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活体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MB2)的发生率和根管影像,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方法按年龄段分组,各随机选择70张,共420张锥形束CT扫描图像,截取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口横断面影像,针对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根管数目、近中颊侧第二根管根管口的位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锥形束CT能在根管口横断面上清晰显示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存在和分布。结论锥形束CT可以真实反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的解剖形态,图像清晰,给临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牙科三维CT研究下颌乳磨牙髓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姜莉  石四箴 《上海医学》2006,29(6):395-397,F0003
目的测量下颌乳磨牙髓腔形态参数,为牙体解剖学提供基础资料并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7例儿童干燥下颌骨标本,利用牙科三维CT对完全萌出的24颗乳磨牙进行三维重建以观察其髓腔解剖形态并测量相关参数。结果下颌第一乳磨牙的髓室颊舌向最大距离与近远中向最大距离、髓室底最高点水平面上近中根管口颊舌向最大距离、远中根管口颊舌向最大距离与近远中向最大距离均小于下颌第二乳磨牙(P值均<0.05),而髓室高度大于下颌第二乳磨牙(P<0.05),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左右分组比较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下颌乳磨牙的近中与远中根管相比,其根管口的颊舌向最大距离及近远中向最大距离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牙科三维CT测量方法具有先进性。掌握下颌乳磨牙的髓腔特点对于牙髓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华东地区下颌第一恒磨牙不同根管形态及其发生率,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行CBCT检查的患者图像资料,参照Vertucci分类法统计分析健康?未经治疗?发育完全的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形态?结果:共获取766例患者(137例患者单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的1 395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图像数据?下颌第一恒磨牙双根的发生率大约为68.5%,3根的发生率为31.4%;3根管的发生率为57.9%,4根管的发生率为38.5%?近中根大多拥有2个根管?大部分的远中根均为Vertucci I型,近中牙根的根管形态比较复杂,下颌第一磨牙拥有6种不同的根管形态?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个体发生率为35.3%?男女性别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双侧对称性的发生率为60%,且右侧大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态及数目具有多样性,CBCT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来辨别分析下颌磨牙的根管形态,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乳磨牙根管数目及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文献对乳磨牙根管详细解剖阐明不多,作者对50例离体乳磨牙的根管数目、分布及牙根外形等进行了研究。临床资料选50颗乳磨牙,上颌第一轧磨牙15颗,上颌第二乳磨牙15颗,下颌第一乳磨牙10颗,下颌第二乳磨牙10颗。方法;本组so颗乳磨牙分别用涡轮牙钻揭除范室项后用1号扩大外探查报管口的位置形态、根管数目、根管分布以及牙根外形及数目。结果上颌第一乳磨牙(IV)94%为三根管,分别为近中颇侧根管,远中须侧及跨侧根管,6%为四根管,表现为近中顿或远中须处有二根管、二根管口相距0.5~!毫米.根管口均位于髓底边缘侧。94%…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CBCT评估下颌恒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收集临床影像资料库中的下颌恒磨牙CBCT影像资料863例,记录牙位、牙根和根管数目,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结果:①在558例下颌第一恒磨牙中,独立远舌根和四根管发生率分别为25.8%、51.4%,其中有48.1%第4个根管来自独立远舌根管。在双根牙中,93.9%近中根管是Ⅳ型,62.9%的远中根管是Ⅰ型。在三根牙中,94.4%的近中根管是Ⅳ型,98.6%的远颊根管和100%远舌根管是Ⅰ型。②在305例下颌第二恒磨牙中,融合根和C型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47.2%、41.6%。在双根牙中,66.0%近中根管是Ⅳ型,92.3%的远中根管是Ⅰ型。结论:CBCT可评价下颌恒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下颌第一恒磨牙通常有4个根管,独立远舌根管的发生率较高,下颌第二恒磨牙融合根和C型根管的发生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离体上颌磨牙标本采用冠颈横切髓底根管口直接裸露法,研究离体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出现,与近中颊根管口(MB)、腭侧根管口(P)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上颌磨牙根管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08-2011年在银川市三甲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因各种原因拔除的牙根发育完全、牙冠完整、离体上颌第一、二磨牙500颗,冠颈横切髓底根管口直接裸露法探查近中颊根第二根管数。同时用金属冠测量尺测定MB2根管口与MB、P根管口的关系。结果 MB-P距离为(4.37±0.53)mm,MB与MB2距离为(1.37±0.45)mm,MB2根管口与MB-P连线的垂直距离为(0.58±0.20)mm,MB-P连线与MBMB2连线的夹角为(24.11±10.55)°。肉眼下有280颗牙找到MB2根管口,占总牙数的56%,其中有43颗牙近中颊第二根管钙化不通。12颗牙近颊第二根管口位于距离MB-P连线的近中处。结论上颌磨牙近颊第二根管的出现率较高,近中颊第二根管口形态显线形、半圆形居多。  相似文献   

7.
