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案例发生的原因,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时的临床表现特征,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根据我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案例及近年来相关报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结论:某些西医和基层医生缺乏中药注射剂使用配伍知识,往往扩大中药注射剂的适用范围和适应症,不合理联合用药、超剂量用药,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发生了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因此,不合理用药、临床试用欠规范,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不能归咎于中药注射剂本身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共计128例中药注射剂ADR应报告。结果:中药注射剂所引发的ADR人群以女性及60岁以上人群为主,其中60.16%的人群在首次滴注发生ADR,发生ADR的中药注射剂以活血化瘀类和清热类为主,所发生的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发生ADR患者的转归鲜见致残或死亡的病例。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与药品生产、临床使用不当及病人体质等多种因素相关,应重视并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上市后再评价研究,促进合理用药,保证用药的有效与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现状及临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现状及制定预防对策,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分析,查阅有关文献,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严重,在医疗机构中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流程,加强用药监护,能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并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流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的临床表现,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掌握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结论:提倡中药采取口服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严格掌握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严禁混合配伍,加强用药监护,加强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促进合理使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180例中药注射剂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为46.8%,其中男女比例为1.57∶1,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为4~88岁,60岁以上年龄段占46.54%,中老年患者ADR发生率相对较高,临床表现涉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以全身性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说明书,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并分析其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通过管理系统调查我院2008~2010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数据,统计其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等,同时根据监测中心数据库以及ADR报表分析相关病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方法。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比较稳定;其中循环系统用药DDDs稳居首位,呼吸系统、抗肿瘤其次;用药金额、DDC以抗肿瘤药最高。ADR多由于不规范用药所致。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抗肿瘤突出,同时临床应用中也出现了安全性事件,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儿科应用引发不良反应/不良事件(ADR/ADE)的特点和规律,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我院近五年发生的166例儿科中药注射剂ADR/ADE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66例ADR/ADE中男性122例次,女性64例次,涉及中药注射剂12种,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是致儿童ADR/ADE的主要药物;变态反应发生率最高,其中痰热清注射液引起ADR/ADE的例数最多,为80例次,占43.01%。所致ADR/ADE最常见的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占58.72%。结论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应进一步规范儿童用量,医院应高度重视儿科应用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ADE并加强ADR/ADE报告和监测工作,严格遵循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加强监护并及时处理,保障患儿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从药物、机体及生产3个方面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机理,对不良反应的预防提出几点建议,为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结论:提倡中药采取口服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和相关研究,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患者发生用药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规律,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各科室上报的8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这80例ADR报告涉及的患者中,使用抗感染药物后发生ADR的患者有37例,占46.25%;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发生ADR的患者有13例,占16.25%;进行静脉给药后发生ADR的患者有65例,占81.25%。结论:我院应加强对临床药物的管理(特别是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的管理)及ADR的监测工作,增强临床工作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发生中药注射剂ADR患者165例,对患者性别、年龄、发生时间、涉及系统与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65例患者中男性发病86例(52.12%),女性发病79例(47.88%);ADR的临床表现以用药部位为主,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发生ADR最多的药品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其次是炎琥宁注射液;80例(48.48%)ADR发生的时间≤24 h。结论:中药注射剂容易发生ADR,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及时、认真做好ADR预防和监测工作,可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88例ADR病例,按照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8例ADR中,男性20例,女性68例;31~50岁患者发生率较高,有48例(54.55%);以神经系统受累最为多见;利培酮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见,有39例,占44.32%。结论:临床应重视精神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须定期监测、及时上报,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期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并上报的6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例ADR报告中,50~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6.5%);以抗肿瘤药居多(39.7%);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60.3%);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8%),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18.0%)。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肿瘤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液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中国药学文摘(CPA)报道的148例输液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液所致ADR在高年龄组发生率较高,多在用药半小时内发生。ADR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结论:应加强输液的应用监测,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浙江省ADR监测管理平台及Excel应用软件,对257例ADR报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257份ADR报告中,新的ADR有52例(20.23%),严重的42例(16.34%),一般的163例(63.42%)。静脉注射引起的ADR140例(占54.5%)。涉及的药品有194种,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06例(占39.4%)。在临床各科室上报的ADR病例中,排前五位的是感染内科、中医大科、消化科、心内科及神经内科。结论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对提高ADR报告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李悦  陈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35-13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上报的251例ADR报表,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中,50岁以上患者较高,占49.01%;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最高,占50.55%。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22例,占48.61%。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瑜  郑滢  林静容  朱志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10-111,113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2月~2010年8月上报的涉及抗肿瘤药物的1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与年龄、药物类别、所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ADR中,男性80例,女性57例;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较多,占84.67%;涉及抗肿瘤药物6大类、27种,中成药的ADR发生频率排首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6.93%。结论: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工作,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张建良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62-163,16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收集的11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总数的61.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胃肠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28.7%和23.0%。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总数的88.09%。结论:ADR监测工作任重道远,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力度,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我院16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近3年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临床科室上报的16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抗菌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6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抗菌药物9大类,46个品种;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胃肠道损害等。结论:医疗机构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致儿童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规律,为儿童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依据。方法:以"儿童"、"痰热清"、"不良反应"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建库到2014年1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比47.41%。男童多于女童,1-3岁年龄组比例最高,达43.10%;不良反应发生在30 min内的占比71.55%,1 h内的占比91.38%。联合用药中以与头孢菌素类联用ADR发生率最高。结论:应重视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07年6月上报的103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7.14%);20~29岁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33.98%);静脉给药方式引发ADR发生率最高(73.7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69.81%)。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加强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