠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营养组(n=22),对照组(n=18),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血浆白蛋白水平、PNI值、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营养组术后机体血浆白蛋白水平、PNI值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PNI值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营养组术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P<0.05),其CD4 /CD8 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与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结肠癌手术患者,根据术后营养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给予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对两种支持治疗的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联合营养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肠外营养组(P〈0.05)。治疗后联合营养组的血浆前白蛋白和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更高,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N和PN的联合应用于结肠癌术后状况,具有良好的营养作用,是结肠癌患者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5.
舒茂  印义琼  汪晓东  刘雨薇   《四川医学》2023,44(5):536-539
目的 探讨在ERAS理念下,术前口服糖水联合术后部分肠外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等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10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术前口服糖水联合术后肠外营养组(SPN组)、术后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组(EPN组)。SPN组在术前口服糖水,术后1 d实行部分肠外营养支持;EPN组于术后1 d开始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营养相关指标及身体机能恢复情况。结果 同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和5 d血清总蛋白指标及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1 d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PN组>SPN组。两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流质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PN组>SPN组。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我科会诊并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31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肠外营养支持,监测营养治疗前、术后3天、术后7天的空腹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等数值,并观察伤口愈合及合并感染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无合并感染及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较营养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合理的糖尿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控翩血糖,减轻代谢紊乱,改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的比较,探讨肠内营养应用的疗效.方法: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4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检测其手术前1 d、术后第7 d的体重,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即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体重均下降,但EN组下降少于P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下降的数值明显小于PN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也早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的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单纯肠外营养与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的疗效,评估谷氨酰胺强化在肠外营养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7d后谷氨酰胺强化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有显著升高,各种免疫球蛋白均明显升高,而第7d、第14d肝肾功能、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外营养,能显著促进患者恢复正氮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 136例行胃、结直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2例术后24h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64例术后3-10d给予肠外营养支持(TPN),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住院天数及费用.结果对照组前白蛋白术后第7d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12d较术后第7d有明显上升(P<0.01);实验组术后第7d,第12d前白蛋白(PA)、纤维连接蛋白(F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刀口甲级愈合(P<0.001).结论 肠内营养具有经济实惠、易于管理、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部术后早期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四君子汤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5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中药组(肠内营养+四君子汤),每组15例,3组患者术后采用相同的预防感染措施,术后1d开始给予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术后给予标准肠外营养液支持,肠内营养组及中药组术后1d开始经肠内营养管注入能全力,中药组同时给予四君子汤,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同时给予等量0.9%的生理盐水。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d和术后8d的营养指标、血常规、胃肠道恢复情况和住院费用。结果术后1d,3组患者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术后8d,3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恢复正常,与同组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行肠外和肠内营养及中药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尚不能认为中药结合肠内营养在改善患者血常规和营养状况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