我科在 1998 - 0 5~ 1999- 0 5门诊拔牙术中 (约 6 0 0余颗磨牙 ) ,发现 3颗下颌第一磨牙牙根变异者 ,发现女性多于男性 ,且多在左侧。例 1,女 ,2 8岁。左下颌第一磨牙残冠 ,经劈开 ,分根 ,挺出 ,拔出一粗扁的近中根和 1个略圆的远中根 ,偏颊侧 ,于拔牙创远中舌侧尚有 1根 ,挺出后为 1较细根 ,断面与远中颊根吻合。每根有一根管口 ,左下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完好 ,无错位。例 2 ,男 ,43岁。左下颌第一磨牙残冠 ,经上述同样拔牙方法拔除后 ,见近远中各 2个牙根 ,均匀分为颊舌两侧 ,断面吻合 ,牙根较短小 ,探及各自有根管口。例 3,女 ,36岁。左…  相似文献   

8.
目的:拟通过锥形束状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检测正常牙及隐裂牙牙尖斜面交角的差异,为快速、无创的隐裂牙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收集隐裂牙组22例(上颌第一磨牙及下颌第一磨牙各11颗),正常牙组44例(上颌第一磨牙及下颌第一磨牙各22颗),分别经CBCT扫描三维重建后,测量上、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颊舌牙尖斜面交角.结果:隐裂牙组和正常牙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舌牙尖斜面交角分别为106.70±±7.69±和119.50±±7.97±,远中颊舌牙尖斜面交角为109.30±±7.15±和115.00°±7.48°,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舌牙尖斜面交角为104.40±±6.81°和117.20±±9.25±,远中颊舌牙尖斜面交角为105.60±7.78±和114.70±±8.35±.隐裂牙组的牙尖斜面交角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通过检测牙颊舌尖斜面交角发现,角度越小发生隐裂牙的可能性越大,为CBCT在临床早期检测牙隐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扫描并研究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第三根管发现率及其根管弯曲度。方法对我院口腔科就诊 的1600名患者的下颌第一磨牙进行CBCT扫描,将发现近中第三根管的患者分为5组(A组:18~29岁;B组:30~39岁;C组:40~ 49岁;D组:50~59岁;E组:60~80岁)。对纳入的所有图像均采用Planmeca Romexis CBCT机的图像重建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 测量,并采用改良的Schneider 法对根管弯曲度、弯曲部位进行测量,进一步研究根管形态并对其根管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1600 个患者的2856 颗下颌第一恒磨牙,有168 例存在近中第三根管(5.88%),发现率分别为:A组37.50%、B组17.80%、C组 14.88%、D组19.64%、E组10.12%;A组近远中向根管弯曲度中度大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根管近远中向 根管弯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近远中向根管弯曲度>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根管颊舌向 弯曲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远中向和颊舌向弯曲部位在根中1/3处的发现率显著高于根冠1/3处与根尖1/3 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第三根管发现率会随年龄增大而降低,根管弯曲度会随年龄增长而 增加,特别是在30岁之后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第三根管系统复杂且多变,大多数都会出现近远中向及 颊舌向明显的弯曲且弯曲多发生在根中1/3处;CBCT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减少临床实际操作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10.
金亚妮  严洪海 《浙江医学》2019,41(21):2305-2308
目的观察改良局部浸润麻醉在下颌磨牙区的应用效果。方法取149例行锥形束CT(CBCT)常规检查患者的图像,测量其下颌第一、第二磨牙根尖远中处外斜嵴至下颌神经管的垂直距离;以此作为颊侧改良浸润麻醉注射方法的解剖数据参考值,对30例在下颌磨牙区行有创操作有无痛要求的患者术区颊侧行改良局部浸润麻醉注射,舌侧行常规浸润麻醉注射。观察麻醉完全率、麻醉起效时间。结果改良局部浸润麻醉注射法的有效率(即注射后术区同侧下唇麻木)为100.00%,麻醉完全率为83.33%;麻醉起效时间为(4.24±1.99)min。结论在下颌磨牙区远中应用颊侧改良局部浸润麻醉注射配合舌侧常规浸润麻醉注射法是切实可行的,能满足临床有创操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近中移动下颌第二恒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下颌第二恒磨牙不同载荷下近中移动时的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在建立的下颌第二恒磨牙及其牙周组织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牙体部分,相当于颊面管的部位模拟加力,以及模拟颊舌侧同时加力的情况,计算和分析牙体各个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牙体平行移动时(M/F为8 :1),其应力分布比较均匀。在加力点处,牙体颈缘处及根分叉区应力比较集中。根尖部位没有高应力集中。结论 下颌第二恒磨牙近中移动时,颊舌侧同时加力并且施加适当的近远中向的力矩,有利于牙齿的整体平行移动。  相似文献   

12.
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多为双根管,远中根多含1~2个根管以往文献报道了下颌第一磨牙包括1%~8%出现近中中间根管(middle mesial canal,MMC),MMC的遗漏可导致根管治疗失败。临床上,手术显微镜和内窥镜的应用有助于发现位于近中颊侧和近中舌侧根管之间的MMC。德众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临床中发现多例下颌第一磨牙MMC,现报道其中一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观察分析云南地区人群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及其变异情况, 为牙髓治疗提供解剖学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调取云南省口腔医院影像科300例患者共600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 统计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远中舌根发生情况及根管形态.根管形态的分类依据Vertucci根管分类法.结果 在获得的600颗下颌第一恒磨牙中, 2根的发生率为71.2% (427/600) , 3根的发生率为28.8% (173/600) .2根管发生率为2.1% (13/600) , 3根管发生率为60.7% (364/600) , 4根管的发生率为36.8% (221/600) .近中根根管形态大多为Vertucci IV型, 远中根根管形态大多为Vertucci I型, 100%的远中舌根为VertucciⅠ型.远中舌根的人群发生率为33.7% (101/300) , 男性与女性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远中舌根的双侧对称发生率为71.3% (72/101) , 右侧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云南地区人群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发生率较高, 右侧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CBCT易于根管形态的研究, 可以辅助牙髓治疗, 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测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解剖结构,为口腔医师开展牙种植术及牙槽外科手术等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CBCT影像资料共339例,根据不同的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测量分析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解剖结构和位置走行。  结果  下颌管距牙槽嵴顶、颊侧骨板、舌侧骨板及牙根根尖的距离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下颌管距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在年龄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下颌管的解剖结构变异较大,在下颌骨中从远中向近中由舌侧向颊侧并逐渐靠近牙槽嵴顶走行;运用CBCT能够清晰的观测到下颌管在下颌骨内三维位置,对下颌骨外科手术及种植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大的临床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专用锥形束CT(CBCT)对下颌后牙区骨内三维结构、走行特点以及毗邻关系进行观察和测量的临床可行性,运用easydent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和分析测量,得出下颌管、颏孔的正常位置,为临床操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CBCT影像资料。测量20岁以上不同性别分组人群第一、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尖处下颌管位置的4个距离:下颌管上缘到牙槽嵴顶(MA)、下颌管下缘到下颌骨下缘最下点(MD)、下颌管外缘到与颊侧在同一水平线的颊侧点(MB)、下颌管内缘到与舌侧在同一水平线的舌侧点(ML)的距离,每个距离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并观察不同性别分组人群颏孔位置。结果:不同性别分组人群后牙区下颌管至周围MA、MD、MB、ML4个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颏孔位于第一前磨牙根尖区2例(1.0%),第一、二前磨牙之间80例(40.0%),第二前磨牙根尖区107例(53.5%),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11例(5.5%)。结论:运用CBCT测量下颌后牙区骨内解剖结构,对临床操作中如进行正颌手术中下颌骨矢状劈开术(SSRO)、下颌骨囊肿刮治术、下颌骨种植术以及自体取骨术等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上下颌骨后牙区颊侧在不同高度下的骨皮质厚度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为选择微植体支抗植入的最适位点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植入后的稳定性。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资料30例,测量上下颌骨尖牙远中到第二磨牙间根间区距牙槽嵴顶3、5、7 mm位点处骨皮质厚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大于上颌(P<0.001),上颌在尖牙到第一磨牙间骨皮质厚度在距离牙槽嵴顶5 mm处最小,下颌及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颊侧骨皮质随距牙槽嵴顶增大而增大。结论: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随前后向和垂直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微植体支抗植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上颌尖牙到第一磨牙间应尽可能选择离牙槽嵴顶远或者尽可能近的位置,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及下颌后牙区应尽可能选择离牙槽嵴顶远位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锥形束CT分析研究川渝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根与根管解剖形态,以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调取乐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因治疗需要而拍摄的下颌磨牙CBCT影像从中选择根尖孔发育完全、未行牙髓治疗、无桩或冠修复的下颌恒磨牙影像资料数据,详细记录下颌磨牙的牙根数目与形态,并采用Vertucci分类法统计分析其根管形态。结果本研究纳入845例患者共1370颗下颌第一磨牙和1412颗下颌第二磨牙。其中,下颌第一磨牙的近中根均为单根,远中舌根的发生率为23.50%;其近中根常见根管构型为VertucciⅣ型(64.31%)和Ⅱ型(25.33%);远中单根的下颌第一磨牙以Ⅰ型(54.48%)和Ⅳ型(27.96%)根管为主,而对于远中双根的下颌第一磨牙,94.10%的远颊根和所有的远舌根为Ⅰ型单根管。在下颌第二磨牙中,36.69%为不完全融合的C型牙根,仅0.42%的下颌第二磨牙拥有三个牙根。下颌第二磨牙C型根管的发生率为33.85%,两侧C型根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渝地区人群下颌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多样,变异性较大;锥形束CT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在研究牙根和根管形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患者中,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下颌磨牙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2例成人患者,将24枚微型种植体植于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的颊侧牙槽骨内,Ni-Ti螺旋弹簧拉长后分别连接于下颌第一磨牙带环颊侧,来压低下颌第一磨牙。测量磨牙的压低量、颊舌向的位置变化、近远中倾斜度以及磨牙移动的速度,并通过治疗前后的X线片对比以观察磨牙牙根有无吸收,牙周膜腔的变化情况。通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与下颌中切牙的位置变化来衡量支抗强弱。结果下颌第一磨牙平均压低3.5mm,疗程5.2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67mm/月;磨牙牙冠近颊尖、远颊尖分别颊向移动1.2mm、1.3mm。磨牙牙根没有吸收,牙周膜腔宽度没有改变。下颌第二磨牙与下颌中切牙的位置没有改变。结论所有下颌磨牙均被压低到了恰当的位置,为对颌牙的修复治疗提供了足够的间隙。同时该方法临床操作简单易行,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甲醛甲酚合剂 (FC)是常用的根管消毒剂 ,今报告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 1例。患者男 ,53岁。因右下后牙自发性隐痛 1w就诊。检查 :┼46牙冠牙合面洞内有树脂样充填体 ,尚完整 ,牙冠的其它部位未探及龋坏 ,在远中颊侧探及一隐裂 ,探诊 ( - ) ,叩诊( ) ,冷诊 ( - ) ,触压颊侧根尖区粘膜无不适 ,右侧上下颌其它牙齿均未发现龋坏及其它牙体牙周疾病。诊断 :┼46根尖周炎。处理 :支除┼46原充填体 ,见原来龋洞达牙本质中层 ,揭去全部髓室顶 ,无痛 ,暴露近远中根管口 ,抽髓 (远中双根管及近中颊侧根管根髓均无痛 ,根髓不成形 ,近中舌侧根管根髓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口(MB2)形态和解剖位置关系,为根管治疗时寻找根管口提供解剖学依据;评估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的临床技术特点;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发生率;测量各离体牙牙根距根尖5 mm处的牙根最小外径的平均值。方法:选取83颗离体经固定液固定好的无龋坏的上颌第一恒磨牙为实验对象,术中采用小号K锉配合15%EDTA溶液探查根管,记录根管数目、形态和类型;采用常规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侧向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标准牙胶尖侧向加压充填。结果:83颗离体牙中,存在MB2的为35颗(42.17%)。结论:上颌第一恒磨牙颊侧第二根管的发生率高,多数根管细小弯曲,小号K锉配合EDTA疏通根管,机动镍钛器械预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四根管的发生率提供理论指导;测量各离体牙牙根距根尖5 mm处的牙根最小外径,进行根管治疗时,为临床在该处的根管预备的最终粗度提供解剖依据,为各牙位的根管最终预备椎度提供临床指导及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